第103章 根本問題出在經濟上
字數:4072 加入書籤
昏黃的燈光下,借助燈光鄭清璿手上捏著一隻精美的鋼筆不斷在紙麵上寫著:
【......先說明白我的觀點吧!我認為隻要能吃飽,有工作,那麽人就不會閑著無聊去思考那些民族問題。
為什麽如今大明依舊沒有重整河山卻有能力吃下來倭地?
我認為這是守舊派地主的鍋。
自長江防線固化以後,我大明主要依靠的是江南地區的稅收以及人力。而在這些地方的地主商人並不想為了大明付出自己的所有,但是如果是為了他們的利益去打一仗的話,他們很樂意。特別是當時那個年代倭地的白銀、土地、市場......
其次是工業化,工業化帶來的不僅僅是生產力的提升,還代表著經濟模式的轉換。在工業化之前農業是占據國家經濟的主導地位,人們主要是依靠土地以及農業生產來維持生計,因此土地兼並就成為了我國朝代滅亡的根本原因。
但是自工業化慢慢開始以後,原本擁有土地的地主借助土地大開工廠,沒有土地的商人也擁有足夠的資金來與地主聯合開廠,或是下南洋以及倭地來用自己明人的身份來換取原本不屬於他們的土地來開廠,或、貿易糧食甚至是傾銷自己在國內消化不完的產值。在這個過程中工業產品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逐漸增加,最終導致了階級變化,原本屬於地主階級的人在大明搖身一變成為了資產階級,他們的主張也從一開始的支持皇權變為了更加公平的,非“家天下”的政府,因為這樣能夠讓更多的農民從被鎖在農村土地上的枷鎖上離開,去往城市,成為他們工廠的一部分,也就是私有化。
那麽失去了土地的農民能夠像以前一樣因為土地兼並就發動起義嗎?答案是不能,因為他們還沒有走上絕路,還有一條路留給了他們,那就是進入工廠做一名工人。這樣的變化也逐步使得城市化一步步前進最終變為了現在這樣。
雖然在大明因為長年戰爭導致了工業化人口常年不足,但是倭人以及南洋人又很輕鬆的彌補上了這一點。倭人和南洋人的工價比起明人來說要便宜上不少,對於一個資本家來說,用倭人和南洋人明顯更加符合其利益。因此這點才是大明如今民族矛盾的根本原因。
我們仇恨他們不是因為其他的什麽原因,隻是因為他們搶走了我們的工作,隻是因為他們生下來就活該被送進最髒最累的礦洞、工廠、青樓......而他們一邊做著這樣的活計一邊還要承受他們根本就買不起的商品,我想這也是為什麽會發生造反的根本原因,至於民族,那不過是一個能夠團結起來大多數人的口號而已,如果能夠吃飽,能夠獲得足夠的社會地位,我想他們並不會介意自己在大明的統治下的。
問題的根源已經提出,那麽接下來的就是該怎麽解決。我有以下幾個答案:1、發動戰爭將其他工業國的產值徹底打垮。2、奪走其他工業國的土地,去傾銷我們的產品,這樣既能擴大外需還能讓國內經濟再度複蘇。
這些都是比較激進的做法。
如果不想打仗,那麽留給我們的隻剩下了最後一條路:各民族平等與提升公民生活水平,即國家插手並整改市場經濟,調控工價,禁止商品傾銷,以及最重要的一點強製資本提升國內所有工人待遇。
這件事我推薦讓國家銀行來做,錦衣衛則為暗中調查。議會提出議案後內閣通過並與議會共同立法,六部依法行事。
我想這才是從根本上挖出來民族矛盾的根。
錦衣衛副指揮使 鄭清璿奏疏】
寫到這裏,鄭清璿突然覺得胸口有些憋悶,他站起身吐出一口混氣,他活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體。緩緩走到窗前,伸手推開了那扇木質的窗戶。隨著窗戶的開啟,一股夜晚的涼氣撲麵而來,讓他的精神為之一振。
站在窗前,向外望去。他的這個位置恰好能夠看到遠處富士山的輪廓,雖然那隻是一個模糊的影子。
整個鎮國公府內都點著一些白熾燈。然而,由於現在是深夜,府內並沒有點太多的燈,隻是在一些主要的道路和角落裏設置了一些,以確保人們能夠看清腳下的路,不至於在黑暗中摔倒。
“工團嗎?”
鄭清璿摩挲著手掌心,目光則是一直放在夜空中。
他們自詡是工人利益的扞衛者,現在到了他們和資本拚刺刀的時候了。他們會站出來嗎?
鄭清璿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是他知道,工團不得不出手。一旦工團站在了資本一邊,那麽他們的工人選民就會拋棄他們,這對於其他政黨來說是個好消息,為了自己的選票,他們不能丟下他擬定的《工價管製法》草案如視無睹。
夜風裹挾著幾分濕意,從窗縫裏鑽進來,拂過鄭清璿的臉頰,帶起他鬢角幾縷散亂的發絲。
“少爺,夜深了,您還不休息嗎?”
慕容柔嘉溫婉的聲音自門口傳來,鄭清璿的目光從窗外的夜色中收回,緩緩轉向門口。慕容柔嘉倚在門框上,一襲淡青色的長裙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柔和而朦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柔嘉,你怎麽還沒睡?”鄭清璿的聲音低沉,帶著幾分疲憊。
慕容柔嘉輕笑一聲,緩步走近,將茶盞放在他手邊,“少爺都沒睡,哪裏有我這個保鏢就睡了的道理?夜深了,您盯著這些折子熬下去,怕是身子骨也吃不消。”
鄭清璿端起茶盞,輕輕吹了吹漂浮的茶葉,目光卻冷不丁地抬起來,直直撞上慕容柔嘉的視線,“柔嘉,今日美和子有沒有來找過我?”
“回少爺,並沒有。”慕容柔嘉捂著嘴輕笑了兩聲,“少爺這是?”
鄭清璿的目光在慕容柔嘉那張帶著幾分揶揄的笑臉上停留了片刻,隨後又轉回窗外,語氣裏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煩躁,“沒什麽,隨口問問罷了。”他抿了一口茶,溫熱的茶水順著喉嚨滑下去,卻沒能驅散胸口那股莫名的憋悶。
慕容柔嘉沒再追問,隻是靜靜地站在一旁,雙手交疊在身前,她知道自家少爺這幾天心緒不寧,錦衣衛那邊傳來的消息並不樂觀——這兩天才秘密回到倭地,自家少爺就馬不停蹄的開始聯係瀛洲宣撫司的各個大小官員,想要在倭地改革法下來的時候沒有多大的阻力。這《工價管製法》也是自家少爺在多方麵考慮後,決定徹底消除民族矛盾後才在瀛洲宣撫司的各個大小官員的建議下寫出來的。
夜色漸濃,窗外的風聲夾雜著遠處富士山腳下隱約傳來的犬吠,顯得格外空寂。鄭清璿放下茶盞,手指無意識地在桌沿上敲了兩下,發出輕微的“篤篤”聲。他轉過身,背靠著窗台,目光落在慕容柔嘉身上,語氣裏帶了幾分揶揄:“你這保鏢當得倒是盡職,連我喝口茶你都要盯著,生怕我嗆著不成?”
慕容柔嘉聞言,眉眼一彎,笑得溫婉卻不失俏皮,“少爺說笑了,我這不是怕您熬夜熬出個好歹來,到時候我可沒法跟老夫人交代。”她頓了頓,歪著頭打量他一眼,“再說,您這臉色可不太好看,是不是又在想那堆破事兒?”
鄭清璿哼了一聲,沒接她的話茬,隻是抬手揉了揉眉心,試圖緩解那股從胸口蔓延上來的煩躁。他這幾天確實沒睡好,錦衣衛的消息像一塊巨石壓在心頭——倭地的局勢遠比他想象的要複雜,那些宣撫司的官員嘴上說得好聽,私底下卻各懷鬼胎。他費盡心思推《工價管製法》,本想著借此一舉解決民族矛盾,可現在看來,這步棋走得未必順暢。
慕容柔嘉輕聲道:“少爺,您這又是鑽牛角尖了?這世道哪有幹淨的?您不也說過了,幹淨的東西留不住,髒了才能活下去。”她走近兩步,語氣裏多了幾分揶揄,“不過您要是真這麽想,我倒覺得您該歇歇了,別把自己逼成個苦大仇深的糟老頭子。”
鄭清璿被她這話逗得嘴角一抽,斜了她一眼,“你這姑娘,嘴上沒個把門的,我看以後誰敢娶你。”他頓了頓,目光卻不由自主地柔和下來。慕容柔嘉站在他身側,燈光在她臉上打出一層淺淺的光暈,淡青色的裙擺隨著她走動微微晃蕩,像一汪春水。
喜歡明1914請大家收藏:()明191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