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北伐初定四)
字數:2687 加入書籤
“我們需要一款更加輕便的,即使在火力上不能與馬克沁重機槍的火力媲美,但是一定要輕並且可靠性要高,這款槍要保證即便被泥濘浸濕我們的機槍也不會因此啞火。”
戚雲川的要求被各個軍工集團所收到,但是這樣的要求對於他們而言就像天方夜譚一樣——根本無法做到。
就在各大軍工集團都在為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焦頭爛額時,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以機械維修為生的小作坊卻遞交了一份奇特的設計方案。這份方案出自一位叫張壽山的老匠人之手,他曾在德國留過學,所學專業正是機械製造。
"這是什麽?"戚雲川盯著桌上那份粗糙的設計圖紙,眉頭緊鎖。圖紙上的機槍構造與他見過的任何一款都不同,采用了氣動原理,槍機結構極其簡單,甚至就是鋼材也不是像步槍一樣需要軍用鋼,而是普通的建築鋼材就能做到。看外貌甚至不能將其稱為是一款機槍,因為它根本沒有機槍該有的任何特征,若非要將它稱為機槍,便隻有一個那就是高射速。
可惜唯一的缺點就是壽命太短隻有3000發子彈的壽命,槍管便會因此報廢。
戚雲川將圖紙翻來覆去地端詳,眼中閃過一絲異樣的光芒。這款機槍雖然壽命短得令人咋舌,但其簡單的構造和廉價的製造成本卻讓他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可能性。
因為其重量隻有9.8kg完美滿足該槍隻需要一個士兵便能承擔起全部重量,那3000發子彈的壽命帶來的不隻是壞消息,也有好消息。首先是大大降低了士兵需要攜帶的子彈重量與後勤壓力,別說泥濘就算是把這把槍丟進水裏泡它幾分鍾它也能照樣射擊,其射擊精度與未泡水之前的準度在十厘米之間。並且最重要的一點:便宜,並且要製造它甚至不需要兵工廠,哪怕是一個普通的民用的機械工廠也可以輕鬆製作出來。
這是一款完美符合傘兵的機槍。
戚雲川的手指在圖紙上那簡陋的槍管部分輕輕敲擊著,三千發子彈的壽命,短得像個拙劣的玩笑。然而,他那雙深邃的眸子裏,卻燃起了一簇野火。“就它了!”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裏的水都晃了出來。
最終新機槍被命名為傘兵機槍“蜂鳥”,意為傘兵專用機槍以及像蜂鳥一樣小巧且輕便。
就這樣明帝國在1907年的春節緩緩度過,迎來了屬於它的3月。
對於明帝國而言這個3月與以往的3月沒有任何不同,非要說的話那便是:伊裏奇與托洛茨基鬧掰了。兩個人就共產主義在民眾民族問題上吵了起來。
伊裏奇主張的是:革命無民族界限,全世界無產階級都應該聯合起來一起對抗資產階級。
而一向沒有任何民族意識的托洛茨基卻投了伊裏奇的反對票。
他已經在瀛洲快生活的一年,雖然在這一年裏他每天不是在將鄭清璿交給他的“赫利俄斯”的學生們訓練為保衛新蘇維埃的政委就是在各個工廠來回奔走調查工人情況。這個遠東帶給他的震撼不亞於瓦特發明新蒸汽機給世界帶來的震撼。
他曾以為,所謂的民族情感不過是統治階級用以愚弄民眾的廉價鴉片,一旦工人階級覺醒,這層虛妄的薄紗便會輕易被撕碎。然而,在瀛洲,在這片古老帝國的遠東邊緣,他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但是在遠東,特別是在瀛洲他見識到了不一樣的一麵,首先是鄭清璿隻是給了他們本來就屬於他們的東西,他們便爆發出驚人的生產力。即便托洛茨基告訴這群工人:這是資產階級給他們的裹著蜂蜜的毒藥。可結果呢?來加入他新蘇維埃的工人隻占全部工人的百分之一,而更可笑的是那些來參加新蘇維埃的百分之一的工人加入的原因也不過是他們認為托洛茨基能代表他們向鄭清璿發聲。
這一次次的挫敗讓他不由得開始反思自己的思想,並在1906年10月借助妻子娜塔莉亞的手在倫敦發表了一篇名為:《論殖民地實行共產主義是否應該遵從當地人民的意願》的文章。文章一經發出便引發了整個歐洲左派的震動。
當然這篇文章也導致了伊裏奇在《火星報》上嚴厲指責托洛茨基的思想已經偏離了馬克思主義。但是托洛茨基本人對此好像並不是很在意的樣子,相反他在他自己的日記中如此寫到:在兩個國家民族矛盾大到無法忽視時,要求兩國無產階級放下民族矛盾轉而向階級矛盾開槍這是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於是這一切在1907年3月,托洛茨基借妻子娜塔莉亞在倫敦發表了第二篇文章《民族主義與共產主義的關係》,在文章中托洛茨基借用了普法戰爭後法國國內的仇德情緒與遠東的滿漢矛盾來表達出: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應該由先解決完民族矛盾後再解決階級矛盾,這是完全符合民眾情緒的做法。
這樣的思想甚至是引發了娜塔莉亞對托洛茨基的擔憂,她曾一度要求要帶著孩子來遠東照顧托洛茨基。
法國人自然對這篇文章是愛不釋手,他們甚至要求政府放棄對沙皇的支持重修和明帝國的關係。而俄國人呢?他們現在對托洛茨基的恨已經不是期望他死了,而是最好被明帝國親手像法國人砍下路易十六頭一樣送上絞刑架。英國人呢?他們就像他們的“大陸均勢”政策一樣在另一邊看著這些左派吵來吵去並樂在其中。
至於伊裏奇夫婦則是在瀛洲和托洛茨基大吵一架後分道揚鑣。
於是在1907年3月底,第三國際在大阪成立了。
喜歡明1914請大家收藏:()明191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