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北伐初定三)
字數:4205 加入書籤
鄭清璿語氣冰冷,就像是地獄的黑白無常來收割生命一樣,“戚總司令,為將者不該心懷仁慈,瀛人既然拿到了他們一直心心念念的平等,他們現在就要用命來還。這也是我為什麽要求議會頒布新《民族法》的原因。”
戚雲川沉默了許久,他的手指在桌麵上不停地敲擊著,發出沉悶的聲響。最終,他長歎一口氣,仿佛一下子蒼老了十歲。
"你說得對,為將者不該心懷仁慈。"他的聲音有些嘶啞,"可你想過沒有,這些瀛人,他們也是有父母妻兒的。"
“可如果我們擔心他們,誰又來擔心我們?清廷嗎?他們入關時做的那些事情還不夠為人所恥嗎?”鄭清璿語氣中已經帶上了一絲憤怒,“我為什麽走到這一步,坐到現在這個位置上整天不是在思考經濟問題就是思考法律問題,和那些個列強勾心鬥角,我甚至把美國的黃金都騙到了我們的金庫裏,為的就是國家複興!為的就是能夠重現永樂榮光!現在你和我說他們有家人?那些被我欺詐到樓頂跳樓的美國人就沒有家人嗎?後世孩童讀史時——能看見漢家甲胄而非金錢鼠尾!”
戚雲川被鄭清璿的這番話震住了。他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忽然意識到這個當年隻會跟在鄭許昌身後唯唯諾諾被陛下視為神通的孩子已經成長為了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漢家甲胄而非金錢鼠尾!” 這句話像一把燒紅的烙鐵,狠狠燙在了戚雲川的心口。他一生戎馬,九死一生,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堂堂正正地回到京師,讓子孫後代不必再頂著那根屈辱的辮子麽?
“你……你讓我想想。”戚雲川的聲音嘶啞得不成樣子,他擺了擺手,示意鄭清璿不必再說。
戚雲川沉重的腳步聲在寂靜的房間內回蕩,他緩緩走到窗邊,一把推開厚重的窗簾,望向窗外。應天府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雪景之中,卻難掩那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他的手掌按在冰冷的窗欞上,指節因為用力而微微泛白。“漢家甲胄,而非金錢鼠尾……”他低聲呢喃,這八個字如同魔咒一般,在他腦海中反複回響。
1890年英法俄清四國聯合進攻帝國時三秦地區的慘狀他見識過,簽署條約時的屈辱他經曆過,甚至是後麵德國人遞過橄欖枝時他也作為陸軍司令在內閣見證了一切。
現在帝國的飛行器領先世界,就連那個逼著帝國讓呂宋獨立的美利堅也因為一場金融危機而倒台,現在曆史的筆交到了他的手裏,是婦人之仁導致成為帝國的罪人,還是......
他想起1890年帝國再一次進攻江北時在江北泥潭中苦苦掙紮的弟兄,他們衣衫單薄,食不果腹,卻依舊緊握著手中的鋼槍,隻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勝利”。如果因為他的“仁慈”,讓這些弟兄的血白流,讓帝國複興的希望斷送,他戚雲川,將成為千古罪人
“那些瀛人……”戚雲川終於開口,聲音沙啞得像是被砂紙磨過。他緩緩轉過身,那雙見過無數屍山血海的眼睛,此刻帶著一種令人不寒而栗的銳利,死死盯著鄭清璿,“他們在朝鮮半島上死,你要如何確保,這二十萬條性命,能精準地換來半年的時間?萬一……萬一這把火燒得太旺,引得列強聯合幹涉,我們又該怎麽辦?
鄭清璿聽戚雲川著語氣他就知道戚雲川接受了自己的計劃,看來這個陸軍司令還是有點決心的嘛!z這麽想著鄭清璿的紅筆繼續在地圖上畫著:“戚總司令,請看這裏——漢城。這兒就是瀛人能不能守住半年的關鍵因素。”
鄭清璿的紅筆在“漢城”二字上重重一點,那猩紅的墨跡仿佛要滲透紙背:“自清軍侵占朝鮮以後,朝鮮人無不懷念我大明雄獅重回江北,但是我們不能對他們抱有太大期待,因為這些家夥都是真正的利益之上,為什麽想念我們也無非是清廷對他們壓榨太狠罷了。”
“漢城,與其說是朝鮮的都城,不如說是清軍在朝鮮半島的心髒,但是清軍放在這裏的部隊又極其鬆散,為什麽?因為朝鮮的後麵就是東北,而東北作為清廷的老家與沙俄標注好了的利益圈,整個世界沒有人會主動招惹這塊地,包括我們。”鄭清璿手中的筆不斷在紙麵上敲擊著,“不過那是建立在沒有世界大戰的前提下...”
“接下來我就會回答戚總司令您的第二個問題:列強幹涉。”鄭清璿感到喉嚨有些苦澀,隨即抬起被戚雲川拿走的茶杯低頭一看茶杯裏已然沒有多少茶水,剛想叫慕容柔嘉去泡些茶時才會想起慕容柔嘉已經放年假了,無奈下他隻能瞪了一眼戚雲川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而後者則是回以一個抱歉的微笑。
鄭清璿幹咳一聲,強壓下喉嚨的幹澀,“首先是德法矛盾,因為普法戰爭給法國人帶來的失敗和俾斯麥與法國政府簽訂的條約太過於苛刻。這直接導致了德法永不言和,德法之間必有一戰。其次便是英德矛盾,德皇威廉二世先是‘陽光下的土地’激怒英國,現在又與英國搞起了軍備競賽。甚至在不久前德國還在英法兩國狠狠地撈了一筆黃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地圖上廣袤的北方:“至於沙俄……我承認他們的戰爭潛力很大......但是也隻局限於很大,現在的俄國就像一個破木屋隻需要輕輕一腳便能輕鬆踹翻。”
“我說這麽多,隻是想表達一件事——世界大戰近在眼前,而這是我們收複北方最好的時機!”
戚雲川沉默著,眼神在地圖上那片猩紅的“漢城”和更北方的廣袤土地間遊移。他抬起手,手指不斷在“漢城”二字上不斷敲擊著,力道卻仿佛千鈞,良久,他才緩緩開口,聲音比先前更加嘶啞:“鄭大人,你說的確實有道理,但是我們怎麽才能保證瀛人不會臨陣脫逃,心甘情願的接受死亡的命運來給我們拖延半年的時間呢?”
鄭清璿的嘴角勾起一抹笑,那笑容裏帶著幾分胸有成竹,“戚總司令,這就是我為什麽引入俄國社會主義者進入我大明瀛洲的原因:政委製度。”
“政委製度?”戚雲川眉頭緊鎖,顯然對這個名詞感到陌生,尤其是從鄭清璿口中說出,用在瀛人身上,更透著一股說不出的怪異。他印象中的瀛人,要麽是卑躬屈膝的順民,要麽是冥頑不化的武士,何曾聽說過什麽“政委”?
鄭清璿看出了他的疑惑,他深吸一口氣後解釋道:“政委製度,不同於軍隊中的軍紀官與督戰隊,他們是二者的結合體,同時又負責教導底層士兵他們為何而戰。而政委的犧牲誌願通常要高於普通士兵,隻有這樣士兵才會相信他們是為了正義而戰,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國家而戰,是為了一個所有人都能幸福的社會而戰。”
戚雲川眼中閃過一絲驚異,他沒想到鄭清璿竟會提出如此大膽的構想。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望著窗外飄落的雪花,沉聲道:"你是說,要在瀛人軍隊中植入這些...帶著革命思想的政委?"
"正是。"鄭清璿站起身,走到戚雲川身旁,"我們要讓瀛人相信,他們不是在為大明而戰,而是在為了自己的解放而戰。政委會告訴他們,他們不再是皇帝和資本家的奴隸,而是在為建立一個平等、公正的新社會而戰。"
戚雲川轉過身,目光如炬:"這是在玩火,鄭大人。你可知道,一旦這種思想真正紮根,不僅是瀛洲,就連我大明......"
“隻要能收複故土,即便是和惡魔交易又有什麽不可以的?”鄭清璿的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而且這樣的社會也算不上最糟不是嗎?”
戚雲川眯起眼睛,目光在鄭清璿臉上停留許久。窗外的雪花依舊在飄落,倒是顯得有些淒慘。
"你說得對,"戚雲川忽然笑了,笑容裏帶著幾分苦澀,"為了收複故土,和惡魔交易又如何?隻是......這些思想太過於危險......是在把整個國家放在火上烤。"
清璿毫不避諱地承認,“我們必須要承認一點那就是:國家並不是屬於皇帝或者資本家的,而是人民的。曆史也不是由王侯將相創造的而是由人民創造的。戚總司令,昭宗時主動向百姓承認大明在崇禎時的錯誤到現在陛下與百姓利益的綁定不都說明這個道理嗎?”
戚雲川的目光閃爍了一下,他想起了當年昭宗皇帝跪在民眾麵前的那一幕。皇權天授被徹底打破,也是那天開始“禮法”被徹底撕碎,也是因為這個才從舊帝國的廢墟中誕生了現在的帝國。
“你說的對。”戚雲川的目光放在了更遠處,“但是在那之前我們還是要來討論一下陸軍軍費的問題。”
就這樣兩個人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最初的問題,隻不過戚雲川不再像剛進來時那樣火藥味十足。
喜歡明1914請大家收藏:()明191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