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你算什麽東西?
字數:5001 加入書籤
“剛剛收到河北的消息,袁紹不久前逼天子下詔,封他自己為魏王。”
“我與大臣們正在商量對策。”
說著劉備便將手中的密報遞給蔣華強。
蔣華強看著密報,內心卻毫無波瀾。
從袁紹進入許都就急於逼迫天子封他為魏公那時起,他就知道袁紹一定會在臨死前稱帝過把癮。
現在袁紹雖然敗走,但稱帝的野心肯定沒有消退。
所以他急於稱王也就不奇怪了。
由此推斷,袁紹的身體狀況應該非常糟糕,否則也不會這麽急切。
“主公,依臣所見,袁紹稱王對主公來說反而是好事。”
好事?
老劉有點糊塗了。
袁紹一個外姓竟然公然稱王,打破了漢高祖設立的非劉氏不可稱王的規定。
這意味著他明顯意圖篡位!
蔣華強居然說這是好事?
就在劉備困惑之際。
蔣華強整理了一下衣冠,深吸一口氣,向老劉鄭重作揖:“臣代文武百官,代天下萬民,懇請主公進位為王!”
“隻有這樣,主公才有資格率領大漢子民討伐袁賊,振興漢室江山!”
劉備聽到這話,身體一顫,臉色也變了。
蔣華強在勸他稱王!而且還是未經天子詔書,私自稱王!
諸葛亮、黃忠等一眾大臣,都愣住了,但很快明白過來。
“嘩啦啦!”
眾臣不約而同地跪倒在地。
“臣黃忠,恭請主上,進位為齊王!”
“臣諸葛亮,附議蔣大人之請,懇請主上順應民心,進位為王!”
“臣張遼,拜請主上稱王!”
大臣們爭相請求,希望老劉再進一步,從齊公升格為齊王。
劉備從震驚中回過神來,卻沉默不語。
蔣華強看得出來,老劉的態度與上次稱公時已有不同。
當初稱公,老劉還有些顧慮,擔心世人議論紛紛。
說他未經天子許可就自稱為王,這簡直是背叛的預兆。
這次,老劉的情緒很快就穩定下來。
似乎,大臣們的請求早就在他的預料之中。
而且蔣華強還注意到老劉的眼神中有幾分興奮。
時勢造英雄。
此時的老劉已擁有六州之地,手握數十萬大軍,又占據中原要地,形勢一片大好。
正是這種優勢,塑造了老劉現在的心境和野心。
老劉的初心未變,但多了些私心。
他不僅想匡扶漢室,還想取代無用的傀儡天子劉協!
“那個所謂的漢家天子,在袁紹的威逼下公然違背高祖遺訓,封袁紹為外姓王!”
“他違反了高祖聖訓,不配做劉氏子孫,更不配繼續竊居帝位!”
“主上身為漢室宗親,理應接過正統大旗,率天下有誌之士,討伐袁曹叛逆,恢複我大漢基業!”
“主上稱王,就是向天下宣告,主上已經接過複漢的大義旗幟!”
“臣請求主上以大局為重,為了複興漢室,請進位為王!”
蔣華強一番慷慨激昂的話,再次強烈請求。
老劉確實有了取代劉協的念頭,但自然不能明說。
作為一位合格的臣子,蔣華強有責任為主鋪設台階,找一個正當的理由。
果然,這一番振振有詞的勸諫讓老劉微震,眼中精光一閃。
片刻沉思後。
老劉緩緩起身,環視眾臣,目光堅定如鐵。
“好!”
“既是文韜和諸位所求,孤怎能違抗天意人心。”
“孤就依你們之請,進位為王!”
老劉答應了!
大殿內,眾臣歡聲雷動。
蔣華強也笑了。
…
三天後,由蔣華強領頭的一眾大臣簽署的上表被送往鄴城給那個傀儡天子。
七天後的良辰吉日。
劉備在許都城南築壇祭天告祖,宣布進位為齊王,建立齊王國。
稱王的第一道詔令是封賞眾臣。
尚書令蔣華強晉升為相國,位列百官之首。
龐統、諸葛亮、陳登、魯肅、沮授等文臣逐次晉升,分別擔任尚書令、禦史中丞等職務。
武將方麵。
武將之首關羽晉升為前將軍,依然為武將首領。
張飛封為後將軍。
張遼封為左將軍。
黃忠封為右將軍。
太史慈、張合、高順、呂蒙、紀靈、甘寧、魏延、淩操、朱桓等其他武將按功晉升,授予四征、四鎮等將軍職位。
詔令天下,大赦六州。
…
鄴城,魏王府。
“劉備!”
“你算什麽東西?你不過是一個織席販履的寒門子弟!”
“你這個大耳賊,竟敢仿效本王稱王!”
“本王若不滅你,難解心頭之恨!”
王宮大殿內。
袁紹把劉備自立為王的上表撕得粉碎,咆哮不止。
“那個大耳賊竟敢不經天子允許可就自立為王,真是無法無天!”
“這是對父王挾天子令諸侯權威的公然挑戰,父王絕不能不管!”
“父王,孩兒願意領一軍南下,蕩平中原,誓殺那個叛賊!”
袁尚憤然站起,激動地向袁紹請戰。
袁紹眼裏怒火燃燒,差點下令調動全國兵力,南下與劉備決戰。
但到了嘴邊,卻又強行吞了回去。
“尚兒,你有討逆的決心,為父很是欣慰。”
“隻是眼下劉備實力強大,我大魏國力尚未恢複。”
“現在還不是南下的時候,我們需要暫避鋒芒。”
袁尚當然不衝動愚蠢。
他很清楚現在的齊國實力已經壓倒他的魏國,根本無力南下。
憤然請戰不過是向袁紹表態,顯示自己的勇氣罷了。
得到袁紹的讚許後,袁尚借坡下驢,收起了那份激動。
“大王英明。”
“現在大耳賊氣勢如虹,國力強盛,我們沒必要硬拚,暫避其鋒芒才是明智之舉。”
“對於大耳賊的自立為王,大王隻需命天子下詔譴責他為叛逆就行,不必真發兵征討。”
“目前我們要做的,就是守住黃河防線,確保河北四州的安全,爭取時間休養生息,恢複元氣。”
“待將來我軍勢力恢複之後,大王再揮師南下,討伐劉備那叛逆也不遲!”
審配察言觀色,看出袁紹不敢發兵南下,便順勢為他分析利弊,鋪好了台階。
袁紹的臉色緩和了許多,輕歎道:“正南說得有理,小不忍則亂大謀,本王豈能因為大耳賊而自亂陣腳。”
喜歡熟讀三國,我為季漢延續三百年請大家收藏:()熟讀三國,我為季漢延續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