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西晉長沙王司馬乂:快節奏黑色喜劇中的悲劇英雄

字數:6623   加入書籤

A+A-


    《七絕?詠西晉長沙王司馬乂》
    虎嘯湘川裂戰雲,金戈空拭袞衣塵。
    燃萁未燼星河黯,獨對殘磷冷月痕。
    在晉朝宗室“八王之亂”這場猶如古代版“權力的遊戲”一般的政治鬥爭中,長沙王司馬乂無疑是其中最令人唏噓不已的角色之一。
    司馬乂身材高大,足有七尺五寸,換算成現代的度量單位,大約就是一米八五的個頭。他相貌英俊,氣宇軒昂,可謂是一表人才。不僅如此,司馬乂還具備非凡的武藝和軍事才能。他曾經率領僅僅一百名騎兵,就成功地奇襲並擊破了敵人的防線,展現出了卓越的勇氣和指揮能力。
    然而,司馬乂並非隻是一介武夫。他在文學方麵也有著相當的造詣,尤其擅長書信寫作。有一次,麵對敵方十萬大軍的威脅,司馬乂僅憑一封言辭懇切的書信,就成功地勸退了敵人,避免了一場血腥的廝殺。
    如此文武雙全的人物,本應在曆史的舞台上大放異彩。可惜的是,司馬乂的命運卻充滿了坎坷與不幸。在他年僅二十八歲的時候,就被人陷害,最終被架在火上活活烤死。
    當司馬乂被處以極刑時,在場的三軍將士無不為之落淚,就連敵方的士兵也不禁感歎道:“這位仁兄要是能夠活下來,說不定真的能夠改寫曆史啊!”然而,曆史沒有如果,司馬乂就這樣在熊熊烈火中結束了自己短暫而輝煌的一生,留給後人無盡的惋惜和慨歎。
    一、開局拿錯劇本的皇室公子
    司馬乂生於公元277年,是晉武帝司馬炎第六子,母親審美人雖非皇後,卻讓他繼承了司馬家祖傳的顏值。這位“小六子”打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15歲在武帝葬禮上哭得最慘,其他王爺都忙著巴結新君,他卻守在陵前披麻戴孝,被史書蓋章認證“孝慕過禮”。
    然而,晉朝皇子們的命運就如同開盲盒一般充滿了不確定性。在公元 291 年,司馬乂的同母兄長楚王司馬瑋不幸卷入了賈南風的政變之中,最終慘遭殺害。而司馬乂也因為這場變故受到牽連,被貶為常山王。
    這所謂的常山王封號聽起來似乎頗為威風,但實際上卻遠非如此。常山國僅有區區九縣,其規模和影響力簡直無法與直轄市相提並論。可以說,司馬乂的這次被貶就如同從繁華的直轄市市長職位,一下子調任到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十八線小縣城。
    不過,這段艱難的蟄伏期對於司馬乂來說並非全然沒有收獲。在常山國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他得以靜下心來,深入了解當地的軍民情況。通過與士兵們的密切接觸,司馬乂展現出了他獨特的領導才能和親和力。
    他經常在封地裏組織軍民聯歡會,讓士兵們感受到他的關懷和重視。在這些活動中,司馬乂與士兵們一同吃喝玩樂,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士兵們對他的評價極高,紛紛表示:“跟著長沙王混,頓頓有肉吃!”
    這段時間的經曆不僅讓司馬乂贏得了士兵們的衷心擁護,更為他日後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八王之亂中的高光時刻
    1. 洛陽閃電戰:百人逆襲的史詩操作
    公元301年,趙王司馬倫篡位,齊王司馬冏等人起兵勤王。司馬乂帶著常山國部隊千裏奔襲,路過趙國時順手宰了閉門不納的縣令,嚇得沿途官員連夜開門送糧草。此戰他雖不是主力,卻因“快遞式勤王”獲封撫軍大將軍,重獲長沙王爵位。
    真正讓他封神的戰役,當屬發生在公元 302 年的那場驚心動魄的洛陽之戰。
    當時,司馬冏作為齊王,手握重兵,勢力強大,而司馬乂所率領的軍隊卻僅有百餘名親信侍衛。然而,就是在這樣看似實力懸殊的情況下,這位身高八尺的猛男卻展現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勇氣和果敢。
    隻見他毫不猶豫地斬斷馬車的帷幔,將其變成一輛敞篷車,然後率領著那支僅有百人規模的敢死隊,如同一股旋風般直衝向皇宮。在這驚心動魄的過程中,他不僅要駕馭著狂奔的馬車,還要不停地高聲呼喊:“護駕!護駕!”仿佛整個世界都能聽到他那充滿激情的呐喊。
    就在皇宮大門即將關閉的最後一刹那,司馬乂以驚人的速度和精準的判斷,成功地挾持了那位以“傻白甜”著稱的皇帝司馬衷。這一係列動作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嗬成,讓人歎為觀止。
    如果將這一幕放在現代,毫無疑問,司馬乂絕對能夠憑借如此精彩絕倫的表現,榮獲奧斯卡最佳動作設計獎。
    2. 騶虞幡下的嘴炮大戰
    在洛陽城內,兩軍的對決簡直就是古代輿論戰的典範。司馬冏竟然使出了一招“偷梁換柱”,他偷走了象征停戰的騶虞幡,然後高舉著它,扯開嗓子大喊:“長沙王偽造聖旨啦!”
    這一聲怒吼,猶如平地驚雷,在戰場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士兵們紛紛交頭接耳,開始對長沙王產生了懷疑。
    然而,長沙王司馬乂也不是吃素的。他眼見形勢不妙,當機立斷,立刻架著皇帝登上了東門城樓。惠帝雖然有點傻乎乎的,但畢竟還是皇帝啊!司馬乂讓惠帝親自喊話:“大司馬謀反啦!幫凶統統誅滅五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一下,可把司馬冏給氣壞了。他沒想到司馬乂會來這麽一招,而且還是借皇帝之口。於是,雙方的士兵們開始了一場激烈的對罵。
    箭如雨下,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士兵們一邊射箭,一邊對罵,那場麵,簡直比現在的彈幕大戰還要壯觀。
    就在這混亂的時刻,司馬乂突然靈機一動,他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皇帝真人直播”!他讓惠帝站在城樓上,對著下麵的士兵們大聲呼喊,讓他們看看真正的皇帝到底站在哪一邊。
    這一招果然奏效,士兵們看到皇帝親自出麵,都紛紛相信了司馬乂的話。畢竟,皇帝的話還是有一定分量的。
    最終,司馬乂憑借著“皇帝真人直播”這個流量密碼,成功地贏得了這場輿論戰的勝利。他把司馬冏五花大綁地押到了宮門前,準備將其處死。
    可就在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連傻子皇帝都流著哈喇子對司馬乂說:“別殺他行不?”
    司馬乂心裏雖然有些猶豫,但他還是果斷地轉身,手起刀落,砍下了司馬冏的腦袋。不僅如此,他還下令將司馬冏的三族兩千餘人全部處死,以絕後患。
    這波“殺伐果斷”的操作,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震驚。就連老臣司馬幹司馬懿之子)也不禁哀歎:“司馬家就剩這個能打的,現在也沒了!”
    三、洛陽保衛戰:悲情英雄的最後一舞
    當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率領著浩浩蕩蕩的二十萬大軍如洶湧的洪水一般圍困洛陽城時,司馬乂卻展現出了驚人的勇氣和堅韌。
    他毫不畏懼敵人的強大,毅然決然地肩負起守衛洛陽的重任。麵對如此巨大的壓力,司馬乂並沒有被嚇倒,反而以一種超乎常人的毅力和決心,將洛陽城守得固若金湯,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
    白天,司馬乂親自下廚為士兵們熬煮野菜粥,雖然食物簡單,但卻充滿了他對士兵們的關懷和愛護。他深知士兵們的辛苦,用這種方式激勵著他們堅守陣地。
    夜晚,司馬乂更是不辭辛勞地親自巡城。他手持火把,穿梭在城牆之間,高聲呼喊:“兄弟們頂住!援軍馬上就到!”他的聲音在夜空中回蕩,給士兵們帶來了無盡的鼓舞和希望。
    而司馬乂最為絕妙的一招,便是將皇帝當作了人形盾牌。每次大戰來臨之際,他都會讓惠帝身著龍袍,站在城樓之上,成為敵軍弓箭手的目標。然而,當敵軍的弓箭手看到那耀眼的黃袍時,他們的手竟然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箭矢紛紛偏離目標。
    據史書記載,當時的場景可謂驚心動魄,“飛矢集禦前,群臣救死扶傷”。盡管箭矢如雨點般密集地射向惠帝,但由於司馬乂的巧妙安排,惠帝最終安然無恙。
    司馬乂的這一係列舉措,不僅展現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過人的智慧,更體現了他對洛陽城和士兵們的深厚情感。在他的堅守下,洛陽城成為了西晉版的“斯大林格勒”,頑強地抵禦著敵軍的猛烈攻擊。
    在這段曆史時期,發生了一件頗具黑色幽默意味的事件,被稱為“陸機勸退事件”。當時,東吳名將陸遜的孫子陸機率領著一支先鋒部隊,氣勢洶洶地向司馬乂發起進攻。
    麵對如此強敵,司馬乂並沒有選擇直接與之對抗,而是采取了一種獨特的策略。他給成都王司馬穎寫了一封信,信中言辭懇切地說道:“咱們倆可是武帝的親生兒子啊,何必如此自相殘殺呢?”
    然而,司馬穎的回應卻讓人啼笑皆非。他回信時,不僅沒有接受司馬乂的勸解,反而痛陳革命家史,將家族內部的恩怨情仇一一道來,活脫脫就是一篇家族微信群裏的撕逼小作文。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陸機由於與太監孟玖之間的矛盾,最終被判處死刑。在臨刑前,他哀歎道:“華亭鶴唳,可複聞乎?”這句話充滿了對往昔自由生活的懷念和對死亡的恐懼。
    與此同時,司馬乂的士兵們卻在一旁悠然自得地吃著烤紅薯,仿佛在觀看一場鬧劇。這一場景,簡直比《權力的遊戲》中的血色婚禮還要荒誕不經,讓人不禁感歎曆史的無常和人性的複雜。
    四、燒烤架上的終結者
    公元304年正月,當東海王司馬越發動政變時,洛陽城已經陷入了極度的饑荒之中。這座曾經繁華的都市如今一片淒涼,街道上空蕩蕩的,隻有餓得奄奄一息的人們在四處尋找食物。
    在這個時候,老鼠竟然成為了一種稀缺的戰略物資。人們為了爭奪這些老鼠而大打出手,甚至不惜用生命去換取一口食物。洛陽城的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那位被稱為“八王終結者”的東海王司馬越。
    司馬越在政變失敗後,被捆成了一個粽子般的模樣,押往金墉城。這座城池原本是一座堅固的堡壘,但如今卻成了他的囚籠。在獄中,司馬越並沒有放棄,他仍然在寫著一篇篇小作文,向皇帝訴說著自己的冤屈和對局勢的擔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寫道:“臣死不足惜,但陛下您要成光杆司令啦!如今城中饑荒嚴重,人心惶惶,若不盡快采取措施,恐怕局勢將難以控製。”然而,他的這些話並沒有引起皇帝的重視,反而讓他在獄中更加孤獨和絕望。
    最終,司馬越迎來了他的死亡。他的死亡方式堪稱行為藝術——被架在火上慢烤。當火焰舔舐著他的身體時,他竟然硬生生地撐到了香氣四溢才斷氣。這一幕讓圍觀的群眾們紛紛感歎:“這烤肉味,真下飯啊!”
    司馬越的一生充滿了權力的爭奪和陰謀的算計,最終卻以如此慘烈的方式結束。他的故事成為了曆史的一部分,也讓人們對那個動蕩的時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五、曆史評價:亂世清流or政治菜鳥?
    正麵人設:
    職場達人:身高八尺還能“虛心下士”,打仗時與士兵同吃同住,洛陽被圍期間“將士雖饑,無離心”
    皇室清流:史書蓋章“開朗果斷,才力絕人”,殺司馬冏後主動向成都王匯報工作,堪稱西晉版“工作周報狂魔”
    預言大師:臨死前精準預判“臣身死之後,陛下終當困厄”,果然他死後五年西晉就亡了
    致命槽點:
    政治幼稚病:以為兄弟情深能化解權力鬥爭,給司馬穎寫的勸和信堪比《知音》體雞湯文
    暴力美學愛好者:殺齊王黨羽時搞出“誅三族兩千人”的大場麵,活脫脫西晉版“滅霸”
    年齡硬傷:28歲就玩轉最高權力局,經驗值還沒刷滿就領盒飯
    結語:燒烤架上的時代隱喻
    司馬乂的人生就如同一場快節奏的黑色喜劇,充滿了荒誕和無奈。他懷揣著個人英雄主義的夢想,企圖以一己之力拯救那已然崩塌的秩序。然而,他卻忽略了權力遊戲的殘酷本質,在這個充滿權謀與算計的世界裏,理想主義往往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
    當司馬乂最終被推上那熊熊燃燒的火堆時,他所承受的不僅僅是肉體上的炙烤,更是心靈上的煎熬。那熊熊烈火,不僅燒焦了他的血肉之軀,更是將西晉最後一絲重整河山的希望也一同焚毀。
    正如洛陽童謠所傳唱的那樣:“草木萌芽殺長沙”。司馬乂就如同那春天破土而出的新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然而,他卻無法抵擋時代寒流的侵襲,最終在這場權力的風暴中凋零。
    喜歡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請大家收藏:()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