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後秦末代孤忠姚紹:帝國的“救火隊長”與“裱糊匠”

字數:7144   加入書籤

A+A-


    《七絕?詠後秦宗室重臣姚紹》
    烽舉潼關糊朽材,獨撐危廈待星摧。
    百磨鐵胄空臨血,終教忠魂委帝台!
    公元四世紀初的長安城,暮春的桃花開得沒心沒肺,絢爛得有點不合時宜。皇城裏的宮人們腳步匆匆,臉上寫滿了“藥丸”要完)的表情。為啥?因為後秦帝國這艘大船,外表看著還行,底下早就被蛀得千瘡百孔,水都快淹到甲板了。就在這風雨飄搖的當口,一位身著戎裝、眉頭擰成川字的老兄,正大步流星穿過宮門——他,就是姚紹。這位後秦的宗室名將,即將在帝國最後的“吃雞”決賽圈裏,上演一出“我盡力了,隊友帶不動”的悲搞)壯笑)大戲。
    姚紹,生年不詳,卒於公元417年具體月份後麵有精彩“劇情”)。他是後秦開國皇帝姚萇的從弟堂弟),根正苗紅的“皇n代”。在姚興皇帝治下那段難得的“和平發育期”,姚紹在軍隊裏默默打野,攢經驗、升等級,聲望值蹭蹭往上漲,就等著哪天“團戰”爆發,好carry全場。結果,團戰是來了,隻是對手太猛,隊友太坑……
    一、第一關boss:赫連勃勃,草原上的“拆遷隊”隊長
    赫連勃勃,這位從後秦“離職創業”的狠人,在407年自立門戶,建立了胡夏政權。這位老哥堪稱五胡十六國版的“草原拆遷隊”隊長,他的戰術就一個字:搶!帶著他那幫如狼似虎的騎兵,走到哪拆到哪,搶到哪,目標是“千裏無煙”,讓後秦的北疆變成他的“自留地”兼“垃圾場”。
    公元409年,“拆遷隊長”赫連勃勃帶著他的“施工隊”,嗷嗷叫著撲向後秦北部重鎮定陽今陝西延安附近)。定陽守軍被打得哭爹喊娘,告急文書像雙十一的快遞單一樣,雪片般飛向長安。姚興皇帝一拍腦門也可能是大腿):“姚紹!就決定是你了!” 火線任命姚紹為征北將軍,讓他趕緊去“滅火”。
    姚紹快馬加鞭趕到現場一看,好家夥!定陽城牆上煙火繚繞,跟過年似的不過是敵軍在“放鞭炮”攻城)。城下,胡夏士兵像打了雞血的螞蟻,正吭哧吭哧往上爬。姚紹摸著下巴琢磨:“硬剛正麵?不行不行,咱這小身板還不夠人家塞牙縫的。” 眼珠子一轉,盯上了敵營後頭一處陡峭的山脊——“嘿,有了!”
    當夜,姚紹親自帶隊,化身“幽靈特工隊”,悄咪咪繞到了赫連勃勃的“菊花”後麵。第二天一早,正當“拆遷隊長”叉著腰,準備喊“兄弟們,給我上!”發起總攻時,姚紹的伏兵如同神兵天降也可能是天降正義),從山脊上嗷一嗓子衝了下來!旌旗招展,鼓號齊鳴,夏軍的“施工隊”後隊瞬間亂成一鍋粥。城裏守軍一看援軍到了,立馬滿血複活,嗷嗷叫著殺出城來。赫連勃勃懵了:“哎?我塔呢?不是)我優勢呢?” 腹背受敵,隻能罵罵咧咧地帶著“拆遷隊”灰溜溜撤了。姚紹這一仗,打得漂亮!不僅救了定陽,還給後秦軍旗重新刷了波存在感,廣告詞都想好了:“後秦保安,專業驅趕草原拆遷隊!”
    可惜,赫連勃勃不是省油的燈。他立馬改變戰術,從“強拆”模式切換成“遊擊”模式。他的騎兵像草原上的“滴滴打劫”,神出鬼沒,專挑後秦防禦薄弱的地方下手,搶完就跑,絕不糾纏。姚紹這位“救火隊長”可慘了,帶著隊伍東奔西跑,疲於奔命,感覺自己不是在滅火,就是在去滅火的路上。有次他精心設計了個“誘敵深入,關門打狗”的陷阱,結果赫連勃勃這“老狐狸”鼻子賊靈,聞到味兒不對,在陷阱合攏前一溜煙跑了,還反過來把追他的秦軍咬了一口。姚紹估計氣得直拍大腿:“這屆對手,太狡猾!”
    二、後院起火:自家人的“窩裏鬥”大戲
    北邊“拆遷隊”還沒趕走呢,自家後院又“劈裏啪啦”燒起來了。
    公元415年,重量級選手登場——姚興皇帝的親弟弟姚弼!這位爺看哥哥病得快“嗝屁”了,心思活絡了:“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 暗戳戳策劃奪權。消息一傳開,長安城瞬間變成大型吃瓜現場。病榻上的姚興,氣若遊絲,帝國的方向盤眼看就要失控。關鍵時刻,姚紹再次閃亮登場!他和太子姚裕姚興之子)組了個“臨時平叛小分隊”,行動快如閃電。姚紹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當之勢,控製住皇宮要害部門,然後精準“點穴”,把姚弼及其同夥一鍋端了。這場“宮廷奪嫡真人秀”還沒開始高潮,就被姚紹強行“下架”了。姚興得以在病床上,繼續當他的“掛機皇帝”。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公元416年,姚興皇帝終於“掛機”失敗,徹底下線了。太子姚泓上線,登基成為新皇帝。這位新君性格溫和得像隻小綿羊,史書誇他“孝友寬和”。但在弱肉強食的亂世,這基本等於臉上寫著“快來欺負我呀”。果然,他登基的還沒放完呢,帝國地圖上就開始“烽火連三月”了:
    西邊: 羌族首領黨容,率先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能沒喊,但意思到了),造反!
    西南邊: 大將姚恢在安定今甘肅涇川)拉起大旗,糾集幾萬人馬,像決堤的洪水一樣衝向長安!口號大概是:“清君側?不不不,我就是想當君!”
    東邊: 另一位宗室姚懿在陝城今河南陝縣)也坐不住了:“你們都反了?那我也反一個玩玩!” 起兵響應。
    好家夥!新皇帝姚泓屁股還沒坐熱乎呢,長安城就被三路叛軍從西、南、東三個方向包了餃子,成了“三明治”的餡兒。姚泓估計嚇得直哆嗦:“剛繼承的‘號’,就要被封了?”
    三、力挽狂瀾:一個人的“王者”帶四個“青銅”
    眼看水晶長安)就要被推,姚紹這位“國服第一打野”臨危受命,再次開啟“救世主”模式。他決定先啃最硬的骨頭——東邊的姚懿。
    姚紹親率精銳,東出潼關,一路火花帶閃電衝到陝城。姚懿學乖了,躲在城裏當“縮頭烏龜”,深溝高壘,準備打持久戰。姚紹一看,強攻費時費力,不符合他“性價比之王”的風格。於是祭出“攻心計”+“無間道”組合拳:
    心理戰: 派人把加蓋皇帝大印的“小作文”詔書)射進城裏,內容大概是:“姚懿你個二五仔!皇帝待你不薄,你居然反水?跟著他沒前途,速速棄暗投明!” 動搖敵軍軍心。
    策反術: 暗中策反姚懿麾下大將姚成都。估計許諾了“高官厚祿,美女香車”之類的亂世標配)。
    結果,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姚成都同誌成功“棄暗投明”,突然打開城門!姚紹大軍如同開了閘的洪水,“嘩啦”一下湧進城去。姚懿還在被窩裏做著皇帝夢呢,就被抓了個正著,成了階下囚。陝城叛亂,被姚紹以“最小代價,最大效果”輕鬆搞定,堪稱“教科書級平叛”。
    搞定東邊,姚紹連慶功酒都顧不上喝,馬不停蹄又殺向西邊,迎戰氣焰最囂張的“叛軍一哥”姚恢。兩軍在長安西邊的靈台今陝西西安西)擺開陣勢。姚恢仗著人多勢眾,嗷嗷叫著衝上來,恨不得一口吃掉姚紹。
    姚紹臨危不亂,小眼睛一眯,計上心頭。他指揮前軍“且戰且退”,演技在線,裝出一副“打不過了,快跑啊”的慫樣。姚恢一看,樂了:“就這?給我追!” 帶著人馬撒丫子就追,陣型拉得跟麵條似的。
    就在這時,姚紹埋伏在側翼的“王牌騎兵旅”如同神兵天降第二次了!姚紹老喜歡這招),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直插姚恢的中軍指揮部!姚恢正追得起勁呢,突然被“偷家”,當場懵圈。他的隊伍瞬間亂成一鍋粥,被姚紹軍分割包圍,砍瓜切菜。姚恢本人也在亂軍中被斬首盒飯領得有點快)。至此,這場差點把後秦直接送走的“三路叛亂”大戲,在姚紹這位“最強王者”的力挽狂瀾下,終於落幕。姚紹憑此驚天功勞,榮升太宰、大將軍、大都督,成為後秦帝國名副其實的“頂梁柱”,還是鋼筋混凝土的那種!
    四、終極挑戰:“氣人主播”劉裕與“豬隊友”姚泓
    就在姚紹剛喘口氣,以為能歇會兒的時候,真正的“終極大boss”來了——東晉的“氣人主播”兼“戰神”劉裕!這位爺經過多年“猥瑣發育”,攢足了家底,於公元416年八月,正式開啟了“北伐中原,收複故土”的超級副本。晉軍兵分五路,水陸並進,那架勢,戰艦多得能填平長江,鐵甲亮得能閃瞎氪金狗眼,浩浩蕩蕩就衝著關中來了。整個北方大地都在顫抖:“劉裕來了!快跑啊!”
    後秦的噩耗一個接一個。鎮守洛陽的姚洸,在晉軍猛將王鎮惡、檀道濟的猛攻下,沒堅持多久就“gg”了,洛陽這座雄關重鎮迅速易主。晉軍乘勝前進,兵鋒直指關中最後的門戶——潼關!消息傳到長安,朝堂之上瞬間鴉雀無聲,估計連根針掉地上都能聽見。大家心裏都在想:“完了,芭比q了。”
    還能指望誰?當然是我們的“救火隊長”姚紹!老將軍再次披掛上陣,被任命為都督中外諸軍事,相當於“全國總瓢把子”,負責指揮這場生死存亡的“國門保衛戰”。
    姚紹心裏門兒清:潼關要是丟了,長安就是案板上的肉!他親自坐鎮潼關西側的要塞定城,開始排兵布陣。他知道晉軍剛打了勝仗,士氣正旺,不能硬碰硬。於是製定了一套“餓死你”的戰術:
    烏龜流防守: 在潼關以東所有能卡住晉軍脖子的險要地方,修碉堡,挖壕溝,當“釘子戶”。讓晉軍前鋒王鎮惡、檀道濟)寸步難行,幹瞪眼。
    斷糧道: 派出手下得力幹將姚鸞,帶著精銳騎兵化身“快遞終結者”,專門打劫晉軍的糧草運輸隊。想吃飯?沒門兒!
    這招“猥瑣發育”還真奏效了!王鎮惡和檀道濟被死死卡在險關之外,糧道又被姚鸞瘋狂騷擾,很快就陷入了“沒飯吃”的絕境。軍心動搖,士氣低落。據說王鎮惡絕望得都想帶著兄弟們向東突圍,去“化緣”找吃的了。如果劇本按這麽走下去,姚紹說不定真能創造奇跡,把劉裕的北伐大軍餓死在潼關外!
    但是! 曆史最精彩也最氣人)的轉折點來了!後秦內部的“豬隊友”屬性再次拉滿,而且是“究極進化版”!
    就在姚紹在前線頂著壓力、嘔心瀝血、苦苦支撐,眼看就要把晉軍“耗死”的關鍵時刻,長安城裏的那位“溫和”皇帝姚泓,不知道是聽了哪個“鍵盤俠”的讒言,腦子一抽,竟然開始懷疑姚紹這位勞苦功高、忠心耿耿的宗室老將了!他懷疑姚紹手握重兵,在前線待久了,會不會也想“黃袍加身”?
    於是,姚泓做出了兩個足以入選“帝王迷惑行為大賞”的決定。
    派監軍: 派自己的心腹大臣跑到前線,美其名曰“監軍”,實際上是給姚紹戴“緊箍咒”,指手畫腳,各種掣肘。想象一下,你在打團戰的關鍵時刻,老板派了個啥也不懂的“關係戶”來當“政委”,還總瞎指揮,氣不氣?
    拒絕出擊: 更要命的是,他居然拒絕了姚紹提出的、趁晉軍糧盡、士氣最低落時發動總攻的“絕殺”計劃!反而嚴令姚紹:“給我守好!不準出擊!” 這簡直是親手把煮熟的鴨子放飛了,還順帶把鍋也砸了!
    姚紹在前線接到這命令,估計氣得差點背過氣去!他遙望長安方向,心中悲憤交加:“老夫在前線拚死拚活,流血流汗,你在後方聽信讒言,自毀長城?!我能打敗陣前的千軍萬馬,卻打不破你心裏那堵猜忌的牆啊!” 巨大的精神壓力,加上殫精竭慮的辛勞,終於壓垮了這位老將最後的精神支柱。
    公元417年二月史載是二月,不是三月),姚紹在定城的軍營中,憂憤攻心,一口老血噴出,帶著無盡的遺憾和不甘,含恨而終。臨終前,他掙紮著對圍在病榻前的將領們留下遺言,眼神裏全是未酬的壯誌:“我身體不行了,辜負了國家的重托都督諸軍事)。現在強敵未滅,國家危難,我死之後,你們……把我的兵權交給姚讚另一位宗室將領),勉之!勉之!加油啊!加油啊!)”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心心念念的,還是潼關的防線,還是那艘即將沉沒的後秦破船。
    五、帝國落幕:最後一根柱子倒了
    姚紹的死,就像抽掉了後秦帝國最後那根承重柱。他苦心經營、眼看就要成功的潼關防線,瞬間失去了主心骨。接替他的姚讚同誌,雖然有心殺敵,但能力和威望都差了一大截,根本鎮不住場子,也玩不轉姚紹那套精妙的“餓飯戰術”。軍心迅速渙散,防線土崩瓦解。
    僅僅幾個月之後,公元417年八月,長安城破。新皇帝姚泓,那位“溫和”的小綿羊,乖乖出城投降。立國三十四年的後秦帝國,在劉裕大軍的鐵蹄下,正式宣告“gae over”。
    六、曆史評價:裱糊匠的悲歌
    縱觀姚紹的一生,他就是亂世名將的“標準模板”,集齊了所有悲情英雄的要素:
    忠勇無雙: 絕對的“公司”死忠粉!每當後秦這艘破船要沉,他總是第一個跳出來“堵漏”,一次又一次把船從翻的邊緣拉回來。堪稱“帝國最後の良心”。
    謀略過人: 腦子絕對好使!解定陽之圍的“繞後奇襲”,平定“三叛之亂”的“精準點殺、各個擊破”,潼關前線那套差點把劉裕餓死的“猥瑣發育流”,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妥妥的戰術大師。
    大局觀強: 對北邊赫連勃勃的“拆遷”威脅,對國內各路“反骨仔”的隱患,對東邊劉裕這個“終極boss”的致命北伐,都有清醒的認識,並且盡力去應對,戰略眼光在線。
    然而! 個人的優秀,在時代的洪流和體製的腐朽麵前,顯得那麽渺小無力。姚紹的悲劇性正在於此:他服務的,是一個從根子上就爛掉的帝國。姚興晚年的“辦公室政治”奪嫡之爭),姚泓的“軟耳朵”和“疑心病”,整個統治集團內部的離心離德、各懷鬼胎,就像無數白蟻,早就把後秦這棵大樹蛀空了。姚紹越是努力地去“裱糊”東補西貼),越暴露出這帝國的千瘡百孔。他就像一個手藝精湛的裱糊匠,試圖用忠誠的漿糊和智慧的紙片,去粘合一個支離破碎的花瓶,最終隻能眼睜睜看著它在自己手中徹底粉碎。
    他忠誠的對象——姚泓政權,本身就是一艘注定沉沒的破船。他越是忠勇,能力越強,其結局就越是悲壯和蒼涼。他拚盡全力,卻無法逆天改命,最後還被自己效忠的“豬隊友”狠狠背刺了一刀,活活氣死。這劇本,擱誰身上都得憋屈死!
    長安城破那日,暮春的風依舊卷著零落的桃花瓣,飄過坍塌的宮牆,飄過姚紹曾經策馬揚鞭的禦道。曾經威震關隴的後秦雄風,終究被曆史的塵埃覆蓋。姚紹,這位後秦最後的“裱糊匠”兼“救火隊長”,他的智勇與忠誠,他的掙紮與憋屈,最終都化作了渭水河畔一聲悠長的歎息,成為五胡十六國那個血色黃昏裏,一曲令人哭笑不得又扼腕歎息的蒼涼挽歌。他的名字,也因此被定格在史冊中——一個在帝國沉沒時拚盡全力卻無力回天的悲情英雄,一個用生命詮釋了“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一亙古真理的絕佳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