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推青苗法

字數:3215   加入書籤

A+A-


    “聽說了嗎?早上縣令縣令已經在城東頒布告示,全縣推行青苗法了?”
    “青苗法,這是什麽東西?沒聽說過啊!”
    “嘿,這青苗法,簡單直白點說就是:為咱小民百姓著想之策。若是家中糧倉空虛,難以度日之時,便可向官府借貸,待到金秋時節,稻穀滿倉,再行歸還便是。”
    “哎呀,這可如何是好?官府竟也涉足起高利貸的營生了?”
    “唉,誰說不是啊!不過,有風聲傳來,說是這利息稍低些。咱們平民百姓的日子已是苦不堪言,但願這能成為一項利政吧。”
    ……
    幾人正討論著,一位教書先生模樣的老者緩緩走過來,輕咳一聲道:“列位莫要妄下定論,這青苗法乃是朝廷為解百姓燃眉之急所推良策。”
    “先生,話雖如此,可官府放貸,難免不讓人擔憂。”一個年輕後生皺著眉說道。
    老者捋了捋胡須,耐心解釋:“朝廷本意是好的,春荒時百姓缺糧,向富戶借糧,利息極高,往往秋收後還得賣田賣地償債,苦不堪言。青苗法推行,百姓向官府借糧,利息既定,能解一時之困,又不致被富戶盤剝。”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這時,一位農婦憂心忡忡地開口:“可萬一秋收時收成不好,還不上這青苗錢,那可咋辦?”
    眾人麵麵相覷,一時語塞。恰好一位公差路過,聽到這話,立馬接話道:“朝廷早有考量,若是災年收成不佳,可酌情延期歸還,斷不會逼得百姓家破人亡。”
    “哎,對了,先生,這告示上說沒有借貸利息多少啊?”
    “哦,我看下,最後說了,今年是第一年執行,利息是兩成,後續再借,最高不過三成!明文寫著呢,大家大可放心。”
    “這利息可比縣內幾家地主大戶給的還低呢!希望別跟之前那樣,借的時候好說,還的時候,不脫層皮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我不想了,比王家的低多了,萬一去得晚了,沒有糧食可借可就麻煩了!”
    “也是,咱們光腳的還怕穿鞋的?走走走,同去……”
    ……
    這樣的場景如同日常畫卷般,無時無刻不在各個角落悄然上演。楊駿與李穆兩人早就製定出了一套周密的應對之策。
    隨著一紙告示的張貼,已然安生幾天的縣城人群,被著告示的內容激起了層層漣漪。
    他們不惜重金,聘請了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每日遊走穿梭在人群之中,將告示的內容進行講解,一傳十,十傳百傳千,縣城人大部分或多或少,聊起青苗法時,都能知道是什麽?
    而在這熙熙攘攘之中,難免會有那麽幾個不和諧的聲音,試圖掀起波瀾,唱起反調。但楊駿與李穆早已料敵先機,一旦有這樣的聲音響起,立即會有早已安排好的人,適時地站出來,或引經據典,或現身說法,巧妙地與之周旋,將那些試圖動搖人心的言論一一化解……
    不過,這樣的消息對於清豐王家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王家。
    王悵一聽到下人稟報青苗法推行的消息後,臉色霎時陰沉,宛如暴風雨前天空一般。他在寬敞的大廳內焦急地踱著步,每一步都踏得地板咚咚作響,心中的怒火猶如被狂風席卷的火苗,愈演愈烈,幾乎要將他理智的防線吞噬殆盡。
    “大哥,楊駿這廝,竟使出這等卑劣手段,妄圖截斷我王家世代累積的財源!”王悵眼神冷冽、咬牙切齒,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艱難擠出,帶著不容置疑的憤恨與不甘。
    王湧素來與人交善,此時聽到這番話後,也不免有些幾分怒意上頭道:“前幾天我讓你辦的事情你沒有辦嗎?”
    “大哥,我本來找你想說這事呢,誰知道他又弄了這一出青苗法,簡直是不把我們王家看在眼裏!”
    “怎麽了,這中間難道還有什麽事情發生嗎?”
    “昨天楊駿自己帶人去了趟河東的仙莊鄉,二話沒說就將張管家的侄子給抓走了。”
    一旁的管家頭發鬢白,此時見到當家三爺為自己出言,立即眼睛微濕,語氣帶著一絲的哭腔聲道:“主家,那侄兒我當親兒子看待的,我侄兒跟縣令又素不相識,這二話沒說就把他送進大牢,他擺明了是衝王家來的!”
    王湧眼眸微起,思量片刻後看著管家問道:“張管家,我小時候跟著你長大的,你實話實話,你侄兒到底是怎麽被抓進牢裏麵的?”
    場麵一時冷靜下來,張管家看了眼王悵,倏然的就跪了下來道:“不敢欺瞞主家,昨天我侄兒照常去催收租子,正好被喬裝打扮的縣令看到,所以才把他抓走了!”
    王湧聞言,立即將手中的茶盞當場摔到地上道:“之前不是都說過了嗎,河東那片地給他,怎麽,我說話都不管用了嗎?”
    張管家跪在地上瑟瑟發抖,這種情況下,他的身份自是不敢多言,一旁的王悵隻得是硬著頭皮道:“大哥,你先消消火,我們前天晚上商議好的事,昨天才往下通知,誰知這新來的縣令這麽沉不住氣,以往來的縣令,哪個不來我們家拜訪下?誰知道這次……”
    “如今正值夏收收稅時節,他不雷厲風行辦事,能在郭榮眼前留下好印象?你們啊,好好的一步棋,讓你們下成這樣!”
    “大哥,眼下的局勢,咱們究竟該如何應對?要不,我豁出去了,親自跑一趟縣衙,跪在堂前認罪伏法。就說那河東之事,全是我一人所為,與王家半點幹係也無,您看如何?”
    跪在地上的張管家,聽聞此言後立即匍匐前行到王湧麵前道:“主家,都是我那侄兒的錯,如果還需要有人頂罪的話,主家,讓老朽去吧。”
    “好了,真當我這麽的不抗事?張管家的侄兒,無論再怎麽說,也是我王家內部的事情,本來想跟他留幾分薄麵,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蹬鼻子上臉,那我倒要陪他好好玩玩了!”
    喜歡十國風華請大家收藏:()十國風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