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童子試
字數:2633 加入書籤
楊駿與趙上交自弘文館步出之後,並未折返戶部,而是徑直朝開封府衙疾行而去。府衙之地,曆來為政務繁忙之所,升堂斷案、官員理事皆在此間進行。然而談及童子試,那可是士子們踏入仕途的初探之石,雖然其莊重與意義非凡,但還不可能移至國子監那樣更為高端的學府舉辦。遍觀天下,能擔此重任之地,除了各縣衙署,別無他選。
府衙之內,大堂與院落空間委實有限,難以廣納眾多士子共赴試場,更無從築起如貢院那般鱗次櫛比的永久號舍。故而,每逢童子試之期,便隻得在府衙的寬廣庭院或是空地上,簡單布置起桌椅,讓考生們於青天白日之下揮毫潑墨。若逢風雨交加、天公不作美之時,便倉促間以竹木為骨,蘆席為壁,搭起簡陋的隔間或是“考棚”,聊作臨時屏障,僅供考生們片刻棲身之用。待到考試結束,這些應急之物便又隨之拆解,歸於無形……
趙上交與著楊駿巡視了一圈縣衙後,便看著西跨院對著楊駿說道:“這縣衙的西跨院原是堆放糧草的倉庫,臨時辟作童子試的號間,倉促間隻在牆上釘了些木板當隔板,隔出三十七個半人高的格子。晨雨剛過,地上的泥濘還沒幹透,衙役們鋪了層幹草,條件是簡陋了些!”
楊駿點了點頭道:“雖是如此,不過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童子試可是他們步入仕途的第一場考試,到底怎麽樣,就看他們此番造化吧!”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說得好!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希望他們能懂得這些道理吧!”
楊駿對趙上交所言微微頷首,兩人隨後在衙門內又漫步了一圈,各自步入早已安排妥當的休憩室中休憩。此舉實為謹慎之舉,以防身為主考官的他們不慎泄露了試題,壞了規矩。
隨後的兩日裏,楊駿與趙上交僅是偶爾巡視一番衙門中的號舍,餘下的時光,便是在靜謐中等候童子試的大幕緩緩拉開。
第三日,童子試開考!
楊駿與趙上交並肩而立,目光掠過那如魚群般絡繹不絕、湧入殿堂的士子們,心中不約而同地泛起一陣漣漪,昔日唐太宗李世民,望著滿堂經由科舉新選拔出的才俊,嘴角勾勒出一抹得意的弧度,輕聲卻擲地有聲地言道:“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此情此景,仿佛曆史的車輪輕輕一轉,楊駿與趙上交對視一眼,無需多言,彼此眼中都閃爍著同樣的感慨——眼前這番光景,不正是那千古一帝的豪情再現?士子們懷揣夢想,帶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一步步踏入了這座決定他們命運的殿堂,恰似曆史長河中又一代英豪,匯聚於此,靜待風雲變幻,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須臾之間,一陣突如其來的冷風掠過,帶著年初那場倒春寒的餘韻。本以為潤正月已悄然翻過篇章,春日的溫煦該漸漸鋪陳開來,卻不曾想,這二月的天空下,依舊是一片反常的涼意,絲毫不見春意融融的跡象。
趙上交站在院門口,望著格子裏縮肩寫字的孩子們,眉頭擰成個疙瘩。他身上的官袍下擺沾了片草屑,是方才跨過門檻時蹭到的——這倉庫的門檻被糧草車撞得歪歪斜斜,稍不留意就會絆倒。
他指著最靠邊的一個,木板縫裏還漏著風,吹得那孩子握筆的手直打顫道:“楊駿,你看這格子,能擋什麽?這裏麵的,黑黢黢的,能看得清字嗎?”
楊駿剛把一塊擋雨的油布釘在漏雨的屋簷下,聽見這話回頭道:“大人,我一早讓人去借了些棉絮,塞在板縫裏能擋點風。隻是這光線實在沒法子,倉庫原本朝北,陰天就得湊近窗戶才能看清題目。”
正言說之際,一陣突如其來的“嘩啦”聲自內室的隔間響起,楊駿聞聲即動,腳步匆匆邁向聲源處,隻見一名孩童不慎碰翻了案頭的硯台,烏黑的墨汁如脫韁野馬,肆意地在幹草堆上蔓延,留下一片片不規則的黑斑。孩童的雙眸瞬間盈滿了焦急的淚光,手中仍緊緊攥著一支毛筆,那筆杆因長期使用早磨得發亮,楊駿不假思索地蹲下身來,從衣襟內緩緩掏出一塊備用的毛筆,輕聲細語道:“別急,我這兒還有一支新的,你先拿去用,無礙的。”
一旁,趙上交默默注視著這一幕,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深思。隨即,他轉而向一旁的衙役吩咐道:“去,將東牆上的窗紙再捅開些,讓更多的光線灑進來,這裏需要更多的光明。”
他走到一個漏雨的格子前,見那孩子正用衣襟接著從房梁滴下的水珠,卷子已經濕了一角。老侍郎歎了口氣,解下自己的披風,搭在格子頂上:“先擋擋,莫讓墨水暈了。”
“趙大人!這硯台被風刮倒了,這破地方怎麽考試!”
一聲尖細而略帶懊惱的嗓音劃破寧靜,楊駿循聲望去,隻見一位身著華麗錦袍的公子正懊惱地立著。那錦袍下擺不幸與泥濘親密接觸,汙跡斑斑,而他手中緊握的一支銀質發簪,也在這一番慌亂中不慎跌落,簪頭玉齒斷了一截,顯得格外刺眼。
楊駿眉頭微蹙,不動聲色地拾起那斷簪,輕輕置於桌上,隨即聲音低沉而嚴厲地響起:“考場之內,規矩森嚴,喧嘩乃是大忌。風急浪高,硯台自需人手穩住——在座諸君,無一例外,皆需如此應對。”
一旁的學子們雖是懼於楊駿的話,但一個個的都扭頭看來,一旁的趙上交見狀後,捋著短須開口道:“大家今日隻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一定要通過這次童子試,至於其他之事,萬不可分心,大家繼續作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