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糊名製度
字數:2695 加入書籤
雨淅淅瀝瀝地又下了起來,細細密密地敲打著油布,發出清脆而有節奏的“啪啪”聲。楊駿在巡視之際,目光被一位少年所吸引。那少年正小心翼翼地將手中的卷子往木板的更高處挪移,原來是他所坐之處的格子頂棚漏雨,低窪之處已匯聚起一灘小小的水窪。少年的草鞋破舊,腳趾不經意間從破洞中探出頭來,被寒氣凍得如同紅梅般嫣紅,可他手中的筆卻未曾停歇,依舊一絲不苟地在卷子上勾勒著每一個字,專注而虔誠。
時光緩緩流逝,轉眼間已近午時。西跨院那片泥濘的土地上,交錯縱橫的腳印如同歲月的痕跡,記錄著過往行人的匆匆步伐,密密麻麻,數不勝數。
楊駿的眼眸緊緊鎖定在那小小的號間之上,正當第一場考核即將落下帷幕之時,卻被趙上交悄然拽至一旁。楊駿的神色在瞬間微妙地波動了一下,疑惑中帶著幾分戒備,輕聲問道:“趙大人,你這是何意?”
在楊駿心中暗自揣度,趙上交此刻將他悄然引離,無疑是意圖趁他不在場時,讓那些背後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學子們得以暗中動作。倘若趙上交接下來的話語果真與此相關,他誓將以最堅決的態度,毫不留情地予以回絕!
趙上交並未理會他,目光輕輕掠過那些正陸續擱下筆的稚嫩身影,忽地,自袖中悄然抽出一卷泛黃的紙張,邊角因摩挲而略顯毛糙。
“你看看這個。”他壓低嗓音,仿佛怕驚擾了這份隱秘,指尖輕輕觸碰著紙上斑駁的墨跡——那是一份精心謄寫的名單,其上若幹名字,楊駿在剛才巡視之時已然見過,而今,這些名字赫然列於紙上,其意圖,不言而喻!
楊駿的瞳孔猛地一縮,心中驚駭難掩:童子試尚未塵埃落定,而這份錄取名單,竟已悄然備妥。楊駿當即小聲驚呼道:“這童試長案名單怎麽能出現在這裏呢……”
童子試結束後,不久便會公布錄取名單,稱為“發案”。最終的、完整的錄取名單稱為“長案”。發案時,名單通常書寫在圓形圖案上類似榜單),被錄取者的名字會被畫一個紅圈圈起來,稱為“出圈”或“取中”。
趙上交沒有直麵楊駿的問題,而是手指著名單緩緩開口道:“這上麵的幾個名字都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峻大人推薦的名單!”
楊駿先是一愣,旋即不由地自嘲一笑道:“若是這般的話,那此次的童子試還有何意義?何不把名字擺在明處,根據名字錄取算了?這般行事,縱有天大的本事,也敵不過‘寒門’二字。”
趙上交望著楊駿自嘲的苦笑,忽然抬手指向那漏雨的格子間的寒門少年,對著楊駿厲聲道:“楊駿,你冷靜點,剛才那孩子挪卷子時的樣子,筆握得比誰都緊。難得你以為我沒有看到嗎?我把你喊到這裏,不是聽你在這裏無能的咆哮,而是讓你給我出個主意的!”
雨絲斜斜打在油布上,發出細碎的聲響,像無數寒門學子無聲的歎息。楊駿的腦海之中不由的又浮現出前幾日馮吉勸他的場景,但他的目光又飄向那灘水窪,輕歎一口氣,然後忽然彎腰撿起片被雨水泡軟的麻紙,指尖無意識地在紙上摩挲:“若……若把名字蓋住呢?”
趙上交猛然間扭轉了頭顱,眼眸中掠過一抹鋒利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人心:“遮蓋姓名?”
楊駿的聲音陡然間變得清脆響亮,他手中緊握著一張麻紙,在空白的試卷上輕輕一劃,恰好能將考生的名字悉數掩藏:“就用這漿糊,將姓名牢牢封住!閱卷之時,唯以文章優劣為判,不問姓名所屬,不顧背後何人舉薦——恰似這漫天細雨,紛紛揚揚落入泥濘之地,誰又能分得清,哪一滴滋潤了富戶的良田,哪一滴又悄然滋養了貧家的幼苗。”
老侍郎的目光穿透歲月的沉澱,緊緊鎖定在那片巧妙遮掩了墨跡的麻紙之上,忽而,他朗聲大笑,笑聲豪邁,仿佛能撼動風雨,令簷角掛著的雨珠也紛紛躍下,發出細碎而清脆的聲響:“妙哉,這‘糊名’之策!老夫竟未曾思及!有此良法,不論是王峻大人親自舉薦的俊才,還是出身寒微的士子,皆需以筆墨間的真才實學,方能在這榜單上占得一席之地!”
言及此處,趙上交的眼神不由自主地飄向了方才那張靜臥於案的名單,眸光中閃爍著一抹更為堅決的光芒,仿佛在這一刻,他心中的某種信念被悄然點燃,愈發堅定。
就在二人交談正酣之時,手下人已悄然將首場考試的試卷一一收繳上來。他手法嫻熟地拿起一張張麻紙,輕柔地覆蓋在每份試卷姓名的位置上,指尖輕蘸清水,細細抹在紙邊,使得濕潤的紙麵緊緊吸附於名單之上,仿佛這樣就能將那些潛藏於暗處的舞弊行徑牢牢封鎖。
“晚輩昔日在衛州修築堤壩之時,常聽老人們言道,要想堤壩堅不可摧,首要之務便是將底下的漏洞一一堵死。而今看來,這姓名,便是選拔人才道路上最為棘手的漏洞啊。”
老侍郎盯著那片糊住名字的麻紙,忽然撫掌大笑,驚得簷下的麻雀撲棱棱飛起:“好個‘糊名’!老夫當了三十年官,竟不如你這年輕人通透!取漿糊和糙紙來,所有卷子都把名字糊上,誰也不許私拆——違令者,按舞弊論處!”
楊駿的目光落在趙侍郎那忙碌的背影上,隻見他親手為一份份試卷糊上姓名,每一個動作都透著不容置疑的認真。此刻,那些穿透屋頂、滴落不息的雨珠,以及腳下那片被雨水浸潤的泥濘不堪的地麵,在楊駿眼中,竟都化作了這新興規矩最為質樸而有力的見證。
正如衛州那堅固的堤壩,唯有先細細堵上每一處細小的漏洞,方能抵禦住洶湧澎湃的洪水,保得一方安寧;選拔人才之路,亦是如此,唯有先將那偏私的陰霾一一抹去,讓評判的標準回歸純粹,方能淘洗出真正的金子,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