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兄弟鬩於牆
字數:2711 加入書籤
王峻凝視著陶穀漸行漸遠的身影,原本即將邁出的歸途之步,在瞬間凝固。一番躊躇後,他毅然轉身,朝皇城那幽深的後苑行去,背影中帶著幾分決絕與不為人知的思緒。
與此同時,郭威踏入後宮的門檻,方緩緩自袖中取出那塊手帕。手帕潔白如雪,卻赫然印著一抹觸目驚心的血跡,宛如冬日裏綻放的一朵淒美之花。這一幕,讓一旁侍立的張公公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冷氣,聲音中帶著難以置信的顫抖:“官家,這……”
郭威見狀,臉色霎時一沉,迅速以手覆唇,做出噤聲之態,低語道:“此事我心中自有計較,萬不可再讓第三人入耳,否則……”
平素裏溫煦和善的郭威,此刻眸中竟掠過一抹不易察覺的寒光。張公公侍奉其左右多年,這番景象卻是頭一遭撞見,不由得心頭一凜,連忙小雞啄米般點頭應承:“官家寬心,老奴省得輕重,自當妥善處置。”
郭威輕輕頷首,正欲抬手示意張公公退下,突然門外就傳來宦官急切的聲音:“陛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峻大人求覲!”
此言一出,郭威不由微微一怔,目光轉向身旁侍立的內侍,疑惑道:“這是何故?退朝之後,王峻未曾歸府,竟是直接轉至此處了嗎?”
張公公聞言,連忙地搖頭,滿臉不解道:“官家,老奴親眼見著王峻大人自崇元殿緩步而出,莫非是在歸途之上,忽憶起什麽緊要之事,這才匆匆折返?”
郭威微微頷首,似乎這樣講來的話,這番言辭確是入情入理,無懈可擊。念及此處,他嘴角勾起一抹淡笑,輕聲吩咐道:“傳他進來吧,再備些清茶與甜點,我與王峻兄確是許久未曾促膝長談了……”
傳令的宦官聞言,連忙躬身應命,腳步輕快地退了下去。而一旁的張公公,眼神中卻難掩一絲憂慮,輕聲提醒道:“官家,您的龍體……”
郭威輕輕擺了擺手,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沉穩:“無妨,待會兒王相過來的時候,切記,莫要在麵上顯露出一丁點的憂慮之情。此人精於察言觀色,若論此道,他自稱第二,怕是無人敢當那第一。”
……
王峻緩步踏入後苑之時,早春正午的陽光溫柔地灑落,給滿園的梅花與迎春花鍍上了一層柔和的金輝。廊簷之下,宮燈隨風輕輕搖曳,它們的影子在地上跳躍,將王峻的身影拉長又縮短,宛如時間的流轉在這方寸間悄然顯現。他步伐沉穩而緩慢,每一步都似乎在細細品味著這宮苑的每一寸土地,深藏不露的眼眸中,閃爍著一抹不易察覺的銳利光芒,讓人難以捉摸其心思所在。
“王峻兄,久違了。你可是老忙人啊,難得今日有時間來我這裏找我敘舊!”郭威已悠然坐於窗邊那張鑲嵌著紫檀木的案幾旁,其上,兩盞碧螺春靜靜地散發著幽香,茶湯在白瓷的映襯下,泛起一抹柔和而淡雅的綠意,宛如春日初生的嫩葉。他輕輕抬手欲邀客,袖口不經意間滑落,一抹腕間淺淡的青筋轉瞬即逝,宛如晨曦中一抹不易察覺的光影,隨即又被寬大的衣袖溫柔地吞噬。
王峻恭敬地俯身行禮,目光不經意間掠過案幾上那碟精致的杏仁酥——那是郭威平日裏最為偏愛的小食,而今,盤中僅餘半塊被輕輕觸碰過的痕跡,似在訴說著主人的淺嚐輒止。待他緩緩落座,指尖不經意間掠過茶盞溫潤的外壁,那溫度恰到好處,既不失暖意,亦無絲毫灼熱,顯然已靜靜地等待了多時,仿佛也在期盼著這場相聚。
王峻輕輕拾起茶盞,卻未急於品嚐,隻是靜靜地凝視著那嫋嫋上升的蒸汽,唇邊勾勒出一抹淺笑,悠然說道:“陛下今日雅興不淺啊。下朝之後,我本欲直接回府,不料途中偶遇迎春綻放,心中忽生一念,欲與陛下共敘往昔,這樣的時光似乎已久違。不知陛下可願撥冗,與臣共享片刻閑暇?”
郭威的眼眸溫柔地投向遠處那片迎春花海,嘴角不經意間上揚,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到底是王兄最知我心。世事如夢,轉瞬經年,猶記得前年此時,你我尚在鄴都軍帳之中,就著昏黃油燈,分食一塊簡陋的麥餅,誰又能預料到今日之景呢?”
“往日你我在軍營,皆青春年少,誰知才來這裏多久,竟早生白發!真是人生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啊!”
郭威端起茶盞,指尖在盞沿輕輕摩挲,當即哈哈大笑道:“王峻兄所言及是啊,唯願天下清平,共享安樂!”
說到這裏,王峻不禁輕輕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與憂慮:“唉,隻可惜啊,我大周新立未穩,四周列國如狼似虎,稍有差池,隻怕這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便要……”
郭威聞言,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深思:“王峻兄所言極是,隻是不知老哥哥為何突然提及此事?莫非心中已有計較?”
王峻輕輕勾起嘴角,漾開一抹溫和的笑意:“哈哈,陛下麵前,老臣自是不敢隱瞞。歲月匆匆,如今步入這知天命之年,心中對故土的眷戀愈發濃烈。然而,盡管心懷鄉愁,老臣對於朝中大小事務,仍是絲毫不敢有所放鬆。故而,老臣鬥膽,有一不情之請,還望陛下能體恤成全。”
郭威麵色沉穩,眼神中並無波瀾,淡然回應:“哦?老哥哥這話就見外了,有話講來,但說無妨。”
“微臣思來想去,鬥膽向陛下陳情,欲兼領那平盧節度使一職。按理來說,這等事情,自有陛下聖裁,無需微臣置喙。隻是臣與陛下乃有兄弟袍澤之誼,這才舉薦不避親,一來此地毗鄰契丹,臣要給陛下做好馬前卒的準備,二來呢,就是待京城之事安頓妥善後,臣就去此地赴任,不敢有絲毫懈怠。如此安排,既盡臣子之責,亦全兄弟之義,不知陛下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