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祭信

字數:6744   加入書籤

A+A-


    江左,白木岩下,關嶺坡的山野間,在一所墳塋的上空有了輕薄的煙霧在盤旋,墳前那點點淡黃的燭光在閃亮……
    臘月十九,岩寨後山的關嶺坡上,開始不複往日的幽靜,不時傳出的說話聲正在向人們告知方位,向外界宣示著是哪家的人已經歸來,而那所墳土中於肉體上已經的消亡的人,並沒有被活著的人遺忘。
    墓碑前,那焚下的三柱香、點下的那對蠟燭和燒下的紙錢,是墳裏埋著的那個人不曾被遺忘的標誌。所謂生者有燈,亡者有亮,這一年,新的一年,甭管怎麽走都會有光,甭管往哪走都是向前方。看似封建迷信的行為中,寄托的都是過往、是懷念、是當下的對話和對未來的暢想。
    敬愛的爸爸:
    女兒來了,女兒以“給您寫信,並托您女婿去您的墳前代我祭信”的這種方式,去告慰您:“女兒來看您了”。
    我不知道這封信您能不能聽到,但是我知道,這是一封永遠無法回複的信。盡管如此,我還是想跟您說說我的心裏話。
    有人說“蒲公英的種子長出了傘,總是會又一次飄往來時的方向。而故鄉的根,也總是會紮在腳下,深入骨血,並牽絆著遠行的人。”對此,我很認同,如果要問我“誰是那故鄉的根?”我的回答便是您呀!現在的我,已經有長時間沒有回家了,也會在接下來的許多年裏回不了家……可是我,一想到故鄉,便立馬會想起已經因病故去了的您。
    敬愛的爸爸:
    快到新年了……您已離世了10年。但“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您在女兒的心中永遠那麽偉岸和高大。您,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
    過去的這些年呀,發生了很多事,隨倒起,家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或者說是發生了完全的變化,讓您絕對想象不到,尤其是我轉變成為了另外一種身份,並拖累了家裏所有的人,更是您想象不到的和不敢相信且不能接受的,如果您還在世,您一定不會原諒我。
    您和媽,從來就好麵子,清白了一生,也讓人尊重和敬仰了一生。但是,我卻讓您們失去了臉麵而再也抬不起頭。
    我永遠記得您和我說過的一句話,說是“最不擔心的人,就是我和小馬”。這句話說出來之後,便從那個時候刻在了我心裏。
    那不是一句讓人自我驕傲的話,它隻是作為一位父親對女兒、女婿的肯定。
    是呀,二十多歲的護士長、三十歲的局長女婿,又還能讓您去擔心什麽呢?
    唯一讓您擔心的是您的小兒子,您向我如此深沉的訴說……但是,到了最後,我卻讓您失望了,而且還是失望透頂的那種失望。
    我出事後,很想念家人,同時也經常有在想念已經過世了您。
    真是無比的牽掛家裏的每一個人呀!您們往日的那一幕幕,都能時常去一遍又一遍地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記得,您讓我學醫那個時候,在收到錄取通知書後,是您帶著我到學校報的到。
    報到的那一天,從報名、體檢,到安頓好宿舍的一切,再到飯卡上賬……直到您替我“統好”被子,我才發現我平時被您們寵得被子都沒“統過”“被子都不會統”。凡正,每一項事務您都事無巨細的親力親為,每一項事務你都不讓女兒去操心。
    記得,在我剛剛分到的宿舍裏,您熱忱的和我同宿舍的同學聊天、請她們吃飯,幫我認老鄉,為我和同學們拉近距離、搞好關係……生怕我在接下去的學習生活中被性格強勢的女同學給欺負……
    就這樣忙呀忙呀……您一整天的忙下來,竟忙得讓您自己之前已經有些年頭但還留有舊傷的症狀都複發了。
    複發時的一幕幕,即便這麽多年過去了,我還是記得您當時舊傷複發後疼痛的表情……
    平日裏為整個家本就已經操碎了心的您,那天為女兒一整天操勞而引發舊傷複發疼痛不已的您,按道理是應該留下來好好休息休息的,可是當天晩上,您硬是沒有舍得讓自己留下來息一息、放鬆放鬆,而忍著舊傷複發帶給您的疼痛,拖著自己那“為了讓我到學校能過得好一點、更好一點,而累得疲倦不堪”的身體,急著往家裏趕回去了……
    走之前,您給我在學校的飯卡上充了足夠的錢。
    對了,對飯卡那事,我記憶猶新的記得:有一天,我用飯卡去超市刷買零食時,被收銀員婉言拒絕了。當時,對這事兒,我很吃驚,我問被拒絕的理由,質問她們“為什麽別的同學的飯卡能刷買東西,而我的為什麽就不能?”
    麵對我的質問,收銀員說“這是你爸爸特意打招呼的,他擔心你挑食,然後不會好好吃飯,而吃壞了身體。”
    都是出於一番好意,但是,說實話,當我聽到這些話的時候,當時的我……反正心裏挺埋怨您的,在心裏說您“管得真寬”。
    但心裏即便是去那樣埋怨您都解不了當時我的那個氣……於是,我開始想辦法跟您作對,比如:您不讓我去超市刷買零食,我就借和同學們軍訓一結束便處得關係升了級並友好起來了的機會,拿自己的飯卡去給同學刷飯打菜,然後同學去把她自己的飯卡拿給我去超市刷買零食,用這樣的方式在互不影響,同等交換的條件下,把您給我設置的那個難題給解決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隻是這樣去做,的確是讓您的良苦用心直接被我的小聰明給輕而易舉的辜負了。
    在學校如此這般跟您作的對和鬧的騰,然後去辜負您的事又何止這一起?
    可以說辜負您良苦用心的事兒,它挺多的,多得讓我都無從說起……
    敬愛的爸爸,沒能去墳前看您的這幾年,我時不時的都能夢見您,但夢中的您,一點都不高興,或許?這就是您對我的懲罰吧!
    盡管如此,每每在我的夢裏,您還總是很擔心著您的外孫女。
    爸爸,自始至終都有很多人對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深表不解!都說一個不賭不毒的人,怎麽會淪落到這個地步?爸爸,如果不是虛榮心作祟,想過人上人的生活,我又何至於是今天這個結果?待到現在後悔了,卻已經是再也無法去挽回。
    爸爸,現在麵對遙遙之久的刑期,自卑和畏懼在時常伴隨著我。
    我擔心媽和我愛的每一個家人,我已經不能用言語來概括我對她們的虧欠了。還有麵對您的哥哥我的伯爹)的過世,我也很難受,難受自己沒能為他的最後做點什麽。
    爸爸,我天堂的父親呀,未來的十年,我不能再為您掃墓,哪怕是掃一次墓。女兒能做的,能做的隻能是用這種方式謹以向您傾訴我對您的思念和愧疚之情。我不奢望可以求得您的原諒,唯願在天堂的您能得以安寧,並祈求父親能用您的在天之靈和善良去庇佑在人間的家人。
    爸爸,快過年了,又快到了大年初一上亮的時節,女兒能做些什麽呢?就是借您女婿欲提前去您的墳前看您的這個機會,囑他代我在您的墳前焚香燒紙,並寫下這一封信,念了祭予您。
    現在,不,它還包括在接下來的那好多年的歲月裏,您會在老家的那個小山坡保佑我,而我在“這裏”想念您,咱們就這樣子的別樣的陰陽兩相隔,它更是顯得越發的遙不可望,遙不可及。
    但是,距離再遠,我對您的情意它都會依然在;時間再長,我對您的懷念都不會變。
    唉!爸爸,女兒我對您的情意是道不完的,我對您的懷念是說不盡的。臨了,便把這千言萬語、萬語千言,化為一句話吧,即:
    您長眠,我長念!
    不孝女:語秋
    時年12月24日
    語秋在隨信一同寄來寫給向北的信裏囑咐向北:下次你去爸爸的墳上,把我寫給他的信念給他聽聽吧……我在這邊時不時地夢見他,這幾年也總是在思念他……沒有辦法,現在的我隻能用這種方式去紀念他、祭奠他了……
    所以,才有了向北去墳前祭奠那事兒。
    向北去祭奠的時候,是臘月的十九。在這一天,黒了一夜的天兒,剛一變白,向北便起床吃了點東西,然後驅車前去一百三十公裏以外的老縣城了。
    去之前,向北他們那地方剛才下過這一年來的第一場雪,也是近些年來下的最大的一場雪。
    雪雖隻下了一個白天和一個黑夜,但是這場雪卻足足花了差不多五天的時間才融化完,下得淨跟一千餘裏外的北方的冬天一樣,即:
    雪初初下的時候,因為溫度太低的緣故而導致天上下下來的的幾乎都是凝雨凍雨,隻見公路上,過往的車輛的車前窗玻璃上的雨刮器一刮刮的竟都是冰渣子。
    待到雪停下來之後,即便有太陽連續的照射著大地,向北他覺得雪後的天兒,還是冷得很讓他自己把自己在大多時候窩在家裏……
    原本,向北去墳上,是早於下雪之前便定下時間了的,雖說這場雪下得滿世界的人都很喜歡,但是向北他還是有過擔心,即擔心路不開封或者開封了卻“路難行”的緣故而去不到墳上。
    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吧,這場雪雖然下得比好些個年份都大、都急,但是它卻從前一個晚上的傍晚時分下到第二天天兒黑下來的時候便戛然而止了。
    因為雪後是大太陽,所以向北以為到去墳上的那天也會是個大太陽天,但是這個太陽卻在過完臘月十八的當天上午便把自己藏起來了,讓向北都有些擔心“天氣又變了回去而去不到墳頭上。”
    還好,向北“十九早上”驅車前去的時候,特別是去到墳上的時候,天兒雖陰但地上的土還是比較幹潤,挺適合向北去到墳頭上祭拜的。
    而這一切,或許是到了雙向努力的時候,是到了向北去到墳頭上去看一看的時候,是到了語秋祭信的時候……
    向北去的時候,準備的主要是紙錢、香和紅燭。紙錢又名火紙,是一種用野竹、雜草等製成的黃色粗紙,質地粗糙,容易燃燒。紙錢在祭祀之前有個程序叫“打紙”,就是在火紙上打上錢的“印記”,使之成為紙錢。
    據說,打紙要在中午12點以前完成,要用專門的“錢鐲子”一端鑲上銀元的木槌)。先取一疊火紙厚薄均可,薄點“印”得更充分),將“錢鐲子”上的銀元比在火紙上,再用一根木棒擊打“錢鐲子”的另一端,銀元的圓形輪廓就印在了火紙上。打完的紙要橫豎交叉疊放,和未打的區別開。還有簡單些的做法就是將百元鈔票按在火紙上,用指甲畫出大致的輪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以往都講究買了火紙回家自己打,心誠意真,現在大家這方麵的意識逐漸淡薄,加之商販服務周到,大多數人便直接去買打好的火紙。向北便是直接買了去的。
    向北這天去到墳前,先是簡單收拾了一下墳邊的灌木、打理了一下墳頭的蒿草,開始點燃一對紅色的蠟燭,並分開插在墳墓前的正中。
    傳說,唐初,皇帝錯斬該地狀元失去棟梁而悔恨交加,特賜狀元朱紅皇棺,追以顯爵,並且收屍予以厚葬,行皇殯之禮。同時,欽賜其雙親父老金銀若幹,命地方官府常年奉養及至百年歸天,仍製紅棺送葬,行貴胄殯葬之禮。為念致遠,欽賜該地之成人去世後,均享紅棺葬,以此悼念狀元也,自此其殯葬之紅棺葬得以沿續。
    而為什麽是紅燭,向北猜可能是緣於紅棺葬之衍禮吧,除此之外,他再沒做其它細想,去墳上買紅燭、點紅燭,他更多的隻是沿續了那個地方固有的習俗。
    待蠟燭安放完畢後,就開始了燒紙的環節。燒紙的時候,向北先是把打好的火紙正麵有錢印的那麵)朝上對折,先取一兩張引著,然後再陸續添紙。向北他一邊跪立著,一邊添紙祈求嶽父保佑,和逝去的嶽父進行著跨時空的交流。隻見向北好像是在說:“爸爸,我給您送錢了哈,您在那邊注意收錢!”爸爸,保佑我們哈!”,然後,也有聽到向北在墳前喃喃地好像是在匯報著他自己的工作生活,提出希望得到某種支持的願望。
    燒完紙後,是上香。
    “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所以,按習俗,人們在祭祀的時候,跪拜的主要是天神、人鬼和地府這三類,所以燒香也就要燒三炷香,或一柱三支。
    隻見向北手持三炷香,將燃有明火的香用手輕輕扇滅後,左手在右手外,雙手舉香點燃的香頭不過眉心),躬身敬禮。然後用左手上香,將三支一炷的先插正中,次插右,再插左,將三炷香都插直、插平,且間隔不超過一寸寬(以表示“寸“心)後,上香方才完畢。
    上完香後便是叩頭作揖,祈求逝去的嶽父在天堂保佑他們。
    本來還有最後一個環節就是放炮放花子,然後劈劈啪啪的熱鬧一番。但是,因為隨著煙花燃放禁令的執行,向北便省去了這個程序。等到火紙燃燒殆盡,確定不會有引燃附近草木的風險之後,向北便三步一回頭的離去了。
    留下的,當然會有語秋寫給她爸爸的信……
    喜歡我回來時她卻走了請大家收藏:()我回來時她卻走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