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太行初臨
字數:5026 加入書籤
第一節:群山環抱
晨霧還未散盡,隊伍已經攀爬了兩個時辰。陳長安抹去額頭的汗水,抬頭望向眼前巍峨的山脈。太行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橫亙在天地之間,灰褐色的山體在朝陽下泛著金屬般的光澤。
"原地休息!"李雲龍的聲音從隊伍前方傳來。他的腿傷還未痊愈,走路時仍有些跛,但精神卻比前幾日好了許多。
陳長安找了塊平坦的岩石坐下,從腰間解下水壺。水已經不多了,他小心地抿了一口。李小虎湊過來,遞給他半個幹硬的窩頭。
"陳哥,你說這山裏會不會有老虎?"李小虎的眼睛裏閃著好奇的光芒,這個十六歲的少年似乎永遠充滿活力。
"老虎不一定有,但狼群肯定不少。"陳長安接過窩頭,掰成兩半,把大的一半塞回李小虎手裏,"晚上值哨時要格外小心。"
丁偉走過來,手裏拿著簡陋的地圖:"老李,前麵有個岔路,往東是去平型關方向,往北就是我們要去的黑石峪。"
李雲龍眯起眼睛望向遠方:"派兩個偵察兵先去探路,其他人原地休整。老孔,帶人去附近找找水源。"
陳長安注意到李雲龍說話時右手不自覺地按在左腹的傷口處。那次突圍戰中,李雲龍為掩護戰友撤退,腹部被子彈擦過,差點傷到內髒。
"李團長,您的傷..."陳長安剛開口,就被李雲龍揮手打斷。
"小傷,不礙事。"李雲龍咧嘴一笑,露出兩排黃牙,"比起躺在擔架上等死的滋味,我寧願疼著走路。"
半個時辰後,偵察兵回來了,帶回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北麵山穀裏有一片廢棄的礦洞,可以暫時安頓部隊。
第二節:礦洞探秘
礦洞比想象中要寬敞許多。陳長安舉著火把,跟在李雲龍身後走進主洞口。火光映照下,洞壁上殘留著當年礦工們開鑿的痕跡,一道道鑿痕像是歲月刻下的皺紋。
"這地方不錯。"李雲龍的聲音在洞穴中回蕩,"你們看這洞頂,至少有五丈高,通風也好。"
孔捷用刺刀刮了刮洞壁:"團長,這礦洞四通八達,要是敵人從別的洞口摸進來..."
"所以要先摸清所有通道。"李雲龍轉向陳長安,"你帶幾個人,把每個岔路都探查清楚,重要的通道設崗哨,不用的就堵死。"
陳長安選了李小虎和另外三名戰士,開始探查礦洞。越往裏走,空氣越潮濕,火把的光亮被黑暗吞噬,隻能照亮前方幾步的距離。
"陳哥,你聽!"李小虎突然拉住陳長安的衣袖。遠處傳來細微的水聲。他們循聲而去,在一個岔洞盡頭發現了一處地下泉水,清澈的水流從石縫中滲出,在洞底形成一個小水潭。
"太好了!"李小虎興奮地蹲下身,捧起水喝了一大口,"甜的!"
陳長安也嚐了嚐,水質清冽,帶著一絲礦石的甘甜。他注意到水潭邊的石壁上長著一些奇怪的白色晶體,在火把照耀下閃閃發光。
回到主洞時,李雲龍正在分配住處。傷員安置在最裏麵的幹燥區域,炊事班選了個有通風口的側洞,指揮部則設在主洞中央一塊突出的岩石平台上。
"長安,你發現什麽了?"李雲龍注意到陳長安若有所思的表情。
"團長,我在裏麵發現了鹽。"陳長安從口袋裏掏出幾塊白色晶體,"應該是礦脈中的天然鹽,可以提煉出來用。"
李雲龍眼睛一亮:"好!老孫頭以前在鹽場幹過,讓他負責這事。現在最缺的就是鹽。"
第三節:山民來訪
傍晚時分,營地剛搭好簡易的灶台,哨兵突然吹響了警戒哨。陳長安抓起槍就往外跑,看到三個衣衫襤褸的山民站在警戒線外,領頭的老人手裏提著兩隻野兔。
"老總..."老人佝僂著腰,聲音顫抖,"俺們是山下趙家溝的,看到山上冒煙..."
李雲龍示意戰士們放下槍,走上前去:"老鄉別怕,我們是紅軍,是窮人的隊伍。"
老人渾濁的眼睛裏閃過一絲疑惑:"紅軍?不是聽說...都往西北去了嗎?"
"我們是留下來打遊擊的。"李雲龍接過野兔,轉身交給炊事員,"老孫,給老鄉們盛碗熱湯。"
老孫頭端來幾碗野菜湯,三個山民捧著碗,手都在發抖。陳長安注意到他們指甲縫裏全是黑泥,臉上布滿溝壑般的皺紋。
"山下日子不好過吧?"李雲龍蹲在老人身邊問道。
老人搖搖頭:"去年大旱,莊稼歉收。今年春上,保安團又來征糧..."他說著突然壓低聲音,"老總,你們要小心,西邊三十裏的馬家堡駐著民團一個營,東邊二十裏的青石鎮有國軍一個連..."
李雲龍點點頭:"多謝老鄉提醒。我們不會連累鄉親們。"
老人臨走時欲言又止,最後還是開口道:"山下的鄉親...都盼著紅軍回來..."
第四節:鹽巴換糧
第二天清晨,陳長安帶著李小虎和兩名戰士下山換糧。他們背著四個粗布包袱,裏麵裝著從礦脈中提煉出的粗鹽和老孫頭連夜炒製的鹽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山路崎嶇,走了近兩個時辰才看到村子的輪廓。趙家溝比想象中還要破敗,幾十間低矮的土坯房擠在一起,村口的打穀場上堆著稀稀拉拉的秸稈。
"有人嗎?"李小虎站在村口喊道。幾個瘦骨嶙峋的孩子從門縫裏探出頭,又迅速縮了回去。
終於,一個中年漢子戰戰兢兢地走出來:"老總...我們真的沒糧了..."
陳長安連忙解釋:"老鄉,我們不是來征糧的。我們想用鹽換糧食。"
他解開包袱,露出灰白色的鹽磚。漢子眼睛一亮,隨即又黯淡下來:"可是...我們也沒多少糧食能換..."
"一斤鹽換三斤粗糧。"陳長安報出李雲龍定的價格,"這是紅軍給鄉親們的優惠。"
消息像風一樣傳遍全村。很快,村民們從各個角落冒出來,有的端著半袋玉米,有的提著幾斤小米。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太拄著拐杖,顫巍巍地捧出一個小布袋:"老總...我就剩這點蕎麥麵了...能不能換點鹽...我孫子病了..."
陳長安直接給了她一塊鹽磚,卻不肯收她的糧食。李小虎偷偷把自己帶的幹糧塞進老太太的布袋裏。
回程路上,背著換來的糧食,陳長安心裏沉甸甸的。這些糧食根本不夠部隊吃三天,但已經是村民們能拿出的全部了。
"陳哥,你看!"李小虎突然指著路邊。草叢裏躺著一個小女孩,約莫七八歲,瘦得皮包骨頭,已經昏迷不醒。
陳長安趕緊抱起孩子,發現她額頭滾燙。他們輪流背著孩子趕回營地,老孫頭用鹽水給孩子擦身降溫,炊事員熬了稀粥。
"這孩子是餓的。"老孫頭歎了口氣,"胃都餓小了,一次不能吃太多。"
第五節:紮根太行
夜幕降臨,礦洞裏點起了十幾支火把。李雲龍召集全隊開會,鋪開手繪的地形圖。
"同誌們,從今天起,這裏就是我們的家了。"李雲龍的聲音在洞穴中回蕩,"我們要把這裏建成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根據地。"
他指著地圖詳細部署:丁偉負責防禦工事建設,要在主要通道設置障礙和哨卡;孔捷帶人開辟秘密撤退路線;陳長安負責訓練新兵和建立情報網;老孫頭負責後勤和群眾工作。
"當前最要緊的是糧食問題。"李雲龍環視眾人,"老孫,明天你帶幾個人去北山獵戶那裏,看能不能換些肉幹。長安,你繼續負責和山下村子的聯係。"
會後,陳長安獨自走到洞口。夜風帶著山野的氣息撲麵而來,遠處傳來狼群的嚎叫。這莽茫群山,將成為他們新的戰場。
"想家了?"李雲龍不知何時站在了他身後。
陳長安搖搖頭:"早沒家了。爹娘死在軍閥混戰,姐姐被地主逼得上吊..."
"我們這些人,誰不是一肚子血淚賬。"李雲龍摸出旱煙袋,卻隻是拿在手裏把玩,"但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有了自己的隊伍,自己的旗幟。"
他指向遠處的群山:"看這太行山,千百年來就在這裏,見證了多少朝代更迭。現在,輪到我們在這裏寫下新的曆史了。"
洞內傳來李小虎教小女孩唱紅軍歌謠的聲音,稚嫩的童音在夜色中格外清脆。陳長安突然覺得,這荒山野嶺中的礦洞,此刻竟有了幾分家的溫暖。
明天,他們將開始新的鬥爭。要開荒種地,要訓練新兵,要發動群眾,要應對敵人的圍剿...但此刻,在這太行山的第一個夜晚,至少他們有了一個可以稱之為"家"的地方。
遠處,一顆流星劃過夜空,轉瞬即逝的光芒照亮了層巒疊嶂的太行山脈。在這光芒中,陳長安仿佛看到了未來的希望——終有一天,紅色的旗幟會插遍這巍巍太行的每一個山頭。
喜歡亮劍大別山裏的軍工請大家收藏:()亮劍大別山裏的軍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