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技術突破

字數:4610   加入書籤

A+A-


    第一節:土法上馬
    春雪初融的山坳裏,一座隱蔽的茅草棚冒著青煙。陳長安掀開草簾,撲麵而來的是一股刺鼻的硫磺味。三個滿臉煙灰的戰士正圍著一口大鐵鍋攪拌著什麽,見到團長進來,慌忙敬禮。
    "別動!"陳長安製止了他們,"小心鍋裏的東西。"
    技術小組組長楊樹根擦了擦額頭的汗:"報告團長,按您給的配方,這批黑火藥配比應該沒問題了,就是..."
    "就是什麽?"
    "硝石純度不夠。"楊樹根指著牆角幾個陶罐,"老鄉家刮的牆土熬出來的硝,雜質太多。"
    陳長安蹲下身,用手指撚了撚罐裏的白色結晶,眉頭緊鎖。突然,他眼睛一亮:"去把炊事班長老馬叫來!"
    第二節:意外發現
    老馬被這突如其來的召喚弄得莫名其妙,搓著圍裙站在火藥棚裏:"團長,俺就是個做飯的..."
    "老馬,你們炊事班是不是存了不少尿桶?"陳長安的問題讓所有人目瞪口呆。
    "啊?是...是有兩桶...準備澆菜的..."
    陳長安一拍大腿:"快拿來!"見眾人不解,他解釋道:"尿裏含硝量比牆土高得多!古代人就是用這個法子提硝的。"
    當天下午,一個奇怪的裝置出現在草棚外:幾個大木桶串聯起來,下麵燒著火,尿液在裏麵反複蒸餾。刺鼻的氣味引來不少戰士圍觀。
    "團長這是要幹啥?煮尿喝?"一個新兵小聲嘀咕。
    李雲龍正好路過,一巴掌拍在新兵後腦勺上:"瞎咧咧啥!這是科學!"其實他自己也摸不著頭腦,但堅決維護團長的威信。
    三天後,第一批雪白的硝石結晶從尿液中提煉出來。楊樹根激動得手都在抖:"純度比牆土硝高了三倍不止!"
    第三節:第一聲轟鳴
    秘密試驗場設在遠離營區的山穀裏。陳長安親自將第一枚土製手榴彈遞給李雲龍:"老李,你來試。"
    李雲龍接過這個鐵疙瘩,掂了掂分量:"咋拉弦?"
    "看到這個木柄沒有?擰開蓋子,拉出引線,數三秒再扔。"陳長安詳細講解,"記住,數到三必須出手!"
    所有人都退到掩體後。李雲龍深吸一口氣,擰蓋、拉線、數數,然後奮力一擲——
    "轟!"
    爆炸聲在山穀間回蕩,遠處用作靶子的枯樹被炸得粉碎。戰士們歡呼著衝出來,李雲龍卻站在原地沒動,他的手掌被燙紅了一片。
    "他娘的,引線燒得太快了!"他齜牙咧嘴地說。
    陳長安立即召集技術人員:"把引線加長三分之一,中間再加一層阻燃層。"轉頭看見李雲龍還在甩手,趕緊招呼衛生員:"快給李營長塗點獾子油!"
    第四節:生產線上
    隨著技術不斷改進,手榴彈生產逐漸步入正軌。根據地裏開辟了一個"軍工區",分工明確:鐵匠組負責鑄造彈體,木工組製作手柄,火藥組配製炸藥,組裝組最後總裝。
    林小梅帶著醫療班想出了新點子:"團長,咱們可以收集傷員的血繃帶,煮過後能提取出硝酸鉀,比尿液效率還高!"
    陳長安驚喜不已:"太好了!這下原料問題解決了大半!"他立即在全團推廣這個辦法,還製定了獎勵政策:上交一筐血繃帶可以換兩個雞蛋。
    產量很快從每天三五枚提升到二十枚。但陳長安並不滿足:"我們的目標是日產五十枚!這樣才能支撐接下來的戰鬥!"
    一天深夜,查哨的陳長安發現軍工棚還亮著燈。走進去一看,楊樹根和幾個戰士正在搗鼓一個新模具。
    "團長,我們想試試空心鑄造。"楊樹根指著圖紙解釋,"這樣彈體更薄,能裝更多火藥,還省材料。"
    陳長安仔細查看後,突然拿起炭筆在圖紙上修改了幾處:"這裏加一道加強筋,否則容易開裂。另外,底部要做成凹麵,爆炸時破片更均勻。"
    楊樹根驚訝地看著團長:"您...您怎麽懂這些?"
    "書上看的。"陳長安輕描淡寫地回答,心裏卻想起前世在軍事論壇泡的那些日夜。
    第五節:迫擊炮之夢
    手榴彈量產穩定後,陳長安把目光投向了更遠的目標。他在團部掛起一張新圖紙,上麵畫著一個簡易迫擊炮的構造圖。
    "這...這能行嗎?"丁偉看著圖紙直撓頭,"咱們連無縫鋼管都沒有。"
    "用老榆木!"陳長安指著門外那棵三人合抱的老樹,"先做木質炮管,內襯鐵皮。雖然壽命短,但打個二三十發應該沒問題。"
    孔捷提出疑問:"炮彈怎麽辦?總不能也用手扔吧?"
    "用鑄鐵彈體,裝黑火藥,尾翼穩定。"陳長安畫出彈體形狀,"關鍵是發射藥,需要顆粒化的黑火藥..."
    試驗那天,全團幹部都來了。第一發炮彈裝填後,所有人都退到二十米外。陳長安親自拉繩擊發——
    "砰!"炮彈飛出炮管,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然後落在三十米外的田裏,沒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雲龍憋著笑:"團長,這"迫擊炮"打得還沒我扔得遠呢!"
    陳長安卻不氣餒:"初速不夠,加大發射藥量!另外,炮彈引信需要改進。"
    接連失敗了五次後,第六發炮彈終於在一百五十米外成功爆炸。雖然精度差強人意,但這聲炮響標誌著獨立團的軍工水平邁上了新台階。
    第六節:意外收獲
    軍工生產熱火朝天時,一個意外來客打破了根據地的平靜。這天哨兵帶來一個穿著長衫的中年人,自稱是太原兵工廠的技術員。
    "鄙人姓趙,原在閻錫山部負責彈藥檢驗。"來人遞上一封介紹信,"聽聞貴部能自造軍火,特來投奔。"
    陳長安仔細盤問後確認了此人身份。趙技術員看過軍工區後,提出一連串改進意見:"彈體可以改用失蠟鑄造法...引信應該用雷汞...發射藥最好用硝化棉..."
    "等等!"陳長安打斷他,"你會做硝化棉?"
    趙技術員點點頭:"我在德國留過學,雖然設備簡陋,但基本原理是一樣的。"
    三天後,一個更專業的實驗室在深山密林中搭建起來。趙技術員帶著幾個機靈的戰士,用棉布和濃硝酸製作出了第一批硝化棉。測試時,巴掌大的一小塊就把一塊厚木板炸得粉碎。
    "這才是現代火藥!"趙技術員興奮地說,"如果能搞到甘油,我們還能做硝化甘油!"
    陳長安立即下令:"全團收集食用油!炊事班以後炒菜改用豬油!"
    第七節:新的起點
    春風吹綠太行山時,獨立團的軍工生產已經初具規模。每天清晨,運輸隊都會把五十枚手榴彈和十發迫擊炮彈送往各營。雖然質量參差不齊,但總算解決了"有和無"的問題。
    更令人振奮的是,在趙技術員指導下,第一批雷汞雷管試製成功。這意味著他們可以生產更可靠的炮彈引信了。
    團部會議上,陳長安指著地圖宣布:"下一步,我們要攻打閻錫山在王家集的軍械所!那裏有我們急需的無縫鋼管和機床!"
    李雲龍摩拳擦掌:"早該幹他娘的一票了!"突然想起什麽,轉頭問趙技術員:"老趙,你能把繳獲的機床修好吧?"
    趙技術員推了推眼鏡:"隻要有設備,我能帶人仿製出子彈生產線!"
    陳長安環視眾人,目光堅定:"同誌們,我們的軍工建設才剛剛開始。終有一天..."他舉起一枚土製手榴彈,"我們要讓那些欺壓百姓的軍閥嚐嚐,什麽叫做人民武裝的鐵拳!"
    窗外,春風掠過山野,帶來萬物生長的氣息。而在那間不起眼的茅草棚裏,一場改變戰爭格局的技術革命正在悄然孕育...
    喜歡亮劍大別山裏的軍工請大家收藏:()亮劍大別山裏的軍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