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春耕計劃
字數:4300 加入書籤
第一節:荒山變良田
晨霧如紗,籠罩著太行山起伏的輪廓。陳長安站在半山腰的岩石上,腳下的土地還帶著夜露的濕潤。三百多名戰士和當地百姓已經在田間忙碌開來,鋤頭與石塊碰撞的聲響在山穀間回蕩,驚起一群山雀。
"團長,這坡地太陡了,土層又薄..."老農張老漢蹲在地上,布滿老繭的手指撚起一撮土,在掌心搓了搓,"往年種一季,連種子都收不回來哩。"
陳長安接過土塊,指尖傳來的粗糙觸感讓他皺了皺眉。他蹲下身,用隨身攜帶的匕首挖開表層土壤,露出下麵灰白色的岩層。"張大爺,您看這樣行不行——"他撿起一根樹枝,在鬆軟的泥地上畫出一道道階梯狀的線條,"我們把坡地改成梯田,每層田埂用石塊壘牢。"樹枝又指向遠處的山溝,"再把那裏的淤泥運上來墊地,至少能增加一尺厚的耕作層。"
李雲龍扛著鐵鍬大步走來,軍裝下擺沾滿了泥點:"團長,三營的戰士們在後山發現了個蝙蝠洞!"他興奮地比劃著,"裏頭積了老厚的蝙蝠糞,臭是臭了點,但絕對是好肥料!"
"太好了!"陳長安眼睛一亮,轉向張老漢,"您老放心,我們有辦法讓這薄地變成肥田。"他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對李雲龍說:"通知各營,每個連隊抽調十名戰士組成積肥隊,再請老鄉們帶路,把附近能收集的肥料都找出來。"
第二節:土法造肥
軍工區旁新搭的草棚門口,"肥料廠"三個歪歪扭扭的大字刻在一塊鬆木板上。十幾個半人高的大缸整齊排列,散發著複雜的氣味。趙技術員戴著用紗布自製的口罩,正在指導戰士們攪拌缸中的混合物。
"這個"堆肥法"關鍵是溫度控製。"他用木棍攪動著黑褐色的糊狀物,"要經常翻動,讓空氣進去..."突然發現陳長安站在門口,連忙放下木棍迎上去:"團長,您看這個配方——"
陳長安接過泛黃的紙張,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各種原料配比。他從口袋裏掏出鋼筆,在空白處添了幾行字:"加些粉碎的石灰岩,能調節酸堿度。另外..."他指著角落裏幾個木桶,"可以試試把魚內髒發酵做成魚蛋白肥,我在...呃,書上看到過這個方法。"
炊事班長老馬愁眉苦臉地跑來,圍裙上還沾著麵粉:"團長,戰士們把做飯的骨頭都收走了,俺今早燉白菜湯連個骨頭渣都找不到!"
"老馬,等秋收後我給你留兩頭豬。"陳長安拍拍他的肩膀,看著老馬黝黑臉上深深的皺紋,"現在先克服克服,告訴大家,這些骨頭磨成粉能讓莊稼多打三成糧食。"
老馬撓了撓花白的頭發,突然眼睛一亮:"那...那俺去村裏收!老張家前天剛殺了隻羊,骨頭肯定還在!"說完轉身就跑,差點被門檻絆倒。
第三節:水往高處流
山溪旁,一場特殊的"軍事行動"已經持續了三天。戰士們用毛竹和鬆木搭建的引水渠蜿蜒如蛇,從百米外的山澗向梯田延伸。
"不行!這裏落差太大,水都濺出去了!"孔捷抹了把臉上的水花,指著一段陡坡處的竹槽。湍急的水流從接縫處噴湧而出,把下麵幾個戰士淋成了落湯雞。
陳長安蹲在出問題的竹槽邊,手指沿著水流方向比劃。忽然,他站起身:"去把軍工組做的那個齒輪組拿來!"他指向溪邊一處兩米高的小瀑布,"在這裏裝個水車,用齒輪帶動提水裝置,把水直接送到上麵的蓄水池。"
三天後,一架奇特的木質水車在溪邊轉動起來。趙技術員設計的齒輪組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清澈的山溪水被一級級提升,最終流入高處的蓄水池。張老漢帶著一群孩子圍觀,渾濁的眼睛瞪得老大:"這...這水咋還往山上跑哩?"
李雲龍得意地拍拍水車粗糙的木架:"老爺子,這叫"科學種田"!等收了糧食,讓您見識見識什麽叫"科學吃飯"!"周圍頓時爆發出一陣哄笑。
第四節:插秧競賽
五月的陽光已經帶著初夏的熱度。陳長安卷起褲腿站在水田裏,向圍成一圈的戰士們示範插秧要領:"三指捏秧,垂直插入,深度要一致..."他的動作幹淨利落,青翠的秧苗隨著他後退的腳步整齊排列,像一列列等待檢閱的士兵。
"團長,您這手藝比俺種了半輩子地的還地道!"張老漢蹲在田埂上,旱煙袋都忘了抽。
忽然一陣哄笑傳來。隻見李雲龍彎腰撅臀,插下的秧苗東倒西歪,活像打了敗仗的殘兵。他的褲腿卷得一邊高一邊低,臉上還蹭了幾道泥印子。
"老李,你這插的是秧還是擺八卦陣啊?"丁偉站在田埂上打趣道,"要不要給你找個風水先生看看方位?"
陳長安走過來,抓起一把秧苗:"看好了——"他的手腕靈活地翻轉,秧苗根須帶著泥漿劃出優美的弧線,穩穩插入水中。轉眼間,一排青翠的秧苗就像受訓的新兵般挺直了腰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宣布開展插秧競賽!"陳長安抹了把額頭的汗水,陽光在他濕漉漉的睫毛上折射出細小的彩虹,"第一名獎勵——"他故意頓了頓,看著戰士們期待的眼神,"獎勵一雙膠底鞋!"
人群頓時沸騰了。這種繳獲的日軍膠鞋在山區堪稱奢侈品,平時隻有偵察兵才能分配到。轉眼間,整個水田變成了熱火朝天的賽場。林小梅帶著醫療班的姑娘們也不甘示弱,很快就以整齊的株距和筆直的行列在女子組遙遙領先。
第五節:意外的課堂
夕陽西下,田間的勞作暫告一段落。陳長安正準備回團部,忽然發現幾個小戰士蹲在田埂上,用木棍在泥地上寫寫畫畫。
"報告團長,俺們算不明白這個"氮磷鉀"..."一個娃娃兵撓著頭,地上的"算術題"已經畫了半米見方。
陳長安就地坐下,軍褲立刻被潮濕的泥土浸透。他抓起幾塊不同顏色的石子:"看,這塊紅石子代表氮肥,能讓葉子長得旺;白石子是磷肥,管開花結果;黑石子是鉀肥,讓杆子壯實不倒伏..."生動的比喻讓戰士們恍然大悟。
消息傳開後,每晚收工後的田埂都會聚集幾十人。陳長安用樹枝當粉筆,把平整的泥地當黑板,從最基礎的植物營養講到輪作休耕。漸漸地,"農業課"內容擴展到氣象觀測、土壤改良,甚至簡單的機械原理。
張老漢也常來聽講,後來幹脆把十二歲的孫子鐵蛋也帶來了:"念書娃,好好跟陳團長學本事!比鎮上那個隻會背《三字經》的酸秀才強多了!"鐵蛋眼睛亮晶晶地盯著陳長安畫在泥地上的齒輪結構圖,髒兮兮的小手不由自主地跟著比劃。
第六節:綠色的希望
六月的山風掠過層層梯田,掀起陣陣綠浪。陳長安站在當初選址的那塊岩石上,望著這片親手參與開墾的土地。秧苗已經抽出了新葉,在陽光下泛著健康的光澤。遠處,戰士們正在給玉米地追肥,歡聲笑語隨著風飄上山坡。
李雲龍扛著鋤頭走來,褲腿上的泥巴已經幹成了硬塊:"團長,偵察兵報告,閻錫山的征糧隊往北去了,根本沒往咱們這山頭瞅一眼。"
"他們想不到我們會在這石頭縫裏種莊稼。"陳長安摘下一株稻穗,輕輕揉搓,幾粒青澀的穀粒落在掌心。他抬頭望向更遠處新開墾的坡地,蘿卜苗已經冒出了嫩綠的葉子,在微風中輕輕搖晃。
張老漢小跑著上山,手裏捧著個冒著熱氣的陶罐:"團長,您嚐嚐!"掀開蓋子,新麥粥的香氣頓時彌漫開來。陳長安接過陶罐,熱氣模糊了他的眼睛。他小心地啜了一口,突然愣住——這帶著麥香的清甜味道,讓他瞬間回到了前世的童年,外婆家那片金黃的麥田。恍惚間,兩種時空的記憶在味蕾上重疊,眼眶不知何時已經濕潤。
"好喝!"他由衷地讚歎,把陶罐遞給周圍的戰士們,"等秋收後,咱們要辦個豐收節,殺兩頭豬,讓老鄉們都來嚐嚐!"
夕陽西下,炊煙從山坳裏嫋嫋升起。田邊的黑板上還留著白天的算式,幾隻麻雀在上麵跳來跳去,留下細小的爪印。更遠處的菜地裏,南瓜藤已經開始攀爬支架,嫩黃的喇叭花在暮色中若隱若現。
在這片曾被戰火遺忘的山野裏,生命的韻律正以最原始的方式重新奏響。陳長安深吸一口帶著泥土芬芳的空氣,仿佛聽見了土地下根係生長的聲音,聽見了穀粒灌漿的細語,聽見了這片古老土地重獲新生的脈動...
喜歡亮劍大別山裏的軍工請大家收藏:()亮劍大別山裏的軍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