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煤鐵之盟

字數:6783   加入書籤

A+A-


    陳長安用絨布輕輕擦拭著那把鋥亮的手槍,每一個零件都泛著幽藍的光澤。這不是普通的武器,而是一件"展品"——專門為今天的特殊客人準備的。
    "真要給他們看這個?"王鐵山蹲在旁邊,眉頭皺成個"川"字,"這可是咱們最好的手藝,萬一被學去......"
    "就是要讓他們看。"陳長安將最後一個零件組裝到位,扳機發出清脆的"哢嗒"聲,"不看點真東西,閻老西怎麽舍得拿鎢礦來換?"
    山洞外傳來馬蹄聲和嘈雜的人聲。陳長安深吸一口氣,將手槍放進鋪著紅綢的木盒裏。今天這場會麵非同小可——晉綏軍派來了以軍工署總工程師鄭國棟為首的代表團,名義上是"交流經驗",實則是評估八路軍的軍工實力,為閻錫山的"武器換資源"計劃提供依據。
    "記住,"政委昨晚特意叮囑,"既要展示實力,又不能泄露核心機密。閻錫山可是出了名的"技術扒手"。"
    陳長安整理了下洗得發白的軍裝,大步走向洞口。陽光刺得他眯起眼,隻見十幾匹高頭大馬停在空地上,為首的是一位穿著考究中山裝、戴著金絲眼鏡的中年人,正被李雲龍等人簇擁著走來。
    "這位就是我們的軍工專家陳長安同誌。"政委介紹道,"兵工廠的技術工作都由他負責。"
    鄭國棟上下打量著陳長安,眼中閃過一絲訝異。他沒想到這個在晉綏軍高層口中"神乎其技"的八路工程師,竟是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年輕人,手上連個老繭都沒有,更像是個教書先生。
    "久仰陳工程師大名。"鄭國棟拱手道,語氣中帶著幾分試探,"聽說貴部自製的步槍已經不輸漢陽造?"
    陳長安微微一笑:"鄭總工過獎了,我們不過是土法上馬,勉強能用而已。請隨我來,帶您看看我們的"土作坊"。"
    鄭國棟的眼鏡片上反射著煉鋼爐的火焰,臉上的驚訝越來越掩飾不住。這個隱藏在深山中的"土作坊",竟然擁有完整的冶煉、鍛造、機加工生產線!雖然設備簡陋,但工藝流程井然有序,工人們操作熟練,完全不亞於太原兵工署的正規軍工廠。
    "這是......"鄭國棟停在一台奇怪的機床前,機器正在切削槍管膛線,但與傳統拉線機不同,這把刀具是旋轉著前進的。
    "簡易旋風銑。"陳長安解釋道,"傳統拉線法一天隻能加工三根槍管,這個工藝一小時就能完成一根。"
    鄭國棟蹲下身,仔細觀察著刀具的運動軌跡。作為留德歸來的軍工專家,他一眼就看出這種設計的巧妙之處——用連續旋轉切削代替直線拉削,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更驚人的是,八路軍竟然在缺乏精密機床的條件下,用卡車發動機和自製的齒輪箱實現了這種加工方式!
    "陳工程師,"鄭國棟的聲音有些發顫,"這種工藝是你們獨創的?"
    "算是因地製宜的改良吧。"陳長安輕描淡寫地說,故意忽略了這個技術實際上來自他穿越前的知識儲備。
    參觀團來到組裝區,隻見工人們正在將各種零件組裝成完整的步槍。鄭國棟注意到一個奇特的現象:不同工人組裝的步槍似乎有些差異,有的槍管較長,有的較短,甚至槍機結構也不盡相同。
    "這是......"
    "模塊化設計。"陳長安拿起一支剛組裝好的步槍,輕輕一擰就卸下了槍管,"同一種槍機可以適配不同口徑和長度的槍管,根據作戰需要快速更換。"
    他演示著如何在一分鍾內將一支標準步槍改裝成短管卡賓槍,又展示了如何更換槍機組件以發射不同口徑的彈藥。鄭國棟的眼睛越瞪越大,這種設計理念在歐洲都算前沿,八路軍竟然已經投入實戰應用!
    "不可思議......"鄭國棟喃喃自語,"閻長官要是知道......"
    陳長安與政委交換了一個眼神。他們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讓晉綏軍認識到八路軍的軍工技術價值,但又摸不透全部底細。
    "鄭總工,這邊請。"陳長安引導參觀團走向最後一個區域,"有些小玩意兒,想請您指點一二。"
    談判桌上的氣氛比預想的還要緊張。晉綏軍代表團團長、閻錫山的心腹愛將楚溪春板著臉,手指不停地敲打著桌麵。
    "每月三十噸無煙煤,已經是閻長官格外開恩了。"他冷冷地說,"按這個價碼,貴部至少得提供兩百支步槍,外加五門迫擊炮。"
    李雲龍一聽就炸了:"放屁!三十噸煤就想換這麽多武器?你當老子是開善堂的?"
    政委按住李雲龍,不慌不忙地說:"楚師長,您也看到了我們的生產工藝。一支鐵驢步槍的成本相當於晉造六五式的三倍,更不要說迫擊炮了。"
    "那你們開個價。"楚溪春眯起眼睛。
    陳長安突然開口:"不如先看看這個?"他將那個紅綢木盒推到桌子中央。
    楚溪春疑惑地打開盒子,一把精美的手槍靜靜躺在裏麵。不同於常見的駁殼槍或擼子,這把槍線條流暢,結構緊湊,槍身上還刻著精細的防滑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是......"
    "7.63毫米自衛手槍。"陳長安介紹道,"彈匣容量八發,有效射程五十米,全重僅0.8公斤。"
    楚溪春拿起手槍,驚訝地發現它比看起來輕巧得多,握持感極佳。他試著瞄準窗外的一棵樹,扳機力度適中,準星清晰可見。
    "能試射嗎?"
    "請便。"
    楚溪春走到院中,對著三十米外的樹幹連開三槍。槍聲清脆後坐力小,三發子彈呈品字形釘在樹幹上,散布不超過五厘米。
    "好槍!"楚溪春忍不住讚歎,"比德國毛瑟還順手!"
    "這把是樣品。"陳長安微笑著說,"如果合作愉快,每月可以額外提供十把,專供晉綏軍高級軍官使用。"
    楚溪春撫摸著槍身,眼中閃過貪婪的光芒。他清楚這種精致武器的價值——不僅是實戰性能,更是身份的象征。閻錫山那些心腹將領們為了這樣一把配槍,恐怕爭破頭都願意。
    "煤可以加到五十噸。"楚溪春突然說,"但我要二十把手槍,下個月就要。"
    政委假裝猶豫:"這......產能恐怕......"
    "再加半噸鎢礦砂。"楚溪春加碼道,"閻長官剛在靜樂開了新礦。"
    陳長安心頭一跳。鎢礦!這正是他們最急需的戰略物資,有了它就能嚐試製造炮管和穿甲彈了!但他表麵上仍保持著平靜:"鎢礦砂純度如何?"
    "65以上。"楚溪春得意地說,"全山西最好的礦脈。"
    談判突然加速了。雙方很快達成協議:八路軍每月提供一百五十支步槍、三門迫擊炮和十五把手槍;晉綏軍則提供五十噸優質無煙煤和半噸鎢礦砂,外加通行證確保運輸安全。
    "合作愉快。"楚溪春起身握手,突然壓低聲音,"閻長官還有個小請求......"
    鄭國棟在筆記本上瘋狂地記錄著,時不時推一下滑落的眼鏡。他正在參觀模塊化步槍的生產線,這種設計理念對他衝擊太大了。
    "所以,同一種槍機可以適配7.92和6.5兩種口徑?"他追問道。
    "不止。"陳長安拿起一個槍機組件,"通過更換閉鎖塊和抽殼鉤,理論上可以兼容任何直筒式槍彈。我們正在試驗7.62毫米的俄式彈。"
    鄭國棟的筆尖在紙上劃出一道長痕。這種靈活性意味著八路軍可以根據繳獲的彈藥隨時調整武器配置,再也不用擔心彈藥供應問題!相比之下,晉綏軍那些隻能使用特定口徑的武器顯得如此僵化。
    "陳工程師,恕我直言,"鄭國棟突然壓低聲音,"這些技術...都是你們自己研發的?"
    陳長安笑而不答,轉而指向一台正在加工槍托的銑床:"這台設備是用日軍卡車變速箱改造的,轉速可調範圍比普通銑床還寬。"
    鄭國棟識趣地沒再追問,但心中的震撼越來越強烈。這個看似簡陋的兵工廠,處處透露著驚人的創造力。那些被歐洲軍工界視為前沿的理念,在這裏已經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武器;那些需要精密機床才能加工的部件,八路軍用土法改造的設備就實現了量產!
    "太原兵工署有德國進口的全套設備,"他忍不住感慨,"可生產出來的武器還不如你們的精巧實用。"
    陳長安聽出了話中的酸澀,適時遞出橄欖枝:"如果合作順利,我們可以考慮技術交流。比如...模塊化設計的圖紙換你們的高碳鋼冶煉配方?"
    鄭國棟眼睛一亮,隨即又黯淡下來:"恐怕得閻長官首肯......"
    "不急。"陳長安拍拍他的肩膀,"來,看看我們的彈藥生產線。"
    閻錫山把玩著那把精致的手槍,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他特意叫來攝影師,以省主席辦公室為背景,擺出各種威武的持槍姿勢拍照。
    "好槍!真是好槍!"閻錫山愛不釋手,"比德國貨還順手!"
    楚溪春恭敬地站在一旁:"八路軍的兵工廠確實有些門道。那個姓陳的工程師,看起來文弱,手上功夫了得。"
    "查清楚底細沒有?"閻錫山突然放下手槍,眼神銳利,"是不是共黨派去蘇聯學過技術的?"
    "據說是北平來的大學生,具體背景不詳。"楚溪春匯報道,"但鄭國棟說,此人技術理念極為超前,有些設計連德國都沒有。"
    閻錫山眯起眼睛,手指輕輕敲擊桌麵。他精於算計的頭腦正在飛速運轉:與八路軍合作既能增強晉綏軍的裝備,又能獲取先進技術,可謂一舉兩得。但風險同樣巨大——萬一養虎為患怎麽辦?
    "鎢礦給少量即可,關鍵配方絕不能外泄。"他最終下令,"另外,派幾個機靈的學徒混進八路軍兵工廠,能學多少是多少。"
    "那...八路要的技術交換?"
    "給點皮毛應付一下。"閻錫山冷笑,"真當老夫是冤大頭?"
    他再次舉起手槍瞄準窗外,卻沒有注意到槍身上一個幾乎不可見的微小標記——那是陳長安特意刻下的防偽標識,隻有用放大鏡才能看清。這個標記將成為未來識別"真假合作"的關鍵證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雲龍蹲在煤堆旁,抓起一把烏黑發亮的煤塊,在手裏掂了掂。
    "好煤!"他咧嘴一笑,"比咱根據地那破煤強多了,燒起來肯定帶勁!"
    陳長安檢查著另一批貨物——十幾個密封的鐵桶,裏麵裝著珍貴的鎢礦砂。他用磁鐵測試了樣品,滿意地點點頭。純度確實不錯,雜質很少,冶煉難度會大大降低。
    "老李,這批貨到手,咱們就能試製平射炮了。"陳長安難掩興奮,"鎢鋼炮管比普通鋼耐熱得多,連續射擊不用擔心變形。"
    李雲龍的小眼睛眯成一條縫:"能打穿鬼子坦克不?"
    "理論上,100米內可以擊穿30毫米均質鋼裝甲。"
    "好!"李雲龍一拍大腿,"下回碰上鬼子鐵王八,非得給它開幾個窟窿不可!"
    運輸隊開始裝車,民兵們小心翼翼地將鎢礦砂藏進特製的夾層車廂裏,上麵覆蓋著普通貨物作偽裝。晉綏軍開具的通行證就揣在領隊懷裏,這是穿越封鎖線的護身符。
    "陳技術員,"政委走過來低聲道,"閻錫山答應派幾個技術工人來"學習",你怎麽看?"
    陳長安早有準備:"正好缺幾個幹粗活的。核心工序我會安排可靠的人手,讓他們看的都是已經準備淘汰的技術。"
    政委讚許地點點頭:"對了,模塊化步槍的圖紙準備好了嗎?"
    "準備了三套。"陳長安狡黠地眨眨眼,"第一套是簡化版,第二套有細微錯誤,第三套才是完整版...看閻老西誠意到哪一步了。"
    遠處傳來汽笛聲,一列火車緩緩駛過。那是正太線上的日軍運輸車,滿載著從山西掠奪的煤炭和礦石,卻不知道它們中的一部分,很快就會變成指向侵略者的槍炮。
    陳長安望著遠去的列車,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在這個煤與鐵交織的舞台上,一場沒有硝煙的技術戰爭才剛剛開始。而勝利的天平,正在一點點向中國軍民傾斜。
    喜歡亮劍大別山裏的軍工請大家收藏:()亮劍大別山裏的軍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