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庫倫!庫倫!

字數:3261   加入書籤

A+A-


    騎兵的轉向
    外蒙古草原的晨霧還未散盡,一支蒙古人民軍騎兵縱隊已經疾馳了整整一夜。馬蹄踏過枯黃的草甸,濺起的露珠在朝陽下折射出細碎的金光。巴特爾少校勒住韁繩,戰馬噴著白氣在原地轉了個圈。他摘下皮質手套,用凍得發紅的手指展開那份淩晨收到的加密電報。
    「立即北上」
    四個字,沒有落款,沒有解釋。
    副官策馬靠近,壓低聲音:"偵察兵報告,東南方向二十裏發現關東軍殘部,正在往大興安嶺方向逃竄。"
    巴特爾沒有立即回應。他的目光越過廣袤的草原,望向北方地平線上若隱若現的黑煙——那是柴油發動機的尾跡。作為參加過諾門罕戰役的老兵,他太熟悉這種痕跡了。
    "第36機械化師。"他眯起眼睛,"至少兩個坦克團。"
    草原上的風突然轉向,帶來一絲機油和鋼鐵的氣息。三天前,他們接到追擊鬼子的命令時,上級特意強調"不必理會邊境動向";今早這道急令,卻讓整個縱隊調轉馬頭,仿佛那些潰逃的關東軍突然不存在了。
    巴特爾從懷裏掏出一包皺巴巴的"哈德門"香煙——這是去年在張家口從八路軍手裏換來的。他慢慢撚著煙卷,煙草碎屑飄落在馬鞍上。
    "給各連隊傳令。"他突然開口,聲音沙啞得像磨砂紙,"就說我們獲得情報,鬼子主力正向庫倫方向轉移。"
    副官瞪大眼睛:"可偵察兵明明——"
    "執行命令。"巴特爾劃亮火柴,火光照亮他顴骨上的凍瘡,"再告訴炊事班,今晚多煮二十人份的手抓肉。"他深深吸了口煙,目光投向南方隱約可見的八路軍偵察兵,"有客人要來。"
    遠處的山崗上,八路軍騎兵偵察連的望遠鏡鏡片正反射著陽光。
    銀馬鞍與界碑
    敖包上的經幡在風中獵獵作響。趙鐵柱用刺刀尖小心地刮去石碑表麵的苔蘚,露出下麵已經風化嚴重的漢字。隨行的北平大學曆史係學生王振華跪在碑前,手指顫抖地撫過那些刻痕。
    "中華...民國七年...徐..."王振華的聲音哽住了,"是徐樹錚將軍立的界碑!1918年他率軍收複外蒙時——"
    一陣突如其來的馬蹄聲打斷了他們。趙鐵柱閃電般拔出手槍,偵察連的戰士們瞬間散開成戰鬥隊形。
    五匹蒙古馬踏著碎步靠近,為首的騎手戴著人民黨特有的紅星帽徽。那人在三丈外勒住馬,鑲銀的馬鞍在夕陽下閃著冷光。
    "遠道而來的朋友。"來人翻身下馬,漢語帶著濃重的庫倫口音,"草原的風把你們吹來了?"
    趙鐵柱沒有放下槍:"追剿鬼子殘部。"
    "啊,那些老鼠。"來人笑了笑,解下自己華麗的馬鞍,"我是人民黨對外聯絡部的其木格。這是我們送給友軍的禮物..."他突然用靴尖碰了碰界碑,"聽說你們對曆史很感興趣?"
    王振華突然衝上前:"這塊碑證明——"
    趙鐵柱一把拽住年輕學生,同時聽見了天空中隱約的轟鳴。十二架轟1轟炸機正以楔形隊形掠過邊境,機腹下掛載的訓練彈在陽光下泛著冷光。
    其木格仰頭望著機群,銀馬鞍在他手中微微晃動:"真是漂亮的鐵鳥...不知道和蘇聯人的伊爾4比怎麽樣?"
    三十公裏外的蘇聯演習指揮部裏,雷達屏幕突然雪花紛飛。通訊兵抓著話筒大喊:"不是電子幹擾!他們在投放金屬箔條!"
    鐵鳥與鐵騎
    庫倫郊外的廢棄俄國領事館內,瓦西裏上校一拳砸在無線電設備上。
    "這不可能!"他對著話筒咆哮,"他們的轟炸機怎麽可能有雷達幹擾技術?!"
    窗外,轟1機群正在三千米高空進行投彈訓練。每一枚訓練彈落地的位置都經過精心計算,炸起的塵土連成一條筆直的線——恰好與1921年《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劃定的邊界重合。
    領事館地下室裏,年輕的蒙古電報員悄悄調整著發報機頻率。耳機裏傳來斷續的蒙語:"...紅旗...插上屋頂..."
    突然,整座城市陷入黑暗。瓦西裏衝到窗前,看見街道上蒙古人民軍的卡車正在熄火,士兵們卻異常鎮定地點起火把。
    "顧問同誌。"其木格的聲音在門口響起,他身後站著兩名持槍的蒙古戰士,"您該換防了。"
    瓦西裏的手摸向腰間的tt33手槍,卻發現窗外不知何時已經圍滿了八路軍的騎兵。更遠處,轟1機群正在進行第二輪投彈,爆炸的閃光將草原照得如同白晝。
    4. 紅旗漫卷
    午夜時分,庫倫全城依然籠罩在詭異的寂靜中。隻有領事館屋頂亮著一盞氣死風燈,在風中搖搖晃晃。
    趙鐵柱和巴特爾肩並肩跪在生鏽的鐵皮屋頂上,合力將一麵特製的紅旗插入旗杆基座。這麵旗幟比常規軍旗大了整整一倍,左側繡著八路軍的五角星,右側是蒙古人民黨的索永布符號。
    "1924年11月26日。"巴特爾喘著粗氣擰緊固定螺栓,"蘇聯人在這裏升起了他們的紅旗。"
    趙鐵柱望著旗幟在夜風中緩緩展開,突然問道:"明天的聯合演習,你們帶實彈嗎?"
    巴特爾爆發出一陣大笑,笑聲驚飛了屋簷下棲息的鴿子。在更北方的黑暗裏,蘇聯裝甲部隊正在撤退,坦克的尾燈在草原上連成一條紅色的細線,像一串潰逃的螢火蟲。
    王振華在領事館門口發現了一塊被刻意保存的銅牌,上麵用俄文刻著:"大俄羅斯帝國駐庫倫領事館,1913年"。年輕學生的手指劃過那些字母,突然明白了什麽。他轉身望向屋頂那麵獵獵作響的紅旗,在筆記本上寫下:
    「1944年秋,紅旗重歸庫倫。」
    喜歡亮劍大別山裏的軍工請大家收藏:()亮劍大別山裏的軍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