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公祭大典
字數:1895 加入書籤
1945 年 8 月 29 日,晨曦尚未完全照亮金陵城,城中百姓便已起身。街道上靜謐無聲,往日最愛吠叫的狗兒也沉默不語。“老張,你這鋪子今日不開張嗎?”隔壁賣燒餅的王大爺探出頭來詢問道。“開張作甚!”老張用力拍打門板,發出啪啪聲響,“今日是何日子?祭祀大典!誰還有心思做生意!”誠然,整個金陵城都與往日迥異。街頭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士兵們個個腰板挺直。百姓們自覺地在門前懸掛起白燈籠,有的還在門口擺設了香案。
祭祀台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金陵城的正中央,台子高聳入雲,仿佛能觸摸到天際,站在上麵可以俯瞰整座城市的全貌。台子四周擺滿了花圈,如同一層層潔白的雪花和金黃的稻穗,層層疊疊,美不勝收。兔子和禿子代表們早已抵達,他們身著正裝,胸前別著的白花如同點點繁星,熠熠生輝。兩邊的衛兵持槍而立,宛如鋼鐵長城,槍口上的刺刀在陽光下閃爍著令人膽寒的寒光。“聽說待會兒要鳴炮?”一個年輕的小戰士輕聲問道,聲音如同蚊蠅一般。“閉嘴!”班長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嗬斥道,“這種場合不要多嘴!”
上午九時整,嘹亮的號角聲響徹雲霄,猶如雷霆萬鈞,震耳欲聾。這號角聲如同來自遠古的呼喚,穿透了時空的屏障,喚醒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敬畏和肅穆。
刹那間,全場變得鴉雀無聲,萬籟俱寂,仿佛時間都在這一刻凝固了。人們屏住呼吸,甚至連喘氣的聲音都能清晰可聞,整個廣場沉浸在一片莊嚴肅穆的氛圍中。
主祭人步履蹣跚地緩緩走上高台,他的每一步都顯得格外沉重,仿佛背負著整個世界的重量。他的身後緊跟著兩排少年,他們猶如雕塑般捧著祭品,步伐整齊劃一,麵容凝重而莊重。
這些祭品簡單至極,卻蘊含著無盡的深意:一碗土,那是大地母親的饋贈,代表著生命的根基;一杯水,恰似生命之源的流淌,象征著生命的延續;一捧米,宛如豐收之神的恩賜,寓意著生命的滋養;一束花,仿佛大自然的微笑,傳遞著生命的美好與希望。
“維公元 1945 年 8 月 29 日……”主祭人的聲音在廣場上回蕩,帶著微微的顫抖,如泣如訴。這聲音仿佛穿越了歲月的長河,訴說著那段不堪回首的曆史。台下的老百姓們不約而同地低下了頭,他們的心情沉重得如同被一座山壓著,讓人喘不過氣來。
有人開始小聲啜泣,這哭聲起初還隻是斷斷續續的,如同夜空中的流星劃過。然而,漸漸地,這哭聲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越來越洶湧,越來越響亮,最終連成了一片,淹沒了整個廣場。這哭聲中,既有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也有對那段黑暗曆史的悲憤,更有對未來的迷茫和恐懼。
就在主祭人念到“告慰英靈”的時候,令人驚詫的事情發生了。原本晴朗如洗的天空,突然飄起了如牛毛般細密的雨絲,輕輕地、悄悄地落在每個人的臉上。“老天爺也在哭啊……”一個拄著拐杖的老太太喃喃自語道。她那可憐的兒子,在南京保衛戰中壯烈犧牲,連屍骨都未能尋回。雨水打在公祭鼎上,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仿佛是英靈們在輕聲訴說著什麽。鼎身上的銘文,被雨水衝洗得熠熠生輝:“永矢弗諼,祈願和平”八個大字,猶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格外引人注目。儀式結束後,老百姓們仍久久不願離去。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先生,顫顫巍巍地走到公祭鼎前,從懷裏掏出一個小布包。“爹,娘,兒子來看你們了……”布包裏包著一撮頭發,那是當年大屠殺時,他親手為父母剪下的。旁邊維持秩序的士兵看到這一幕,默默地轉過身去。這位平日裏最為嚴厲的班長,此刻肩膀卻像風中的落葉一般,不停地顫抖著。下午三點,雨突然停了。陽光如利劍般穿透雲層,在公祭鼎上方畫出一道絢麗多彩的彩虹。“快看!”一個小姑娘指著天空興奮地喊道,“那是烈士們在笑呢!”她的母親急忙捂住她的嘴,可淚水卻像決堤的洪水一般,在眼眶中打轉。是啊,若是那些英勇犧牲的人們能夠看到今日的景象,那該有多好啊!
喜歡亮劍大別山裏的軍工請大家收藏:()亮劍大別山裏的軍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