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出胃病的趙大偉

字數:9473   加入書籤

A+A-


    民間救助團體馳援救助隊隊員趙大偉的為了搶救生命,他忘卻了自我,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節奏,讓原本就脆弱的腸胃不堪重負。如今,胃脘的疼痛如刀絞般難忍,脹滿、惡心、反酸如影隨形,胃食管的灼燒感仿佛一團烈火在胸中燃燒。更令人揪心的是,胃鏡檢查顯示食管炎、食管反流性炎症、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肝膽b超提示膽囊炎症、結石、息肉。這些病症如同凶狠的敵人,無情地折磨著這位英雄。
    但此刻,洛陽醫館的醫護人員,卻化作最溫暖的守護,為他驅散病痛,重煥生機。
    內服中藥處方
    處方來源:參考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治胃脘痛之方,結合清代《臨證指南醫案》中調肝和胃之法,以及現代臨床經驗化裁而來。
    處方:
    柴胡12g、白芍15g、枳殼12g、炙甘草6g、黃連9g、吳茱萸3g、煆瓦楞子30g、海螵蛸30g、延胡索15g、川楝子12g、香附12g、陳皮12g、法半夏12g、茯苓15g、白術15g、黨參15g、黃芪30g、白及15g、三七粉衝服)3g、蒲公英30g、連翹15g、烏藥12g 。每日1劑,水煎400,分早晚兩次溫服。
    藥物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及現代藥理研究
    1.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和解表裏,疏肝升陽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柴胡含有的柴胡皂苷等成分,具有抗炎、解熱、鎮痛作用,還能調節胃腸功能,緩解平滑肌痙攣,減輕胃脘疼痛 。
    2.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主治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脅痛腹痛等。白芍中的芍藥苷能解痙止痛、抗炎、抗潰瘍,可有效緩解胃部疼痛,減輕胃黏膜炎症。
    3. 枳殼:味苦、辛、酸,性微寒,歸脾、胃經。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用於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現代研究發現,枳殼可促進胃腸蠕動,增強胃排空能力,改善胃脘脹滿症狀,其揮發油成分能調節胃腸平滑肌的運動。
    4. 炙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炙甘草不僅能補益脾胃之氣,還能緩解胃脘部的攣急疼痛,其含有的甘草甜素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潰瘍、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5. 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在本方中主要針對胃中濕熱,可清瀉胃火,消除胃食管的灼熱感。現代藥理研究顯示,黃連中的小檗堿具有廣譜抗菌作用,能抑製幽門螺杆菌等胃部致病菌,同時還能抗炎、抗潰瘍,促進胃黏膜修複。
    6. 吳茱萸: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胃、腎、心包經。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與黃連配伍,辛開苦降,可調節氣機,和胃降逆,緩解惡心嘔吐、反酸等症狀。吳茱萸含有的吳茱萸堿等成分,能抑製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還具有鎮吐作用。
    7. 煆瓦楞子:味鹹,性平,歸肺、胃、肝經。消痰化瘀,軟堅散結,製酸止痛。常用於頑痰膠結,黏稠難咯,癭瘤,瘰鬁,症瘕痞塊,胃痛泛酸。現代研究表明,煆瓦楞子富含碳酸鈣,能中和胃酸,減輕胃酸對胃黏膜和食管的刺激,緩解燒心、反酸症狀。
    8. 海螵蛸:味鹹、澀,性溫,歸脾、腎經。收斂止血,澀精止帶,製酸止痛,收濕斂瘡。海螵蛸同樣具有強大的製酸作用,可保護胃黏膜,促進潰瘍麵愈合。其含有的殼角質等成分,能吸附胃內毒素,減輕炎症反應。
    9. 延胡索: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活血,行氣,止痛。廣泛用於氣血瘀滯所致的各種疼痛,在本方中針對胃脘疼痛,可有效緩解疼痛症狀。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延胡索含有的延胡索乙素等生物堿,具有顯著的鎮痛作用,其鎮痛效果類似於嗎啡,但無成癮性。
    10. 川楝子:味苦,性寒;有小毒,歸肝、小腸、膀胱經。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殺蟲。可清瀉肝胃之火,行氣止痛,與延胡索配伍金鈴子散),增強止痛效果。川楝子中的川楝素等成分,能調節胃腸功能,緩解疼痛,但因其有毒性,故嚴格控製用量。
    11. 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歸肝、脾、三焦經。疏肝解鬱,理氣寬中,調經止痛。常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脹痛,疝氣疼痛,乳房脹痛等。香附可調節氣機,緩解胃部脹滿不適,其揮發油成分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消化,對膽囊炎症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12. 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脾、肺經。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於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改善食欲,減輕胃脘脹滿,其含有的揮發油、橙皮苷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作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13. 法半夏:味辛,性溫;有毒,歸脾、胃、肺經。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主治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治癰腫痰核。法半夏可和胃降逆,緩解惡心嘔吐症狀,其含有的生物堿等成分,能抑製胃腸運動,減輕嘔吐反應。
    14.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常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茯苓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功能,改善食欲,其多糖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炎作用,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恢複。
    15. 白術: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白術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對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其揮發油等成分能調節胃腸功能,保護胃黏膜。
    16. 黨參: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健脾益肺,養血生津。用於脾肺氣虛,食少倦怠,咳嗽虛喘,氣血不足,麵色萎黃,心悸氣短,津傷口渴,內熱消渴。黨參能補益脾胃之氣,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身體恢複,其含有的黨參多糖等成分,可調節胃腸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17.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黃芪能大補元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成,提高機體抵抗力。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能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環,促進胃黏膜修複,對胃潰瘍、胃炎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18. 白及:味苦、甘、澀,性微寒,歸肺、肝、胃經。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於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肺結核咯血,潰瘍病出血。白及能在胃黏膜表麵形成一層保護膜,促進潰瘍麵愈合,減輕胃黏膜的充血、水腫和糜爛,其含有的白及膠等成分,具有良好的止血和生肌作用。
    19. 三七粉: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經。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於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三七粉可活血化瘀,促進胃黏膜的血液循環,加速潰瘍愈合,同時具有止血作用,防止胃黏膜出血。現代研究發現,三七中的三七皂苷等成分,能調節免疫功能,抗炎、抗潰瘍。
    20.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歸肝、胃經。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常用於疔瘡腫毒,乳癰,瘰鬁,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蒲公英能清胃熱,抑製幽門螺杆菌等致病菌,減輕胃部炎症,其含有的蒲公英甾醇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利膽作用,對膽囊炎症也有一定療效。
    21. 連翹:味苦,性微寒,歸肺、心、小腸經。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散風熱。常用於癰腫瘡毒,瘰鬁痰核,風熱感冒,溫病初起,熱淋澀痛。連翹具有較強的抗菌、抗炎作用,可協同蒲公英清除胃中熱毒,減輕炎症反應,其含有的連翹苷等成分,還能調節免疫功能。
    22. 烏藥:味辛,性溫,歸脾、胃、腎、膀胱經。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用於寒凝氣滯,胸腹脹痛,氣逆喘急,膀胱虛冷,遺尿尿頻,疝氣疼痛,經寒腹痛。烏藥可溫中行氣,緩解胃脘冷痛、脹滿等症狀,其揮發油成分能興奮胃腸平滑肌,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君臣佐使配伍構思技巧及協同效果
    1. 君藥:柴胡、白芍、枳殼、炙甘草。四藥組成四逆散,為疏肝理脾的經典方劑。柴胡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枳殼行氣寬中,增強氣機的通暢;炙甘草調和諸藥,與白芍配伍,酸甘化陰,緩急止痛之力更強。這四味藥針對趙大偉因長期勞累、情誌不暢導致的肝氣鬱結,橫逆犯胃,從而引起胃脘疼痛、脹滿等症狀,從疏肝理脾的根本上解決問題,如同軍隊中的主帥,統領全局。
    2. 臣藥:黃連、吳茱萸、煆瓦楞子、海螵蛸、延胡索、川楝子。黃連與吳茱萸組成左金丸,辛開苦降,清瀉肝火,和胃降逆,針對胃中濕熱、胃酸反流等症狀;煆瓦楞子、海螵蛸製酸止痛,保護胃黏膜;延胡索、川楝子行氣活血止痛,增強止痛效果。這些臣藥輔助君藥,分別從清熱、製酸、止痛等方麵發揮作用,如同得力的副將,協助君藥攻克病症。
    3. 佐藥:香附、陳皮、法半夏、茯苓、白術、黨參、黃芪。香附、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法半夏和胃降逆,消痞散結;茯苓、白術、黨參、黃芪健脾益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佐藥一方麵輔助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另一方麵針對脾胃虛弱這一基礎病機進行調理,如同軍隊中的參謀,為整個處方的療效提供支持。同時,這些藥物還能製約君藥、臣藥中部分藥物的寒涼之性,防止損傷脾胃陽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4. 使藥:白及、三七粉、蒲公英、連翹、烏藥。白及、三七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促進胃黏膜和潰瘍麵的修複,引導藥物直達病所;蒲公英、連翹清熱解毒,抗菌消炎,清除胃中熱毒,防止炎症進一步發展;烏藥行氣止痛,溫腎散寒,調節氣機,使氣行則血行,有助於藥物的吸收和藥效的發揮。使藥如同軍隊中的傳令兵,將藥力精準送達病灶,同時協調諸藥,使整個處方的療效更加全麵、協同。
    從現代藥理研究來看,該處方的協同效果顯著。抗炎、抗菌藥物如黃連、蒲公英、連翹等,能有效抑製幽門螺杆菌等致病菌,減輕胃部和膽囊的炎症;製酸藥物煆瓦楞子、海螵蛸可降低胃酸對胃黏膜和食管的刺激;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如白及、三七粉、黃芪等,促進胃黏膜修複和潰瘍愈合;調節胃腸功能的藥物如柴胡、枳殼、陳皮等,改善胃腸蠕動,緩解脹滿、惡心等症狀;補益脾胃的藥物黨參、白術、茯苓等,增強機體免疫力,為疾病的康複提供物質基礎。多種藥物相互配合,從多個環節、多個靶點對趙大偉的複雜病症進行綜合治療。
    二診:初戰告捷,調整方略再前行
    距離首診服藥已經過去了一周,趙大偉再次踏入診室。此時的他,麵色相較於之前稍有改善,不再是那般蒼白如紙,但眉宇間仍透著一絲疲憊。他向醫生訴說,服藥後胃脘疼痛的程度有所減輕,不再是那種持續的刀絞般劇痛,而是偶爾會有隱隱作痛;惡心嘔吐的次數明顯減少,每天僅會出現一兩次輕微的惡心感;反酸燒心的症狀也有所緩解,胸口不再整日如火燒般難受。不過,他仍感覺胃脘部脹滿不適,食欲雖有改善,但仍未完全恢複,大便還有些溏薄不成形。
    白驕陽醫生仔細為趙大偉進行診查,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細。綜合分析病情後,醫生認為首診處方已初見成效,邪熱有所減退,胃氣逐漸恢複,但脾胃氣虛、氣機不暢的問題依然存在。於是,在原方的基礎上進行調整。
    二診處方:
    柴胡10g、白芍12g、枳殼10g、炙甘草6g、黃連6g、吳茱萸2g、煆瓦楞子25g、海螵蛸25g、延胡索12g、川楝子10g、香附10g、陳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5g、白術15g、黨參12g、黃芪25g、白及12g、三七粉衝服)3g、炒薏苡仁30g、炒山藥30g、木香10g 。每日1劑,水煎400,分早晚兩次溫服。
    處方解析:
    藥物調整:考慮到邪熱已減,適當降低了黃連、吳茱萸的用量,避免寒涼之性過度損傷脾胃陽氣;減少柴胡、白芍、枳殼、延胡索、川楝子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藥物的劑量,因肝氣鬱結已有緩解,防止理氣藥物耗氣;增加炒薏苡仁、炒山藥,二者均味甘,性平,歸脾、胃、肺經。炒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可滲濕健脾,改善大便溏薄的症狀;炒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能進一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促進食欲恢複;加入木香,味辛、苦,性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可增強理氣和胃之力,緩解胃脘脹滿。
    君臣佐使變化:君藥仍以柴胡、白芍、枳殼、炙甘草為基礎,但劑量調整後,疏肝理脾的作用稍緩,更注重調和脾胃;臣藥黃連、吳茱萸、煆瓦楞子、海螵蛸、延胡索、川楝子在減量後,繼續發揮清胃熱、製酸、止痛的功效,不過力量有所減弱;佐藥中,香附、陳皮、法半夏輔助理氣和胃,茯苓、白術、黨參、黃芪、炒薏苡仁、炒山藥共同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使藥白及、三七粉依舊引導藥物直達病所,促進胃黏膜修複,木香則加強行氣之功,使諸藥更好地發揮作用。
    趙大偉拿著二診的處方,滿懷希望地回家繼續服藥。在這一周的服藥過程中,他明顯感覺到身體在持續好轉。胃脘脹滿的感覺一天天減輕,食欲也越來越好,能正常進食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大便逐漸成形,不再像之前那樣溏薄。
    三診:穩步推進,鞏固療效再發力
    又過了一周,趙大偉第三次來到診室。此時的他,精神狀態明顯好了許多,麵色紅潤了不少,臉上也有了些許笑容。他興奮地告訴醫生,胃脘疼痛基本消失,隻是在飲食稍有不當時,會有輕微的不適感;惡心嘔吐、反酸燒心的症狀已經很少出現;胃脘脹滿感幾乎沒有了,食欲也基本恢複正常。不過,他仍感覺身體有些乏力,尤其是在活動後,還有口幹的症狀。
    白驕陽醫生再次為趙大偉進行仔細診查,舌質淡紅,苔少,脈細弱。綜合判斷,病情已得到明顯控製,脾胃功能在逐漸恢複,但氣陰兩虛的情況顯現出來。於是,醫生再次調整處方,在繼續鞏固療效的基礎上,著重益氣養陰。
    三診處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柴胡8g、白芍10g、枳殼8g、炙甘草6g、黃連3g、吳茱萸1g、煆瓦楞子20g、海螵蛸20g、延胡索10g、川楝子8g、香附8g、陳皮8g、法半夏8g、茯苓15g、白術15g、黨參15g、黃芪30g、白及10g、三七粉衝服)3g、太子參15g、麥冬15g、石斛15g 。每日1劑,水煎400,分早晚兩次溫服。
    處方解析:
    藥物調整:進一步減少柴胡、白芍、枳殼、黃連、吳茱萸、延胡索、川楝子、香附、陳皮、法半夏等藥物的用量,因為肝氣鬱結、胃中邪熱等問題已基本解決,避免藥物過度幹預;加入太子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經,益氣健脾,生津潤肺,與黨參、黃芪配伍,增強益氣之功,同時太子參藥性平和,補而不燥,可避免溫燥傷陰;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能滋養胃陰,緩解口幹症狀;石斛味甘,性微寒,歸胃、腎經,益胃生津,滋陰清熱,與麥冬協同,增強養陰之力,改善氣陰兩虛的狀況。
    君臣佐使變化:君藥柴胡、白芍、枳殼、炙甘草劑量再次降低,主要起調和氣機的作用;臣藥黃連、吳茱萸、煆瓦楞子、海螵蛸、延胡索、川楝子以較小劑量繼續發揮清餘熱、製酸、止痛的作用;佐藥香附、陳皮、法半夏輔助理氣,茯苓、白術、黨參、黃芪、太子參共同益氣健脾,麥冬、石斛滋養胃陰;使藥白及、三七粉依然引導藥物直達胃部,促進胃黏膜的進一步修複和鞏固。
    趙大偉按照三診處方服藥後,身體的恢複速度加快。乏力的症狀逐漸減輕,即使進行一些輕度的活動,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容易感到疲憊。口幹的情況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口腔變得滋潤起來。他的心情也越來越好,對完全康複充滿了信心。
    四診:勝利在望,收尾鞏固保安康
    經過前三診的治療,趙大偉再次來到診室時,整個人煥然一新。胃脘疼痛、惡心嘔吐、反酸燒心、胃脘脹滿等症狀已完全消失,食欲正常,精神飽滿,身體乏力和口幹的症狀也基本緩解。為了確保病情不再反複,徹底鞏固療效,醫生進行最後一次處方調整。
    四診處方:
    柴胡6g、白芍8g、枳殼6g、炙甘草6g、黨參15g、白術15g、茯苓15g、陳皮8g、法半夏8g、黃芪25g、白及10g、三七粉衝服)3g、山藥15g、蓮子15g、芡實15g 。每日1劑,水煎400,分早晚兩次溫服,服用一周後改為隔日一劑,再服用兩周鞏固療效。
    處方解析:
    藥物調整:大幅減少柴胡、白芍、枳殼等疏肝理氣藥物的用量,僅保留少量以維持氣機的通暢;去掉黃連、吳茱萸、煆瓦楞子、海螵蛸、延胡索、川楝子、香附等針對邪熱、疼痛、反酸等症狀的藥物,因為這些症狀已消失;加入山藥、蓮子、芡實,山藥前文已述可補脾養胃;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養心安神,能健脾止瀉,益腎固精;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三者共同配伍,增強健脾固澀之功,進一步鞏固脾胃功能,防止病情複發。
    君臣佐使變化:此時君藥以黨參、白術、茯苓、黃芪為主,著重健脾益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柴胡、白芍、枳殼作為輔助,調和氣機;佐藥陳皮、法半夏理氣和胃,白及、三七粉促進胃黏膜的進一步修複;山藥、蓮子、芡實加強健脾固澀,為使藥,引導諸藥更好地發揮鞏固脾胃的作用。
    在服用四診處方的過程中,趙大偉嚴格按照醫囑,不僅按時服藥,還注意飲食規律,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好,曾經被嚴重胃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他,如今又恢複了往日的活力。
    經過這四次複診治療,趙大偉的胃病終於康複。他感慨萬分,對中醫藥的神奇療效讚不絕口。在他看來,中醫藥就像一位默默守護的衛士,用溫和而強大的力量,將他從病痛的深淵中拉了出來。而他也將帶著這份健康,重新回到他熱愛的救助事業中,繼續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無私與奉獻的精神,就像中醫藥用千年的智慧守護著中華民族的健康一樣,他也將用自己的力量守護更多人的生命與希望。
    當這一碗碗承載著中醫藥智慧的湯藥緩緩流入趙大偉的體內,仿佛是一股溫暖而強大的力量,在他的身體裏奔騰湧動。曾經如刀絞般的胃脘疼痛逐漸減輕,惡心嘔吐、反酸燒心的症狀慢慢緩解,食欲也在一天天恢複。在中醫藥的精心調理下,這位在搶險救災中無畏衝鋒的英雄,正一步步戰勝病魔,重新找回健康與活力。這不僅是中醫藥神奇療效的體現,更是對趙大偉無私奉獻精神的最好慰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又能以飽滿的熱情,繼續投身到守護他人生命的偉大事業中。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