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之苔痕瓷盞

字數:1467   加入書籤

A+A-


    寅時三刻的梆子聲還在山穀間遊蕩,照臨已借著月光摸到石案。青瓷盞是三十年前金縷親手描的纏枝紋,如今釉色溫潤如舊,盞底卻凝著層薄霜——那是靈泉的水汽在午夜悄悄洇上來的,帶著金銀花初綻時的清冽。他指尖撫過盞沿,霜氣竟順著紋路漫出細藤形狀,在晨光裏漸漸融成水珠,像極了那年她教他接露時,指尖滑落的那滴帶著體溫的晨露。
    竹筷攪動水麵的聲響驚醒了梁上燕,細碎的漣漪裏,照臨又看見十八歲的金縷蹲在泉邊,指尖輕點花瓣教他分辨:"你瞧這露,若沾著草葉的絨毛,便是剛從狗尾草尖滾落的;若凝在花苞的褶皺裏,定是被金銀花偷偷藏了整夜。"她說話時,水珠正從垂落的鬢發間滴入泉眼,驚起的漣漪恰好圈住兩朵並蒂花,像極了她腕上繩結的紋路。此刻他忽然輕笑,原來三十年光陰,早把她的每句話都釀成了瓷盞上的苔痕,看似淡得幾乎看不見,卻在每個觸碰的瞬間,都能滲出滿心的濕潤。
    指腹摩挲過盞沿的藤蔓紋路,霜氣突然化作溫熱。他猛地抬頭,卻見晨光裏浮動著細不可察的金縷,綠裳袖擺掠過瓷盞時,霜痕竟真的蜿蜒成藤,在釉麵開出兩朵極小的白花。"是你嗎?"他脫口而出,聲線卻比晨露還要輕顫。回應他的是簷角銅鈴的微響——那是他用碎鈴熔了重鑄的,此刻正被山風推著,將影子投在爬滿花藤的窗紙上,恍若有人提籃經過,裙角拂過竹架時帶起的簌簌聲。
    靈泉邊的藤蔓早已攀過百年古鬆,粗如兒臂的主藤上垂著千萬條花穗,每逢風起,金銀雙色的花瓣便簌簌落進泉眼,將水麵染成流動的錦緞。山民們都說,這花煎的藥須得用晨露烹煮,且要對著藤蔓喚一聲"金縷姑娘",那湯色才會清透如琥珀。照臨曾見過村婦背著藥簍跪在藤下,指尖撫過卷須時輕聲念叨:"我家虎娃咳嗽總不好,勞煩姑娘賜朵花。"話音未落,最頂端的花苞便輕輕顫動,落下兩朵半開的花,恰好跌進她掌心。
    此刻他望著漫山新抽的藤蔓,發現朝陽處的卷須總比背陰處多繞半圈——那是金縷當年教他認方向的法子,說藤蔓會跟著光的腳步生長。石案上的瓷盞不知何時凝滿水珠,他用袖口拭擦時,忽然在盞底發現極淺的刻痕,湊近了才看清是"照臨"二字,筆鋒間纏著細藤紋路,正是金縷的字跡。原來早在初遇時,她便在這日常用的器物上,偷偷種下了永不褪色的守望。
    山霧漫進祠堂時,照臨聽見竹籬外傳來孩童的笑鬧。循聲望去,見幾個小娃正用藤蔓編花環,領頭的女娃辮梢沾著金銀花,竟與記憶中金縷初遇那日的模樣分毫不差。她們跑過石橋時,驚起的露珠跌進泉眼,蕩開的水紋裏,照臨又看見那年的金縷提著竹籃轉身,籃中金銀花的影子落在她裙角,像給墨綠的裙裾繡上了會呼吸的星光。
    瓷盞上的苔痕在晨光裏漸漸淡去,卻有新的霜氣在盞沿洇出細藤。照臨知道,這是金縷在用晨露與他說話——她從未離開,隻是將自己化作了草木的呼吸,化作了瓷盞上的水痕,化作了每個黎明時分,第一滴墜入泉眼的、帶著體溫的晨露。當山風再次掠過藤蔓,他忽然聽見極輕的、似笑非笑的歎息,混著金銀花的甜香,鑽進了他鬢角新添的白發裏。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