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突厥來襲
字數:4741 加入書籤
在曆史的長河中,提及突厥,那得從南北朝末期說起。那時,北方廣袤的草原上,遊牧民族突厥逐漸嶄露頭角,開始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他們在傑出首領的帶領下,憑借著強大的凝聚力和出色的軍事才能,不斷兼並周邊部落,擴充自身實力,逐漸成為草原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曾經,匈奴盛極一時,稱霸北方草原,威震四方,但時光流轉,到南北朝末期,突厥以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卓越的領導才能,逐漸強盛起來。他們猶如一顆璀璨的新星,在草原上迅速崛起,接過匈奴的旗幟,第二次統一了北方草原,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其疆域幅員遼闊,東至遼海,廣袤的海岸線與遼闊的內陸地帶盡收囊中,那裏水草豐美,是天然的牧場;西至西海萬裏,那裏有著神秘的沙漠與廣袤的荒原,風沙漫卷,卻也阻擋不了突厥人探索的腳步;南至沙漠之北,那是與大隋王朝接壤的邊境,雙方時有交鋒,也時有和親,草原與中原的風雲變幻,盡在這片土地上交織;北起北海五、六千裏,在那冰天雪地的極北之地,也有突厥騎兵的蹤跡,他們不畏嚴寒,馳騁在廣袤的凍土之上,展現了草原民族的堅韌與勇氣。
他們控弦之士達百萬之多,士卒精銳無比,這些士兵自幼在馬背上長大,馬背就是他們的搖籃,馬鞭就是他們的玩具,他們嫻熟地掌握著騎射之術,箭無虛發,在戰場上勇猛無畏。他們有著視死如歸的戰鬥精神,深知“重兵死而恥病終”,在戰場上,他們衝鋒在前,毫不退縮,為了部落的榮耀和首領的命令,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扞衛著突厥的疆土,也書寫著草原民族的傳奇。
隋朝立國之後,隋文帝楊堅展現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深謀遠慮的戰略眼光。他深知,突厥的強大若不加以遏製,必將成為隋朝的心腹大患,時刻威脅著中原王朝的穩定與安寧。於是,他開始精心策劃,施展離間之計,巧妙地利用突厥內部的矛盾。他派遣能言善辯的使者,攜帶著豐厚的禮物和極具誘惑力的承諾,深入突厥部落之間,煽動各部之間的猜忌與紛爭。在隋文帝的精心布局下,原本統一強大的突厥部落逐漸分化瓦解,最終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兩大勢力。兩大部落從此相互攻殺,打得難解難分,草原上戰火紛飛,生靈塗炭。在這連年的內耗中,突厥的實力驟降,元氣大傷,曾經威震草原的雄風不再。東突厥為了暫時保全實力,不得不向隋文帝稱臣,其真實目的在於積蓄國力,休養生息,等待時機重新崛起。
十幾年後,隋煬帝楊廣當政。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在位期間,大興土木,修建豪華宮殿,開鑿大運河,勞民傷財,濫用民力。他更是三次發動對高句麗的遠征,中原地區民不聊生,百姓疲憊不堪,紛紛揭竿而起。各方勢力趁機割據一方,天下大亂,隋朝的統治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此時,東突厥的始畢可汗敏銳地察覺到中原內亂帶來的機遇。他深知,隋朝無暇北顧,正是東突厥擴張勢力、重整旗鼓的絕佳時機。於是,他開始積極行動,對周邊部落展開大規模的征服行動。他先是發兵東征,目標直指東北邊境的契丹、室韋等部。這些部落原本在東北邊境活躍,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如今卻成為始畢可汗的首要目標。東突厥的鐵騎如狂風暴雨般席卷而來,契丹、室韋等部毫無還手之力,紛紛被征服,納入東突厥的版圖。接著,始畢可汗又揮師西進,將勢力範圍擴展到吐穀渾、高昌諸國。這些國家原本在西域地區占據重要地位,如今也被東突厥逐一吞並。一時間,東突厥的勢力迅速膨脹,國力大增,再次崛起為北方草原上的霸主,威震四方,成為隋朝乃至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脅。
始畢可汗實力膨脹之後,他的野心也隨著勢力的擴張而不斷膨脹。他開始頻繁地發動南侵,試圖將他的鐵蹄踏遍中原大地。他率領著幾十萬精銳騎兵,這些騎兵都是經過嚴格訓練、身經百戰的勇士,他們騎著高頭大馬,手持鋒利的彎刀和強弓硬弩,如同洶湧的潮水般湧入中原大地。他們所到之處,猶如狂風掃落葉般,將一切摧毀殆盡。他們大肆擄掠,俘虜了大量漢族人口勞力,這些無辜的百姓被強行帶走,淪為奴隸,被迫在草原上從事艱苦的勞作。同時,他們還搶奪了無數的金銀財帛,這些財富被源源不斷地運回草原,充實了東突厥的國庫。
不僅如此,始畢可汗還積極支持或者扶持北方的割據勢力,如劉武周、梁師都等人。他深知,這些割據勢力雖然力量有限,但如果得到東突厥的支持,便能在中原地區掀起巨大的波瀾。於是,他向這些割據勢力提供物資援助,包括糧食、武器和馬匹,還派遣精銳騎兵協助他們作戰,讓他們在北方各地興風作浪,擴大中原的分裂局麵。這些割據勢力在他的支持下,如同猛虎添翼,勢力迅速膨脹,他們與東突厥的騎兵相互配合,對隋朝的統治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始畢可汗的如意算盤打得精妙絕倫。他企圖通過這種方式,坐收漁翁之利,進一步削弱隋朝以及後續王朝的勢力。他深知,中原王朝內部的分裂和混亂,正是東突厥崛起的絕佳時機。他希望通過支持這些割據勢力,讓中原王朝陷入內戰的泥潭,從而消耗其國力,為自己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他夢想著有一天,東突厥能夠成為中原大地的主宰,建立一個橫跨草原與中原的強大帝國。然而,他卻未曾想到,這種短視的行為,雖然在短期內為他帶來了利益,但最終卻也為東突厥埋下了滅亡的種子。
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之初,麵臨著極為艱難的局麵。當時,他的兵力嚴重不足,手中可調動的軍隊數量有限,難以與隋朝的正規軍抗衡。在進軍關中之前,李淵一直憂心忡忡,夜不能寐。他深知,馬邑的劉武周與東突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擔心劉武周會勾結東突厥,趁他進軍關中之際,偷襲太原這個戰略要地。太原不僅是他的起兵之地,更是他穩固後方、積累力量的根據地,一旦太原失守,他的反隋大業將功虧一簣。
經過深思熟慮,李淵最終采納了劉文靜提出的一時權宜之計——向始畢可汗稱臣納貢。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李淵明白,隻有暫時忍辱負重,才能換取更大的發展空間。雙方經過一番艱難的談判後達成約定:若能打下長安,長安城中的金銀玉帛歸突厥,而子女土地則歸李淵。李淵的這一決策,表麵上看似是對突厥的妥協,但其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換取突厥的支持,確保太原根據地的安全,為他進軍關中解除後顧之憂。始畢可汗果然被這一承諾所打動,派特勤康稍利帶兵五百、軍馬二千匹前來相助。雖說此計在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幫助李淵在初期穩定了局勢,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確實有些賣國而引狼入室之嫌。然而,李淵作為主事之人,豈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他深知,在當時的局勢下,中原大地群雄並起,各方勢力割據一方,隋朝的統治搖搖欲墜。在這種亂世之中,他必須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而向突厥稱臣納貢,或許是他唯一能在亂世中崛起的辦法。
當唐王朝剛剛定鼎關中,局勢尚未穩定之時,突厥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履行舊議。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派遣使者前來索要財物,“前後響遣”,數目之多,“不可勝紀”。這些使者大多“多暴橫無禮”,在長安城中橫衝直撞,對大唐朝廷毫無敬畏之心,仿佛這裏是他們的囊中之物。李淵父子深以為恥,他們意識到,這種屈辱的局麵必須盡快改變。而劉文靜也因此陷入了困境。劉文靜與李世民關係甚是親近,兩人在起兵之初就並肩作戰,情誼深厚。然而,李建成見有機可乘,便向李淵提議誅殺劉文靜,試圖借此削弱李世民的勢力。李淵在複雜的局勢和兄弟之間的權力爭鬥中,最終做出了殺掉劉文靜的決定。這一決定不僅讓李世民對李建成心生怨恨,也讓兄弟之間的矛盾在權力的爭鬥中逐漸加深,為後來的玄武門之變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剛剛登上皇位,突厥大軍便借此機會發動了對長安的閃擊。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親自率領二十萬精銳騎兵,長驅直入,如同狂風暴雨般席卷而來,迅速進至長安附近渭水橋邊。消息傳入京城,百姓們驚恐萬分,街頭巷尾一片混亂,整個長安城為之震動。人們驚慌失措,紛紛猜測大唐王朝的命運將何去何從。
頡利可汗派大將執失思力為使者入城。執失思力氣焰囂張,他騎著高頭大馬,耀武揚威地來到唐太宗李世民麵前,大聲說道:“二可汗總兵百萬,今已至矣!”他試圖以此來嚇唬新登基的唐太宗,讓他乖乖投降,交出財寶和土地。然而,李世民毫不懼怕,他的目光如利劍般直視執失思力,冷冷地說道:“突厥與大唐曾有盟約,為何背信棄義,無端挑起戰火?”他犀利地駁斥了突厥的無理行徑,言辭中透露出堅定與威嚴。
執失思力被李世民的話噎得無言以對,惱羞成怒之際,竟想行凶。李世民見狀,果斷下令,將執失思力扣押。隨後,他單刀赴會,隻帶六騎來到渭水橋邊,與頡利可汗隔水相望。李世民神色嚴峻,他嚴厲地譴責突厥背信棄義、挑起戰火的行為,聲音在渭水河穀中回蕩,充滿了正義與力量。頡利可汗見使者去而未回,李世民又輕騎獨出,以為唐軍早有準備,生怕中了請君入甕之計,心中不禁有些慌亂。
此時,突厥大小部落首領也紛紛被唐太宗的驚人勇氣所折服。他們看到李世民如此不懼強敵,心中不禁生出敬畏之情,紛紛下馬遙拜。李世民趁機廣施財物,將這些財物一一分發給各突厥首領。眾首領得了好處,又見唐軍氣勢不凡,皆無心戀戰。第二天,頡利與李世民在渭水橋重申盟約,在大唐付出了眾多財物後,突厥軍隊終於退兵。
其時,李積出任並州都督,已經前往並州赴任。留在長安的尉遲恭、秦瓊等諸將,個個都是驍勇善戰之輩。他們看到突厥大軍遠道而來,補給必定十分困難,難以持久作戰,於是一致認為應該堅守城池,與突厥決一死戰。然而,唐太宗李世民卻有著更為深遠的考量。他深知,此時一旦與突厥主力開戰,固然有可能取得勝利,但必然會有大量的人員傷亡,消耗巨大的國力。而且,即使此戰得勝,也不能一下徹底解決突厥問題。突厥的根基深厚,在北方草原經營多年,若不能從根本上削弱其勢力,日後必然會卷土重來。
於是,他決定先休兵求和,施以小惠。這麽做,一方麵可以讓突厥貴族因得利而得意忘形,放鬆對唐軍的警惕,從而放鬆戰備;另一方麵,也能麻痹突厥內部的將領和士兵,分化他們的力量,為日後徹底消滅突厥勢力創造有利條件。
唐太宗的這一決策,展現了他作為一代君王的雄才大略和長遠眼光。他的目光,不僅僅局限於當下的戰局,更是著眼於大唐的長治久安。他深知,戰爭隻是手段,而和平與穩定才是國家的根本。通過這次巧妙的外交與軍事策略的結合,大唐王朝不僅暫時化解了突厥的威脅,更為未來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喜歡大謀謀天下請大家收藏:()大謀謀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