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薛延陀侵犯大唐
字數:5717 加入書籤
最初,唐太宗李世民心中盤算著一個精妙的策略。他打算讓夷男親自前往靈州今寧夏銀川)迎娶新興公主,如此安排,他料定夷男定會拒絕。因為路途遙遠,途中不僅要穿越廣袤的沙漠,還要應對惡劣的氣候與複雜地形,對夷男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若夷男拒絕,唐太宗便能以此為絕佳理由,斷絕這次聯姻,避免日後可能出現的諸多麻煩。而且,若夷男執意前來,途中一旦出現閃失,也與他唐朝無關,唐太宗可保全自己的名聲,免得落個悔婚敗約之名。
當夷男出乎意料地同意前往靈州迎娶公主時,唐太宗並未慌亂,而是迅速又找到了另一個借口。他宣稱夷男沒有進貢夠要求的全部彩禮,其下屬部落為了進貢足夠數量的牲畜,征收時間遠超預期,且牲畜在運輸途中,由於長時間跋涉,還沒能穿過戈壁就大量死亡,根本無法滿足彩禮要求。
於是,唐太宗以彩禮不足為由,公然撤銷了這樁婚約。
這一決定,瞬間在朝廷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大臣褚遂良聽聞後,強烈反對,他義正辭嚴地指出:“皇帝金口玉言,豈能言而無信?這不僅有損大唐天子的威嚴,更會讓四方藩國輕視我朝。和親事宜,本是彰顯大唐威德、穩定邊疆的重要手段,如此出爾反爾,實在不妥。”
然而唐太宗卻不為所動,極力辯解道:“若公主真嫁給了夷男,他的可汗之位在敕勒部落將獲得更大的合法性。屆時,我們想要控製薛延陀必將更加困難,這對大唐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
與此同時,李積及諸將領也紛紛表示讚同皇帝的決定,他們之中甚至有人嘲笑褚遂良等文官迂腐,還說道:“他們擔憂和親會留下後患,卻不知不采取行動,留下的是更大的禍患。薛延陀野心勃勃,即便沒有這門親事,日後也必將成為大唐在北方的大患,還不如現在斷絕關係。”
與此同時,夷男並未因婚約取消而收斂其囂張氣焰,他仍繼續定期攻打突厥。
當唐太宗派出特使嚴厲阻止他此舉時,夷男卻振振有詞地回答道:“我怎麽敢不聽從皇帝的聖旨呢?但突厥人反複無常,背叛成性,實在不應再被信任。在唐朝尚未將其滅亡之前,他們每年都要入侵我國,殺害數千無辜百姓。
我本以為,皇帝打敗他們後,會將他們作為奴隸分賞給共同圍剿的各方。然而,皇帝卻把他們視為自己的子民一般,禮遇有加。可即便如此,阿史那結社率不還是反叛了嗎?
突厥人外表雖與人類相似,內心卻如野獸般凶狠,實在不應將他們當作人類對待。我夷男承蒙皇帝諸多恩典,雖有心報答,卻苦於沒有合適的機會。如今我願為皇帝效力,為中國殺死突厥,也算略盡綿薄之力。”
截至 公元644 年底,東突厥人顯然並未全心全意地支持阿史那思摩,這讓阿史那思摩的處境愈發艱難。
在薛延陀的持續威脅下,漠南蒙古的局勢徹底崩潰。大量突厥人被迫逃返唐朝領土,並再次在中原定居。
曾經被寄予厚望、唐試圖重建的附庸國——東突厥,最終宣告滅亡。這讓唐太宗極為不滿,他覺得自己的計劃被徹底打亂,威嚴也受到了挑戰。
就在這時,夷男派了一位特使前來朝見唐太宗。
而此時的唐太宗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攻打高麗的戰事,聽聞特使到來,他冷冷地說道:“回去告訴你的可汗:我和我的兒子現在要全力征討高麗。如果他認為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興風作浪,我們熱烈歡迎他來試試!”
夷男聽聞唐太宗的這番回應,對皇帝的憤怒感到十分恐懼。為了平息唐太宗的怒火,他連忙派出另一位使者,滿心誠懇地道歉,並提出要協助唐朝征討高麗,希望以此挽回局麵。
然而,唐太宗深知其為人,根本不相信他的誠意,果斷拒絕了這一提議。
公元645 年,唐太宗在安市今遼寧鞍山市)附近的駐驆山成功打敗了高麗的主力。然而,在勝利的喜悅還未消散之時,高麗莫離支攝政)淵蓋蘇文竟向夷男拋出橄欖枝,請求他對唐朝發動攻擊,並許諾若夷男能做到,將給予他極大的利益。
夷男起初有些心動,但一想到唐太宗那令人敬畏的威嚴以及唐朝強大的軍事實力,最終還是因恐懼而未敢輕舉妄動。
然而,唐太宗此次東征高麗卻因安市久攻不下,最終被迫放棄。
而就在這一年,夷男因病去世。此時,夷男的正妻所生的拔灼,負責管理薛延陀西部屬於本族的事務;而另一個兒子曳莽,因其並非夷男正妻所生,故管轄薛延陀東部的其他民族。
曳莽為人暴虐,行事乖張,與拔灼之間的關係惡劣至極。在夷男的葬禮之後,曳莽生怕拔灼會借機報複殺害自己,於是突然率領一部分親信離開,火速回到薛延陀汗國東部。
拔灼發現後,立刻追趕。在追上曳莽後,拔灼將其殘忍殺害,隨後便自稱頡利俱利薛沙多彌可汗簡稱多彌可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拔灼在繼承王位後,內心的野心如野草般瘋狂生長。他開始對唐朝的廣袤領土產生覬覦之心,並堅信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去征服這個強大的鄰國。
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拔灼做出了一個大膽而冒險的決定——攻打唐朝。他錯誤地認為,唐太宗此時正忙於東征高麗,唐朝的北方邊境必然會因為兵力的分散而防守空虛。這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隻要他能夠迅速發動攻擊,就有可能一舉攻破唐朝的防線,實現他擴張領土的野心。
然而,拔灼顯然低估了唐太宗的智慧和洞察力。唐太宗作為一位卓越的軍事家,對於邊境的局勢有著敏銳的判斷。他早已預見到薛延陀可能會趁虛而入,對唐朝的北方邊境發動突然襲擊。因此,他提前下達命令,讓執失思力率領突厥士兵在夏州今陝西榆林)嚴陣以待,以確保邊境的安全。
當拔灼率領大軍氣勢洶洶地前來攻擊時,執失思力和另一位將軍田仁會並沒有被敵人的氣勢所嚇倒。他們冷靜地分析了戰場形勢,精心策劃了一場巧妙的防禦戰。
執失思力和田仁會巧妙地利用夏州周圍的地形,設下了重重陷阱。他們引誘拔灼的主力部隊一步步深入預設的戰場,然後突然發動攻擊。在激烈的戰鬥中,薛延陀的軍隊陷入了被動,被唐朝軍隊打得節節敗退。
最終,在夏州的這場戰役中,拔灼遭遇了慘敗。他的軍隊損失慘重,士氣低落,而唐朝軍隊則大獲全勝,成功保衛了夏州。
然而,拔灼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不甘心自己的失敗,撤退之後,他迅速重新集結殘軍,企圖再次對夏州發動襲擊,以挽回自己的顏麵。
公元646年初,大唐邊境的寧靜被打破,局勢因薛延陀的異動而驟然緊張起來。薛延陀的軍隊蠢蠢欲動,仿佛一場風暴即將來臨,邊境的百姓和守軍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消息傳到長安,唐太宗李世民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場關乎大唐邊境安寧的重大考驗。
唐太宗李世民高瞻遠矚,深知必須未雨綢繆,方能保邊境安寧。他迅速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果斷下令:除了讓執失思力和田仁會的部隊嚴陣以待外,又命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火速率領朔、並、汾、箕、嵐、代、忻、蔚、雲九州的精銳部隊前往鎮守朔州。李道宗接到聖旨後,深知此行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他親自整頓軍馬,分發糧草兵器,確保軍隊鬥誌昂揚、物資充足。他深知,這不僅是一場軍事行動,更是一場關乎大唐威嚴的保衛戰。
與此同時,右衛大將軍代州都督薛萬徹與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也接到了皇帝的旨意。他們迅速征調勝、夏、銀、綏、丹、延、鄜、坊、石、隰十州的兵力前往鎮守勝州。薛萬徹和阿史那社爾都是久經沙場的名將,他們深知時間緊迫,立刻行動起來。一路上,旌旗招展,戰馬嘶鳴,浩浩蕩蕩的軍隊向著目的地進發。士兵們個個精神抖擻,士氣高昂,他們心中隻有一個信念:保衛大唐的邊境,絕不讓敵人有可乘之機。
勝州都督宋君明與左武候將軍薛孤吳同樣不敢延誤。他們迅速征調靈、原、寧、鹽、慶五州的兵力前往鎮守靈州。這幾路大軍如同堅固的屏障,嚴嚴實實地守護著大唐的邊境,將薛延陀的野心牢牢阻擋在外。
當拔灼率領薛延陀軍隊到達長城後,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隻見唐軍已嚴陣以待,各個據點戒備森嚴,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士兵們士氣高昂,隨時準備迎敵。拔灼心中明白,此時強行進攻無異於以卵擊石。他深知自己兵力有限,難以抗衡如此強大的唐軍防線。於是,他無奈地連夜下令撤軍。
拔灼率領著自己的軍隊,灰溜溜地退回薛延陀境內。一路上,士氣低落,士兵們唉聲歎氣,對未來的局勢充滿擔憂。他們深知,麵對大唐如此嚴密的防禦,薛延陀的野心隻能暫時擱置。
唐太宗的果斷決策和將領們的英勇行動,再次證明了大唐的威嚴不容侵犯。邊境的百姓們也鬆了一口氣,他們知道,有這樣一位英明的君主和如此英勇的軍隊守護,他們的家園將永遠安寧。
公元646年春天,春寒料峭,寒風凜冽,大地尚未完全從冬日的沉睡中蘇醒。然而,就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季節,一場激烈的戰鬥在邊境的曠野上爆發了。執失思力和喬師望,兩位大唐的勇將,率領著精銳的唐軍,與拔灼的薛延陀軍隊展開了正麵交鋒。
戰場上,一片混亂而緊張的景象。喊殺聲震天,仿佛要撕裂這寒冷的空氣。刀光劍影交錯縱橫,如同一道道寒光在戰場上飛舞。唐軍將士們個個奮勇殺敵,他們如同猛虎出山,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們憑借著精湛的武藝和長期訓練形成的默契配合,迅速在戰場上占據了主動。士兵們揮舞著長矛、大刀,衝鋒陷陣,每一次攻擊都精準而有力,每一次配合都天衣無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執失思力和喬師望身先士卒,站在隊伍的最前方。他們的身影在戰場上格外醒目,如同兩麵旗幟,激勵著唐軍將士們奮勇向前。執失思力手持長槍,槍法如龍,每一次刺出都帶著破風之勢,讓敵人聞風喪膽。喬師望則揮舞著大刀,刀光如雪,勢如破竹,將敵人一一斬落馬下。在他們的帶領下,唐軍將士們如同潮水般湧向敵陣,迅速突破了薛延陀軍隊的防線。
拔灼站在混亂的戰場中央,心中滿是震驚和不安。他看著唐軍如潮水般湧來,自己的軍隊節節敗退,心中明白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盡管他試圖組織軍隊進行抵抗,但在唐軍的強大攻勢麵前,他的努力顯得微不足道。薛延陀的士兵們在唐軍的衝擊下,陣腳大亂,許多人甚至失去了戰鬥的意誌,隻想逃離戰場。
拔灼在混亂中艱難抵抗,他的聲音在震天的喊殺聲中顯得格外微弱。他試圖鼓舞士氣,但士兵們的恐懼和混亂已經無法挽回。最終,在唐軍的猛烈攻擊下,拔灼不得不做出了艱難的決定。他咬緊牙關,率領著殘兵敗將,狼狽地逃離了戰場。薛延陀軍隊經此一役,軍心大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之中。士兵們士氣低落,將領們也失去了信心,整個軍隊如同失去了靈魂。
這場戰鬥,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大唐威嚴的彰顯。唐軍將士們用他們的勇氣和智慧,再次證明了大唐軍隊的無敵。而薛延陀的失敗,也讓他們的野心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拔灼的軍隊在撤退途中,士兵們唉聲歎氣,對未來充滿了擔憂。他們深知,麵對大唐這樣強大的對手,他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實力和策略。
而唐軍在勝利後,繼續堅守在邊境,警惕著任何可能的威脅。執失思力和喬師望也深知,這場勝利隻是暫時的,他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保衛大唐的邊境安寧。
喜歡大謀謀天下請大家收藏:()大謀謀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