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滅薛延陀
字數:5952 加入書籤
拔灼的性格如同一顆定時炸彈,易怒且多疑,這使得他在薛延陀國內的統治如同建在沙丘上的城堡,搖搖欲墜。他完全摒棄了夷男在位時留下的經驗豐富的老臣,執意任用自己的親信來填補這些空缺。然而,這些親信大多毫無治理國家的經驗,他們隻知道阿諛奉承,卻不懂得如何為國家和百姓謀福祉。
拔灼的這一係列舉動,如同在薛延陀國內點燃了一把火。他的親信們不僅缺乏治理國家的才能,還在部落中橫征暴斂,肆意榨取百姓的財富,導致民不聊生。他們的行為引起了貴族們的強烈不滿,貴族們紛紛指責拔灼的無能和暴政。
然而,拔灼不僅沒有反思自己的行為,反而變本加厲,對不服從他的貴族展開瘋狂報複。大批貴族在他手中喪命,血流成河,哀鴻遍野。這一暴行徹底激怒了薛延陀的貴族階層,他們暗中聯合起來,秘密策劃,試圖推翻拔灼的統治。
與此同時,薛延陀的附庸回紇也看到了拔灼的無能與暴政。回紇的首領藥羅葛吐迷度一直對拔灼的統治心懷不滿,他深知拔灼的暴政不僅會毀掉薛延陀,也會危及回紇的生存。眼見薛延陀國內動蕩不安,藥羅葛吐迷度決定聯合仆骨和同羅等部落,共同起兵反抗拔灼。他秘密聯絡各方勢力,商議對策,準備在合適的時機發動起義。
一時間,薛延陀國內烽火連天,各個部落紛紛卷入這場混戰之中。戰爭的硝煙彌漫在草原上,部落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拔灼腹背受敵,疲於應對,他試圖鎮壓起義,但每一次行動都以失敗告終。他的軍隊在內亂中士氣低落,戰鬥力大打折扣,而反抗的勢力卻越聚越多,聲勢浩大。
在這場內外交困的戰爭中,薛延陀的國力急劇衰退。曾經強大的薛延陀帝國,如今卻陷入了分崩離析的邊緣。拔灼的暴政不僅失去了貴族的支持,也讓百姓們對他深惡痛絕。他的統治如同大廈將傾,隨時都有可能崩塌。而藥羅葛吐迷度和其他反抗勢力則看到了希望,他們堅信,隻要團結一心,就能推翻拔灼的暴政,重建一個和平與繁榮的家園。
貞觀二十年正月初八,這一天,夏州都督喬師望和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率領著浩浩蕩蕩的唐軍,如同一股鋼鐵洪流,向著薛延陀席卷而去。
唐軍的士氣高昂,如同一群猛虎下山,他們的喊殺聲響徹雲霄,仿佛要將這片大地都撕裂開來。而對麵的薛延陀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在唐軍如此凶猛的攻擊下,卻顯得有些不堪一擊。
戰鬥一開始,唐軍就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他們的攻擊如同狂風暴雨一般,讓薛延陀的軍隊根本無法抵擋。薛延陀的士兵們在唐軍的猛攻下,紛紛敗退,原本整齊的陣型也瞬間被衝散。
拔灼的軍隊雖然奮力抵抗,但麵對唐軍如此猛烈的攻勢,他們的抵抗顯得越來越無力。唐軍的每一次衝鋒都像是給他們的防線撕開了一道口子,而這些口子越來越大,最終讓他們的防線徹底崩潰。
此役,唐軍大獲全勝,不僅擊潰了薛延陀的軍隊,還俘虜了兩千多人。而多彌可汗即拔灼)眼見大勢已去,心知自己已經無力回天,於是他當機立斷,舍棄了自己的大軍,隻帶著少數輕騎,如喪家之犬一般,向北逃竄而去。
就在這個時候,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開,回紇酋長吐迷度與仆骨、同羅等部落聯合起來,共同對薛延陀發動了猛烈的進攻。麵對如此強大的聯軍,多彌可汗根本無力招架,很快就被打得一敗塗地。
唐太宗一直密切關注著局勢的發展,他深知薛延陀已經到了窮途末路,於是果斷抓住這個絕佳的時機。在六月十五日這一天,他毫不猶豫地下達了命令,派遣李道宗和阿史那社爾擔任瀚海安撫大使,執失思力率領突厥兵,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統領涼州及胡族兵,代州都督薛萬徹和營州都督張儉則各自率領本部兵馬,分多路同時進軍,如同一股洶湧澎湃的洪流,氣勢磅礴地向薛延陀發起了全麵進攻。
刹那間,大唐的軍隊如同一群餓虎撲食般湧向薛延陀的領地,戰鼓聲響徹雲霄,號角聲此起彼伏,仿佛整個天地都被這震耳欲聾的聲音所震撼。戰爭的陰影如同濃密的烏雲一般,沉甸甸地籠罩在薛延陀的上空,預示著一場殘酷的廝殺即將展開。
就在攻擊剛剛開始的時候,唐校尉宇文法正帶領著他的靺鞨部隊,行走在出使烏羅護和靺鞨後返回唐朝的道路上。然而,命運卻在此時給了他一個意外的相遇——薛延陀的阿波設。
麵對突如其來的敵人,宇文法並沒有絲毫的畏懼。他鎮定自若地站在隊伍前方,手中緊握著長槍,眼神堅定而銳利。他的身後,是一群同樣英勇無畏的靺鞨士兵,他們緊緊跟隨在宇文法身旁,士氣高昂。
宇文法一聲令下,靺鞨士兵們迅速行動起來。他們訓練有素地擺開陣勢,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流,徑直衝向阿波設的軍隊。刹那間,刀光劍影交錯,喊殺聲震耳欲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宇文法身先士卒,他的長槍在空中劃過一道道淩厲的弧線,每一次刺出都精準地擊中敵人的要害。他的勇猛激發了身邊士兵們的鬥誌,他們紛紛效仿,奮不顧身地與薛延陀軍隊展開激烈廝殺。
戰場上,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但宇文法所率領的靺鞨部隊顯然更勝一籌,他們配合默契,戰術靈活多變。在宇文法的精妙指揮下,靺鞨士兵們不斷突破薛延陀軍隊的防線,逐漸占據了上風。
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鏖戰,宇文法率領的靺鞨部隊終於成功擊敗了阿波設。這場勝利不僅彰顯了宇文法的軍事才能,也讓他的靺鞨部隊威名遠揚。
然而,這場戰鬥的影響遠不止於此。薛延陀人在戰敗後,誤以為唐朝的主力已經大舉抵達,這使得他們的軍心更加惶恐不安。在極度的恐慌中,薛延陀的首領拔灼不得不倉皇逃竄,最終逃到了阿史德部落,以尋求暫時的庇護。
然而,正所謂“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個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地飛到了回紇人的耳朵裏。回紇人對拔灼可是恨之入骨啊!他們一直都在尋找機會,想要報一箭之仇。
如今,得知了拔灼的藏身之處,回紇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們立刻調兵遣將,組織起一支強大的軍隊,如餓虎撲食一般,氣勢洶洶地殺向了阿史德部落。
麵對回紇軍隊的突然襲擊,阿史德部落的人們完全沒有準備,頓時亂作一團。而拔灼雖然曾經也是一方霸主,但此時卻已經是驚弓之鳥,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在回紇軍隊的猛烈攻擊下,阿史德部落的防線很快就被攻破。拔灼在絕望中拚死抵抗,但終究寡不敵眾,最終被回紇人斬殺於亂軍之中。
不僅如此,回紇人還對他們所找到的薛延陀王族成員展開了一場血腥的屠殺。這些可憐的王族成員們,本以為可以逃過一劫,卻沒想到還是沒能逃脫厄運,最終成為了回紇人的刀下亡魂。
隨著薛延陀王族的覆滅,薛延陀的統治根基也被徹底鏟除。從此以後,薛延陀這個曾經強大的部落,便在曆史的長河中銷聲匿跡了。
而回紇人則趁機接管了薛延陀的大部分領土,成為了這片土地上新的主人。許多薛延陀人眼見大勢已去,心知繼續抵抗下去也隻是死路一條,於是紛紛放下武器,向唐軍投降。
薛延陀餘眾七萬餘口,如驚弓之鳥般向西狂奔,一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他們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但同時也懷揣著一絲希望——擁立夷男的侄子咄摩支伊特勿失為可汗,妄圖憑借他的領導,重振薛延陀的雄風,恢複昔日的榮光。
然而,咄摩支的複國之路注定不會一帆風順。唐朝和敕勒都對他的地位表示質疑,並不願意承認他作為可汗的合法性。這無疑給咄摩支的複國夢蒙上了一層陰影,讓他從一開始就麵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麵對如此艱難的局麵,咄摩支伊特勿失深知單憑自己的力量難以成事。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采取一種相對溫和的策略——遣使上書朝廷,請求在鬱督軍山即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東支)北麓聚駐放牧。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大唐的庇護,為自己和薛延陀餘眾爭取一些喘息的時間。
唐太宗一直憂心北部邊境的局勢,為了確保邊境的穩定,他深思熟慮後決定派遣李積和兵部尚書崔敦禮前往該地進行安撫。
唐太宗對咄摩支伊特勿失的野心心知肚明,他明白此人並未真正放棄對權力的渴望。因此,在臨行前,唐太宗特別叮囑李積:“如果他們願意投降,那就好生安撫;但若是他們膽敢反叛,就毫不留情地予以討伐。”
李積領命後,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抵達了鬱督軍山。到達目的地後,他發現當地的酋長梯真達官率領眾人前來投降。然而,李積憑借多年的征戰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察覺到梯真達官的行為有些異常。他覺得梯真達官雖然表麵上表示歸順,但內心深處似乎仍有不軌的企圖。
李積當機立斷,決定不再被梯真達官的表象所迷惑。他果斷地下令軍隊出擊,向梯真達官的勢力發起攻擊。刹那間,喊殺聲四起,唐軍如猛虎下山一般,氣勢如虹地衝向薛延陀軍隊。
在激烈的戰鬥中,唐軍士兵們個個奮勇當先,毫不畏懼敵人的攻擊。他們以頑強的戰鬥意誌和高超的戰鬥技巧,與薛延陀軍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廝殺。
經過一番鏖戰,唐軍最終大獲全勝。這場戰鬥異常慘烈,唐軍斬殺了 5000 餘名薛延陀士兵,俘虜了男女 3 萬餘口。而咄摩支伊特勿失也在這場激戰中被生擒,李積成功地將他帶回了長安。
與此同時,大唐的邊境戰事仍在激烈進行。李道宗,這位大唐的名將,率領著精銳部隊,如鋼鐵洪流般渡過廣袤無垠的沙漠,直插敵人心髒地帶。在這片荒涼而危險的沙漠中,唐軍的旗幟獵獵作響,士兵們的腳步堅定而有力,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對勝利的渴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就在唐軍深入沙漠之時,薛延陀的達官阿波率領著數萬人馬,試圖阻擋李道宗的前進。兩軍在沙漠的邊緣正麵相遇,一場生死之戰一觸即發。阿波的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麵對大唐的精銳部隊,他們心中也難免有些畏懼。
李道宗毫不畏懼,他站在戰陣的最前方,目光如炬,掃視著前方的敵人。他深知,這一戰不僅關乎大唐的榮耀,更關乎邊境的安寧。他指揮軍隊迅速擺開陣勢,唐軍士兵們個個奮勇當先,他們如同出鞘的利劍,直指敵軍的心髒。喊殺聲震耳欲聾,刀光劍影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整個戰場如同一片沸騰的血海。
經過一番激戰,李道宗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唐軍士兵們的英勇無畏,成功擊敗了阿波。戰場上,薛延陀的士兵們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大地。唐軍斬殺敵軍千餘人,阿波的軍隊潰不成軍,紛紛四散而逃。李道宗沒有絲毫停歇,他乘勝追擊,率領唐軍追擊敵軍200裏,一路上勢如破竹,極大地震懾了薛延陀的殘餘勢力。那些僥幸逃脫的薛延陀士兵,心中充滿了恐懼,他們再也不敢妄圖對抗大唐的威嚴。
與此同時,回紇、拔野古、同羅、仆骨、多濫葛、思結、阿跌、契苾、跌結、渾、斛薛等鐵勒11部的酋長們,目睹了大唐軍威的赫赫。他們看到了唐軍的英勇無畏,看到了大唐的強大力量,也看到了大唐對百姓的庇護與關懷。這些部落的酋長們紛紛相繼前來,請求歸附唐朝。他們希望唐朝能設置官員,讓他們同為編戶,並設立州郡,從此在大唐的庇護下安居樂業。
他們帶著部落的百姓,帶著對未來的憧憬,來到了大唐的邊境。他們向唐太宗李世民表達了誠摯的歸附之意,表示願意成為大唐的一部分,共同守護這片繁榮的土地。唐太宗李世民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了他們,他下令設置官員,劃分州郡,讓他們在大唐的土地上安居樂業。這些部落的百姓們在大唐的庇護下,開始了新的生活,他們感受到了大唐的溫暖與關懷,也更加堅定了對大唐的忠誠。
至此,唐朝徹底消滅了薛延陀,曾經稱霸北方草原的強國就此覆滅。北部邊境從此得以安定,大唐百姓再也不用擔憂北方異族的侵擾。大唐的疆域也在這一場場戰爭中不斷鞏固和拓展,開啟了更加輝煌的篇章。唐太宗李世民的英明決策和將領們的英勇作戰,讓大唐的威嚴傳遍四方,也讓大唐的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喜歡大謀謀天下請大家收藏:()大謀謀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