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一統天下六)
字數:5686 加入書籤
在沙洋堡的南邊,大約五裏的地方,有一座嶄新的城池矗立在那裏。這座城池雖然規模不大,但卻顯得格外堅固,它的存在就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堡壘。
而這座新城的守將,正是京湖製置帳前都統邊居誼。邊居誼這個人可不簡單,他不僅精通守城之道,而且在軍隊中也有著極高的威望。他為人正直,武藝高強,對待士兵更是關懷備至,因此深受部下的愛戴。
在邊居誼的精心守衛下,這座新城宛如銅牆鐵壁一般,堅不可摧。
然而,就在二十四日這天,元軍如洶湧的波濤一般,浩浩蕩蕩地抵達了新城之下。這支龐大的軍隊給人一種無堅不摧的感覺,仿佛任何一座城池在他們麵前都不堪一擊。
元軍的鐵蹄滾滾而來,如同烏雲壓城,瞬間在城中掀起了一陣巨大的騷動。城內的守軍們神色慌張,似乎並沒有做好戰鬥準備,麵對即將到來的強敵,顯得有些不知所措。這則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很快傳到了呂文煥的耳中。
呂文煥聽聞此事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輕視之情。他打量著這座新城,心中暗想,這不過是一座小小的堡壘,城牆雖高,但在元軍如此強大的實力麵前,不過如同薄紙一般,根本無需費力攻堅,應該可以輕而易舉地攻下。於是,他決定派遣使者前去招降,希望能夠以和平的方式拿下這座新城,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和損失。
然而,邊居誼斷然拒絕了招降。他深知自己肩負著守護新城百姓與國家的重任,一旦投降,便是對國家和百姓的背叛。因此,他毅然率領舟師與元軍展開激烈抗戰。元軍見招降不成,便想出各種招數來瓦解邊居誼的防線。伯顏命萬戶帖木兒、史弼將沙洋所斬的人頭列於城下,妄圖以血腥恐怖的場麵恫嚇城中軍民。同時,他們還把王虎臣、王大用押至城下,讓他們喊話勸降。然而,邊居誼麵對如此威脅與誘惑,依舊不為所動,堅決拒不出降。元軍無奈,又向城中射進黃榜和檄文,期望以此動搖城中軍民的守城決心。
邊居誼也不甘示弱,他佯裝邀請呂文煥麵談,想試探元軍虛實。次日,呂文煥輕騎馳至城下,滿心以為邊居誼會被自己的誠意打動。沒想到,城中的宋軍早已在暗處埋伏了弩手。霎時間,弩箭如雨點般向呂文煥射去,他身中三箭,從馬上墜落下來,差點就被宋軍俘獲。還好元軍反應迅速,將他挾救回去。呂文煥倉皇奔逃,險些喪命。
二十六日這天,宋守城總製黃順眼見局勢對己方越來越不利,竟然不顧城中軍民的安危,越城而出,向元軍投降。元軍統帥伯顏見狀大喜過望,他深知黃順在宋軍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於是決定利用這一機會,拉攏更多的宋軍將領。
為了表示對黃順的信任和重視,伯顏當即授予他招討使一職,並命令他回到城下,再次勸說邊居誼投降。黃順領命後,來到新城下,對著城上的守軍高聲喊道:“邊將軍,如今大勢已去,你又何必苦苦支撐呢?隻要你投降元軍,不僅可以保全性命,還能得到高官厚祿。”
然而,邊居誼早已下定決心要死守新城,他站在城牆上,義正言辭地回應道:“我邊居誼生為大宋人,死為大宋鬼,絕不會投降你們這些侵略者!”
說罷,他還命人將黃順的勸降之言記錄下來,張貼在城中各處,讓軍民們都知道他的決心。
黃順見勸降無果,心中有些惱羞成怒,但他仍不死心,繼續向城上守軍高呼:“邊將軍,你若不降,城中軍民可就慘了。不如讓你的部曲們縋城而出,投降元軍,也好保他們一條生路。”
邊居誼對此早有防備,他立刻下令截獲那些企圖縋城出降的人。待這些人被抓後,邊居誼毫不留情地將他們全部斬殺,並將屍體懸掛在城牆上,以儆效尤。這一舉動讓城中軍民都明白了邊居誼守城的決心是堅如磐石、毫不動搖的。
二十七日這天,宋軍的副都統製任寧,終於在巨大的壓力麵前崩潰了。他無法再承受這種煎熬,選擇了獨自一人偷偷地逃出城來投降。
伯顏眼見著招降宋軍的計劃並不順利,心中不禁焦急起來。他站在高處,望著遠處那座巍峨的新城,眉頭緊鎖。招降使者一次次被拒之門外,元軍的威逼利誘也毫無成效,這讓他的計劃陷入了僵局。伯顏深知,時間拖得越久,對元軍就越不利。他心中暗自思忖:“這樣下去可不行,必須得想個新的法子才行。”於是,他果斷地做出了決定——改變策略。
伯顏下令督軍,讓他們迅速行動起來,目標是占領周圍的堡寨。這些堡寨如同新城的屏障,一旦被元軍控製,新城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元軍的士兵們接到命令後,迅速展開行動,他們如同潮水般湧向各個堡寨,憑借著強大的兵力和精良的裝備,很快將周圍的堡寨一一攻占。這樣一來,新城與外界的聯係被徹底切斷,元軍為接下來對新城的強攻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與此同時,伯顏還嚴正地宣布了一道命令。他的聲音在戰場上回蕩,如同雷鳴般響亮:“凡是願意投降的人,都可以免去一死;但若是有人膽敢抗拒作戰,那麽就隻有死路一條,格殺勿論!”這道命令如同一把懸在所有人頭頂的利劍,讓元軍士兵們士氣大振,也讓城中的宋軍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然而,麵對如此嚴厲的威脅,邊居誼卻毫無懼色。他的眼神堅定,如同鋼鐵般不可動搖。他深知,這座新城是國家的屏障,是百姓的庇護所,絕不能輕易放棄。他堅定地率領著自己的軍隊,毫不退縮地堅守在新城之中。士兵們在他的鼓舞下,士氣高昂,他們以火具和弓弩作為武器,頑強地抵禦著敵人的進攻。
在一次又一次激烈的交鋒中,邊居誼和他的士兵們展現出了驚人的勇氣和頑強的鬥誌。他們巧妙地運用火具,將火油、火罐等投向敵軍,瞬間燃起熊熊大火,給呂文煥的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同時,他們的弓弩手們也精準地射擊,箭矢如同雨點般射向敵人,讓敵人難以近身。每一次進攻都被他們成功擊退,每一次衝鋒都被他們頑強阻擋。
就這樣,邊居誼成功地擊退了呂文煥軍隊的一次又一次進攻。新城依舊穩穩地矗立在那裏,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城牆上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仿佛在訴說著宋軍的堅韌與不屈。
元軍總管李庭身先士卒,率領著一群勇猛無畏的士兵,如狂風驟雨般地攻破了新城外堡。外堡的城牆在元軍的猛烈攻擊下,終於被撕開了一個巨大的口子。
元軍士兵們迅速豎起雲梯,這些雲梯就像一條條蜿蜒的巨龍,直插雲霄。士兵們如螞蟻般攀附在雲梯上,奮勇向前,毫不畏懼地衝向城牆。
邊居誼站在城牆上,眼睜睜地看著元軍如潮水般湧來,心中充滿了絕望和憤怒。他深知,此時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如果不能抵擋住元軍的進攻,新城必將淪陷。
為了激勵士氣,邊居誼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全部家資都拿了出來,盡數散發給了部下的將士們。他大聲喊道:“兄弟們,今日之戰關乎我們的生死存亡,我與你們同在!”
得到了邊居誼的激勵,士兵們士氣大振,紛紛高呼:“殺!殺!殺!”他們與元軍展開了殊死搏鬥,每一個人都拚盡了全力。
邊居誼親自往來於戰場督戰,他揮舞著手中的長劍,斬殺了一個又一個的元軍士兵。他的身影在戰場上穿梭,如同一道閃電,令人畏懼。
戰鬥從清晨一直持續到傍晚,太陽漸漸西沉,天邊被染成一片血紅。元軍在經過一天的激烈進攻後,終於攻破了侵漢樓。隨著一聲巨響,侵漢樓的木門被撞開,元軍士兵蜂擁而入。緊接著,熊熊大火瞬間燃起,火勢如同脫韁的野馬,迅速蔓延開來,將侵漢樓吞噬。火舌貪婪地舔舐著一切可燃之物,木梁、旗幟、桌椅……無一幸免。火勢越來越大,不僅燒毀了侵漢樓,還波及到了周邊的民居。一時間,整個新城都被籠罩在一片火海之中,濃煙滾滾,遮天蔽日,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焦糊味。
邊居誼站在城牆上,望著眼前這慘烈的景象,心中一片悲涼。他深知,局勢已經危急到極點,新城已難以守住。他咬了咬牙,轉身回到家中。屋內,他的家人早已避難他處,空蕩蕩的房間裏隻剩下他一人。邊居誼懷著最後的決絕,緩緩拔出佩劍。劍刃在夕陽的餘暉下閃爍著寒光,他閉上眼睛,將劍尖對準了自己的胸膛。然而,或許是命運的捉弄,或許是劍刃不夠鋒利,劍尖隻是在他胸前劃出一道血痕,卻未能刺入要害。邊居誼睜開眼睛,看著劍刃上的血跡,心中湧起一股悲憤。他知道自己不能就這樣死去,他還要以死扞衛自己的氣節與職責。於是,他決然地衝向了熊熊燃燒的侵漢樓,投身於烈火之中,用自己的生命為這座城池畫上了一個悲壯的句號。
與此同時,邊居誼所部的3000名士兵仍在頑強地抵抗著元軍的進攻。他們雖然人數不多,但個個都是英勇無畏的戰士。然而,在元軍的猛烈攻擊下,他們終究還是寡不敵眾。
在這場生死之戰中,除了黃順、任寧二人因種種原因選擇了出降,其餘的士兵皆奮力死戰。他們手中的武器折斷了,就用拳頭;拳頭也失去了力氣,就用牙齒。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扞衛著每一寸土地,直到最後一刻。
最終,這3000名士兵悉數被元軍所屠,他們的鮮血染紅了大地,他們的生命化作了這座城池最後的防線。英勇的新城,在經曆了這一天的血雨腥風後,終於陷入了元軍之手。
這場戰役對於伯顏來說,具有特殊意義。他針對沙洋、新城宋軍防守嚴密的狀況,反複進行招降,試圖瓦解宋軍鬥誌,最終在確保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況下,集中全力實施強攻,從而迅速破城。這是他實行戰撫相兼策略的初步嚐試。
盡管忽必烈在任命伯顏為帥時,曾語重心長地告誡他:“昔曹彬以不嗜殺平江南,汝甚體朕心,為吾曹彬可也。”希望他在征戰中能盡量減少殺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在這次充滿血腥與殘酷的戰爭中,麵對那些堅決抗戰到底的人,伯顏在艱難抉擇下,還是難免有屠城之舉。
不過,我們也應看到,伯顏終究還是在努力踐行著他對忽必烈的承諾,盡可能地在戰爭的殘酷與皇帝的告誡之間尋找平衡。
十一月二十三日,伯顏率軍抵達蔡甸今武漢漢陽西),直逼漢陽鄂州)。此時的宋朝,在軍事部署上做出了一係列安排。他們命淮西安撫製置使夏貴率領戰船萬艘,牢牢控扼長江要口,以阻止元軍沿長江順流而下;權知漢陽軍王儀肩負起守衛漢陽的重任;權知鄂州張晏然堅守鄂州城池;都統王達則負責鎮守陽邏堡今武漢東);京湖、四川宣撫使朱祀孫率領遊擊軍在江上巡邏,以便隨時策應各方。
二十五日,伯顏麵對宋軍戰艦密布江麵,將入江通道牢牢阻遏的情況,經過慎重考慮,采納部將建議,計劃過淪河今府河)由沙蕪口今武漢漢口東北)進入長江。
但夏貴早已在沙蕪口布兵設防,防範森嚴。於是,伯顏想出一招,他派部分兵力佯攻漢陽,故意放出風聲說要取道漢陽渡江。夏貴不明就裏,果然中計,連忙調水軍往援。
十二月初四,元軍抓住時機,趁虛而入,迅速占領漢口。緊接著,伯顏又派兵一部襲占沙蕪口。與此同時,他們還在漢口北鑿開了漢水堤壩,引導戰艦通過淪河,經過沙蕪口進入長江。至此,元軍將全部兵力屯於江北岸,初步完成了戰略布局。
夏貴見形勢危急,急忙率水軍主力增援陽邏堡,企圖阻止元軍東下,力圖扭轉局勢。
十一日,伯顏親自督軍,向陽邏堡發起進攻。
然而,這座城池地勢險要,宋軍防守頑強,元軍連攻三日,都未能攻克。這一場激烈的攻防戰,讓雙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也為後續的戰爭走向埋下了伏筆。
喜歡大謀謀天下請大家收藏:()大謀謀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