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一統天下五)

字數:6271   加入書籤

A+A-


    鹹淳十一年1274年)九月初十,元軍統帥伯顏在襄陽城外的曠野上,成功完成了各路兵馬的會師大業。各部人馬從四麵八方匯聚而來,戰旗獵獵,戰馬嘶鳴,一片威嚴壯觀的景象。伯顏隨即在中軍大帳中做出重大軍事部署,將軍隊分為三路並進,如同三把利刃,直指宋軍的防線。
    他命翟招討帶領一支部隊,如風馳電掣般快速奔赴荊南今湖北江陵),目標是迅速切斷宋軍的後援通道,搶占戰略要地。千戶唆都則率所部精銳,沿著淮河方向疾進,意圖從側翼對宋軍發起攻擊。而伯顏自己則與阿術親率水、步大軍,沿著漢水,浩浩蕩蕩地朝著郢州今湖北鍾祥)進發。他們乘坐的戰船一艘接一艘,旌旗招展,戰鼓隆隆,步兵則沿著河岸行進,隊伍綿延數裏,聲勢浩大,意圖攻克這座軍事重鎮。
    九月二十日,伯顏所部順利抵達鹽山。此時,距離郢州僅20公裏。伯顏站在鹽山的山頂,極目遠眺,隻見郢州舊城在遠方若隱若現。這座舊城位於漢水東岸,憑借著險峻的山勢構築而成,城牆以堅固的石塊砌築,高大厚實,宛如一道銅牆鐵壁。無論是對麵發射的箭矢還是投石,都難以靠近城牆,想要強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這僅僅是郢州防禦體係的一部分。宋軍在漢水西側又精心修築了新郢,兩城之間,一道道粗大的鐵綆橫亙江麵,將眾多戰艦牢牢鎖住,水中更是密密麻麻地插著木椿,將舟船往來的通道徹底阻斷,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水上防線。
    宋黃州武定諸軍都統製張世傑,帶領著沿江九郡選拔出來的精銳部隊,鎮守於此。他們利用水軍牢牢扼守江麵,步軍則在兩岸列陣,配合以威力巨大的炮弩,形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戰船上,士兵們手持長矛、盾牌,警惕地注視著江麵;岸上,弓弩手和炮手嚴陣以待,隨時準備發射。如此嚴密的布防,使得元軍想要接近江岸都變得異常艱難。
    元監戰謁隻裏率領數名騎兵前去偵察敵情。他們沿著漢水岸邊的崎嶇小道前行,小心翼翼地探查宋軍的布防情況。然而,就在他們行進途中,不幸與宋軍的一隊巡邏兵遭遇。混戰瞬間爆發,雙方士兵刀劍相交,戰馬嘶鳴。
    在激烈的混戰中,謁隻裏的部卒不慎墜馬,被宋軍士兵圍住。謁隻裏見狀,毫不猶豫地單騎揮戈,如猛虎下山般衝入宋軍陣中。他揮舞著長刀,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在激烈的廝殺中,他拚盡全力救出部卒,同時又殺獲宋軍四人。但畢竟敵眾我寡,為避免更大損失,謁隻裏隻能匆忙退出戰鬥,帶著部卒退回本陣。
    與此同時,萬戶阿剌罕率軍向新郢南門堡發起猛烈攻擊。他身先士卒,帶領士兵們奮勇衝鋒,戰鼓震天,喊殺聲震耳欲聾。元軍士兵們手持盾牌,肩扛雲梯,一波又一波地向城牆衝去。然而,張世傑率領軍民拚死力戰,他們從城牆上射下如雨的箭矢,投下巨大的石塊,一次次擊退了元軍的進攻。元軍久攻不下,傷亡慘重,隻得暫時退兵,重新商議對策。
    伯顏在得知郢州的防守如此嚴密之後,心中不禁微微一沉。他深知,若強行進攻,必然會付出慘重的代價,而宋軍憑借堅固的城防,也足以讓元軍陷入苦戰。於是,他決定先嚐試和平解決,派遣了一名使者前往宋軍營中,向張世傑傳達元軍的招降之意。
    使者帶著伯顏的口信,來到宋軍的營寨前。張世傑親自接見了他。使者恭敬地傳達了元軍的和平意願,聲稱元軍希望避免過多的殺戮,願意以和平的方式換取郢州的歸順。然而,張世傑聽後,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語氣堅定,眼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決絕:“郢州乃我大宋重鎮,吾等將士誓死守護,絕不降元!”這一拒絕,如同一記重錘,敲在了伯顏的心上,也讓他意識到,這場戰鬥將是一場艱難的硬仗。
    不過,伯顏並非易與之輩,他很快從短暫的沉思中回過神來。經過一番仔細的偵查和謀劃,他得知在郢州下遊有一處名為黃家灣堡的地方。堡西有一條溝渠,溝渠深闊數丈,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溝渠的南邊與藤湖今湖北鍾祥東南)相通,而此時正值雨季,暴雨連連,湖水水位不斷上漲,洶湧的波濤拍打著岸邊的礁石,發出陣陣轟鳴。
    伯顏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心中逐漸成型。元軍若能趁著這個時機,拖船入湖,再通過湖水轉入漢水,就有可能避開郢州這座堅城,實現迂回進攻的戰略目標。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避免正麵強攻帶來的巨大傷亡,還能從側後方對宋軍發起突襲,打亂他們的防禦部署。
    於是,伯顏迅速做出部署。他一麵命令軍隊在郢州城外耀武揚威,做出即將強攻的態勢。戰旗獵獵,戰鼓隆隆,士兵們呐喊著,做出一副要全力攻城的樣子,將宋軍的注意力牢牢地集中在郢州城上。而宋軍也果然中計,張世傑親自登上城頭,指揮士兵嚴陣以待,準備迎接元軍的進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與此同時,伯顏暗中派遣總管李庭、劉國傑率領軍中精銳,悄無聲息地向黃家灣堡進發。李庭和劉國傑都是久經沙場的悍將,接到命令後,他們帶領著精銳部隊,趁著夜色的掩護,快速接近黃家灣堡。堡內的宋軍並未察覺到元軍的意圖,還在為郢州城的安危而緊張備戰。元軍精銳如同猛虎下山,迅速發起攻擊,憑借著強大的戰鬥力和突襲的優勢,一舉攻破了黃家灣堡。
    隨後,元軍迅速行動起來,組織士兵們全力修治平江堰。在李庭和劉國傑兩位將領的指揮下,士兵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整個場麵井然有序。
    一些士兵負責砍伐竹子,將其破開製成竹席;另一些士兵則將竹席鋪設在地上,形成一條通往湖泊的道路。與此同時,還有一部分士兵在江邊忙碌地準備著船隻,他們小心翼翼地將一艘艘戰船從岸邊拖到竹席上。
    湖水波濤洶湧,不時掀起巨大的浪花,但元軍士兵們毫不畏懼。他們緊密合作,齊心協力,展現出了頑強的意誌和精湛的技藝。盡管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不斷調整著船隻的位置和方向。
    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終於,一艘艘戰船被成功地拖入湖中。借助水的力量,這些戰船緩緩地駛向湖的深處,仿佛一條條巨龍在水中遊動。最終,它們順利地迂回進入了漢水,消失在了宋軍的視野之外。
    伯顏站在岸邊,靜靜地注視著這一切。當他看到最後一艘戰船也安全進入漢水時,臉上露出了一絲滿意的微笑。他深知,這一步棋走得非常關鍵。通過修治平江堰,元軍成功地繞開了郢州這座堅城,避開了正麵交鋒的風險,為接下來的軍事行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而此時的宋軍,還在郢州城上嚴陣以待,他們絲毫沒有察覺到元軍已經悄然改變了戰場的格局。
    十月十五日這天,陽光明媚,秋高氣爽。伯顏和阿術率領著近百名精悍的騎兵,作為殿後部隊,緩緩地行進在泉子湖今湖北鍾祥東)的道路上。
    與此同時,宋郢州副都統趙文義、範興得到了元軍殿後部隊的消息。他們當機立斷,立刻率領著兩千名精銳騎兵,如疾風般疾馳而來,企圖給元軍一個措手不及。
    伯顏和阿術得知宋軍來襲的軍情後,不敢有絲毫怠慢,急忙調轉馬頭,率領著自己的騎兵隊伍,風馳電掣般地迎擊上去。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中,知印百家奴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地衝入了宋軍的陣營。他手中的長槍如同閃電一般,在宋軍的陣中上下翻飛,所到之處,宋軍士兵紛紛倒地。
    盡管知印百家奴在戰鬥中身中數創,但他毫不退縮,依然奮勇殺敵。他的勇猛和頑強,極大地鼓舞了元軍的士氣。
    伯顏和阿術見狀,也毫不示弱,他們各自揮舞著手中的兵器,與宋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殺。一時間,喊殺聲、兵器碰撞聲響徹雲霄,整個戰場都被籠罩在一片血腥與硝煙之中。
    經過一番苦戰,伯顏和阿術終於成功地斬殺了趙文義,並且俘虜並殺死了範興。此外,他們還俘虜了數十名宋軍士兵。
    此役,宋軍損失慘重,戰死五百人。其餘的士兵見大勢已去,紛紛四散潰逃。元軍則乘勝追擊,順利地進入了漢水,繼續向南挺進。
    此戰之中,宋軍防守極為嚴密,郢州的堅固防線雖一度阻滯了元軍南進的步伐。但元軍統帥伯顏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軍事決策能力,能夠在複雜的局勢中審時度勢,趁著暴雨漲水的有利時機,巧妙地渡過黃家灣堡,避開了郢州這座堅城,成功迂回進入漢水,迅速向南推進,進一步打亂了宋軍的防禦部署。使得宋軍精心布置的郢州防務,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伯顏率領元軍主力,自襄陽今屬湖北襄樊)浩浩蕩蕩地出發,戰旗獵獵,戰鼓隆隆,士兵們士氣高昂,戰馬奔騰。他們沿著漢水一路南進,目標直指宋軍的防線。繞過郢州今湖北鍾祥)後,元軍在十月二十二日順利進至沙洋堡。沙洋堡地勢險要,三麵環水,一麵靠山,易守難攻,城牆高大堅固,城上箭樓林立,守軍嚴陣以待。但這並未嚇退伯顏,他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決心,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伯顏先是派遣斷事官楊仁風前去招降,想要以和平的方式拿下沙洋堡。楊仁風帶著元軍的招降書信,來到沙洋堡城下,高聲勸說宋軍守將投降,聲稱元軍希望避免無謂的流血,願意給予優待。然而,宋守將卻根本不與楊仁風對話,對他的勸降之語充耳不聞,甚至冷笑著將招降書信撕得粉碎,扔下城頭,以示對元軍的蔑視。
    伯顏見勸降不成,又遣一降將帶著黃榜和檄文,還帶上趙文義的人頭入城招降。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震懾宋軍的士氣,讓他們意識到抵抗的無望。然而,宋守將王虎臣、王大用卻斬殺了使者,並焚燒了黃榜,以示堅決不降的決心。他們下令固守城池,準備與元軍決一死戰,誓言要與沙洋堡共存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時,宋裨將傅益眼見元軍勢大,心生畏懼,帶著17名水軍士兵乘船投降了元軍。傅益跪在伯顏麵前,顫抖著聲音乞求饒命,元軍士兵將他們押下,暫時安置在一旁。見此情景,又有7艘戰船的士兵也選擇投降,紛紛劃船靠向元軍的陣營。王虎臣等人見此情形,竟將原本欲降而未及投降的士兵全部處死,以此來威懾士兵,不許再有投降的念頭。城內一片血腥,士兵們被這殘酷的景象嚇得不敢再有二心,隻能緊緊握住手中的武器,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惡戰。
    元軍與宋軍雙方就這樣僵持到了日暮時分,夕陽的餘暉灑在戰場上,映照出一片血紅色。伯顏站在陣前,望著沙洋堡高聳的城牆,心中清楚,和平解決已經無望,隻能強攻。他見難以輕易攻克,於是命令新軍萬戶忙兀台迅速架設巨炮12座,為強攻做準備。元軍士兵們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將巨大的石塊裝入炮膛,調整好炮口的角度,準備隨時發射。
    十月二十三日,伯顏命參知政事呂文煥至城下再次招諭宋軍。呂文煥站在城下,高聲勸說宋軍守將,希望他們能看清形勢,避免無謂的犧牲。然而,宋將依舊不肯答應,他們站在城牆上,怒目而視,用箭矢和石塊回應元軍的勸降。
    伯顏見和平解決無望,遂命諸軍發起強攻。戰鼓震天,元軍士兵們呐喊著,如潮水般向沙洋堡湧去。巨炮轟鳴,巨大的石塊飛向城牆,砸得城牆磚石紛飛。宋軍士兵們也毫不示弱,他們用弓箭、滾木、礌石還擊,雙方在城下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搏鬥。
    知印百家奴率先在東角樓立起雲梯,身先士卒,帶領士兵們奮勇登城,強行攻擊。他們成功地奪取了城樓上的旗幟、弓矢、衣甲等物資,極大地鼓舞了元軍的士氣。新軍萬戶忙兀台也不甘示弱,同樣豎起雲梯衝向城樓,他帶領士兵們焚毀了城樓上的櫓,拔除了羊角壩,進一步掃除了進攻的障礙。
    易州等處管軍總把鞏信,挑選出50名勇士,帶著火種,悄然靠近宋軍營寨。他們點燃火把,縱火焚燒寨子,一時間火焰衝天而起,宋軍頓時大亂,陣腳大亂。
    到了傍晚,太陽逐漸西沉,天邊泛起了一抹殘紅。就在這時,一陣猛烈的北風突然呼嘯而起,狂風如怒濤般席卷而來,風力異常強勁。
    伯顏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戰機,他果斷下令,讓炮水手元帥張榮等人立刻順風發射金汁炮。金汁炮是一種威力巨大的火炮,其內部裝填的火藥比較多,一旦發射出去,就如同一條凶猛的火龍騰空而起,狀若金汁鐵水)噴灑,帶著熾熱的火焰和毀滅性的力量,狠狠地砸向宋軍的廬舍。
    隻聽得一聲聲巨響,金汁炮如雨點般傾瀉而下,瞬間將宋軍的廬舍淹沒在一片火海之中。熊熊烈焰騰空而起,濃煙滾滾,直衝雲霄,仿佛要將整個天空都燃燒起來。
    在這恐怖的火海中,宋軍的廬舍不堪一擊,紛紛被燒成灰燼。整個城中的房舍幾乎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吞噬,隻剩下一片殘垣斷壁和燒焦的廢墟。
    在元軍如此凶猛的攻擊下,沙洋城終於被攻破。宋守將王虎臣、王大用等人在混亂中被忙兀台率領的元軍成功俘獲,而其他未能及時逃脫的宋軍則全部慘遭屠殺。
    沙洋堡的這場慘烈戰鬥,成為了宋元戰爭中一個血腥的印記。它不僅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也預示著宋朝在這場戰爭中所麵臨的處境愈發艱難。
    喜歡大謀謀天下請大家收藏:()大謀謀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