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膽小鬼1)
字數:3593 加入書籤
2015年12月28日早上 8 點半,金海市公安局會議室。
隊員們稀稀拉拉地走進來,有幾個還揉著惺忪的睡眼,嘴裏小聲抱怨著。
“哎呀,好不容易沒案子了,還這麽早把咱們叫過來,許隊也太狠了吧。” 小鄭打著哈欠,嘟囔道。
馬衛國也跟著附和:“就是啊,我昨晚還想著今天能睡個懶覺呢。”
這時,孫怡反駁道:“師父還不是為了幫助我們多學點技能,盡快成長為像他一樣經驗豐富的辦案人員嗎?真是好心被人當了驢肝肺!大家就別抱怨了,應該高興才對。”
就在大家還在小聲議論的時候,許長生走進了會議室。他笑著看了看大家,說:“我知道大家沒休息夠,不過今天給大家講的犯罪心理學知識,對咱們以後辦案可是大有用處。等你們學會了,就知道這早起一會兒有多值了。”
許長生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馬克筆,在上麵寫下 “犯罪心理學” 幾個大字。
“咱們先來說說,什麽是犯罪心理學?孫怡,你先來談談你的理解。” 許長生看著孫怡說道。
孫怡坐直身子,認真地回答:“許隊,我覺得犯罪心理學就是研究犯罪分子為什麽犯罪,還有他們犯罪時心裏在想什麽。”
許長生點點頭,說:“不錯,這是犯罪心理學的核心部分。簡單來說,就是研究犯罪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那馬衛國,你說說,犯罪動機都有哪些常見類型呢?”
馬衛國撓撓頭,思考了一下說:“許隊,我覺得最常見的就是為了錢吧,好多盜竊、搶劫案都是因為這個。還有就是仇殺,有人因為和別人有矛盾,就去報複殺人。”
“非常好。” 許長生在白板上寫下 “金錢、複仇”,“這兩種確實是常見的犯罪動機。但犯罪動機可不止這些,我給大家講個有趣的案子。
有個小偷,專偷一些看起來不值錢的小物件,像舊照片、褪色的信件之類的。大家想想,他的犯罪動機是什麽?” 許長生微笑著看著大家。
小鄭眼睛一亮,搶著回答:“許隊,會不會是他有特殊的收藏癖好啊?”
許長生笑著說:“小鄭的思路很對。後來調查發現,這個小偷小時候家裏很窮,他一直很羨慕別人家那些充滿回憶的小物件。長大後,這種心理逐漸扭曲,就開始偷這些東西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這就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犯罪動機,源於童年的心理創傷和缺失。”
接著,許長生又問道:“假設咱們在審訊一個嫌疑人,他一直保持沉默,拒不交代犯罪事實,大家有什麽辦法從心理上突破他的防線?”
孫怡想了想,說:“許隊,我聽說可以用證據壓他,讓他知道我們已經掌握了他犯罪的證據,他再隱瞞也沒用。”
許長生點點頭:“這是一種方法,用確鑿的證據讓嫌疑人意識到自己無法逃脫法律製裁,從而放棄抵抗。馬衛國,你還有其他想法嗎?”
馬衛國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說:“許隊,能不能從他的家人入手?要是他很在乎家人,我們可以告訴他,坦白交代或許能爭取從輕處理,對他家人也好。”
“非常好。” 許長生讚許地看著馬衛國,“這就是利用嫌疑人的情感弱點來突破他的心理防線。有時候,比起法律的威懾,家人的因素對嫌疑人來說更有影響力。”
許長生又在白板上寫下一些審訊技巧,繼續說道:“還有一種情況,有些犯罪分子會故意製造假象來迷惑我們。比如,他們會偽造不在場證明。大家想想,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麽從心理學角度去分析和應對?”
會議室裏一下子熱鬧起來,大家紛紛討論起來。小鄭舉手發言:“許隊,我覺得可以調查他偽造不在場證明的方式,看看他這麽做是為了掩蓋什麽,說不定能找到他犯罪的證據。”
許長生滿意地笑了:“小鄭說得沒錯。犯罪分子偽造不在場證明,肯定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犯罪行為。我們從他偽造的方式、手段入手,分析他的心理,往往能發現破綻。”
這時馬衛國似乎又有所悟:“許隊,我這兒有個三個月前的案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想聽聽您的看法。”
許長生微笑地點頭:“說來聽聽。”
馬衛國說:“三個月前局信訪辦收到一封舉報信,舉報人是一個叫李依然的年輕女子,她聲稱自己的丈夫林家洛試圖謀害她,但她又拿不出確鑿證據。後來信訪辦讓屬地派出所同誌約談了這對夫妻。經了解,林家洛是一名年輕有才華的大學教授,平時在學校很受女同事和女學生的仰慕。李依然就覺得丈夫遲早會跟她離婚,甚至謀害她,這樣他好跟更年輕漂亮的女子結婚。丈夫林家洛則堅決否認妻子的說法,說可能是自己工作太忙,平時忽略了妻子的感受,以後會多花時間陪伴她。
您覺得李依然的擔憂有沒有道理?林家洛有沒有謀害他妻子的犯罪動機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許長生收起了笑容,沉思了一會,回答道:“衛國,這個案例確實挺複雜的。我們先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首先,李依然的擔憂可能有一定的心理基礎,但不一定完全合理。從她的描述來看,她可能存在著一種“被害妄想”的傾向。這種傾向往往源於不安全感和過度的猜疑心理。她可能因為丈夫工作繁忙,自己在情感上得不到足夠的關注,再加上看到丈夫在學校受女同事和女學生仰慕,心理上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進而產生了這種極端的擔憂。這種心理狀態在一些性格較為敏感、缺乏安全感的人身上是比較常見的。
不過,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她的擔憂。從犯罪動機的角度來看,林家洛目前確實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因素”。作為一個年輕有為的大學教授,他確實有更多接觸異性的機會,而且如果他真的對婚姻不忠,可能會產生一些矛盾和衝突。但僅憑這些還不能確定他有謀害妻子的犯罪動機。
犯罪動機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綜合多方麵因素來考量。目前我們沒有證據表明林家洛有明顯的經濟利益、情感糾紛或其他強烈的動機去謀害妻子。他雖然承認自己工作忙忽略了妻子,但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婚姻問題,並不能直接說明他有犯罪意圖。
此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夫妻雙方的溝通情況。如果李依然一直這樣無端猜疑,可能會導致夫妻關係進一步惡化,從而引發一些不可預測的後果。而林家洛如果真的隻是因為工作忙而忽略了妻子,他應該更加積極地去改善夫妻關係,而不是讓這種誤解持續下去。
總之,目前來看,李依然的擔憂有一定的心理基礎,但缺乏確鑿證據支持。林家洛雖然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因素”,但還不足以認定他有謀害妻子的犯罪動機。我們還需要進一步關注這對夫妻的情況,如果發現新的線索或情況有變化,再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調查。”
喜歡許長生探案ii請大家收藏:()許長生探案ii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