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生產3綜合加工廠上項目

字數:6243   加入書籤

A+A-


    鄭維岩那晚酒後,並未徑直回家。
    辦公室的燈光昏黃如豆,他伏在桌上,眉頭緊鎖,鋼筆在稿紙上摩挲,沙沙作響。
    時間悄然流逝,窗外夜色漸深,他渾然不覺。
    許久之後,一份字跡工整的申請終於完成,其上羅列著申請農場增添軋鋼、煉鋼、縫紉、印刷等項目的詳細內容。
    次日清晨,鄭維岩帶著濃重的黑眼圈,將這份傾注心血的申請呈遞給宋東方。
    宋東方接過申請,瞧見鄭維岩疲憊卻透著堅定的神情,不禁露出一絲讚許的微笑。
    他深知,這樣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態度,正是推動事業前進的動力源泉。
    宋東方快速瀏覽了申請內容,旋即轉交給謝雲旺。
    謝雲旺認真審閱後,亦對項目提議予以認可,隨即指示江誌華召集技術、生產、設備、後勤等相關部門,共同研討項目的落實方案。
    當日下午 1 點 30 分,會議室裏,一場關乎項目命運的會議準時拉開帷幕。
    江誌華端坐主位,神色莊重,率先發言:
    “張科長,廠領導對你們提出的項目予以認可,還承諾提供土地與設備支持。這不,領導委派我組織此次會議,召集諸位共同研討這份報告。
    大家先傳閱一下,隨後我來講講領導的具體要求。
    其一,報告中提及的項目,哪些是我們切實能夠開展的?開展這些項目又需具備哪些條件?
    其二,既然要推進項目,就離不開土地與廠房。領導要求速戰速決,而要快就得利用現成資源。大家都仔細琢磨琢磨,看看哪裏合適。”
    張東強聽聞,臉上閃過一絲不自然,心中實則一片茫然。
    他擺出謙遜姿態,語氣略帶敷衍:“領導定奪就好,我們提的方案或許尚不成熟,我先聆聽各位領導的高見。”
    說罷,他從衣兜裏掏出本子和筆,裝模作樣地準備記錄,實則心思全然不在會議上。
    申請報告在眾人手中依次傳閱,最終回到張東強手中。
    他接過報告的瞬間,不自覺地用力攥緊,心中暗自惱怒:這鄭維岩,竟敢繞過我直接向廠領導匯報,眼裏還有沒有我這個科長!等回去定要給他點顏色瞧瞧。
    但他旋即想起江誌華傳達領導指示時的堅決態度,又強行按下怒火,尋思著日後再尋機整治。
    他匆匆掃了兩眼僅有兩頁紙的報告,大致知曉了申請內容。
    候煥東扶了扶眼鏡,率先發表看法:“煉鋼項目不太可行。一來,咱們廠已有鑄造煉鋼環節,無需再添一處;二來,若用電爐煉鋼,耗電量過大;用焦炭煉鋼,汙染太過嚴重,且從經濟效益考量,恐難有收益。不過,其他幾個項目倒可深入探討。”
    韓澤信和蔡淑誌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張東強思索片刻,提議道:“或許可以利用老學校的場地,再申請調配夾板錘和鐵屑。”
    江誌華聽後,讓大家就此提議展開討論,自己則走出會議室向領導匯報。
    不多時,江誌華返回,告知眾人領導同意了這一提議。
    張東強雖心中不情願,卻也隻能繼續主持會議。
    會議結束後,他返回單位,趕忙召集集體辦、家屬辦、總務等部門人員開會。
    會上,他決定抽調人員組建縫紉組和印刷社,並先行任命兩名組長負責籌備工作。
    次日,張東強安排鄭維岩和馬保華跟隨江誌華、候煥東去查看閑置設備,自己則帶領一行人前往老學校。
    此時,集體辦和家屬辦早已入駐老學校,占據了不少房間。
    此次組建縫紉組和印刷社,依舊是這些人參與,房間占用愈發緊張。
    鄭維岩查看完設備,來到老學校院子裏,卻發現幾乎沒有可供選擇的場地和房間了。
    張東強看著麵露難色的鄭維岩,頓時火冒三丈,衝著兩名組長大聲嗬斥:“你們這兩個單位,項目八字還沒一撇,占這麽多地做什麽?趕緊讓出一部分來!”
    一名組長趕忙解釋:“領導,我們占的這些地方和房間都有實際用途,實在騰不出來。況且,煉鋼軋鋼又髒又亂,離我們太近也不合適啊!”
    “那該如何是好?” 張東強一時沒了主意。
    就在眾人僵持不下之際,鄭維岩站出來說道:“領導,不用讓她們騰退。我隻需一兩個房間,在牆外給我一塊地,幫忙修條路,搭個棚子,接通動力電便可。”
    江誌華將鄭維岩拉到一旁,低聲詢問具體想法,聽完後點頭表示同意。
    眾人四處尋覓,最終在八王溝溝口扒開一段圍牆,找來幾塊預製板搭建了一座簡易小橋,修出一條可通汽車的道路。
    在圍牆外十幾米處,建起簡易圍牆和棚子,拉來一台夾板錘,並在棚內修建了加鐵爐。
    機電部門迅速行動,接通動力電。工廠方麵也提供了鐵屑和小廢鐵。
    鄭維岩通過佟鐵山,從西張村挑選了十三名臨時工,又從供應部門借來了焦炭。
    開工前,馬保華帶著徒弟們對臨時工進行了多輪細致培訓,耐心講解每個操作步驟與注意事項,親自示範標準操作流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終於迎來開工之日,馬保華和徒弟們站在一旁,專注指揮臨時工們作業。
    隻見五名工人手持大鐵鉤,仔細清理鐵屑中的雜質,隨後將清理好的鐵屑鉤至加熱爐旁。
    另外三名工人負責點火,小心翼翼地將鐵屑投入加熱室。
    待鐵屑被加熱至櫻紅色時,工人們迅速用鐵鍬和鉤子將其送至夾板錘下方的模槽中。
    隨著電機啟動,錘頭重重落下,經過數次錘打,鐵屑逐漸成型為塊狀。
    最後,工人們將成型的鐵塊鉤至一旁,讓其自然冷卻。
    一周後,他們生產的軋鋼產品順利銷往縣物資回收單位。
    謝雲旺和宋東方得知這一消息,十分滿意,對鄭維岩等人的工作成果予以高度評價。
    然而,當軋鋼項目已產出產品時,縫紉組和印刷廠的組建工作卻進展遲緩。
    張東強每日催促,卻依舊問題不斷,不是設備短缺,就是原料不足,再不然就是缺少熟練技術工人。
    此時,勞動競賽已開展一個多月。
    紀廣才決定組織一場競賽交流會,將會場設在鍍鋅車間廠房外的空地上。
    交流會上,各單位踴躍發言,分享勞動競賽中的經驗與成效。
    半數單位相繼發言,而作為會場所在地的鍍鋅車間,卻未被安排發言。
    會議結束,各單位人員陸續散去。
    鍍鋅車間的同誌們在協助工會同誌拆除會議設施時,不禁抱怨道:“紀領導這安排,可把我們單位職工搞懵了。”
    工會同誌笑著解釋:“懵就對了。你們想想,別的車間在勞動競賽中開展得如火如荼,可你們車間的流動紅旗卻沒怎麽見著。紀領導已經很給麵子了,沒直接批評你們,而是把會場設在這裏,就是想讓你們聽聽各單位的競賽成果與亮點。不過,紀領導的脾氣你們也清楚,要是再不奮起直追,下次可就沒這麽客氣了。”
    事實上,工會同誌所言不虛。
    早在昨日,佟三槍便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昨日下午,佟三槍接到會議通知,得知會場設在自己車間門口,且發言單位中沒有自己的車間時,他瞬間明白,這是領導在給自己敲響警鍾。
    佟三槍頓感壓力如山,站在車間門口,聽著其他單位分享先進事跡,心中雖不是滋味,卻也隻能鼓掌回應。
    交流會結束後,鍍鋅車間連夜召開競賽推動會。
    佟三槍站在會議室前方,神色凝重而堅定,說道:“同誌們,今日的會議讓我深受觸動。
    前一階段,我將工作重點主要放在了組建和理順生產工序上,對工會工作重視不足,對勞動競賽的認識也未提升到與政治、生產同等重要的高度。
    在工作過程中,也未做到有意識地培養先進典型、挖掘先進事跡。
    通過這次經驗交流會,我深刻認識到我們車間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對勞動競賽的政治高度認識不足。
    毛主席多次強調‘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我的理解是,抓革命是為確保前進方向正確,避免被美帝、蘇修反革命集團引入歧途。
    而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意味著在秉持革命精神的同時,必須保障生產正常進行,推動生產發展。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確保三線工作順利開展,完成戰備任務。
    當下工會開展的勞動競賽,既是三線建設的重要政治任務,也是促進生產的關鍵舉措,更是我們每個人的工作職責。唯有做好這項工作,方能更好地推動戰備。
    那麽,我們鍍鋅車間的勞動競賽工作該如何追趕,怎樣才能迎頭趕上呢?
    我認為,我們應效仿今日會上發言的優秀單位,樹立先進典型,讓先進帶動後進,從而推動車間生產更上一層樓。”
    說到此處,佟三槍拿起一旁的大茶缸,喝了幾口水潤潤嗓子,繼續道:
    “當年在部隊,我們也曾開展大練兵。
    那時,我身為連長,帶領我們排奪得團格鬥第一名。
    回想起那段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歲月,真是感慨萬千。
    同誌們,曆史賦予我們建設三線的使命,讓我們匯聚於此。
    在勞動競賽中,我們鍍鋅車間絕不能落後,也不應落後,大家說是不是?”
    “是!” 車間裏響起整齊而洪亮的回應聲。
    副主任帶頭高呼:“大幹一百天,春遊比貢獻。”
    一時間,整個會議室被激昂的鬥誌與決心所充盈。
    鍍鋅車間開會之時,紀廣才回到辦公室。袁國嶺走進來,笑著問道:“老夥計,今天這會開得挺成功吧?那些之前沒動靜的單位,都醒悟過來了沒?”
    紀廣才靠在椅背上,微微點頭,說道:“應該是醒悟了。不然,像佟三槍這樣有覺悟的同誌,怕是要被人上綱上線批評了。”
    袁國嶺輕輕歎了口氣,說道:“嗨,希望大家都能領會領導的良苦用心,切實將勞動競賽開展起來,為三線建設貢獻力量啊。”
    兩人對視一眼,眼中皆流露出對未來工作的隱憂。
    喜歡三線情懷請大家收藏:()三線情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