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生產4生產調度會

字數:5846   加入書籤

A+A-


    周二,晨光熹微,生產調度會按慣例在八點準時召開。
    劉忠臣手持一遝嶄新的記事本,走進會議室。
    彼時,各單位的調度員早已整齊就座,他們微微低著頭,目光審視著各自帶來的資料。
    劉忠臣在主位上落座,他從容地從煙盒中抽出一根香煙,“啪”地一聲,用打火機點燃,深吸一口後,緩緩吐出一圈煙霧。
    而後目光掃視全場,說道:“開會,各單位按順序逐一匯報。”
    首先發言的是軍品相關單位,他們詳細闡述了當前的生產形勢,以及原料、燃料和刀具的消耗與需求狀況。
    待軍品單位匯報完畢,輪到機加車間時,劉忠臣下意識地掃了一眼台下,卻未瞧見胡守義的身影,不禁皺了皺眉頭,開口問道:“胡守義怎麽沒來?”
    馬明慶連忙起身,恭敬答道:“胡調度身體不舒服,向您請假了。”
    劉忠臣微微點頭,神色緩和了些,說道:“回去轉告他,讓他放下思想包袱,三線建設正需要他這樣的同誌。”
    馬明慶應了聲“好的,領導”,接著說道:“胡調今天安排我代表機加車間進行匯報。”
    說罷,他翻開記錄本,有條不紊地講了起來。
    匯報過程中,他時而拿起圖紙工藝一覽表,時而對照材料計劃表,二十幾項產品、六十多台套,每一項的進展情況以及對供應物資的需求,都一一清晰說明。
    劉忠臣聽得全神貫注,不時輕輕點頭。
    他暗自思忖,這個臨時調度雖然講的內容不像胡守義那般生動,節奏把握和重點突出也稍顯遜色,但不得不承認,馬明慶講得細致入微,條理清晰。
    當馬明慶提及j44  55b底傳動雙動拉伸壓力機加工過程中出現砂眼以及硬度過高的問題時,劉忠臣立刻拿起筆,在記錄紙上重重地寫下一個感歎號。
    一個車間接著一個車間匯報,很快輪到鑄造車間。
    劉忠臣翻到記錄機加車間問題的那頁,指著那個醒目的“!”,向鑄造車間發問:“你們鑄造出現的砂眼以及硬度過高的問題,打算怎麽解決?”
    鑄造車間的二調度小郭剛上任不久,麵對劉忠臣的提問,頓時緊張得支支吾吾,回答得含含糊糊。
    劉忠臣不耐煩地打斷他:“你先別說了,回去好好準備一下,看看你說的都是什麽!你得多向小馬學習。關於這個問題,技術部門來說說。”
    鄭齊趕忙站起身來,劉忠臣擺了擺手,示意他坐下。
    鄭齊重新落座,說道:“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和鑄造車間一起研究過。從技術角度我可以講講,但生產組織方麵康永新比較清楚,回頭讓他來匯報吧。”
    “行,老鄭,我先打斷你一下。那個小康怎麽沒來?”
    鑄造二調度站起身回答:“他去參加工會的一個會議了。”
    “什麽工會的會?在哪兒開的,我怎麽不知道?”劉忠臣眉頭緊鎖,語氣中透著不悅。
    “是我們單位內部的工會會議,他不僅是調度,還兼管著工會工作呢。”
    “行了,別說了,馬上打電話叫他來這兒開會,把事情說清楚。”劉忠臣命令道。
    就在鄭齊從技術角度闡述問題時,鑄造二調度匆匆跑出去打電話。
    鄭齊剛講完,康永新和鑄造二調度便匆匆走進了會場。
    康永新氣喘籲籲,額頭上滿是汗珠,他一邊用手擦拭,一邊小心翼翼地走到後麵的椅子旁坐下。
    劉忠臣見康永新來了,直接點他的名,讓他匯報砂眼及硬度問題。
    康永新迅速翻開工作記錄本,條理清晰地說道:
    “鑄造壓力機床身確實出現了問題,剛才我們車間的同誌以及機加車間的同誌都提到了。出現問題後,我們和技術部門一同研究,前幾天又進行了一次試製。這次我們采用沉坑造型法,從出氣情況來看,效果不錯,清砂後觀察,砂眼明顯減少了很多。當然,砂眼減少一方麵是因為我們在砂型中加入豆油固砂,另一方麵,天車的合理使用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車速加快後,出爐溫度與澆築溫度相近,更便於質量控製。不過,目前還有一個問題,退火控製不太理想,我們建議增設退火爐,否則表麵硬度難以有效控製。”
    “你們現在是怎麽控製退火的?”劉忠臣插話問道。
    “采用沙土覆蓋的方式。”
    劉忠臣聽後,思索片刻說:“沙土覆蓋有一定效果,但還是比不上退火爐。計劃、設備部門,你們考慮一下這個事情。”
    計劃和設備部門的參會人員連忙表態,會在近期拿出報告,向部裏申請購置退火爐。
    “這回生產的產品質量能有所提升吧?”
    “我們和技術、質量部門商討過,他們認為相比上一批,會有很大改善。”
    “這就好。”劉忠臣滿意地點點頭。
    會後,康永新主動前往劉忠臣的辦公室,對自己未能按時參會一事做出解釋。
    馬明慶也回到車間,向領導詳細匯報了調度會的情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一天,蔡淑誌組織調度員協助計劃員編製生產作業計劃。
    回想起2月份的生產作業計劃,因諸多問題遭到不少單位的詬病,3月份的計劃經領導審核多日,又被退回。
    領導鄭重叮囑他:3月份的生產計劃務必修改完善。
    蔡淑誌神色凝重,對科室的同誌們說道:“毛主席教導我們,‘我們做計劃,辦事,想問題,都要從我國有六億人口這一點出發’。我們編製生產作業計劃,同樣要從實際出發。其一,要依據國家下達的年度及季度計劃、相關訂貨合同和協議,還有加工協作任務;其二,要考慮原材料、外購配套件……”
    蔡淑誌講完後,生產科的調度人員依次進行匯報發言。
    大家詳細介紹了各自負責單位的情況,並紛紛表態:哪怕不吃不睡,也要編出令領導滿意的生產作業計劃。
    月末,這份凝聚著眾人心血的生產作業計劃終於完成,經領導審核通過後,正式下發執行。
    開學的日子日益臨近,周山和吳權的寒假任務卻還未完成。
    他們一打聽,發現李風順和高文革同樣如此。
    周山和吳權心急如焚,可李風順和高文革卻依舊嘻嘻哈哈,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
    吳權焦急地問:“這可怎麽辦?”
    高文革神秘一笑,悄聲說:“26日下午3點,帶上筐和鍬,到學校房後等著。”
    周山和吳權依約前往。
    跟著李風順和高文革來到學校西北角,他們瞬間明白了。
    原來,學校的糞堆無人看守,他們迅速裝滿筐,運到房後一條小河邊的下坎處,找來幾根樹枝簡單遮蓋住。
    第二天,他們又去裝了幾次糞,送到指定地點,從收糞的紅小兵那裏領到了糞票,每人五張,終於完成了寒假作業。
    工廠內部的廣播新聞,總是聚焦錦東的發展、進步,一樁樁喜事,讓人每日都能感受到積極向上的氛圍。
    反複播報的革命鬥爭事跡、好人好事以及先進人物,如同一股清泉,洗滌著人們的心靈。
    職工們聽著廣播吃飯,伴著革命歌曲上班。
    每天早上7:30,衝鋒號準時響起,一天的工作與學習便拉開了帷幕。
    此後,人們無需依靠手表和收音機,隻需依據廣播不同時段的節目,便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然而,楊家妮卻有些例外,她的手表依舊發揮著重要作用,畢竟醫院的倒班作息時間與廣播並不一致。
    廣播站啟用後,每天早晨6:30,廣播聲準時響起,周山總會條件反射般地從睡夢中醒來,迅速穿好衣服,跑到旱廁一邊解決生理需求,一邊收聽新聞。
    他如此熱衷於聽廣播,實則是想在同學麵前顯擺自己知曉的事情多。
    白天,他總會找機會和同學們講述自己聽到的新聞。
    吳權也聽新聞,可總是記不住。
    吳權笑著說,自己腦子裏整天琢磨生活中的小竅門,還得意地宣稱學會了推刨子。
    周山覺得這挺實用,便跟著學了幾天,可無奈手藝欠佳,刨過的木頭非但不平整,反而坑窪愈發明顯。
    吳權打趣道:“你呀,不是幹這活兒的料。”
    周山撓撓頭,自我解嘲說:“幹活多累人啊,還不如跟大夥嘮嘮嗑。”
    於是,周山離開吳權,又去找李風順、高文革和劉遠勝,興致勃勃地講述自己聽廣播的見聞。
    大家靜靜地聽著,尤其是劉遠勝,聽得格外認真。
    可劉遠勝這人心思狡黠,他聽的目的竟是挑錯。
    聽了一會兒,他便會忍不住開口:“瞎說,又瞎說了,我也聽廣播了,根本不是你說的那樣……”
    每次被劉遠勝這般反駁,周山都覺得臉上火辣辣的,心裏暗暗發誓,以後可不能再這麽瞎說了。
    可到了第二天,他卻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依舊興致勃勃地和大家分享廣播裏的事。
    這天,劉遠勝沒來。
    李風順和高文革聽周山講述時,沒有像往常那樣挑錯,這反倒讓周山心裏直發虛,暗自嘀咕:是不是自己說得不對呀?
    原來,劉遠勝沒來,是因為他爸爸生病了。
    劉玉峰近期左腿疼痛難忍,到醫院檢查,當地醫生也瞧不明白,建議他去市裏大醫院檢查。
    到了市裏,一檢查,結果猶如晴天霹靂——是癌症。
    醫生嚴肅告知,現在截肢,或許癌細胞還不會擴散;若不截肢,一旦擴散,就隻能等死。
    劉玉峰在萬般無奈之下,隻好聽從醫生的建議,接受了截肢手術。
    喜歡三線情懷請大家收藏:()三線情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