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雲氣吉祥,傾力冬宴

字數:4099   加入書籤

A+A-


    十一月中旬,寒意漸濃,宮中各處已開始籌備冬至大典。
    劉言宜坐在桌前,麵前攤開著一本厚厚的書冊,書頁泛黃,封麵上的字跡已經模糊不清。她正仔細地翻閱著,一邊翻,一邊用毛筆在紙上記錄著。
    宮女們都稱她為“書蟲”,見她又如此,便各自忙碌各自的事去了,劉言宜也不在意,繼續專心看書。
    這本書是她父親早年收藏的一本古籍,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曆法、律曆等內容,劉言宜一直想找來看看,隻是一直沒有機會。 如今終於得見,便如獲至寶,一口氣看了大半。
    她手指輕撫著書頁上密密麻麻的小字,目光落在其中一段上,隻見上麵寫道。
    “雲氣如壞山墮,言為輿蓋,曰太平……”
    這是關於雲氣的記載,她心中一動,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在家鄉見過的一種雲。
    那是一種奇特的雲象,雲層低垂,仿佛觸手可及,形狀如同崩塌的山巒,又似華美的車蓋。
    忽的福至心靈,或許可以將這奇特的雲象融入畫中,作為童謠的背景。
    “主子,該用晚膳了。”
    秀兒輕手輕腳地走進來,見她仍在伏案疾書,不由得歎了口氣。
    “您這都寫了一日了,仔細傷了眼睛。”
    劉言宜這才驚覺殿內已點起了燈燭。她活動了下僵硬的脖頸,目光落在自己謄寫的《白牡丹》上。
    工整的簪花小楷間夾雜著她精心繪製的雲氣圖案,那些如壞山墮的雲朵環繞著戲裝的白牡丹精,倒真有幾分仙氣繚繞的意境。
    “律兒會喜歡這個嗎?”
    她輕聲問道,更像是在自言自語。
    秀兒聽不清她在說什麽,便湊近了些。
    “主子,您說什麽?”
    劉言宜回過神來,搖搖頭,將謄抄好的歌譜遞給秀兒。
    “沒什麽,給娘娘送去吧。”
    她疲憊地揉了揉太陽穴,閉上眼睛。
    秀兒接過歌譜,轉身欲走。
    “那主子先用膳吧,奴婢先送去。”
    她走到門口,又回頭看了一眼,見劉言宜仍閉著眼,便不再多言,輕手輕腳地離開了。
    劉言宜獨自坐在燈下,案幾上的飯菜漸漸涼了。她睜開眼,目光落在窗外的夜色中,思緒卻飄回了益州老家。
    記得小時候,每逢秋末冬初,父親總會帶她去城郊的觀星台。
    那裏有位須發皆白的老者,能通過雲氣變化預測來年收成。她最喜歡看老者用朱砂在黃紙上畫雲紋,那些蜿蜒的線條仿佛有生命一般。
    她後來才得知,那老者乃是父親昔日的同窗好友,姓朱名宇武,早年因故未能入仕,便在觀星台潛心研究天文曆法。
    父親每每提及這位好友,總會麵露遺憾之色。她也問過父親,為何朱伯伯沒能入仕,父親隻是搖搖頭,說有些事,強求不得。
    “主子,瀾昭容娘娘遣人送東西來了。”
    秀兒的聲音打斷了她的回憶。
    隻見一個小宮女捧著個錦盒進來,盒中是一隻珊瑚間翠玉十八子手串,下麵壓著張花箋。
    “昭容娘娘說,七皇子很喜歡您謄的《白牡丹》,特意讓奴婢送來謝禮。”
    劉言宜接過手串,隻見那珊瑚顆顆飽滿,色澤鮮豔,翠玉溫潤如脂,顆顆都嵌在金絲鏤空的花朵中,樣式別致。
    “替本主謝過娘娘。”
    她取出花箋,上麵是華沐語娟秀的字跡。
    “妹妹巧思,律兒愛不釋手。冬至將至,太後欲在長信殿設宴觀戲,不知妹妹可願將《白牡丹》排演?”
    劉言宜的指尖微微發顫。
    這是個難得的機會,若能得太後青眼,於律兒前程大有裨益。
    秀兒見她一直盯著花箋出神,便輕聲喚道。
    “主子?”
    劉言宜回過神來,輕輕點頭,提筆蘸墨,寫下回信。
    “蒙娘娘垂青,妾身不勝惶恐。《白牡丹》乃益州童謠,若能在長信殿上演,實乃妾身之幸。妾身定當盡心籌備,不負所托。”
    寫罷,她將花箋交給秀兒,囑咐道。
    “即刻送去雍寧殿,莫要耽擱。”
    秀兒接過花箋,應了一聲,便退了出去。
    翌日清晨,劉言宜早早起身,帶著連夜趕製的雲氣圖譜前往雍寧殿。
    華沐語見她眼下一片青黑,心疼道。
    “妹妹何必如此辛苦?排演之事尚有時日,不必急於一時。”
    劉言宜微微一笑,將圖譜呈給華沐語。
    “娘娘,妾身明白。隻是這雲氣圖譜關乎整場戲的布景,若不早日定下,恐會耽誤工期。”
    她頓了頓,又道。
    “娘娘莫要擔心妾身,妾身隻是有些激動罷了。”
    華沐語接過圖譜,細細端詳,隻見雲紋流轉,氣象萬千,不禁讚歎。
    “妹妹果然心思巧妙,這些雲紋栩栩如生,與《白牡丹》的意境極為契合。”
    兩人商議良久,最終定下排演的細節。
    劉言宜主動請纓,負責指導樂師和舞姬,確保演出盡善盡美。
    接下來的日子裏,她幾乎日日泡在四藝局,與樂師、舞姬們反複推敲每一個細節,親自示範益州特有的舞步,講解歌詞背後的典故。
    冬月十七,長信殿內太後設宴,招待群臣家眷。
    殿前搭起高台,台上鋪設雲紋地毯,擺滿了鮮花,舞台上甚至引入了真水,擺放著盛開的仿繡白牡丹。
    戲台兩側放著幾尊一人高的銅鶴燈,鶴喙銜著一顆夜明珠,鶴身內藏有火室,燈點燃後,鶴嘴便吐出青煙,燈火透過薄紗,映得滿堂煙雲繚繞。
    太後看得津津有味,連連稱讚。
    “這童謠清新雅致,雲氣繚繞,頗有仙家氣象。”
    劉言宜站在台下,心跳如鼓。
    她知道這一刻有多重要,若是演砸了,恐怕不僅華沐語會怪罪,太後也會不悅,強壓下心中的不安,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
    音樂漸起,舞姬們身著白紗衣裙,手持牡丹花燈,輕盈地舞動著。
    雲氣繚繞間,白牡丹精的身影若隱若現,歌聲婉轉,仿佛真將眾人帶入了那個月夜報恩的仙境。
    太後看得入迷,不時點頭微笑。
    喜歡延平宮史請大家收藏:()延平宮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