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委婉諫言,冊槿貴妃
字數:5364 加入書籤
今日並非休沐,殿內隻有四公主與七皇子兩位並未上課的皇嗣,皇後坐在主位上,麵前擺著六皇子的啟蒙書籍,兩個小家夥正趴在桌上,對照著書本,拿著毛筆在紙上亂塗亂畫。
“見過皇後娘娘。”
皇後示意她坐下,目光在她腹部停留片刻,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妹妹身子不便,何必親自前來?”
李夕靜微微一笑。
“聽聞七殿下近日不愛說話,妹妹便想著來瞧瞧,畢竟……”
她頓了頓。
“端穆夫人曾與咱們交好,妹妹也想替她照看著些。”
皇後點點頭,神色略有些疲憊。
“有勞妹妹費心了,這孩子生性怯懦,加之遭此變故,性子更是孤僻......”
李夕靜看著她疲憊的麵容,心中不禁感慨,皇後未至而立之年,卻已顯出幾分老態,想來這些日子她也是心力交瘁。
“娘娘,您事務繁忙,七皇子這般想必是思念母親,若是能讓暢音閣的瓊良媛不時來探望,便能替您分擔一二,她是七皇子生母,也會比旁人盡心些。”
皇後沉默片刻,緩緩道。
“你說得是,此事本宮會考慮的。”
她頓了頓,看向窗外。
“隻是宮規如此,皇嗣過繼後便與生母在宗牒上毫無幹係,以此來讓養母安心,甚至為了避嫌,刻意避開也能理解。從前瓊良媛能與七皇子走得近,是端穆夫人脾氣好,本宮的椒房殿,卻不能讓她隨時想來便來,不然便失了規矩。”
李夕靜微微頷首,心中卻暗暗歎息,皇後如此行事,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可七皇子畢竟年幼,正是需要母愛的年紀。
皇後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輕聲道。
“不過七皇子並未明確過繼於本宮,仍在端穆夫人名下,此後應也不會,本宮分身乏術,在七皇子守孝期結束且皇上物色好新任養母之前,本宮不會攔著瓊良媛探望皇子。”
瓊良媛畢竟屬於她的人,她雖有意培養齊嬪接過皇子養育的責任,但齊嬪似乎並無此意,七皇子與生母親近,總好過完全偏向裴韞歡或徐絡。
李夕靜抬頭看向皇後,眼中閃過一絲了然。
畢竟七皇子年幼,若是最後真的被徐絡和裴韞歡那兩個不缺家世與手段的養母養著,隻怕日後會生事端。
八月初四,幾名宮女輕手輕腳地收拾著產後的狼藉,浣英跪在榻邊,小心翼翼地替她擦拭手指,指尖還殘留著生產時攥緊被褥的力道。
“娘娘,九殿下抱來了。”
乳母屈膝行禮,懷中繈褓裏的嬰孩睡得正熟,小臉皺巴巴的,卻隱約能瞧出與李夕靜相似的眉眼。
李夕靜看著那小小的一團,伸出手,輕輕摸了摸孩子的小臉,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暖流。
這是她的孩子,血脈相連的骨肉。
“皇上駕到——”
殿外傳來太監尖細的通報聲,李夕靜忙要起身,卻被一雙溫熱的手按回榻上。
“愛妃剛生產完,不必多禮。”
陸丹恂身著常服,坐到榻邊,目光落在她懷中的嬰孩上,伸手輕輕碰了碰孩子的臉蛋。
“朕已擬旨,晉你為貴妃,賜號‘槿’,長生殿是貴妃規格的獨殿,日後便隻你與孩兒居住。”
他頓了頓。
“另按例封賞家族,朕記得你家鄉在並州?”
李夕靜指尖一顫,垂眸掩去眼中的黯然。
“回皇上,臣妾家中……已無音訊多年。”
陸丹恂眉頭微蹙,似在回憶什麽,片刻後道。
“朕記得你入宮時提過,家鄉在朔方郡沃野縣?”
他轉頭對隨侍的梁冠吩咐。
“去查查貴妃的家人,若還在世,接來京城團聚。”
李夕靜眼眶一熱,險些落淚。
十七年了,自從她離開那個邊塞小村,就再未收到過隻言片語。父母是否安好?兄長與大嫂的婚事可還順利?小妹是否家庭幸福?
這些念頭在無數個深夜裏啃噬著她的心,如今竟有望得一個答案。
“臣妾……謝皇上恩典。”
她聲音哽咽,懷中的孩子似有所感,扭了扭身子,發出細微的哼唧聲。
陸丹恂伸手接過嬰孩,動作嫻熟卻小心。
“朕擬名‘弘’,取‘弘毅寬厚’之意。”
李夕靜望著皇帝懷中那個小小的生命,忽然想起十七年前離家的那個清晨。
桑幹河畔霧氣朦朧,她背著簡陋的行囊,懷裏揣著算命先生那句“可登鳳凰台”的預言,帶著浣英頭也不回地踏上未知的旅途。
如今,她距站在鳳凰台上,僅兩步之遙。
八月中旬,壽春宮後殿暢音閣。
劉言宜自那日聽過徐絡的築聲後便一病不起,她向來膽小,本就有心病,被那急弦一激,回去便發起了高熱,折騰了幾日才見好轉。
待她病愈後的第三日,秀兒抱著個油紙包小跑進了暢音閣,油紙邊緣洇著金黃的油跡,散出一股焦香混著麥香的氣息。
“主子快看!蘭台的劉大人差人送東西來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言宜正在軟榻上小憩,聽得秀兒的聲音,迷迷糊糊地睜開眼。
秀兒輕手輕腳地走到榻前,將油紙包擱在榻邊案幾上,小心翼翼地打開紙包,露出裏麵十幾張疊得方方正正的煎餅,薄如蟬翼,邊緣微卷,還帶著溫熱的溫度。
劉言宜聞著香味,肚子不爭氣地咕咕叫了起來。她撐著身子坐起來,揉了揉眼睛,看著案幾上金燦燦的煎餅,唇角不禁上揚。
“這是......蔥油餅?”
秀兒搖搖頭。
“大人說是泰安煎餅。”
“泰安煎餅?”
劉言宜忽然想起去年兄長書信裏提過,蘭台有位兗州籍的書令史,常帶家鄉煎餅來當午膳。
秀兒忙點頭道。
“聽送東西來的內侍說,這泰安煎餅可好吃了!登泰山的人們常拿它當口糧,是拿泰山雜糧煎製的,薄薄一層,烙得金黃酥脆,卷上鮮嫩的蔥花和炒雞蛋,再配上一碗濃濃的泰安豆花......”
劉言宜聽著她滔滔不絕的描述,不由失笑,伸手拿起一張煎餅,輕輕咬了一口,酥脆的聲音在寂靜的房間裏格外清晰。
薄薄的煎餅外皮煎得金黃酥脆,內裏卻柔軟適中,一口咬下,滿嘴都是蔥花和雞蛋的香氣。
秀兒見她吃得香甜,眼中滿是笑意。
“主子,泰安煎餅配泰安豆花才更好吃呢!”
說著又轉身去廡房端來一碗豆花。
豆花白嫩細膩,上麵撒著翠綠的香菜葉,點點香油點綴其間。
劉言宜接過豆花,舀了一勺送入口中。豆花入口即化,帶著淡淡的豆香和鹵水的鮮香。她又咬了一口煎餅,煎餅的酥脆與豆花的細膩在口中交織,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秀兒鬆了口氣,笑道。
“劉大人說,這煎餅是蘭台那位兗州同僚特意做的,知道您病著,特地多加了些芝麻。”
劉言宜垂眸,指尖無意識地捏著煎餅邊緣。
兄長性子木訥,在蘭台做書佐已是勉強,竟還能記得她病中挑食,托人為她換個口味……她心中一暖,卻又泛起酸澀。
正出神間,外頭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守門的小宮女慌慌張張跑進來。
“主子!椒房殿的素嵐姑姑來了!”
劉言宜手一抖,煎餅碎落在裙上。
她匆忙拂去碎屑,整了整衣襟,並未立刻站起,而是故意地磨蹭著整理衣裙,緩步往外走。
素嵐已掀簾而入,麵上帶著淡淡的笑意。
“瓊良媛安好。”
她福了福身,目光在她案前的煎餅上停留一瞬,又很快移開。
“皇後娘娘命奴婢來傳話,說七殿下近日總念叨您,娘娘想著……您若身子爽利,便去椒房殿瞧瞧。”
劉言宜怔住,指尖微微發顫。
自端穆夫人難產去世,律兒被接到椒房殿撫養,皇後雖未明言禁止她探望,卻也從未主動召見。今日突然鬆口……
這般說辭,她也猜不透是真心還是做戲,強壓下心頭翻湧的情緒,輕聲道。
“妾身這就去。”
喜歡延平宮史請大家收藏:()延平宮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