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水力紡織機
字數:7976 加入書籤
【崇禎十四年春,料峭的寒風仍裹挾著濕氣籠罩蘇州。】
【清晨的織造局內,昏暗的光線透過破舊窗紙灑落。】
【此起彼伏的機杼聲中夾雜著此起彼伏的咳嗽與歎息。】
【朱由檢身著灰布長衫,混在忙碌的織工中,目光緊鎖著正在工作的老織女陳氏。】
【陳氏的脊背已被歲月壓得佝僂如弓,布滿裂口的手指在冰冷的緯線間機械地穿梭。】
【突然,一根斷了的緯線如利刃般劃過她的指尖,鮮血瞬間滲出。】
【朱由檢忍不住上前,遞上一方手帕:“老姐姐,這般織一匹布要多久?”】
【陳氏頭也不抬,用牙齒咬斷線頭,聲音沙啞:“回客官,手腳麻利些也要三日,遇上複雜紋樣,半月都難完工。”】
【她抬手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露出手腕上被機梭砸出的淤青,“去年冬天,隔壁家的妹子,生生累死在這織機前……”】
【遠處,管事模樣的人正對著一群織工大聲嗬斥:“都快點!朝廷歲貢催得緊,完不成任務,誰也別想活!”】
【一名年輕織工小聲嘟囔:“橫豎都是死,還不如……”話未說完,便被管事一巴掌打斷。】
【回到紫禁城,朱由檢將戶部奏折重重摔在案上。】
【泛黃的紙張上,“江南絲綢產量連年下滑”“西洋棉布搶占市場”等字樣刺痛著他的雙眼。】
【錦衣衛密報裏,“蘇州織工暴動,焚毀作坊三座”的消息更讓他坐立難安。】
【他猛地掀翻茶盞,茶水在龍紋案幾上肆意流淌:“衣食乃國之根本,紡織若衰,國將何存!”】
【次日早朝,奉天殿內氣氛凝重。】
【朱由檢手持染血的織梭,緩步走到龍案前,將織梭狠狠擲下,發出清脆的撞擊聲:“諸位看看!這是蘇州織工的血!”】
【“如今絲綢減產、洋布橫行,百姓暴動,你們竟無動於衷?”】
【內閣首輔洪承疇整了整官袍,上前一步,神色恭敬卻透著憂慮:“陛下,紡織業自古以人力為本,若強行變革,恐擾亂祖宗成法。”】
【“且研發新式織機需耗費大量錢糧,如今國庫空虛,實在……”】
【“夠了!”朱由檢猛地拍案,震得案上奏折簌簌作響,“國庫空虛難道是朕想看到的?百姓流血難道是祖宗願意的?”】
【“若守著舊法,坐等亡國,才是真正的不忠不孝!”】
【刑部尚書喬允升也出列諫言:“陛下,革新雖好,但需從長計議。貿然推行,萬一引起更大民變,後果不堪設想啊!”】
【就在此時,工部侍郎宋應星捧著《天工開物》,小心翼翼地邁出一步:“陛下,臣曾研讀古籍,見有水力連機碓之記載,或許可改良用於紡織。”】
【“不過……此乃前所未有之嚐試,需重新設計傳動裝置,且製作工藝複雜,恐非易事。”】
【“非易事?”朱由檢目光如炬,直視宋應星,“這天下之事,有哪件是容易的?”】
【“從今日起,成立‘機巧局’,朕要親眼見到能解放織工雙手的‘織雲機’!無論遇到何種困難,必須成功!”】
【機巧局設在運河邊一座破舊的廟宇內。】
【斑駁的牆壁上,還殘留著褪色的壁畫,神像前的香爐早已積滿厚厚的灰塵。】
【工匠們圍在朱由檢繪製的草圖前,議論紛紛。】
【老木匠吳德海蹲在牆角,吧嗒著旱煙袋,煙鍋裏的火星明明滅滅:“用水力帶動機杼?水又沒長手,咋穿針引線?”】
【“我做了一輩子木工,聽都沒聽過這般荒唐事兒!”】
【年輕鐵匠周鐵柱卻盯著牆上的水車模型,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師傅,要是把水的勁兒,通過齒輪傳到織機上,說不定真能成!”】
【傳教士湯若望推了推眼鏡,神色嚴肅:“齒輪咬合需精確計算,差之毫厘,便會導致整個裝置損毀。”】
【“而且,還需解決動力傳輸過程中的穩定性問題。”】
【首次試驗在忐忑中開始。簡易的水輪與織機相連,隨著運河水流推動,水輪緩緩轉動。】
【然而,木齒輪發出刺耳的摩擦聲,織機的梭子不受控製地胡亂跳動,緯線很快纏成一團亂麻。】
【朱由檢臉色陰沉,盯著混亂的織機:“為何會這樣?”】
【宋應星快步上前,仔細檢查後,額頭沁出冷汗:“陛下,木齒輪質地太軟,無法承受水力的衝擊,且動力傳輸不穩,梭子控製裝置也過於簡陋。”】
【“限你們五日內改進!”朱由檢甩袖而去,衣袍帶起的風掀翻了地上的圖紙。】
【第二次試驗前,工匠們改用精鋼打造齒輪。】
【當水輪再次轉動,眾人屏住呼吸。】
【起初,一切似乎都很順利,可突然,一聲巨響傳來,齒輪崩裂,碎片如暗器般飛出,擦過湯若望的額頭,頓時鮮血直流。】
【朝堂上,彈劾的奏章如雪片般飛來。禦史大夫鄭三俊手持奏章,言辭激烈:“陛下,您縱容奇技淫巧,致使番人受傷,有辱國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等妖物,絕不可再繼續研發!”】
【朱由檢舉起帶血的齒輪,目光掃視群臣:“革新路上,哪有不流血的?”】
【“當年火器傳入,多少人說是妖物?如今呢?若因這點挫折便放棄,如何對得起那些在織機前累死的百姓?”】
【“機巧局繼續研發,再有阻撓者,流放充軍!”】
【研發陷入絕境時,一位盲眼老織女沈三娘在孫女的攙扶下,摸索著來到機巧局。】
【“官爺,讓我摸摸這怪家夥。”她顫抖著伸出雙手,布滿老繭的手指輕輕撫過齒輪與杠杆。】
【突然,她的手指停住了:“這梭子來回,像極了我們織花樣時的手法,要是加個能卡住緯線,又能靈活鬆開的東西……”】
【說著,她摸索著折斷一根竹枝,比劃出一個“蝴蝶扣”的結構。】
【三個月後,第一台真正的“織雲機”終於成型。】
【運河邊圍滿了看熱鬧的百姓,當水流推動水輪,齒輪開始平穩轉動,梭子如靈蝶般在經線間穿梭,複雜的牡丹紋樣在機杼間徐徐展開。】
【“天啊!這是神仙下凡了吧!”人群中爆發出陣陣驚呼。】
【老織工王阿爹淚流滿麵,跪在地上:“這哪裏是機器,分明是織女娘娘顯靈了!”】
【消息傳回京城,滿朝震驚。戶部尚書畢自嚴興奮地在朝堂上匯報:“陛下,若推廣此機,紡織效率可提升十倍,每年至少可增稅百萬兩!”】
【“國庫空虛之困,指日可解!”】
【然而,禮部尚書李騰芳卻憂心忡忡:“陛下,此機雖利,可大量織工將因此失業,若處理不當,恐生民變。”】
【“還請陛下三思啊!”】
【正如李騰芳所料,民間的抵觸情緒如洶湧潮水般襲來。】
【蘇州的織工們聚集在織造局前,高舉“還我飯碗”的標語,領頭的趙大錘揮舞著拳頭怒吼:“這鐵疙瘩一來,我們這些靠手藝吃飯的人都得餓死!”】
【“我們絕不答應!”謠言也隨之四起,有人說“織雲機是妖物,用它織出的布穿在身上會長毒瘡”。】
【還有人說“機器運轉的聲音是冤魂在哭泣”。】
【朱由檢決定親自前往蘇州平息眾怒。他在玄妙觀前設下擂台,命織雲機與二十名技藝精湛的織工同時紡織“百鳥朝鳳”的複雜紋樣。】
【隨著一聲令下,機杼聲頓時響起。】
【織雲機的梭子在水力驅動下飛速穿梭,而人工織機前,織工們雖竭盡全力,卻仍顯得手忙腳亂。】
【兩個時辰後,織雲機已完成色彩斑斕、栩栩如生的綢緞,而人工組才織完三分之一。】
【人群中一片嘩然。朱由檢走上高台,大聲說道:“鄉親們!這織雲機不是來奪你們飯碗的,而是來救你們於水火!”】
【“有了它,你們再也不用沒日沒夜地累死在織機前。你們可以成為機師,學習操作、維護機器,收入比以前翻倍!”】
【“還能學習繪圖設計,創造出更美的紋樣!”】
【他轉向趙大錘,目光真誠:“這位兄弟,你願意第一個試試嗎?朕保證,若學不會,朕親自向你賠罪!”】
【趙大錘猶豫片刻,最終走上前,在工匠的指導下,小心翼翼地操作起織雲機。】
【當他成功織出一塊平整的布料時,臉上露出了不可思議的笑容:“這……這比木織機輕鬆太多了!”】
【漸漸地,質疑聲變成了讚歎聲。綢緞莊老板張福海率先訂購了十台織雲機:“以前接個宮廷訂單,得讓織工們沒日沒夜地趕工,現在半個月就能交貨!”】
【“這生意,以後能做到海外去了!”】
【隨著織雲機在江南地區的推廣,整個紡織業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革。】
【新式紡織作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產出的綢緞不僅滿足了國內需求,還通過海運遠銷海外,換回了大量白銀。】
【更令人驚喜的是,受織雲機的啟發,工匠們又陸續發明了水力棉紡機、提花機等一係列先進設備,棉布產量劇增,普通百姓也終於能穿上便宜又暖和的棉衣。】
【機巧局周邊,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機械製造產業帶。】
【鐵匠鋪裏,爐火日夜不熄,鍛造著各種精密零件;木匠作坊中,能工巧匠們精心製作著木質結構。】
【還有無數年輕人湧入,學習機械原理與操作技術,一個全新的行業正在崛起。】
【站在應天城樓,看著運河上滿載綢緞的商船往來如織,朱由檢望著遠方,目光堅定而充滿希望。】
【這場紡織革命,不僅拯救了民生經濟,更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點燃了創新與變革的火種。】
【他深知,這僅僅隻是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奇跡等待著大明去創造。】
……
洪武位麵
朱元璋盯著織雲機運轉的畫麵,手指無意識摩挲著腰間舊刀,良久開口:“當年咱媳婦馬秀英在軍營裏織布,雙手磨得全是血泡。這機器要是早有,也能少受些罪。”他轉頭吩咐近侍,“把應天城的織匠都召集起來,讓他們也瞧瞧,能不能琢磨出個門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伯溫撫須沉思,眉頭微皺:“陛下,水力織機雖能提升產量,但江南織工眾多,驟然替代恐生事端。臣建議先在官營織坊試行,再逐步引導民間。”
徐達撓撓頭,咧嘴笑道:“俺帶兵的衣裳總是破破爛爛,要是這機器能多織布,以後弟兄們都能穿上新衣裳打仗!”
常遇春灌了口酒,大笑道:“等天下太平,咱老常家也開個織坊,用這‘織雲機’織出的布,保準比雲錦還漂亮!”
永樂位麵
朱棣看著綢緞在機杼間飛速成型,猛地一拍桌案:“比朕的寶船還精巧!鄭和,你帶些能工巧匠去西洋,看看他們的紡織機,再和這‘織雲機’比比!”
鄭和躬身應命,目光炯炯:“陛下,若將此機裝上寶船,船隊航行時也能織布,既省人力又增物產,西洋諸國見了,更要驚歎我大明智慧!”
解縉推了推眼鏡,興奮道:“此機若成,《永樂大典》配圖所需的綢緞,便可大量製作,編修進度也能加快!”
姚廣孝雙手合十,神色凝重:“陛下,機巧奪天工,恐遭天忌。臣建議在織坊供奉織女牌位,以安工匠之心。”
宣德位麵
朱瞻基打翻手中的蛐蛐罐,盯著演示畫麵急道:“朕的官窯瓷器總缺綢緞包裝,這機器要是能多產布,可解大難題!楊愛卿,速速讓工部仿製!”
楊士奇扶著老花鏡,憂慮道:“陛下,製造織雲機需精鋼與木材,且工匠要學新技藝。臣建議先在蘇州設官辦工坊,招募年輕織工培訓。”
於謙抱拳請命:“臣願在宣府推廣!邊軍冬衣常缺布料,若能就地織布,將士們也能少受些寒。”
楊溥皺著眉頭翻賬本:“添置機器、修建水壩,處處要錢。陛下,要不向綢緞商預征稅款,以工代賑?”
嘉靖位麵
朱厚熜把玩著玉佩,漫不經心道:“比朕的煉丹爐有意思。嚴卿,讓嚴世蕃盯著,宮裏修道觀的帷幔,就用這機器織的布。”
嚴嵩躬身哈腰:“陛下聖明。不過江南織行背後多有權貴,臣需小心周旋,以免觸怒利益。”
戚繼光在薊州來信中寫道:“末將觀此機,若能改裝為軍用,士兵縫補甲胄也能省時省力。懇請朝廷撥付一台研究。”
胡宗憲撫須沉思:“東南沿海倭寇常搶絲綢,此機若推廣,需加強工坊守衛,嚴防技術外流。”
隆慶位麵
朱載坖看向張居正,神色憂慮:“張先生,這織雲機雖好,但可能斷了許多織工生路,如何是好?”
張居正展開改革方案,沉穩道:“陛下,可效仿一條鞭法,設立‘機稅’;同時開設技校,教織工操作機器,授以新職。”
高拱拍案而起:“對阻撓革新者,嚴懲不貸!九邊軍費緊缺,多產綢緞換白銀,正是時候!”
王崇古在邊關來信中激動道:“此機若能運到九邊,用馬隊馱羊毛織布,既省運費,又能改善將士衣食!”
喜歡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請大家收藏:()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