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遷都大計
字數:5033 加入書籤
“陛下身體有恙,暫時都不會理政,國家大事,一切交由裴相裁決!”
許慎掃視何敬之、鄭瑞等人道。
“裴相乃是齊相欽點的接班人,遇事果決,臨危不亂,的確是肩負朝政的不二人選!”
“希望官家能早日好轉,還我大周江山安寧!”
何敬之、鄭瑞等大臣此時哪敢跟許慎爭辯,當下的局麵,明眼人都看得清,許慎才是那個無冕之王。
隨著許慎以天子的名義,將裴元智放到了處理朝政的首席位置,柴軒這個監國太子就變得尷尬了。
盡管有心人懷疑許慎軟禁了光烈帝,但他們拿不出證據,更何況當前的局勢,完全就是有利於許慎一方的。
裴元智也因此,真正掌握了宰相的實權,可以裁斷大周的所有政務。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周的局麵,屬實詭異到了極致。
在光烈帝被軟禁的第十五天,以光烈帝的名義,再度傳出旨意,遷都。
這讓無數人大吃一驚。
自古以來,遷都都不是兒戲。
尤其是眼下的大周,可謂是風雨飄搖,岌岌可危。
在這種節骨眼上選擇遷都,定然會多生事端。
偏偏遷都的地方是武昌。
許慎早就在數年前,便開始經營武昌。
武昌城內,都是許慎的眼線、棋子。
如果將京師遷移至武昌,無論是皇權、文官集團,還是將門,都將遭受嚴重的削弱。
然而遷都的旨意一出,便遭到了無數人的強烈反對。
樞密使賀方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
大周當前的軍事部署,全部都是根據以建康為核心而布置設防的。
一旦遷都,勢必會引起連鎖反應,各條防線都將重新部署。
最重要的是禁軍精銳,基本都是來自建康附近。
當初北方逃難而來的百姓,也大多選擇在建康附近紮根。
這些人是大周軍方精銳兵員的來源。
他們的家業都在建康附近,遷都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如此必會與朝廷離心離德。
不僅是這些將士,便是官員、商人,也耗費心力,在建康置業安宅。
遷都之後,建康的房價、田地,勢必會大跌。
這嚴重損害了大家的利益,如此又有幾人願意遷都,支持遷都?
無數奏折如雪花般落在裴元智的案板前,看的裴元智眼花繚亂。
他和許慎是同盟,自然明白許慎遷都的用意。
但同時也清楚,遷都的影響,這動的可不是一個兩個人的蛋糕,而是無數人的利益。
如果將都城遷都臨安,或許還有人讚成。
畢竟臨安近海,商業活動發達,比建康更為富庶。
可武昌有什麽?
這些年,除了作為一座軍事重鎮發展外,其餘各項配套措施都沒有。
哪裏有待在建康舒坦。
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無數地方官員也向朝廷上遞奏折,請求皇帝三思而後行。
在沿海平倭的張紹,是大周最近的風雲人物,他代表太子也向武昌的臨時中樞遞交奏章,表達自己的看法。
而襄陽的韓愚,卻是出奇的冷靜、克製。
鎮守襄陽多年的他,隨著歲數的增長,越發感到襄陽難守。
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襄陽距離建康太遠。
很難及時獲得朝廷的支援。
如果朝廷將京師遷至武昌,那麽襄陽防線的壓力,至少會減少五成以上,甚至更多。
完顏匈想南下攻城,也要掂量掂量。
因此,哪怕韓愚知道朝廷內外的反對聲一片,也還是保持了沉默。
有時候,沉默也是一種態度。
在川南、川東等地圍剿紅巾賊的糜業,以軍務繁忙為由,拒絕對此事發表看法。
早年間,他帶兵在武昌駐紮過,也曾研究過大周無論是想要收複失土,還是固守南土,以武昌為根基,都是上上之選,遠在建康、臨安之上。
隻可惜,永安、光烈二帝都是剛愎自用之人,根本聽不進其他聲音。
武昌城外。
大營之中,王焱、靡陽、趙忠等人圍坐在飲酒,哪怕如今已經進入了三月。
可仍令人感到刺骨的寒冷。
“焱哥,你對陛下打算遷都這件事怎麽看?”
靡陽抿了口酒,將目光投向王焱道。
王焱嗤笑一聲道:“我能有什麽看法?遷都事關大周未來的戰略決策,豈是你我可以隨便議論的!”
“就是問問你的看法,回答的這麽官方作甚!”
靡陽不滿的翻了個白眼。
自從柴辰、高嵩等人伏法,許慎掌握武昌的臨時中樞後,王焱、趙忠幾人都覺得許慎下一步就會對他們下手。
畢竟王焱當初可是拒絕了許慎的要求,沒有帶兵進城。
如果許慎懷恨在心,打算報複王焱。
那以王焱一個小小的玄武衛統製,是根本對抗不了許慎的。
萬幸許慎可能是將他給忘了,一直沒有對他出手。
這讓王焱在忐忑中過了幾天悠閑日子。
不僅如此,張鈞還將李四海的貔貅衛以及部分禁軍打亂,編入了玄武、朱雀二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因此,王焱和靡陽目前統率的兵力,又恢複到了滿編狀態,2500人。
羅橫、丁峰、魯順、黃徽、李虎都被提拔為營指揮使,鄒愛鬆、鄧大同、郝有德等人也都拔到了都頭的位置。
如此一來,王焱對麾下玄武衛算是牢牢掌握。
羅橫、丁峰是他的生死兄弟,成為營指揮使,自然無可非議。
魯順是柴辰任玄武衛統製時被提拔成的營指揮使,隨王焱多次出生入死,繼續擔任營指揮使,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否則隻會叫人寒心。
黃徽是前營指揮使,因閱軍大典鬧出的烏龍,而被革職貶黜為普通士卒。
今次也是隨王焱任勞任怨,拚死搏殺,王焱將他重新拔為營指揮使,也算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同時也是告訴軍營裏,那些曾經心向呂浩的士卒,他王焱不是小肚雞腸之人。
借此收攏一波人心。
黃徽對王焱是感激不盡,便是李樂,也從大頭兵,升為了都頭。
想到曾經那些針對王焱的手段,現在想來,是如此的可笑、愚蠢、不自量力。
而李虎則是當初王焱出入撼山營時,便表態支持王焱的人。
對於這樣的人,王焱是不會吝嗇的。
而像鄒愛鬆、鄧大同這些人,都有了軍職,也算熬出了頭。
眼下王焱還隻是一個統製,能給弟兄們的不多。
如果他更上一層樓,跟著他的弟兄們,自然能得到更多。
人心,也因此牢牢的凝聚在了一起。
張鈞這幾日,也在私下裏召見王焱多次,詢問他對當下時局的看法,並流露出對王焱的欣賞之意。
王焱對此很是懷疑,認為許慎之所以沒有針對自己,就是因為張鈞如此頻繁的召見自己。
事實上,王焱沒有猜錯。
張鈞根本不同意許慎要對王焱治罪的決定。
並因此多次駁斥了許慎想要插手禁軍、雲翼軍的想法。
這讓許慎很是惱火。
喜歡無雙帝業請大家收藏:()無雙帝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