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續二十
字數:15309 加入書籤
由於我把前麵《修學寶典四》修學完畢後,對宇宙人生的真相也洞然明白,如同大夢初醒一般,心很快就能平靜下來,心念也不會被那些惡夢惡事所幹擾了,老法師看我修行一段時間後,氣色明顯好轉,於是讓我繼續修學用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接下來老法師又把剩下的幾套修學寶典傳給了我,讓我繼續參學與修煉。
修學寶典五:略論明心見性!
一提起明心見性,很多人就覺得離自己遙不可及,深奧難懂,其實我們隻是在迷中,若能反觀自心,離心無相,離相無住,則一念之間即可頓覺本性。
明心見性就是認識自己的本性麵目,了知本性的實相,然後用好我們本然清淨的心性,活出本真自性的境界與狀態。
迷中之人,常常在思慮用什麽來定義我們的這個自我呢?
答:我們這個自我的本質它是空性的,它雖然是空性,但它又有不空的一麵性質,就是它在因緣具足的條件下,可以緣起一切心,包括善良的心,邪惡的心,善良的心,感恩心,祝福心啊,利他心。
邪惡的心就包含一些嫉妒、傲慢、貪嗔癡慢疑等等,也就是說我們這一顆心雖然無形無相,但具足無量的妙用,隻要因緣具足,他可以顯出一切心的相出來。
顯出的這種心的相,它就像月亮倒映在水中一樣,它隻是影像,它沒有實有的一個實有性,所以又叫心中緣起的緣影。
我們雖然現在顯現為三維世界的一個色身,但其實我們心的本質是無限的,我們的心是可以遍布整個十法界。
當我們起心動念的時候,你起什麽樣的心,你動什麽樣的念,那麽你就是在再造相應一個法界的業相。
當你起一念貪心的時候,其實你就已經在造惡鬼道的業了,當你起一念怨恨心的時候,就已經在造地獄的因了。
當你起一念利他心的時候,就已經在造天堂的因了,當你起一念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而又不舍菩提心的時候,那你的心就跟佛菩薩的心相應了。
由此,我們這一顆心因緣具足的時候可以示現一切相,它並不是固定的,所以你沒有辦法定義你的心到底是一個固定的什麽形態形象,所有一切萬物萬象的存在,隻是你當下所呈現的一種狀態而已。
然此,我們想要呈現什麽樣的生命狀態,就看看自己的心就可以了,你的心處於什麽樣的一個狀態,你就在搭建一個什麽樣的世界。
要明白心的無量妙用,它是體現在一切眾生心中,體現在一切眾生相的思想與行為中,皆一一體現出來了。
我們今生得人身,得了這樣的命運果報,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所造,一切統歸在一個心上,一切都是自心造就出來的,並沒有外在的一個神一個上帝在控製我們,自己的自心就是造化者。
人們常常感歎說造化弄人,實不知,一切皆是自心一直在造化,如果我們能夠反觀自心源頭,返回到根本上來審察自己當下的用心與狀態,就能夠認識我們目前是什麽樣的心,它具有什麽樣的心念,動機,意圖,它是怎麽的一種運作模式?為什麽當下會卡在一件事上煩惱不堪?
當下深入觀照此心,就能照清此心,覺悟此心,能夠從當下的困局與局限中跳脫出來,回歸於無限的本性上。
返觀自心,才可以照清自心的真容,就像照鏡子一樣,自己目前是長什麽樣的一張相?對著鏡子一照便清清楚楚了。
由此,迷中之人不識此心之故,皆因迷在這一表身表象上,被表麵的東西障蓋住了根本之性,習慣著在一個相上不放,局限在一個相上不放,所以就迷失掉了這一個能顯一切相的心。
一葉障目,不見全體無限的這一心,抓著一個色身相為自我,這就成了迷中人了,如同認影為我,迷於化相影相中,則起了種種顛倒想,活在了錯誤的認知思維模式中,自困自障,無法醒覺。
唯有頓覺本心,明自本性,就不會卡在任何一件事一件物,一個人一個相上,因為一念就是一天堂,一念就是一地獄,一念就是一宇宙,一念就是一眾生,這一念就蘊藏了無量無限,而這一念,則是源自我們一心體,是從心裏起的念。
由此,明白了我們的心是如此的神奇,是如此的不思議,如此的無限,一切之根源皆乃一心,所以回到這一心根本上,回歸空空本心根本上來,此“一念心”本無限無相之體,但空空本體之性中,又能隨緣示現出一切無量的相,無量的眾生萬物相皆源於這一念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念心遍布在整個宇宙虛空萬物萬象之中,含藏其中,本來我們的心是無限的,但是由於住執在了一個身相上,住執在了一件事上,住執在了一件物上,所以被局限在其中一點上,立了一個自我,然後這個自我與萬法萬相分別與割裂,著著於虛妄的假名假相,假立的一個我的概念框框之中,與無量的幻化大眾相,永遠自我相敵對與割裂,純屬一場戲論戲法耍自己耍同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明此本心,就是了悟真相,回歸本真,不再活在一切誤會顛倒中,不再活在自我妄想局限中,不再活在灰暗陰霾與折磨之中,不再活在執著執欲的迷幻魔窟中,自此醒覺,一片晴天永逍遙。
了知此心幻現一切無量相,皆是一心隨緣所現,自隨緣而用就行,顯現出來了,就是清清明明的用,如水中之月,不可執之,不可持之,執持者就成了夢中迷人,困在了一個幻現的相上,困在一個自我的虛框上,以幻生幻,妄立一切妄識妄念的框框,執著執欲的框框,處處封固自己,無法走出自己虛妄假設的一個囚籠。
本無真實實有一囚籠,本來皆是一心幻現的,一切相是空的,沒有實有之性,但是你妄執妄取啊,堅固的認為有相可得,有實可取,那就在自己的妄執之下打造了一個堅固的囚籠,在這個囚籠裏永遠追影求永恒,追影求滿足,追影求快樂,在這個過程中,就叫作醉生夢死,昏迷不覺。
由此,世間之人皆迷失本性,若不醒覺,則險象環生,無盡的憂患與苦厄在等著自己,若能重之人身難得今已得,善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向自身度,更向何時度此身?
六祖慧能大師說:離相離念,就是明心的一個徹悟法門,離相就是對外看破一切相的虛妄性,如幻如影一般,不可執持,不可住執。
離念則是對內照破一切念皆由心生,皆裝藏於心,念念無滯於任何一境一相上,則念空無礙,心空無礙,若念念粘著在一件事,一個人上,則心生顛倒夢想,處處在事上纏繞,處處在物上囚困,永遠無法獲得了脫與自在。
由此,慧能大師告訴我們,心在用的時候啊,是通過六根去接觸一切的萬法萬物,通過六根的“見聞覺知”去接觸萬境,但是六根不染著萬境,就是真心如如的自妙用。
不染著,就是不執著,不執持,不住執,因為知道萬緣萬境萬相皆是幻現,沒有一個獨立恒存的實有性,隨緣顯出什麽相,就知道是心之緣影,心之影子,心之無量顯用,顯化出來了一切相,不執取,不舍不棄,隨緣用就行了,因緣使用周期到了,終也取不著,如如無掛無礙的應對,則無有恐怖,無有顛倒,無有煩惱,無有苦厄,究竟自在清安。
修學寶典六: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夙債。
永嘉大師讓我們證實相,了悟本心後,你就知道所謂的業障其實是空幻相,無實有,無自體,如天上的雲彩一樣,是空相,是幻的。
讓你把業障拿出來看一下,你拿不出來吧,把你累劫累世的業障拿出來看一下,你也拿不出來,為什麽拿不出來?因為它本來就不是一個實有實體的業障,它是如幻的,空的,假的,是妄想妄生出來的。
譬如你恨一個人,一直恨它,心裏難受得不得了,今天恨完了,明天接著恨,一輩子過去了都在恨,這個恨就是業障啊,揮之不去啊,反複受折磨啊,但是你讓他把這個恨拿出來看一看,又拿不出來,那這個恨是從哪裏生來的呢?
就像迷夢人一樣,把夢中化現的一切人物角色與景物景象當成真了啊,當成了實有的一個自體,所以取相為我,取幻為實,困在幻境幻相裏造業造作啊,迷失了本性本來麵目,把幻身幻境幻相都當成實有的一個自體,把緣生緣滅的森羅萬象當成了實有的,所以住幻而生出一個妄想之我。
執著這個色身為我,執著這個感受為我,執著這個想法為我,執著這攀行執取為我,執著這個意識為我,被這五個所謂的五蘊身心相所迷障住了,取幻為我,而忘了本性本來麵目的自己。
就像把影子當成了我,不能遠離幻化,認幻為實有,想占據為永得,著相而不舍,就妄生出了無盡的妄想、煩惱、執念、痛苦,如影隨形一般,揮之不去,為什麽會這樣?因為緣生緣滅啊,不能恒存不變啊,沒有恒存實有的一個自體啊。
就譬如你今世有千萬億的財富,但是你能保持永恒不虧不損嗎?你能保持永恒享受嗎?顯然是不行啊,因為你色身會壞掉,你不可能一直常住常用,更何況你這些身外之物的財富,你怎麽可能控製,怎麽能主宰得住永恒不虧?怎麽能主宰得永恒富貴呢?
那不能主宰,無法恒存,沒有自體,就是如幻的啊,貧窮也好,富貴也好,這都是如幻的,都是空的,把控不了的,隨時變幻無常的,就像一句古話說得好,三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江山輪流坐,都是幻中戲中的角色,怎麽能主宰呢?你著了這個幻中的角色相,你貧窮時也有煩惱,富貴時也有煩惱,為什麽?無常啊,不能恒存啊,如夢如幻的啊。
你不知道是幻有,如鏡花水月一般,不知道是幻化的,所以苦苦所求,貪取無度,那你就在幻中被困住了啊,一直取幻不舍,如同水中撈月一般,所求不到,所求終會落空,求取不到,所以心就痛苦,煩惱,恐懼,嗔恨,等等這些心裏障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因此,這個苦、煩惱、怨恨、抱怨、恩怨、恐懼、焦慮、不安,等等這些情緒與狀態就出來了,這些障礙就出來了,著夢為真,貪取無度,就是苦之根源所在。
那回過來頭來看看,其實根本問題是障在哪裏了?都是自己迷了,沒有看清一切事物事相的本質真相,曲解與誤會了一切事物真相,妄把幻化的東西當實有的自體,妄把幻化身當成真身如來了,認錯了,才會妄生一大堆的妄念與執欲,苦苦在幻中所求,脫離不了生死煩惱苦海的囚籠。
執幻為實的觀念太堅固了,著夢為真的觀念太堅固了,那這個業障也就堅固了,迷的時候,就是生生世世顛倒夢想其中,如果不覺悟,一直誤會曲解下去,那真的就是業障永劫難消了。
反之,如果能當下頓覺本心,了知一切相一切法皆幻,那這個業障就消光了,沒有業障了,沒有什麽能夠障住你啊,都是幻化的,假的,空的,如雲彩一樣隨緣空去來的東西,終究抓不住啊,那你還苦苦煩惱什麽?那你還苦苦非要強求什麽?
這個執欲就破了,妄想煩惱就消融了,業障就消融自空了,如烏雲一樣,化散無蹤了,生死都是假的,都是幻身幻相,還有什麽事障著你、掛著你?都空了,一切法空,相空,人空,業障空,都空盡了,根本抓不住,沒有它的住所。
不論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事,都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刹那生滅不斷,皆是如幻的,就像本心放電影一樣,一個片斷連著一個片斷相續不斷,就呈現出了一部電視劇。就像我們的念頭,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相續不斷,就呈現出來一件件事物事相。
當下已經發生了什麽事,就是如幻如戲,就成了幻相電影,拉不回來了,無法主宰,無法退回去了,無法改變了,你還在追憶過去發生的這些事的得失成敗的話,那不就是在幻象裏逐影不舍呢,記掛著影相殘留在記憶裏嗎?想一次後悔一次,想一次內疚一次,反複折磨自己,都過去了沒有了,還在想,還在抓取不放,還不放過,那這就是著相取幻的觀念太深太堅固了,這個業障也就難消啊。
不覺悟本心的話,就是顛倒黑白,就是執幻為實的,累劫迷幻其中,你這個業障就消不完了,今天消了,明天又造了,你累劫都沒完沒了,累劫累世都走在償還業障的路上,著實悲憐。
但是今天聞聽永嘉大師所講的圓頓法,頓覺本心後,了知業障本來就是空的,就是幻的,沒有實有的自體,凡所有相都是空幻相,都是心中所幻現的塵影,了不可得,無可把捉得住,看空它了,那心中的貪嗔癡慢疑的這種執欲就無處遁形了,如雲即散卻無蹤了。
什麽苦啊,生死啊,煩惱啊,焦慮啊,這些東西都沒有,都是假相假名假現一現一時的,空花水月一場,當下頓覺,無所著執,空空淨淨的心如光照亮,那當下業障就消除了,就沒有了,一了百了。
修學寶典七: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永嘉大師說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就是說有無量無數個世界,比恒河裏的沙子一樣多,不可計量,那組成這麽多無量個的世界,其實就如同大海全體裏的水漚。
水漚指的就是水泡,無量個的水泡泡都是從大海裏冒出來的,水泡泡相是緣起而聚,緣盡則散,沒有恒定恒存的一個單獨自體,所有緣現出來的一切水泡虛妄相,其本質本性是水,是大海。
同理,整個宇宙萬物、無量個星球、星係、世界、人類、生靈萬物相,都是由同體同性的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所幻現出來的,所緣聚而成的,所產現出來的,所衍生出來的,不管怎麽形容萬物眾生相的起源,它都脫離不了這一本源自性。
本源自性不可言說,它本自圓明圓覺,本自圓滿無限,隨緣可幻現一切森羅萬物相,幻現出一切無量個體相狀。
譬如人相,貓相,狗相,草相,等等這些種種個個體相都是虛妄的空體空相,它都隻是本性的幻化妙用,幻化的種種分身之用,不管有多少個空身分身,它都要連接我們的這個本覺本明的靈覺之性。
沒有這個靈覺之性的話,說白了,你就沒有覺知的本能,沒有明了映照萬物萬相的本能,那沒有這個本能,就無法認識,無法接收,無法感應到一切現象界的存在,那你都沒有這個本能,你怎麽證明自己有本性的存在呢?你怎麽感知到一切森羅萬象的存在呢?
所以最大的核心本質,就是本身可以本自圓覺,本自圓明的靈覺之性,它是遍攝遍入在一切萬法萬象之中,是緊密相練的,個體相與個體相狀之間,都有同脈通連的一座橋梁,用的時候是暢通無礙的,是緊密相連一體的,那如何證明呢?
很明顯一個特征,就拿我們人類眾生來說:張三有見聞覺知的本能,李四有見聞覺知的本能,王五也有見聞覺知的本能,不管是哪一個人,這一個本能功用,是人人本具本有的,是完全相同一致的,大家都能彼此感應,交流,接收,感知,照見,這個常住常用的本能本性確實是暢通無礙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本能本性,它不是因緣所生,它沒有增減,沒有變異,沒有淨垢,沒有時空,沒有時間,沒有新舊與衰老,沒有生滅,這一原始之性,亙古就存在的,圓滿無缺,本來就是圓覺圓明的。
因此,認識並親身體認到原始的圓覺本性,是一切萬物眾生相本具本有本用的本性,皆同此一性,它才是我們的根本,是真正的主心骨、主人翁、真實唯一的一法體法身,一切無量個眾生虛妄相,都是它的無量化身分身妙用,可以隨緣幻現虛妄相而無量妙用,這是本性的特質。
本性有三大特質,第一、本自空寂,無形無相,圓覺圓明,圓滿具足一切功德性智。
第二、有隨緣現相的本能,一切萬法萬相皆由心造,皆由心想生,就像鏡子一樣可以顯相,而且對境的相都是唯心而造。
第三、普周法界,妙用恒沙,性相如如的無礙的妙用本質,也就是說整個十法界眾生萬相,都是連通了這個圓覺本性,才能夠產生作用與運作,它沒有時間空間上的阻塞的。
整個幻現的十法界一切眾生化身相,都圓覺自性所用,都是它的圓覺自性的道場、遊樂園,穿梭於一切虛妄相之中,無處不在,無處不有,這個體性,就猶如大海一樣,是流通無礙的,不管流通流動到哪裏,都是水,都是大海全體啊,本身就是本性,所以還能遊到哪裏去呢?
除此全體本性,就沒有第二個東西,所以見一切虛妄相的當下,就見自一切虛妄相皆在本性之中流淌流動,皆在本性之中顯發與顯用,能覺能見能映照一切萬物眾相的這個本能之用,是常寂常照的,就像鏡子的本能功用,具有了了分明的覺照功能,任何一相都朗照於這一心性體中,它體現在我們的六根功用上,六根之所以天天可以起用,皆由本心本性的開展。
認識我們心性後,就知道它本身無身可見,無相可得,沒有固定的一個居所一個方所,所有幻現出來的一切萬法萬相都是它的妙用,都是它幻現的旅行的夢幻家園,都是隨緣幻現的夢幻家園,在無量妙用的過程中,都是臨時居所,皆不可常住常留常用。
就像我們的色身,房子,車子一樣,它隻是暫用一時,因緣到期了就用不了,沒有固定在哪一個居身家所,但是都可隨緣而用無不用,本流通無礙,法身慧命是永恒的,本應無所住,就明白了永恒的法身慧命。
反之,如果著著這個人身人相,著著那個名相名物,那就被幻現的境相所迷障,所囚困了,本來就是空相空體,幻現生,幻現死,空無自體,無法永住恒存,看破了就是虛妄妙用之家園,看不破,著相了,那就成了囚禁自己的幻籠囚籠。
是自己迷惑顛倒不醒啊,明知道是緣生幻滅,幻現一場,不可把控的虛境閣樓,你卻非要粘著貪戀不放,著相就成了幻中人,執幻為實,就入魔了,什麽生死之魔,煩惱之魔,貪嗔癡之魔,各種各樣的魔就都生出了。
這個魔的意思就是折磨自己,本來是幻現的,非執幻當實有,想據為永據,這個諸法諸相不看空的話,這個妄想就空不了,妄想空不了,生死煩惱之魔障就空不了,就像影子一樣如影隨形的纏著你,揮之不去,無法了脫與自在。
唯有照破一切虛妄相,知相本空,知妄本空,知生死煩惱本空,知貪嗔癡本空,知業障本空,空的意思是指幻現出來的幻相,影態,是幻現一時的,如水中月,鏡中相,並沒有永恒實有存在的一個自體相、自體物,皆乃幻現一場,妙用一場,皆是自性的圓滿展現,明白了都是幻現一時的虛境相,影態相,就不會執著痛苦了,就像對境照心,對境照相一樣,全都是自己一心所現出來的的幻相。
自心顯自相,自心見自相,如見自己的影子,你會執著影子嗎?不會,你會與影子對立為敵嗎?不會,你會追影不放嗎?不會,那自明本心幻現一切相,都是自己的本性之相,顯相顯身顯影皆妙用之展現,自心展現自相有錯嗎?
自己對鏡子照相,照見自己有錯嗎?沒有啊,性相本如如,性相本相通無礙啊,認識圓滿的自己,就不會滅相找性,就不會著相罵影生煩惱了。
你所見到的一切都是本性之相,全是自性展現出來的幻象妙用。自己自性展現出來的一切幻象,見一切幻象即見全體明鏡一心。
純粹就是自性的展現,純粹就是自性的妙用,純粹就是自性的體驗,純粹就是自性的綻放,純粹就是圓滿的自性,自性幻現自相無量用。
幻現種種空相無生用,一念迷著空相忘本來,貪魔欲魔死魔煩惱魔,名詞名相鑄成鐵圍山,幻心幻相幻境幻中人,見幻不迷皆自影,自影自態空幻身,空身幻身無一身,性相如如不分家,自性自影全自己,自心自境真如如,不除虛境不覓真,全體寂滅隨飲啄,如如一性別無它,對境照心性自明。
頓悟自己的真如本性,方知性相皆寂滅無生,自己的本性本來就金剛不壞不滅,整個大千沙界裏的一切萬物萬相,全都是本性的幻現,如水泡泡一樣,幻現種種的無限妙用,於一切幻現幻用之中,本無著無著,在虛境相中自演自展現一切性德光明,本性的覺照與光明永無失,那麽在一切虛境相中,就是自己的真實表達,真實的展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切的聖賢也好,凡夫也罷,它們的出現就如電拂一樣,都是刹那般的閃現一時,都隨各自的因緣而出現,皆無法恒存,它們皆隻存於自身的真實本性中,照見圓滿本性的自己,永自覺明,本自具足圓滿一切性德光明,什麽都不缺,坐歸真實的自己,自發自光自照自綻放,寂滅性中隨飲啄,皆全體性相如如的自己,何需再多一言?
修行寶典八: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
我們的真如本心可以了了去見一切森羅萬象,但是見到的一切相,皆是空相無自體,沒有實有恒存的一個物,沒有實有恒存的一個人,也沒有一個實有恒存的佛。
所謂的物、人、佛,這些隻是假名假相,這些名相都是虛妄無實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實的,看虛妄相都看空了,那還下剩什麽呢?看空了就都是那一個性,不可言說的那個靈覺本性。
如旁觀者一樣去觀察自心的運作,如旁觀者一樣去觀察森羅萬象無常變幻,不帶有任何主觀意識的分別,評判,隻是純粹的去觀照觀察,一塵不染,一絲無掛,契入這種空淨空靈的本心狀態。
我們眾生最大的習氣毛病就是著相執迷於五欲六塵之中,成了意識念頭的奴隸,念頭總是不由自主的跟隨外境的塵相跑,攀緣塵相,粘著於塵相,著執於塵相,完全被境所轉,被境所捆綁在裏麵抽離不出來,這個欲念,執念的力量,就像油門一樣刹不住,養成了習慣,心很難靜下來,心很難安定下來。
完全著著在相上,這個妄念就歇不下來,經常會翻舊賬,記舊賬,那些過去很久的事,那會在裝在心裏不放,記恨在心裏不放,它這個妄念就像水泡泡一樣,總是往外麵冒,歇不下來,心念隨境而轉,就如同煩惱生死流浪在外,無法自主,完全迷失了自心,照不清楚一切事物變幻之相,被虛妄的境相所左右,被牽著鼻子走,沒有主心骨,迷失本心之根本,被境相所障蓋本心根本之智。
正所謂:“迷時眾生,悟時即佛”。其中什麽意思呢?迷的時候,就困在六道裏當不同的眾生角色相,披毛戴角環,戴著麵具演戲,著相自我、與萬法大眾對立、二元、評判、侵奪,主宰,恩怨糾纏無休止、貪取無度,等等演這些業報大戲。三界六道就成了囚籠之所。
悟的時候,十法界就是遊樂園,都是淨土,都可唯之妙用無礙,來去自如,來到六道幻界後,廣渡如幻眾生,負責把你搖醒。
要反觀徹悟我們的本性,需觀相本空,觀物本空,觀人本空,觀一切名詞名相本空,這些虛妄變幻之相通通都是假的,無實有無自體,了了照見,了了分明的覺照,一切森羅萬象空寂無體,本無相可得,無相可據,無相可把控,它都是幻現出來的緣生緣滅的幻化相,影相。
觀空無實之後,就知道幻相的本質就是空空之性,這個性的本質就是無生的,不是實有的物,不是實有的體,不是實有的相,不是實有的東西,所以沒有真實的生,又何來真實的滅呢?
幻現出來的森羅萬象,也不是真實的生,也沒有真實的滅,所以叫作幻生幻滅的幻相,都是自性展開的幻相妙用,所有一切幻現的相,它的本質無不都是性。
祖師大德說:離相修行刹那間,著相修行千百劫,離相的意思就是照破一切幻化相都是假麵具,空無自體,都是這一本心幻現出來的幻象妙用,都是曇花一現出來的假相假用,皆不可得,自己的本覺本性完全可以覺照到這個事實真相。
幻化無實有無自體的東西觀空以後,還剩下什麽呢?就是空空體性啊,就像光明通透的摩尼寶珠之內影現出了森羅萬象,它沒有一樣東西是實有恒存的自體,但所有森羅萬象它必須依止於這個摩尼寶珠的性體才能夠運作與起用。
我們可以去善觀雲彩之相,它是本空的,無自體的,雲彩之相當體即空的當下,就是天空本體,它必須依止於天空本體才能夠顯出雲彩之相的變幻之用。
當我們真正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觀照,去了了照見,不帶任何主觀意識的分別,評判後,純粹就是觀察觀照的話,我們就很清醒的能照清諸相本空的事實真相,了了見這一切人相,貓相,狗相,森羅萬物相,都是變幻的空幻相,都是在刹那緣生緣滅的變幻變異中,根本就沒有實有一相可得的東西,全都是本心裏的幻象,心識所變,唯心所現,本來麵目是靈性,不可言說的靈覺之性,無不是靈覺之性。
當我們離一切名相,名詞,離一切思維念頭的分別,評判,概念,標簽,進入一塵無掛的空淨圓明狀態後,那自心自明,智慧覺照朗照無餘,沒有被幻現出來的東西所迷障迷蓋,便是恢複到了原始純真清淨本然的本性。
當然這個要在日常生活中練習,熏陶,磨煉,借假練真,要歇下後天著相的意識分別念頭,評判的念頭,攀緣的念頭,一無所住,便能空淨下來,明徹本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修學寶典九: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永嘉大師直接教我們方法去悟道,用一句話告訴我們: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明為觀自在。這句話對我們悟道本心有直接的啟發,直擊根本核心與本質。
什麽叫不見一法呢?“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這個法就是我們心中所產生出來的法塵法相。
我們心中的想法和看法稱之為法相,接觸到的森羅萬物稱之為法塵,這兩種都是稱之為法,都是從心裏而產生出來的,從心裏產生出來的塵影、緣影,就像心的影子一樣。
那隻要明白了這個事實真相,不執著心中的塵影,不攀緣心中的塵影,不著執心中的塵影,不執取心中的塵影,一法不取,一塵不粘的話,那當下就能自見如來自性,當下如來法身就顯露出來了。
你得要放下這些法塵法相,歇下這些法塵法相,不執迷其中,不纏縛其中,就像從局中剝離了出來,觀察得清清楚楚,心是心,法是法,雖然一體不二,但是沒有法塵法相所幹擾,所捆綁,所纏縛,所折磨,在一切法法相中是通達自在無礙的,是來去自如的,是無住無粘無滯的,是安定安然的。那這個就是觀自在的實修法門。
觀自在核心意思,這個“觀”很重要,誰在觀?怎麽觀?搞明白這兩點,就知道如何用功去返觀悟道了。
誰在觀?首先要搞明白為什麽有這個“觀”的本能,譬如路上的攝像頭。它的本能就是觀,就是錄取影像,把來回經過的一切車輛人群都錄拍下來了,這個功能是自動本能的,既然有這個“本能作用”,當然就知道它有個本體啊,有個攝像頭主人公在啊。
同理,我們的心也具有這個觀的本能,也有錄相顯相的本能,通過眼睛這個攝像頭去捕捉到了森羅萬物,然後把信息傳遞給心,心就像顯示屏一樣,立馬就顯現出了森羅萬物的圖像,那都是在刹那間完成的,都是心的運作,沒有心的這個觀照本能,我們怎麽能見到森羅萬象?怎麽見到自己動了什麽想法和念頭呢?背後的主人公,就是這個觀者,就是這個主人公,就是我們的本心。
依此類推的話,眼能見,耳能聽,鼻能嗅,舌能嚐,身能觸,意能識,這個六根的本能功用就是觀,就是照,離開這六根的功用,我們就感知不到一切森羅萬象的存在啊,就感知不到我們有一切的念頭與想法存在啊,六根為什麽有這六大本能功用?因為背後有心,有個主人公在。
所以六根功用,都是我們心起的作用,是心的六個工具。追根究底,背後的唯一主人公是我們的本心在“見、聞、覺、知、嚐、嗅”、是本心了了分明,全知全曉的。就像旁觀者一樣,通過六根這六個工具,讓這位旁觀者接收到了外境的信息。
那這個心又是離六根功用的,不執著於六根功用,為什麽?六根是讓自己的心用的,見到什麽又不粘著什麽見,不著著什麽見,這就叫見而無見,因為見到的塵影塵相,緣生緣滅,沒有自體,無一恒存,無一實物,所以能見,但不著著於見,不著著於法塵法相,不著著於六根,不著著於六塵,不著著於六識,六識指的就是意識想法與看法,那當下“根塵識”就脫落了,自然無礙圓融於這一心,心無掛無礙,可妙用十方無礙,是圓滿圓通無限的。
當明白了六根六塵六識的運作原理後,我們的心隻是去觀照它們,像旁觀者一樣去觀察,不帶任何主觀意識的評判與分別,就是純粹的去觀,先停歇掉大腦意識思維的是非好壞美醜等等這些想法與念頭,先空淨下,放空下來,一絲不掛,那這個時候,不被意識念頭所帶動,不被人事物境所帶動,就是不跟從它,不被它卷著跑了。
就像紮根在地底下來的一棵樹,任憑八風吹來,但它屹然在原地未移未動啊,那這個就是觀,就是不參與,不評判,不對立,不攪和,不糾纏,那你就從心中的這些所幻現出來的萬法萬相中抽離出來了,隨時可出入自如,而不受阻礙與障塞,這就叫自在通達無礙,明心歸本了。
所以,要搞明白如何觀,就是這樣的方法,如果你總是著執在頭腦意識念頭裏停不下來,粘著這些東西死死的,總是被其幹擾,那你就沒有功夫,你就抽離不出來,被塵相塵境所轉了,無法當家自主,在局中困縛自迷,一直取相取幻,著相自我與萬法大眾對立為二,那這就是迷局人,迷夢人,忘本而逐影,被幻化的塵影折磨的苦不堪言。
當然反觀的功夫是靠練習的,不練的話,你又忘了,又把這個“我”認錯了,總是習慣把色身當我,把感受當我,把想法當我,把攀心執取當我,把意識當我,總之就是把自我的這個五蘊身心當作我,把影子當我,忘記了自己的自性如來,忘記本自無生的自性如來,陷在幻境幻相裏出離不了,所以要自觀自覺啊。
這一切的五蘊身心幻界,都應無所住,心中是空空蕩蕩,照見本無一物啊,緣生緣滅啊,哪有一實物永存?哪有一實物有恒存的自體,都是空幻相啊,哈哈就是這樣去觀照,才能夠自淨其心,自淨執欲執求,自淨其念,自淨其識,自淨其意,自淨一切煩惱妄想,全部照破,累劫的著相的業習與痕垢就打磨銷光了,如冰化水了,這就是實修實踐啊,觀自本在,不離根本之心,就是觀自在啊,直達本心。
觀自本心永在,永無離,永無失,永遠周遍法界,法身如虛空一樣,萬法萬相都是它的妙用,妙用無盡,身心放空,不執取,不控製,不主宰,不粘著,不糾纏,不對立,不跟從,不攪和,念念歸空無停滯。
一切塵境塵相就像風吹來去一樣本無痕,風沒有固定一個停滯的住所,念頭沒有固定一個停滯的住所,萬事萬物沒有固定一個停滯的住所,都是空相空用,假現假相假用一場啊,明白了這個,心自然空空蕩蕩無所停滯於哪一個相上啊,如八風吹來,心如如不動,不在塵境上找求找住所,不受其擾的當下,方是無形無相的真住所、真淨土。
當然,這個要時時用功練習的,在事上用功,什麽事上呢?在行住坐臥中,在語默動靜中,在穿著吃飯說話中,這都是可用功觀照啊,用功練習啊,練熟了,就不會忘了,自心本具的禪定智慧德能就打開了,就開顯出來了。
反之不練功的話,三天就忘了,一下就著境著相進去當迷夢人了,所以要時時觀,時時醒覺過來,而不是道理懂得了,光耍嘴皮子有什麽用呢?沒有修為功夫,一回到生活事物中,你還是被境所轉,被妄念所捆,被生死煩惱假相所折磨啊,所以要實證實修實戰,不可小看業習與執欲,要精進修持,不可空口之談。
喜歡我在火葬場上夜班請大家收藏:()我在火葬場上夜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