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真金不怕火煉

字數:5597   加入書籤

A+A-


    物資局的人走進房山廠車間時,曹學海正蹲在檢測台前,看著老王用遊標卡尺測量鋼料。
    領頭的是位戴眼鏡的中年男人,胸前別著 “物資局質檢科” 的牌子,身後跟著兩個年輕人,其中高瘦的是李幹事的遠房表哥王幹事,眼神裏帶著居高臨下的挑剔。
    “劉廠長,曹廠長。” 戴眼鏡的男人掏出工作證晃了晃,“接到舉報,說你們聯合生產的彈簧鋼質量不達標,我們來核實一下。”
    劉廠長連忙迎上去,手裏攥著檢測報告的文件夾,指節發白:“同誌,我們的鋼料每批都經過嚴格檢測,市質檢所的報告都在這兒,您看……”
    王幹事猛地抬手打斷,聲音尖細:“報告是死的,人是活的。”
    “誰知道這報告是不是走了後門?我看還是現場測測靠譜。”
    他徑直走向堆鋼料的角落,抬腳踢了踢最上麵的一塊:“就測這塊,看著不怎麽樣嘛。”
    那是塊剛軋好的彈簧鋼。
    曹學海眉頭微蹙,對老王使了個眼色。
    老王會意,拿起旁邊的硬度計,麻利地夾在鋼料上。
    “硬度 62hrc,符合外貿要求的 5863 區間。” 老王報出數字,聲音洪亮,“這還是保守值,剛軋出來的鋼料,硬度會稍微高一點,放兩天穩定了正好。”
    王幹事撇撇嘴,湊過去眯眼看硬度計刻度:“硬度夠了,韌性呢?別是脆得像玻璃,一摔就碎。”
    “那就試試。” 曹學海站起身,從牆角拿起根鋼料,正是昨天年輕工人軋的那根,編號 “017”,旁邊用紅漆寫著工人名字,“這是我們做疲勞測試剩下的料頭,您看著。”
    他走到壓力試驗機旁,將鋼料固定好,按下啟動按鈕。
    機器發出 “嗡” 的低鳴,鋼料在壓力下慢慢彎曲,弧度越來越大,直到彎成九十度才停下。
    曹學海關掉機器,拿起鋼料遞給王幹事:“您看,沒裂沒斷,回彈率 95 以上,遠超外貿要求的 85。”
    王幹事捏著鋼料,指尖在彎曲處摩挲,挑剔的嘴角淡了點,卻依舊嘴硬:“這是料頭,說明不了什麽,誰知道你們是不是特意挑的好料?”
    “那就隨機抽。” 劉廠長轉身對年輕工人說,“去,從剛軋好的那批裏隨便拿三根來。”
    黑瘦的年輕工人應聲跑開。
    戴眼鏡的男人看著他的背影,對劉廠長說:“你們這工人看著挺年輕,技術過關嗎?”
    “放心,” 劉廠長笑得誠懇,“都是老師傅帶出來的,每天下班後還在車間練倆小時,就怕技術不過關,給廠子丟人。”
    說話間,年輕工人抱著三根鋼料回來,喘著氣放在檢測台上:“同誌,隨便測,哪根都行!”
    王幹事眼珠一轉,指著最上麵那根:“就這根。”
    他親自拿起硬度計,折騰半天測出數字:“61hrc,還行。”
    又指著疲勞試驗機:“再測韌性。”
    這一次,鋼料彎到一百二十度才停下,依舊完好無損。
    戴眼鏡的男人在筆記本上記錄著,眉頭漸漸舒展。
    王幹事的臉在陽光下有些掛不住,像被人扇了耳光。
    “檢測報告我們看看。” 戴眼鏡的男人伸出手。
    曹學海遞過文件夾,市質檢所的紅章在陽光下格外清晰,每一頁都附著檢測人員的簽名,字跡工整。
    戴眼鏡的男人翻到最後一頁,指著其中一行問:“屈服強度 650 兆帕,這個數據準嗎?我們局裏的設備測過同類產品,最高也就 630。”
    “準不準,您可以打電話問市質檢所。” 曹學海語氣平靜,“他們的檢測設備是去年從德國進口的,精度比咱們的高。”
    “而且我們留了備份樣,要是您不放心,現在就能送去重測,費用我們出。”
    王幹事還想說什麽,被戴眼鏡的男人瞪了一眼,把話咽了回去。
    戴眼鏡的男人合上文件夾,對劉廠長說:“從現場檢測和報告來看,你們的鋼料質量沒問題,符合外貿標準。舉報可能是誤會。”
    劉廠長鬆了口氣,額頭的汗順著臉頰淌下,滴在中山裝領口:“謝謝同誌明察!我們保證,每一根鋼料都經得起檢驗!”
    “不過……” 戴眼鏡的男人話鋒一轉,“你們這生產環境確實簡陋了點,設備也老化,能達到這個標準,不容易。”
    他看向曹學海:“紅星廠的技術支援很關鍵,這種聯合生產模式,值得推廣。”
    曹學海笑了笑:“主要還是房山廠的工人肯下功夫,技術再好,沒人執行也白搭。”
    王幹事在旁邊聽得臉色鐵青,卻插不上話,隻能踢了踢腳邊的廢鐵屑,發出 “哐當” 一聲,像是在泄憤。
    檢查的人離開時,年輕工人正抱著剛打好編號的鋼料往傳送帶上放,見他們經過,響亮地喊了聲:“同誌慢走!”
    王幹事回頭瞪了他一眼,被戴眼鏡的男人拉了一把,快步離開車間。
    “這關算是過了。” 趙副廠長擦著汗,聲音裏帶著劫後餘生的慶幸,“那王幹事的臉,跟調色盤似的,真解氣。”
    曹學海卻沒放鬆,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沒那麽容易,李幹事沒達到目的,肯定還會使絆子。”
    他轉身對劉廠長說:“歐洲客戶後天就到,咱們得加把勁,別讓他們抓住任何把柄。”
    劉廠長點點頭,指著檢測台上的鋼料:“我讓老王帶著工人再測一遍,確保萬無一失。”
    “對了,風味軒那邊沒事吧?昨天婁同誌送來的肘子,味道真不錯,工人們都說,等這單成了,得去嚐嚐鮮。”
    提到風味軒,曹學海心裏暖了暖:“暫時沒事,就是檢疫手續還得補,婁小娥正盯著呢。”
    “何大爺的手藝,錯不了,等忙完這陣,我做東,請大夥去分店熱鬧熱鬧。”
    正說著,張科長拿著一張電報跑進來,臉色發白:“廠長,外貿公司發來的,說歐洲客戶臨時改了行程,明天下午就到,還要去風味軒吃飯,說是想嚐嚐‘中國特色’!”
    “啥?” 曹學海和劉廠長同時愣住。
    客戶去風味軒,是好事,說明對方認可他們的文化,可也給了李幹事可乘之機。
    萬一李幹事在客戶麵前說些風言風語,或者故意找茬影響用餐,怕是會壞了大事。
    曹學海掏出懷表看了看,時針指向十一點,離明天下午隻剩不到一天半的時間。
    “我得趕緊回市裏。” 曹學海對劉廠長說,“客戶去風味軒的事,得跟婁小娥和何大爺通個氣,提前準備,別出岔子。”
    “這邊你多盯著,客戶明天上午先去紅星廠,下午才來房山廠,時間來得及。”
    劉廠長連忙點頭:“放心,保證沒問題。你路上小心,有啥情況隨時打電話。”
    曹學海往車間外走時,年輕工人追了上來,手裏拿著個布包:“曹廠長,俺娘做的貼餅子,您帶著路上吃,抗餓。”
    布包上還帶著體溫,熱乎乎的。
    曹學海接過貼餅子,心裏一熱:“替我謝謝你娘,等客戶考察完,我請你去風味軒吃鹵肘子。”
    年輕工人臉一紅,笑著跑回車間,腳步輕快。
    吉普車駛離房山廠時,曹學海打開布包,貼餅子的香氣混著玉米麵的清甜飄出來,他咬了一口,粗糧的韌勁在嘴裏散開,很踏實。
    他想起剛才王幹事那副不甘心的嘴臉,心裏清楚,這事還沒完。
    他踩了腳油門,吉普車在土路上揚起一陣煙塵。
    得趕緊到風味軒,跟婁小娥和何大爺商量對策,最好能請個懂外語的跟著,萬一客戶有疑問,能及時解釋。
    他忽然想起外貿公司的王經理,她懂英語,或許能幫忙。
    路邊竄出個黑影,曹學海猛打方向盤,吉普車差點撞到樹上。
    定睛一看,是個騎自行車的,車後座綁著個大筐,筐裏裝著些爛菜葉,正是李幹事的侄子。
    對方看見曹學海的車,還故意往路中間拐了拐,嘴裏罵罵咧咧。
    曹學海按了按喇叭,對方才不情願地讓開,還回頭啐了一口。
    曹學海皺緊眉頭,這小子怕是又受了李幹事的指使。
    他看了看天色,太陽已經西斜,離天黑沒剩多久。
    風味軒那邊,怕是已經被李幹事盯上了。
    何大爺早起買菜時,看見幾個流裏流氣的年輕人在風味軒門口轉悠。
    他們眼神飄忽,時不時往店裏瞟,不像是來吃飯的,倒像是在踩點。
    何大爺手裏的菜籃子攥得緊緊的,籃子裏的土豆滾來滾去,像他此刻翻騰的心。
    他知道,這事不能讓曹學海和婁小娥擔心,他們正忙著應付客戶,不能分心。
    得自己想辦法解決。
    老爺子轉身往回走,腳步不快,卻很穩。
    走到拐角處,他忽然拐進旁邊的派出所。
    門口的紅燈籠在暮色裏晃了晃,像是亮起了一盞希望的燈。
    何大爺推門進去,打算把看到的情況告訴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