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灶台揚威

字數:6445   加入書籤

A+A-


    何雨柱熟練地將最後一勺色澤紅亮、油潤誘人的紅燒肉盛進盤裏。
    動作間,幾點油星濺落在金獎獎牌上,在燈光下映出細碎而璀璨的光,仿佛在訴說著這份榮譽背後的故事。
    這獎牌,是他廚藝的見證,也是他努力的勳章!
    孩子們圍坐在桌前,眼睛緊緊盯著那盤紅燒肉,手中的筷子迫不及待地在盤裏翻攪起來。
    他們嘴裏塞得滿滿當當,腮幫子鼓得像小皮球,一邊咀嚼一邊含糊不清地喊著:“柱子叔叔,你的肉比天上的雲彩還香!”
    那純真的話語,是對何雨柱廚藝最真摯的讚美!
    何雨柱看著孩子們可愛的模樣,臉上露出溫暖的笑容。
    他手腕穩如磐石,動作嫻熟地往孩子們碗裏添著熱氣騰騰的湯,輕聲說道:“慢點吃,鍋裏還有,管夠。”
    這簡單的話語,卻充滿了濃濃的關懷與疼愛!
    張師傅拄著拐杖,緩緩在一旁坐下。
    他靜靜地看著何雨柱忙碌的背影,那堅實的身軀在灶台前穿梭,仿佛與這煙火氣息融為一體。
    突然,他輕輕歎了口氣,感慨道:“當年你爹也是這樣,灶台前一站,就像紮了根的樹,沉穩又堅定。”
    這聲歎息,飽含著對往昔歲月的懷念!
    楊為國正細心地擦著新換的鐵鍋,鍋底映出他專注的影子。
    他一邊擦拭,一邊說道:“柱子哥現在可比我爹當年威風,連李司令都愛吃他做的菜。”
    話語中,滿是對何雨柱的欽佩與自豪!
    就在這時,孫誌國突然從外麵氣喘籲籲地跑進來,手裏緊緊攥著一張紅紙。
    紙角被風卷得發皺,仿佛在訴說著他一路的急切。
    他興奮地大喊:“柱子哥,市裏來人了,說要給飯館掛‘名廚之家’的牌子!”
    這消息,如同春風一般,給飯館帶來了喜悅與希望!
    何雨柱神色平靜,往爐膛裏添了塊煤。
    瞬間,火苗“騰”地竄高,映照著他堅毅的臉龐。
    他淡淡地說道:“掛不掛牌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大夥吃得踏實。”
    在他心中,食客的滿意才是最重要的!
    話音剛落,門口就傳來一陣皮鞋聲。
    糧食局的王局長帶著兩個幹事走進來,手中的公文包在手裏晃悠著,臉上帶著虛假的笑容。
    王局長往灶台邊湊了湊,眼神在鐵鍋上打轉,說道:“何師傅,恭喜啊,聽說您得了金獎。”
    “我侄子想跟您學手藝,您看……”
    這看似恭敬的話語,實則暗藏目的!
    何雨柱眉頭一皺,毫不猶豫地把鍋鏟往灶台上一磕,發出清脆的響聲。
    他目光堅定地看著王局長,說道:“學手藝可以,但得先學做人。偷奸耍滑的,我這兒不收。”
    這斬釘截鐵的話語,彰顯著他的原則與底線!
    王局長的臉僵了僵,眼神中閃過一絲尷尬。
    但他很快又堆起笑容,從包裏掏出個信封,往何雨柱手裏塞,說道:“一點心意,您收下,孩子笨,還得多勞煩您。”
    這信封裏,裝的是他的算計與私心!
    何雨柱怒目圓睜,一把將信封拍回他懷裏。
    他油乎乎的手在圍裙上擦了擦,大聲說道:“我爹當年就是因為不收這種東西,才被你們穿了小鞋。今天想在我這兒故技重施,沒門!”
    這憤怒的話語,是對不公的反抗!
    張師傅突然用拐杖指著門口,神情嚴肅地說道:“王局長要是沒事,就請回吧,我們還要給孩子們做飯。”
    他的態度明確,不容置疑!
    王局長悻悻地走了,出門時心不在焉,竟撞在門框上。
    公文包掉在地上,滾出幾包發黴的糧票。
    這些糧票,仿佛是他罪惡的證據!
    孫誌國撿起來一看,突然喊出聲:“這是三年前倉庫丟失的糧票!上麵還有趙德山的印章!”
    這一發現,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何雨柱毫不猶豫地抓起糧票往保衛科跑,風掀起他的衣角,仿佛在為他助威。
    他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這回看他還怎麽抵賴!”
    這堅定的決心,讓他義無反顧!
    等何雨柱帶著人回來時,王局長正和趙小栓的跟班在飯館後巷嘀咕。
    他手裏的煙卷燒到了手指頭,卻渾然不覺。
    何雨柱大步上前,把糧票往他麵前一摔,說道:“人贓並獲,你還有啥話說?”
    這質問,讓王局長無處遁形!
    王局長腿一軟,癱在地上,臉色蒼白如紙。
    他聲音顫抖地說道:“我交代…… 我當年幫趙德山改了糧票日期,分了我五十斤大米……”
    這供述,揭開了一段黑暗的往事!
    孩子們扒著門縫看熱鬧,突然齊聲喊:“把壞人抓起來!”
    這稚嫩的聲音,充滿了正義的力量!
    保衛科的人把王局長押走時,他突然回頭哭嚎:“何師傅,求您高抬貴手,我兒子還在上學……”
    他的哀求,顯得那麽蒼白無力!
    何雨柱麵無表情,往爐膛裏添了塊硬煤。
    火苗舔著鍋底,仿佛在為正義燃燒。
    他冷冷地說道:“早知道今天,當初就不該伸手。”
    這是對王局長的警示,也是對自己的鞭策!
    楊為國往鍋裏倒了勺醬油,咕嘟聲裏混著他的話:“柱子哥,現在全市都知道您剛正不阿,好多人想來拜師呢。”
    這話語,是對何雨柱的讚揚與肯定!
    何雨柱把炒好的青菜盛出來,香氣飄出老遠。
    他認真地說道:“拜師可以,先從洗碗切菜學起,少一個步驟都不行。”
    他對技藝的傳承,有著嚴格的要求!
    張師傅看著他忙碌的樣子,眼神中充滿了欣慰。
    他突然對孫誌國說:“你看他現在,說話辦事,是不是越來越像當年的我?”
    這是對何雨柱成長的認可!
    孫誌國往灶膛裏添了把柴,火星子濺在地上。
    他笑著說道:“比您當年還厲害,您當年隻敢在心裏罵,他現在敢當麵懟。”
    這是對何雨柱勇氣的讚賞!
    傍晚時分,飯館裏熱鬧非凡。
    有來吃飯的,有來拜師的,還有來送錦旗的。
    人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仿佛這裏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李司令的警衛員送來塊牌匾,上麵寫著“匠心守正”四個大字。
    他恭敬地說道:“何師傅,司令說這四個字您當之無愧。”
    這牌匾,是對何雨柱的高度評價!
    何雨柱把牌匾往“何記飯館”旁邊一掛,正好對齊。
    他謙虛地說道:“替我謝謝司令,我就是個炒菜的,擔不起這麽大的名頭。”
    但他心中,卻充滿了感動與自豪!
    警衛員往灶台邊湊了湊,小聲說道:“司令還說,王局長供出了當年陷害您爹的人,現在正在調查。”
    這消息,讓何雨柱心中一震!
    何雨柱的手頓了頓,鍋鏟在鍋裏劃出刺耳的聲。
    他喃喃自語道:“二十多年了,總算能給我爹一個清白。”
    這是他多年的心願,如今終於有了希望!
    孩子們突然唱起了歌,是孫誌國教的《灶台歌》。
    歌詞裏混著鍋碗瓢盆的響聲,仿佛是一曲歡快的樂章。
    何雨柱往孩子們碗裏各夾了塊肉,眼眶有點發熱。
    他溫柔地說道:“好好唱,等你們長大了,我教你們炒菜,教你們怎麽用鍋鏟守護自己的良心。”
    這是他對孩子們的期望與囑托!
    夜色漸濃,飯館的燈亮得像顆星。
    何雨柱站在灶台前,往鍋裏倒了新的油,滋滋聲裏,他突然覺得這方灶台就是他的戰場。
    鍋鏟是他的武器,炒出的不僅是飯菜,還有世道的公道!
    這是他對這份職業的熱愛與堅守!
    張師傅拄著拐杖回家時,回頭望了一眼。
    他看見何雨柱的影子被燈光拉得老長,像座永遠不會塌的山。
    這影子,是何雨柱的擔當與責任!
    孫誌國往爐膛裏添了最後一塊煤,火苗映著他的笑臉。
    他興奮地說道:“柱子哥,以後這飯館,就是咱市裏最亮的地方。”
    這是他對飯館未來的美好憧憬!
    何雨柱把最後一盤菜端上桌,聲音洪亮得像喊號子。
    他堅定地說道:“不止是亮,還得熱,熱得能焐化所有的冰,暖透所有人的心。”
    這是他對飯館的期望,也是他對生活的追求!
    灶膛裏的火越燒越旺,映著何雨柱的臉,像尊永不褪色的雕像。
    他站在那裏,守護著這方天地,守護著心裏的規矩,一年又一年!
    門外的風呼呼地刮,卻吹不散飯館裏的熱氣和香氣。
    這熱氣和香氣,仿佛是何雨柱精神的象征,溫暖著每一個人!
    有個第一次來的食客問鄰桌:“這掌勺的師傅,真是個厲害人物?”
    鄰桌的老人喝了口酒,眯著眼笑,說道:“何止厲害,他手裏的鍋鏟,能炒出是非黑白,能定人生死榮辱。”
    這是對何雨柱最生動的評價!
    何雨柱好像聽見了,往鍋裏撒了把蔥花,香氣漫了滿屋子,像在回應所有的讚譽和期待。
    他知道,隻要這灶台還在,這鍋鏟還在,他就會一直站在這裏,守著這方天地,守著心裏的規矩,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