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借宿
字數:5689 加入書籤
莫珺衝著河另一邊的小桂招招手,小桂就帶著其他徒弟們趕著馬車上了趙州橋。馬蹄聲噠噠作響,車輪在橋麵上緩緩滾動,發出沉悶的聲響。他們也看到了橋上的車轍印兒和蹄子坑兒,這些痕跡仿佛是歲月留下的印記,訴說著趙州橋的古老與堅韌。
過了橋,他們也都觀看了石碑,多吉充當小夫子,把剛剛的感悟又講給了其他師兄師弟師妹們。他站在石碑前,指著碑文說道:“你們看,這上麵寫的,‘獨運巧思,不藉眾力,乍觀則已駭心目,徐視則愈見精奇’,這不就是說李春師傅的智慧和毅力嗎?他一個人就想出了這麽巧妙的設計,連神仙都驚歎呢!”
巴桑聽得眼睛一亮,說道:“多吉,你說得對!這橋上的車轍印和蹄子坑,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這麽多年來,不管多少車馬經過,它都穩穩地立在這裏,一點兒都不怕。”
卓瑪也點頭道:“還有那些龍的雕刻,栩栩如生的,好像隨時都會飛起來。李春師傅不僅會建橋,還會雕刻呢!”
多吉繼續說道:“你們再看這橋的設計,大橋洞上麵還有小橋洞,發大水的時候,水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橋就不容易被衝垮了。這可真是聰明絕頂的設計啊!”
其他徒弟們聽了,也都紛紛點頭,臉上露出欽佩的神情。他們看著趙州橋,這座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石橋,居然蘊含著如此深厚的曆史和智慧,讓他們感到震撼。
小桂微笑著看著這一切,心中暗自欣慰。她知道,這些徒弟們已經開始懂得欣賞和學習古代工匠的精神了。她走上前,輕輕拍了拍多吉的肩膀,說道:“多吉說得很好,這座橋不僅僅是一座建築,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李春師傅的智慧和毅力,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
莫珺也走了過來,說道:“是啊,這座橋見證了千年的風雨,也見證了無數人的智慧和努力。它告訴我們,隻要我們用心去做一件事,就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
徒弟們聽了,都深受鼓舞。他們站在趙州橋上,望著遠方的山川河流,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他們知道,這一行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旅程,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他們要將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趙州橋上,橋身在金色的陽光下顯得更加雄偉壯觀。一行人帶著滿滿的收獲,繼續踏上了前行的道路。而趙州橋,這座古老的石橋,依然靜靜地佇立在洨河之上,見證著歲月的流轉和人類的智慧。
馬車上,小桂正在邊整理徒弟們采回來的藥材,邊考問這幾個徒弟。她手裏拿著一串紅彤彤的枸杞,輕輕晃了晃,問道:“巴桑,你知道這枸杞有什麽功效嗎?”
巴桑撓了撓頭,回憶著剛才多吉講的內容,說道:“枸杞能補肝腎,對眼睛也好,還能增強免疫力。”
小桂點了點頭,又拿起一片側柏葉,問道:“那這側柏葉呢?”
多吉搶先回答:“側柏葉能涼血止血,還能清熱解毒。師父,上次我們遇到的那個吐血的病人,不就是用了側柏葉煎的湯藥才好的嗎?”
小桂讚許地看了多吉一眼,又拿起一顆連翹果,說道:“這連翹呢?”
朗傑想了想,說道:“連翹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上次我們路過那個村子,有個小孩得了咽喉腫痛,師父你不是給他用了連翹嗎?”
小桂微微一笑,說道:“你們都記得很清楚嘛。不過,光知道功效還不夠,你們知道這些藥材是怎麽炮製的嗎?”
卓瑪小心翼翼地說道:“枸杞一般是曬幹,然後泡水喝;側柏葉也是曬幹,煎湯用;連翹是曬幹後去殼,取仁入藥。”
小桂點了點頭,說道:“卓瑪說得對。這些藥材的炮製方法雖然簡單,但每一步都很重要。如果炮製不當,藥效就會大打折扣。”
巴桑突然問道:“師父,那我們采回來的這些藥材,要怎麽保存呢?”
小桂耐心地解釋道:“藥材保存也很重要。枸杞要放在幹燥通風的地方,防止受潮;側柏葉和連翹要曬幹後密封保存,防止蟲蛀。我們回去後,要仔細處理這些藥材,這樣才能保證它們的藥效。”
徒弟們聽了,都認真地點了點頭。他們知道,這些藥材不僅能救人性命,更是他們學醫路上的重要財富。他們要像李春建造趙州橋一樣,用心去對待每一個細節,才能在醫術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馬車緩緩前行,夕陽的餘暉灑在徒弟們的臉上,映出一片溫暖的光。他們一邊聽著小桂的教導,一邊憧憬著未來。他們相信,隻要堅持不懈,他們也能像李春一樣,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
匆匆趕路,馬車上的搖鈴“叮鈴鈴”。錯過了鎮子和客棧,在一個小村莊停了下來。他們找人借宿,找到一位古稀老人。老人顫顫巍巍地點亮油燈,招呼他們在一張小木桌旁邊坐下。然後自己去燒水做飯。小桂的徒弟們趕忙上去一起去幫忙做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半個時辰後,徒弟們幫著老人端來了飯菜。蒸的熱乎乎的大白饅頭,熬的稠糊糊的小米粥,碗裏是翠綠的葉子涼拌的菜。都不用問,小桂就知道這是“荊芥,一種藥材。”
小桂微微一笑,對徒弟們說道:“荊芥不僅是一種藥材,還能做成美味的涼菜。你們看,這翠綠的葉子,配上一點蒜末和醋,味道清新爽口,真是不錯。”
巴桑好奇地問道:“師父,荊芥不是藥材嗎?怎麽還能吃呢?”
小桂解釋道:“荊芥是一種多用途的植物。它既可以入藥,也可以食用。在我們家鄉,人們常常把荊芥葉子用來做涼拌菜,既能增加食欲,又能清熱解毒。”
卓瑪也點了點頭,說道:“我聽師父說過,荊芥有解表散風、透疹的功效。沒想到還能做成這麽好吃的涼菜。”
多吉則好奇地問道:“師父,那荊芥是怎麽炮製的呢?”
小桂回答道:“荊芥一般在夏秋季節采收,洗淨後曬幹。使用時,可以根據需要切碎或切段。如果是入藥,一般煎湯服用;如果是食用,像這樣涼拌就可以了。”
徒弟們聽了,都紛紛點頭,覺得學到了不少新知識。他們一邊吃著香噴噴的飯菜,一邊聽著小桂的講解,感覺這次借宿的經曆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雖然隻有清粥小菜,但是小桂和莫珺和徒弟們都吃得非常香。他們都是來自窮苦人家,自然是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每一口飯菜都充滿了感激和珍惜。
老人看著他們吃得香甜,臉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他顫顫巍巍地坐在一旁,說道:“孩子們,多吃點,別客氣。這山裏的日子雖然清苦,但能有你們這樣的客人,我心裏也高興。”
莫珺連忙起身,走到老人身邊,說道:“老伯,您辛苦了。我們能在這裏借宿,已經非常感激了。您也多吃點,別餓著自己。”
老人搖了搖頭,說道:“我一個人,吃不了多少。你們年輕人,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多吃點才有勁兒。”
小桂也起身,走到老人身邊,說道:“老伯,您一個人住在這山裏,一定很孤單吧?”
老人微微一笑,說道:“習慣了。我在這山裏住了幾十年,習慣了這樣的生活。雖然日子清苦,但心裏也踏實。”
莫珺點了點頭,說道:“老伯,您要是有什麽困難,盡管開口。我們雖然不是本地人,但也能幫您做點什麽。”
老人搖了搖頭,說道:“孩子們,你們已經幫了我很多了。我這把老骨頭,還能撐得住。你們趕路辛苦,早點休息吧。”
小桂和莫珺對視一眼,心中都充滿了敬意。他們知道,這位老人雖然生活清苦,但內心卻非常堅韌。他們決定,明天一早離開時,給老人留下一些銀兩和藥材,希望能幫助他改善一下生活。
夜深了,小村莊一片寧靜。小桂和莫珺帶著徒弟們在老人的屋子裏安頓下來。雖然條件簡陋,但大家都感到非常溫暖。他們知道,這次借宿的經曆,不僅讓他們學到了知識,更讓他們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和善良。
第二天一早,他們收拾好行囊,準備離開。小桂把一些銀兩和藥材放在老人的桌上,留下一張字條,感謝他的款待。老人醒來後,看到這些,心中充滿了感激。他知道,這些年輕人雖然隻是過客,但他們的心卻像這山裏的泉水一樣清澈。
一行人帶著滿滿的收獲,繼續踏上了前行的道路。他們知道,這一路雖然充滿了艱辛,但隻要有善良和堅韌的心,就一定能到達目的地。
路上,小桂隻給徒弟們看:“那是側柏,也是一味極好的中藥材。”她指著路邊一株側柏,那樹幹挺拔,枝葉繁茂,綠意盎然。
“側柏葉能涼血止血,生發烏發。”小桂接著說道,“它味苦、澀,性微寒,歸肺經、肝經、脾經。生側柏葉以清熱涼血,止咳祛痰力勝。用於血熱妄行的各種出血證,咳嗽痰多,濕熱帶下及脫發。炒炭後寒涼之性趨於平和,專於收澀止血。常用於熱邪不盛的各種出血證。”
巴桑好奇地問道:“師父,那我們怎麽炮製側柏葉呢?”
小桂耐心地解釋道:“側柏葉的炮製方法主要有生用和炒炭兩種。生側柏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硬梗即可。若要炮製成側柏葉炭,取淨側柏葉,置炒製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麵呈焦褐色,噴淋少許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涼透。”
多吉插話道:“師父,那我們怎麽知道炒炭的火候夠不夠呢?”
小桂微微一笑:“炒炭時,要觀察側柏葉的顏色變化。當其表麵呈焦褐色,內部焦黃色時,即可噴水滅火星。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經驗,你們以後多練習幾次,自然就能掌握好火候了。”
卓瑪又問道:“師父,側柏葉除了止血,還有別的功效嗎?”
“當然有。”小桂說道,“側柏葉還能清熱涼血,止咳祛痰。可用於治療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腸風下血、崩漏不止、咳嗽痰多、風濕痹痛、丹毒、痄腮、燙傷等症狀。”
巴桑聽得眼睛一亮:“哇,這側柏葉真厲害,能治這麽多病!”
小桂點了點頭:“是啊,側柏葉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材,但在我們手中,它卻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你們以後要多學習,多實踐,才能更好地運用這些藥材。”
徒弟們聽了,都認真地點了點頭。他們知道,這些中藥材不僅僅是植物,更是他們學醫路上的寶貴財富。他們要像小桂一樣,用心去學習,用心去傳承,才能在醫術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一路上,小桂不時地給徒弟們講解各種藥材的用途和炮製方法。她希望這些知識能深深地印在徒弟們的腦海中,讓他們在未來的行醫生涯中,能夠更好地幫助患者,減輕他們的痛苦。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大地上,給萬物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小桂和徒弟們繼續前行,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他們知道,這一路雖然充滿了艱辛,但隻要有知識和智慧的指引,就一定能到達目的地。
喜歡花妖小桂請大家收藏:()花妖小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