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雲居寺

字數:4266   加入書籤

A+A-


    小桂和莫珺領著一群徒弟,沿著寬闊的官道疾馳而去。他們手中緊握著韁繩,不時地揮動馬鞭,催促著馬匹加快步伐。車輪滾滾,馬蹄聲響徹道路,仿佛在訴說著他們急切歸家的心情。
    按照平日裏的行程,從這裏到京城通常需要六七日的時間。然而,由於他們一路馬不停蹄,日夜兼程,竟然隻用了四五日便已抵達一處寺廟前。遠遠望去,隻見山門上高懸著一塊巨大的匾額,上麵用蒼勁有力的大字寫著“雲居寺”三個大字。
    莫珺見狀,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轉頭對眾人說道:“看,到了雲居寺,就意味著我們離家已經不遠啦!”眾人聞言,也都紛紛鬆了一口氣,原本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了一些。
    此時,太陽已經高懸在天空,接近晌午時分。經過連續幾天的奔波,無論是人還是馬匹,都早已疲憊不堪。大家稍作商議後,決定在雲居寺稍作停留,享用一頓齋飯,稍事歇息一個時辰,待恢複些許體力後再繼續前行。
    雲居寺依山而建,五進院落,中軸線上的天王殿、毗盧殿、大悲殿層層遞升,院中9棵千年古柏見證歲月流轉,其中“龍鳳柏”枝幹虯結如祥雲。
    多吉好奇地看著這些殿堂和古柏,問:“師父,這雲居寺有什麽特別的地方嗎?”莫珺主動介紹起來。“相傳百年前的王朝,有兩次皇帝主導的、全國性的滅佛運動。佛教資產被查封沒收、僧侶被遣散,最重要的是佛家經典被焚毀。有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和尚靜琬法師居安思危,為了預防可能的法難再次降臨,決心把佛經刻在石頭上,掩藏在深山之中。靜琬和尚開啟了京西白帶山千年刻經運動的序幕,一共是六個朝代,和尚和善男信女們在此刻經不綴,最終留下了規模巨大的石經。如今集中收藏的曆代石經有塊左右,山上還固定有4000多塊石經。白帶山因此改名為“石經山”,而在山腳的寺廟,就是雲居寺。”
    多吉和其他徒弟們聽了都直咋舌,“這裏的和尚們可真是厲害!居然雕刻了這麽多石經。書籍是紙質的,時間久了容易腐壞,被蟲蛀損毀。而刻在石板上的經文,則可以傳承千年不壞。”他們望著那一塊塊石板,眼中滿是敬意與驚歎。
    他們在各個大殿上虔誠地跪拜,雙手合十,口中輕聲念誦著佛號。他們不僅僅是向佛祖祈福,更是向當年刻經的所有和尚和善男信女們致敬。那些僧侶們或許早已化作塵土,但他們的心血卻凝結在這石板之上,成為永恒的傳承。
    走出大殿,踏入寺院的院子,陽光灑在那一塊塊石板上,顯得格外莊嚴肅穆。石板上清晰雕刻的經文,如同歲月的印記,靜靜訴說著過往的故事。多吉忍不住抬起手,輕輕撫摸過去。每一筆每一劃都蒼勁有力,仿佛蘊含著無盡的智慧與力量。字的大小都均勻一致,排列整齊,如同天成。可見這些人在刻經的時候,是極為專注的。他們或許在刻下每一個字時,都懷著對佛法的虔誠與敬畏,將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其中。
    每一麵石板上的經文都如同雕版印出來的書一般,規整,幹淨,一絲不苟,令人賞心悅目。多吉心中不禁想到,這些石經不僅是為了保存佛法,更是為了傳承佛法。它們如同一座座燈塔,在歲月的長河中照亮後人的道路。如此,看到這經文的後人,應該也會對佛法產生出崇敬之意,進而深入修行,領悟佛法的真諦。
    其他徒弟們也紛紛圍過來,他們眼中閃爍著對佛法的向往與對先輩的敬仰。他們低聲討論著石經的奧妙,仿佛每一筆每一劃都蘊含著無盡的智慧。這些石經不僅傳承了佛法,更激發了後人對佛法的熱愛與追求。
    莫珺一進寺廟就找到寺廟的客堂捐了不少的香油錢,又提出要吃一頓齋飯,那些和尚自然沒有不允的。有小和尚帶著他們在寺內各處觀看,到半山腰一處有漢白玉的欄杆的山洞前,小和尚指著洞口說,“這裏是我們雲居寺的藏經洞,還有很多很多的石經都藏在這山洞裏。各位施主要進去觀看嗎?”
    “看,怎麽不看?我們好不容易來一趟,自然都要看的!”莫三在一旁回答。徒弟們自然都是連連點頭。那小和尚一伸手,“各位施主請隨我來。”進了山洞就點起了燈籠。昏黃的燈光下,格桑和哥哥多吉,還有其他徒弟們看到這山洞居然是如此的深邃而神秘。
    山洞的入口處,漢白玉欄杆在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洞口上方,刻著幾個古樸的大字:“寶藏”。小和尚解釋道:“這是大書法家董其昌的手筆,寓意著這裏藏著無盡的寶藏。”
    他們緩緩走進山洞,洞內涼意襲人,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古老而莊重的氣息。洞壁上,一塊塊石經板整齊地排列著,每一麵石板都像是曆史的見證。多吉忍不住伸手輕輕觸摸,那石板上的經文,每一筆每一劃都蒼勁有力,仿佛蘊含著無盡的智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些石經,都是先輩們用盡心血刻下的。”小和尚的聲音在洞內回響,“曆經六個朝代,無數的僧侶和善男信女們在這裏刻經,隻為將佛法傳承下去。”
    格桑看著這些石經,心中湧起一股敬意。她想象著那些僧侶們在昏暗的燈光下,一筆一劃地刻下這些經文,心中充滿了對佛法的虔誠。多吉則在一旁低聲念誦著經文,仿佛在與先輩們對話。
    他們繼續往洞內走去,燈光所及之處,石經板上的佛像栩栩如生。四根八棱石柱支撐著洞頂,柱上雕刻的佛像更是精美絕倫。多吉指著其中一根石柱說道:“這便是千佛柱,每一麵都刻有無數的佛像,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小和尚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這雷音洞是最大的藏經洞,洞內寬廣如殿,可以容納數十人。這裏不僅是藏經之所,也是先輩們修行的地方。”
    莫珺站在洞口,望著這深邃的山洞,心中感慨萬千。她知道,這些石經不僅是佛法的傳承,更是曆史的見證。她低聲對多吉說道:“哥哥,我們能來到這裏,真是三生有幸。”
    多吉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是啊,這些石經是我們修行的指引,也是我們心靈的寄托。我們要好好珍惜這次機會,多學習一些佛法。”
    小和尚見他們意猶未盡,便說道:“各位施主,這山洞裏還有很多石經,若是有緣,不妨多停留片刻,細細品味其中的奧妙。”
    小桂和多吉他們細細品味了幾塊石板的經文,就聽到“咕嚕嚕”“咕嚕嚕”一陣饑腸轆轆的聲音,從徒弟們身上傳出來,此起彼伏。多吉忍不住笑了笑,輕聲說道:“看來大家的肚子也想聽經文了。”眾徒弟們臉上露出尷尬的笑容,紛紛點頭。
    “大家都餓了吧?小師傅,請帶我們去齋堂用齋可以嗎?”小桂禮貌地雙手合十,恭敬地問著小和尚。
    那小和尚微笑還禮,然後伸手指引,“各位施主請隨貧僧來這邊。”說著帶著他們走出了昏暗的山洞。出了山洞,小和尚還默默地清點了一下人數。看到人都齊了,他才領著一行人來到他們寺廟的齋堂裏。
    齋堂寬敞明亮,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小和尚領著眾人來到齋堂的門口,示意他們先淨手。齋堂外的水缸裏,清水潺潺,眾人依次洗淨雙手,心中也多了幾分寧靜。
    淨手完畢,小和尚帶著眾人走進齋堂。齋堂正中供奉著一尊觀音菩薩像,麵容慈悲,仿佛在注視著眾人。小桂和多吉帶頭,眾人依次對著菩薩跪拜行禮,口中輕聲念誦佛號,祈求菩薩保佑。
    禮畢,小和尚領著眾人來到座位上坐下。齋堂的桌椅都是木質的,古樸而莊重。小桂環顧四周,看到齋堂的牆壁上掛著幾幅佛畫,畫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仿佛在講述著佛法的奧妙。
    不一會兒,幾位僧人端著托盤走了進來,托盤上擺滿了齋飯。齋飯簡單而素淨,有白米飯、青菜、豆腐和幾樣素菜。小桂和多吉等人再次雙手合十,感恩佛菩薩贈予的齋飯,然後紛紛拿起碗筷,開始用齋。
    小桂嚐了一口青菜,覺得味道清淡而鮮美,心中不禁感慨:“這齋飯雖簡單,卻也別有一番滋味。”莫珺則微微一笑,說道:“佛法講究的是內心的清淨,這齋飯雖簡單,卻能讓人感受到生活的本真。”
    眾人一邊用齋,一邊低聲交談,氣氛溫馨而寧靜。小和尚站在一旁,微笑著看著眾人,眼中滿是慈悲與和善。
    用齋完畢,小桂和多吉等人紛紛起身,向小和尚致謝。小桂說道:“多謝小師傅款待,這齋飯讓我們感受到了佛法的慈悲與寧靜。”
    小和尚微微一笑,合十回禮:“施主客氣了,能為各位施主盡一份心意,也是貧僧的榮幸。”
    眾人離開齋堂,心中充滿了對佛法的敬意和對生活的感悟。小桂回頭望了一眼齋堂,心中默默許下了一個願望:“願佛法常伴我們左右,指引我們前行。”
    喜歡花妖小桂請大家收藏:()花妖小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