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淨華寺內部
字數:3785 加入書籤
既然事情說透了,也沒有必要再坐一輛車。
各自為伍,我還是和王嗣等人一起,朝著金牛區的淨華寺行進著。
我坐在駕駛位後方,偏頭看著窗外,腦袋裏回想著近期發生的事情以及比較重要的一些事件。
想著想著不由的深呼吸,歎了一口氣。
‘為什麽找我呢?真的煩。’對於我個人而言,我喜歡安靜一點的地方。
如果真的讓我選擇在都市裏麵曆練,我一定會想辦法獨自活著,就算要結婚生子,在工作方麵也一定不是現在這種情況。
應該是簡單的,不操心的,自己愛好的事情,就算不是以搞玄學為生,也一定不會往人堆裏麵紮。
不過事情都到這裏來了,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想著想著,總算是到了所謂的淨華寺。
這次本來隻有我們一行四個人,但是現在出現在寺廟前,卻多了五人,分別是謝平和蘇雲衝,餘家宏,李強和餘雙。
我們一行九人,在提前通知下,被寺廟內部的人接引進入。
我很少去寺廟。
接引我們的人是一位穿著短袖,短褲,光頭,年齡在四十歲上下,看起來極其普通的一名男子。
我站在大門前,一眼就看到了正門如同古建築的樓閣上方,掛著《淨華寺》的牌匾。
印象有些深刻,為什麽呢?
因為現在大多的古建築,寺廟也好,道觀也好,參觀的地方一般都翻修得比較新。
而這個寺廟卻一眼老,看起來有些古樸,牆上的紅色牆麵都有些脫落。
並且正大門雖然門比較高,但是明顯有個橫梁在大門的三分之二的高度,上麵還寫著:《小心碰頭。》
“小心一點。”引領我們的人也低頭穿過了大門:“這是戲台,以前唱戲的時候方便一些工作人員從這道門進來。”
穿過戲台下方,我們便來到了寺廟的空地處,我連忙轉身看向大門方向的戲台。
有兩層樓高度,左右兩邊有登入二樓唱戲的平台,高度約莫有接近兩米左右。
在戲台的左右兩邊柱子上,還撰寫著一些繁體字,好似對聯一般:《弄假傳真隨他演來無非揚清激濁。》
《移宮換羽自我聽去都是教愚化賢。》
“寫得好。”我輕輕的點了點頭:“以戲明理,也算是戲曲的一些內部含義了。”
“這邊是鼓樓。”帶路人帶著我們來到左邊一個單獨的殿。
“對了,師傅,你叫什麽呢?”李強撓了撓頭。
“哦哦哦,我唐突了,唐突了。”那人轉身對著我們雙手合十:“在下發法號本寧,謝施主是知道的。”
“哦。”李強點了點頭:“那本寧師傅,你怎麽不穿僧袍呢?我以為你是這裏掃地的呢。”
李強也是口無遮攔,他本來就對這些東西沒什麽畏懼之心,能叫本寧師傅,也算是他的禮數了。
“嗬嗬,阿彌陀佛。”本寧繼續合十道:“出家人不打誑語,因是本寺廟出現事件,僧人都無法處理,隻得求助於各位施主。”
“為了避嫌,隻能穿著便衣,免得吸引好奇之人。”
“哦...”李強這才點了點頭,指著前方的殿:“行,那師傅你繼續吧,剛剛你說這是鼓樓。”
李強微微一笑,繼續帶著我們進入鼓樓之中。
果然,說是鼓樓,還真的隻有一麵鼓,用一個紅色的架台撐起一麵立著的鼓,鼓麵對著門口,高度約有總共有三米左右。
我們並沒有進去,隻是站在門口看了看:“這是法器嗎?還是什麽?為什麽獨獨用一個房間擺著?”
雲中散人聽見了我的疑問,緩緩來到我身邊道:“道教也有,叫做道鍾,不過道教的道鍾卻是借鑒了寺廟的鼓樓。”
他這麽一科普,其餘人都不知不覺的慢了下來,聽著雲中散人講解了起來:“有句話說的好,叫做《晨鍾暮鼓》,說的就是鼓樓和鍾樓。”
“從唐代開始,寺廟就形成了有寺必有鍾的傳統,而寺廟的鍾鼓樓的建築又是借鑒了宮殿的鼓樓模式。”
“也就是東方是鍾樓,西方則是鼓樓,一是為了報時,二則是為了在禮佛的時候,敲擊伴奏,亦或是有人參拜的時候,敲鍾以示通天。”
“這位施主說的對。”本寧轉身對著雲中散人點了點頭:“如施主所言,這進門的右邊,便是鍾樓。”
我們看向正前方,鼓樓的對麵,那裏也是有一個一樣的建築,不過卻是一個鍾房子房間裏吊著。
離地不高,鍾離地隻有半米左右,用一個四角架子吊著,金色的鍾懸掛在地麵上,上麵雕刻著一些經文和一個佛字。
本寧繼續帶著我們深入寺廟,前方有些人聚集在一個玻璃展示櫃前方,不出意外,那裏就是法物流通處。
在廣場中間,有一個不大的亭子,在亭子的中間,我看見了一個金身佛像正端坐在正中間。
亭子的正麵上方懸掛著一塊木板:《淨華寺彌勒菩薩金身。》
左右兩邊的柱子上依舊撰寫了金色的對聯:《慈顏微笑坐金蓮如今兜率說妙諦》。
《大腹圓融通般若未來娑婆度群生》。
“嗯?這彌勒佛的金身在這裏,為什麽還會...鬧鬼?”王嗣來到了我的身邊:“看,那後麵還有觀音呢!也就是道教的慈航真人。”
是的,按照這個陣容來說,這寺廟裏麵鬧鬼,實在是太扯了,壓根就不會發生。
但是事實卻是,我們看到監控也是如此,現在接引我們的僧人也是這個意思,那就說明這裏麵的東西,必定不簡單。
說到了彌勒佛,這裏和道教的王靈官有一些相同。
兩位大佬都是在進入他們各自的場所裏,遇到的第一位神仙。
寺廟開門見彌勒,道門開觀見靈官。
道觀見王靈官的事情在前麵說過了,這裏說一些寺廟為什麽第一尊供奉的都是彌勒佛。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也就是你要學佛,就要笑口常開,笑麵迎人,要把心胸打開,心量拓開。
正所謂:《生平等心,成喜悅相》。
喜歡道士入世記請大家收藏:()道士入世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