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無地者不交稅,有地則按土地交稅
字數:4388 加入書籤
城牆上的大臣們聽得冷汗直冒,沒想到李承乾把這個事情拿出來說。
這是剛剛當上皇帝,就準備和全天下氏族對著幹嗎?
土地,那可是根本中的根本。
就算世家大族再有錢,土地也是根本,這是銘刻在基因之中的認知。
君不見,即便到了後世,老一輩還把土地看得特別重要。
哪怕他們一年到頭土地忙活,還沒有隨便打點零工掙得多。
可在他們眼中,土地依舊是根基和退路。
而在這個時代,這方麵的認知要強烈太多了。
可以這樣說,你動他們的錢財,他們還可以自圓其說的來一句,千金散去還複來。
你要動他們的土地,百分之百跟你拚命。
就連後世,在那工業時代剛剛啟蒙的時候,誰家要是多挖別家一鋤頭,打死人的案件都有不少。
要是用理智的態度思考,那一鋤頭能價值多少錢?
那一鋤頭的地,就算用上萬年,地上的產出,也不一定夠賠上一條人命的。
可事實卻是,那一鋤頭很關鍵很要命!
因此,大家心頭冷汗直冒,就一點都不足為奇了。
跪地聽著的百姓們,也微微騷動起來。
稅賦啊,他們太感同身受了。
聽這個意思,李承乾這位新皇帝,居然打算改變稅賦。
也不是知道是再加一些,還是會怎麽樣。
減少他們想都沒想過,這也是銘刻在基因中的認知了,隻要不加,就是感恩戴德。
大唐這個時期,實行的是租庸調製下的人丁稅。
以均田製為基礎,嚴格按人丁征稅。
租:每丁每年繳納粟2石;
調:每丁繳納絹2丈、綿3兩(或布2丈4尺、麻3斤);
庸:每丁每年服徭役20日,可折絹3尺/日代替 。
這個製度下,人丁數量是稅收的核心依據,且農民需承擔固定勞役,人身依附關係較強。
說來說去,就是按人頭納稅。
均田製:每丁授田百畝(永業田20畝+口分田80畝),確保稅收基礎。
可大家都知道的,這些拿出去的田,有多少實際落到實處還很難說。
這還沒有算,因為活不下去之後,又轉賣給貴族,或者掛靠在地主手下的。
曆代王朝,就逃不過這個土地兼並的周期率。
李承乾又不是傻子,當然知道動土地的後果。
但他就要趁著這個機會說出來,才有可能傳遍天下。
單純是聖旨傳出去,能傳到哪個級別,會被修改成什麽樣,根本就無法保證。
反之 ,這裏至少聚集了十萬的外國人和二十萬的百姓。
再加上他的兵齊聲呐喊,可能聽到的人有四五十萬。
長安又是這個時代的中心,新皇登基的事情無可避免會傳遍天下,甚至會傳遍周圍的多個國家。
大赦天下的內容,也會經過口口相傳,這比皇權不下鄉的聖旨有用多了。
就算地方上依舊陽奉陰違,就算平民百姓不敢反抗,依舊按照原本的方式生活。
但,這顆種子李承乾給下去了,就等於他把矛盾轉移了。
以後,大小貴族也好,大小地主也好。
就沒辦法在這方麵,把禍轉嫁給他。
讓無知的百姓認為,他是個昏君。
曆朝曆代,很多皇帝就是這樣,被汙蔑成了昏君或者暴君。
本來好好的政策,放下去後就麵目全非了,有些甚至無蹤無影了,皇帝能有什麽辦法?
矛盾重新回到了百姓和地主的手上,地主就得仔細掂量一下。
不能像以前一樣,什麽壞事都往皇帝頭上推,好事卻沒有輪到皇帝,皇帝就像他們的背鍋俠一樣。
輿論這一塊,李承乾遲早要完全掌控在自己手裏。
先把土地產出的矛盾,轉移給世家大族再說。
以後收拾起他們來,至少平民百姓不容易被裹挾,這才是李承乾的目的。
他怎麽可能不知道,今天說的這些話,就算能源源不斷的傳遍天下,習慣了順從的平民百姓,也很難站起來反抗。
有一些零星的反抗,即便是被殺了,他坐在皇宮中都不可能知道。
可種子一旦埋下去,遲早會生根發芽,成長為參天大樹。
停頓了幾秒,讓大家有個吸收消化的時間後。
李承乾繼續說:“從明年開始,所有稅賦折算為土地稅,人丁不再收稅。
土地稅,折算為一畝十斤粟,可按照當年的價格,以其他東西抵償。
無地者不交稅,有地則按照地交稅。
如有家庭減員,導致無法耕種,出現無效的地。
則,當地官府收回重新分配。
如實在無人耕種,則收回為公家用地,等待人口增長之後再分配!
開墾新地,免稅五年!(三年養地,兩年耕種)”
在唐代,一畝地跟後世沒法比,大約就是六分之一的範圍。
乘以一個六倍,才大約是產出後世的一百一二十斤。
也就是說,這個時代的一畝,大概就是產出二十斤,這都收一半了。
不過,這是薄土低產的產量,對目前百姓已經是極大的讓步。
李承乾又沒有分什麽薄田和良田,免得被鑽了空子,因此這個稅賦沒什麽問題,反而可以說極低。
但真的能夠沉到基層的話,真正的稅賦絕對會更高。
反正,李承乾從明年開始,準備開始工業和科技萌芽了。
如此一來,也會漸漸不依賴於土地產出。
要搞到土地免稅那一步,還需要足夠的時間和工業基礎去醞釀。
目前要是敢這麽幹,肥的是世家大族,也是一個極致的底線問題,甚至可能導致大唐顛覆,暫時不敢那麽做,隻能繼續苦一苦百姓了。
如此簡單的稅賦,就算是無知的百姓,也能夠算得清楚。
因此,聽到李承乾這麽說,百姓們簡直是不敢相信。
跪地之中,都在互相張望,用臉色和眼色的詢問,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李承乾身邊的大臣們,也有些騷動。
要是這麽搞的話,他們這些世家大族,以後要交多少稅?
重點是,這麽低的稅賦放下去,以後會掛靠地的百姓越來越少,甚至給他們種地的百姓也越來越少。
難道要他們自己,下朝之後換上衣服,自己去挖土種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