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陛下,此策是否過於嚴苛?
字數:4303 加入書籤
定到如此之重,就是因為李承乾清楚,權力太容易迷人眼了。
如果沒有這個無限追責製度,百官頭上就沒有那把刀存在。
他們漸漸就會肆無忌憚,推薦自己人上位,然後把控各方麵。
這一點,不管是現在僅存的世家,還是未來來自平民家庭的官員,本質上都會用同一種操作方式。
這是人性,是無法扭轉和改變的。
有這把刀的存在,就會讓他們在扶人的時候,好好的思索一下,這個人值不值得自己扶。
滿朝文武靜悄悄的,都被李承乾這個論調,搞得啞然無措。
他們偏偏又不能說,李承乾這是暴政。
因為在事實上,這種牽連並不少見,甚至還被皇帝當做借口,用來處置一些原本不好處置的人。
就比方說長孫無忌,李承乾就是用的他給長孫衝各種擦屁股的借口。
把這個事情提到明麵上來,可就有些讓人膽寒了。
本來心照不宣的事,現在被明碼標價的放出來,意味著隻要子孫後代或者學生犯錯,皇帝隨時都能把他們用這個借口拿下去。
也就是說,不管你自己有多麽勞苦功高,除非你不結黨私營,甚至連親朋好友都不管。
不然,那把刀就已經架在脖子上,隨時可能會砍下來。
是因為哪怕是親朋好友,你也沒辦法保證他們都是聖人,不可能犯錯。
這三種規則一旦實行的話,就意味著他們即便當官了,也不敢隨意扶植自己的親朋好友,否則隨時會被連累,一輩子忙碌成空。
馬周突然站出來道:“陛下,此策是否太過於苛刻?
要知道,任何人都沒辦法保證,另一個人會不會犯錯。
如果確有才,幾十年後犯錯,自己也會被牽連,本來一片好心,卻導致自己晚節不保,是不是有些過了?”
他自己就是屬於被推薦的人才,所以他對這方麵,稍微有些敏感。
因為他認為,民間大才多的是,他們或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不如意。
若是這條被推薦的路都給斷了的話,那不是有很多如他這樣的人,都無法在進入官場了嗎?
百官暗自點頭,即便是這樣,也太過於嚴重。
真的是一不小心,自己連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比如他們推薦一個人,而且是真心的推薦,你覺得他有才。
可這個人下放到地方之後為非作歹,他們看也看不到管也管不了。
突然有一天案發了,把他們給牽連了進去,這不是比孟薑女還冤嘛?
“馬周,朕告訴你,生而為人,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負責的。
除非是患有腦疾,或者是年紀還太小,確實不知人倫之事。
既然做人都要負責,為何做官不用負責?
這天下,哪有那麽好的事?
即享受權力帶來的好處,又不用為自己的錯誤負責。
你來告訴我,天下哪裏來如此好事?
即便是朕這個皇帝,如果做的事情確實有問題,那也會被天下罵昏君。
如果錯的實在離譜,也有的是人起來反抗。
皇帝都要負責,官員不用負責嗎?”
“這……”
馬周頓時無話可說,但他又確實覺得,這政策好像對官員太過於嚴苛。
“朕知道,你的本意不是如此。
你大概是想說,人心是看不透的。
甚至哪怕這一刻,某人還是一個高潔的清官,下一刻就可能變成貪婪的貪官。
人是會變的,沒有人能看得出來。
但是,才能確實能看出來的。
因此,如果有些官員,純粹是在推薦有才能的人,錄取有才能的人,最後卻需要自己來背這個鍋,是非常冤枉的。”
“是,臣就是這個意思!”馬周鬆了一口氣。
“那麽,朕也已經說了!
無限追責這個製度,也是會分情況的。
朕難道沒有說過,如果確實是因為有才被錄取,跟錄取人之間沒有任何其他關係,是可以免責的嗎?
這第二責任人,作為上官而言,難道不該隨時監督手下嗎?
手下犯了錯,上官居然毫無責任,你覺得可能嗎?
監督自己的手下,這不是作為上官的職責嗎?
如此被追責連累,有什麽可開脫的?”
馬周遲疑道:“可……可是如此一來,勢必讓文武百官,就連有才之人都不敢舉薦,也不敢和其有任何牽扯。
但在實際上,又是根本做不到的。”
“就以剛剛這個張三來舉例,若是他被啟用無限追責製度。
他自然會把,跟他有牽扯的人給咬出來。
當然,也可能會胡亂的攀咬。
可如果是胡亂的攀咬,他就沒有任何證據。
反過來,為了避免有人收了自己的賄賂,偏偏不給自己辦事,他就會保留證據。
證據一出,無可抵賴,該如何判就如何判。
沒有證據,無論他如何攀咬,也沒有任何意義。”
李承乾說到這裏,突然想起什麽。
改口說道:“劉德威,從此以後,在我大唐境內,判任何案子,以證據為先!
屈打成招的口供,堅決不予承認。
若是沒有證據,哪怕對方是真的罪犯,也給予無罪釋放。”
“啊?”
“啊?”
“……”
百官又是一驚,突然轉移這個話題,讓他們紛紛不解。
李承乾也知道,他這話一出的後果。
後世科技那麽發達,也會被人鑽空子,也會有人包庇,別說現在了。
但是,為了消滅大唐內部的戾氣,這是必須要做的。
因為屈打成招,會造成太多冤假錯案,那個損失,站在皇帝的角度來說,比放過幾個真凶,損失上要大太多了。
正所謂人狂自有天收,那種靠著自己背後的力量,給自己開脫的凶手,遲早會因為各種事情被牽連進來。
雖然可能,在這個過程之中,要多出一些受害者。
但站在國家層麵而言,斷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兩害相形,取其輕者。
沒有任何事情是完美的,隻能看哪邊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