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朕說的是,佛門對這個天下有什麽用?

字數:4309   加入書籤

A+A-


    “陛下是要貧僧,吃下這盤肉嗎?”玄奘問道。
    李承乾微微點頭,什麽都沒說,就這麽目光灼灼地盯著他。
    玄奘咽了咽唾沫,低頭看著那盤東坡肉,慢慢拿起筷子,手抖得非常厲害。
    真正長期不吃肉的人,突然間讓對方吃肉,而且還是吃肥厚的大肉,對這種人來說其實是種折磨,是身心的折磨。
    首先,身體突然間接受這類大肉,根本就無法適應,腸胃都會不適。
    如果運氣不好或者體質不對,連拉個三天三夜都不奇怪。
    同樣的道理,對於真正不吃肉的人來說,聞到肥厚的油味,都可能會出現嘔吐的反應,精神上也是一種折磨。
    並不是說,遵守這類戒律的和尚,都是因為意誌力才忍住的。
    有些人,還真就天生不怎麽喜歡吃肉。
    如果再加上戒律導致的心理認同,就真正的身心都認同了不吃肉,自然就不再是一種折磨,反而是一種常態。
    對於真正遵守清規戒律的和尚來說,幾十年如一日的不吃肉,他們的身心都會習慣。
    李承乾給玄奘遞的這一盤肉,跟對普通人用刑是差不多的。
    李承乾明白,玄奘自己也明白。
    可他現在,就像是被架在了火上。
    不吃吧,這叫做抗旨不尊。
    吃吧,身心都在抗拒。
    一塊明明很香,油光閃亮的東坡肉,被玄奘慢慢夾起來,連續兩次掉在盤子中,第三次才終於重新夾了起來。
    隨著東坡肉漸漸靠近玄奘嘴邊,他的臉色漸漸發白,身體都在顫抖。
    聞著東坡肉的香味,玄奘卻並沒有覺得香,反而就像普通人感冒之後聞到油的味道,不隻是頭痛,甚至想吐。
    明明身心都非常抗拒,但是玄奘又知道,自己必須吃下這塊肉,甚至吃下這一盤肉。
    如若不然,那就是犯了欺君之罪。
    因為他剛剛話裏話外,都透露著要‘聽話’的意思。
    連吃盤肉都不聽,那還指望聽什麽?
    玄奘的理想,隻要讓佛門發揚光大。
    某種意義上來說,他跟魏征一樣,為了踐行自己的需求,是無懼一切的。
    這盤肉,現在成了他投誠的標誌。
    “好了!”
    李承乾突然說了一句,幾乎靠近玄奘唇邊的東坡肉,瞬間從筷子上滑落,重新掉回了盤子裏。
    “玄奘法師,你明白了什麽?”李承乾問。
    玄奘臉色蒼白,雙眼無神,猶如受過一次酷刑。
    “玄奘法師,朕問你,你可明白什麽?”李承乾再問。
    玄奘的心神,好像從天外慢慢歸來,目光漸漸重新變得有神。
    “阿彌陀佛……”
    玄奘雙手合十,隻是宣了一聲佛號,並沒有回應。
    不知道是沒反應過來,還是真的沒有猜出李承乾的意圖。
    李承乾也沒有逼迫他,非要回答出一個答案。
    轉而就說道:“雖然朕不喜歡儒家,但對孔夫子本人,朕還是很敬仰的。
    比如他就說過一句話:己之不欲,勿施於人!
    吾之佳釀,彼之砒霜。
    法師可曾想過,這天下的百姓有那麽一部分,別說是吃到這一盤肉,哪怕是能舔一舔盤子裏的湯湯水水,對他們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你不喜歡吃,甚至聞都不想聞一下。
    但有太多的百姓,他們想要吃到肉,他們想要餐餐都吃肉。
    盡管他們並不知道,如果真的餐餐都吃肉,他們也會吃膩,他們也會吃到想吐。
    可正因為得不到,他們甚至會覺得,如果能讓他們三天兩頭吃上肉,他們願意少活十年,少活二十年!
    法師,他們中的一部分,為了吃到一點肉,甚至願意用自己的命去換。
    盡管那是衝動的行為,可真的有人會那麽去做。
    當年,你前往天竺的時候,朕還非常小,甚至都不曾聽過你的法號。
    後來,朕稍微長大了一些,聽過了你的法號,知道了你所做的事情。
    那個時候,朕還挺敬仰你的。
    畢竟,你為了自己的理想,冒著殺頭的罪過也要踐行。
    可是朕那個時候,卻猶如籠中之雀,完全是任人擺布。
    別說是一句話,哪怕是一個表情,有時候都會被人過分解讀,甚至於批評。
    可隨著更長大,朕漸漸明白,你雖然踐行著自己的理想,但你的理想卻非常的自私!
    法師,你說,佛門發揚光大之後,究竟有什麽用?
    朕說的是,佛門對這個天下有什麽用?”
    玄奘身體微微抖了一下,因為這個問題,他根本就無法回答。
    他從小就在寺廟中長大,從小就在佛法之中熏陶,所以在佛門危難的時候,他站了出來。
    一直以來,他都沒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有任何的錯誤。
    可是,直到他走出去,直到他發現無論走到哪裏,大唐這兩個字就像是金字招牌,讓他暢通無阻的同時,還能獲得無數的幫助。
    他借助大唐的國威,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求經大業。
    他以為,自己已經完成了理想。
    直到回來,這兩天在長安所見所聞,還有鑒法跟他說的一切,他自己都迷茫了。
    對鑒法來說,他更在意佛門的傳承。
    原本的玄奘,也是一樣的。
    玄奘一直認為,佛門是救世的。
    可不管在天竺這個佛門的發源地,還是回到現在的長安。
    他都明明白白的發現,佛門救不了世,反倒是皇帝可以。
    所以,他原本想要求的,就是用自己的經曆,交換李承乾對佛門的放過。
    從此以後,好好的講經,好好的讓佛門重新煥發光彩,以報答對自己的養育之恩。
    可是現在,李承乾的問題,猶如在他胸口紮了一刀。
    佛門究竟有什麽用?
    這是來自於一個皇帝的質問,也是對他的信仰深深的質疑。
    要是以前的話,玄奘能說出一百八十條理由。
    可是現在,他一條都說不出來。
    因為所見所聞,都可以證明,佛門沒落了,但是世道卻更加繁華了。
    大家不信佛了,可卻幸福了。
    這一切,不是吃著念佛能做到的,也不是講經能做到的,反而是皇帝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