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與玄奘討論神話中的真相

字數:4544   加入書籤

A+A-


    “玄奘法師,你回答不上來嗎?
    要不要,朕來告訴你?”李承乾問。
    “阿彌陀佛,請陛下指點!”玄奘眼神暗淡道。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
    天道者,天地萬物,秩序井然。
    比如說,狼吃羊,羊吃草,你能說狼有錯嗎?
    若是你可憐羊,把狼給殺絕了,那麽羊就會泛濫,草就會被吃光。
    不能因為你覺得狼傷人,所以你就先把狼定義成惡的一方。
    這就是天道,也可以稱之為食物鏈。
    地道者,厚德載物,無所不包。
    不管是我們人,還是天生的萬物,大地都會包容。
    不管你是把大地刨個坑,還是隨意挪動,大地都不會反抗。
    同樣,大地想要動,誰也阻止不了。
    人道者,人人如龍,改天換地。
    沒有見過黑暗,世人如何知道什麽叫光明?
    沒有嚐試過冷的感覺,誰又能知道熱是什麽感覺?
    因此,人道百花齊放,有對比才能碰撞出無限精彩。
    就好比法師眼前那盤肉,有無數人可望而不可及,也有無數的人聞之欲嘔。
    佛教也好,道教也好,匪徒也好,盲流也好,隻是一種職業,一種狀態。
    每一種職業,都想要發揚光大。
    可任何職業,一旦成為獨尊,就會如同天道之下的羊和狼一樣。
    少了誰,另一方泛濫的後果,就是全部毀於一旦。
    理想要讓我們發揚光大,你可知道佛門發揚光大的後果?
    那個鑒法和尚,真什麽都沒有對你說嗎?”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
    玄奘雙手合十,微微低下頭去,嘴裏喃喃自語,師傅在感悟什麽東西。
    李承乾也沒有再說話,看這和尚能不能真正領悟了。
    他準備留下對方,佛門本身已經根深蒂固,打是打不掉的,因為它在人的心中。
    既然如此,不如推出一個好的代表來,引領未來的佛門,改正他們的思想。
    玄奘,無疑是一個很好的人選。
    對方西去求經,並且還歸來了。
    從曆史上看,他應該帶回了五百多部經書。
    同時,他在那邊那麽多年,也學懂了梵文,在曆史上回來之後就開始修經書,一直修到去世都沒有斷。
    可以這樣說,未來的佛門經書解釋權,就在玄奘的身上。
    殺他一個和尚,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不如讓對方明白,什麽才是天地大道。
    讓他把各種經書,還有各種傳說,改成真正符合中原大地特色的。
    真正的去導人向善,又不走入極端。
    這也算是從精神層麵,為大唐的平穩發展添磚加瓦。
    某種意義上來說,華夏文明從來都是包容,可以容得下一切。
    但也是極為排他的,隻因為在華夏文明的眼中,四方皆蠻夷。
    要想華夏繁榮昌盛,要想大唐繁榮昌盛,百花齊放是應該的,但是內核必須要加以控製。
    若是對方能夠做到,李承乾又不是容不下這麽個和尚。
    對於皇帝來說,從來就沒有好和壞,隻有能不能用,合不合用。
    這個可以稱之為大局觀,長遠目光。
    好一會兒,玄奘才呢喃道:“阿彌陀佛,貧僧有疑,請陛下指點。”
    “法師請講!”李承乾點頭。
    “陛下想做什麽?”玄奘突然目光灼灼的問。
    李承乾沉吟了一下,然後說道:“商周甲骨文中已有帝令雨的記載,周代《尚書》將天命與德政綁定,形成以德配天的統治邏輯。
    楚地東皇太一、齊地八神與中原昊天信仰並存,形成萬神共治的多元格局。
    東漢張道陵創立天師道,將老子神化為太上老君,太平經提出天君概念,初步構建以玉帝為核心的官僚體係。南朝陶弘景真靈位業圖確立元始天尊為最高神,玉帝位列太極金闕帝君。
    玄奘法師,這些你清楚嗎?”
    “阿彌陀佛,陛下智慧如海,不曾想連這些都有了解!”
    李承乾微微笑了笑,繼續說:“《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北海之內有幽都之山,描述為黑水環繞的神秘之地,但尚未與死後世界直接關聯。
    《楚辭·招魂》提及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約等形象暗示地府雛形,但缺乏係統化的刑罰體係。
    東漢佛說十八泥犁經首次係統描述十八層地獄,將地獄分為光就居獄、居虛倅略獄等類型,每獄對應不同罪行。
    南北朝時期長阿含經細化八大地獄與十六小地獄,形成因果報應理論。
    玄奘法師,這些你又清楚嗎?”
    “阿彌陀佛,貧僧略知一二!”
    玄奘心中很感歎,就算李承乾是有意查的,這也不是個簡單的工程。
    李承乾點點頭,然後正色道:“換句話說,經過曆史的演變,道教漸漸形成了一個,可以稱之為天庭神仙的體係。
    而你佛教,漸漸形成了一套地府冥係。
    道教的神仙,主張的是逍遙自在,飛升成仙,這也是道教為長生而努力的具象化。
    地府的冥神,也就是你佛教,是以善惡有報,因果報應為核心,創建了一個輪回轉世的體係。”
    “阿彌陀佛!”
    這一聲阿彌陀佛,玄奘說得非常重。
    似乎直到這一刻,他自己才明了,這其中的種種因果。
    以前的話,都是隻鱗片羽,甚至他自己都沒有想過這些。
    沒想到,從形成的開端,到形成的路徑,都被李承乾給找出來了。
    甚至連他們未來的意圖,都看清楚了。
    這實在是,可怕到無法言喻!
    “玄奘法師,還記得朕剛剛說的天道、地道和人道嗎?
    道教形成了神仙體係,歸屬於天道。
    佛教形成了冥神體係,歸屬於地道。
    那麽天地人三道之中的人道呢?
    人天生靈智高絕,為萬靈之長,人道即為萬物眾生之道。
    眾生喜笑顏開,則人道繁榮昌盛。
    反之,人道凋零。
    天壓地,地孕育萬物,萬物以養人。
    人頂天,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那就人定勝天。
    《尚書·大傳》以燧人、伏羲、神農為三皇,強調技術貢獻。
    《風俗通義》將伏羲、女媧、神農列為三皇,突出創世神話。
    《史記·秦始皇本紀》首次將泰皇(人皇)納入官方體係,與天皇、地皇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