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再提考公,曲線救國

字數:4479   加入書籤

A+A-


    天然氣,煤炭,一切深層的礦物,這些星球的骨架,被發展給挖空了。
    於是,水就開始下沉,去填補那些空洞。
    地下水下沉,地麵的水自然會減少。
    水的總量雖然不變,可由於水的流動,就導致了可使用的水變少。
    再加上地麵的汙染,被流動的地下水帶得到處都是,地下水本身也被汙染了。
    全靠著流動過濾,又把深層的土地全部汙染,這就形成了一個毒害千秋萬代的死結。
    就好像長在人身上的腫瘤,要麽人先死,要麽腫瘤先死,但終究都得死。
    當這種情況出現了,除非全世界都是同一個國,並且聽同一個領導號令。
    否則,知道了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
    因為你不挖別人會挖,你不發展別人會發展。
    於是,明知道繼續下去會死,越搞死得越快。
    可在麵對馬上死還是未來死的這個問題上,顯然大家都會選擇後者。
    於是,這種不可阻擋的惡性循環,猶如那脫韁的野馬,朝著懸崖狂奔而去,沒有人能夠阻止了。
    想要活命,隻能跳出這片原本活命的地方,去別的星球看看,要麽就隻能等死!
    因此,李承乾早早的就開始打這方麵的主意,作出嚴肅的規劃。
    把全世界弄成一個國,讓高層人知道會造成的後果。
    如此一來,誰要是敢犯規,誰就會被大家一起按死,傷害就要慢得多了。
    因此,可持續性發展,自然是一個長遠的計劃。
    想要讓人不丟垃圾,那是不可能的,那麽就隻能讓垃圾變得可循環利用。
    從一開始,就要做好回收利用的可能性。
    哪怕實在沒法回收利用,也必須要做到可降解性。
    隻有做到這些,在保證大環境正常的情況下,才能夠保證大唐的千秋萬代。
    就好像目前的改朝換代,從根子上說都是土地引發的危機。
    後世的改朝換代,就是資源引發的危機。
    本質上來說,都是根子上引發的危機。
    沒有誰吃飽了沒事幹,會被裹挾搞事。
    “嗯,既然大的綱要定下來了,諸位愛卿就看著辦吧。
    朕就重申一點,段綸!”
    “臣在!”
    “工部做出一切東西的同時,都要想到可降解性和可持續利用性。
    舉個例子,就拿玻璃來說。
    可二次熔煉,做成其他的不需要那麽透明的東西。
    直到實在無法作為玻璃利用之後,也可以打碎了之後加在混凝土之中。
    如果是可被降解的東西,也就是能夠在自然之中腐爛的東西,那就一定要研究如何才能腐爛更快。
    就如同一個袋子,現在加膠的紙袋,就是一種可循環利用方式。
    切記,最好不要出現,必須要以火焚的方式,才能夠銷毀的東西。
    也或者,埋入地下之後百年都不腐的東西。
    正常的火燒柴與物沒事,但是有些東西,火燒出來的煙是有毒的。
    一點兩點沒問題,可當大家都這麽幹的時候,那就大家都得被迫呼吸毒氣。
    即便量非常的微弱,可這麽一輩子半輩子呼吸下來,遲早會導致疾病叢生,導致下一代變得脆弱。
    一代又一代,影響的就是千秋萬代。
    總而言之,盡量做到每一樣東西,都能夠無害化回收或者處理。
    朕也知道,其中肯定是有難度的。
    但不應該因為有難度,就避而不談。
    我大唐可以發展慢一些,畢竟我大唐實實在在就是世界第一。
    可禍害千秋萬代這種事情,絕不允許出現。
    現在的橡膠,也要盡可能的研究,如何無害化的處理。”
    “臣,遵旨!”
    段綸嚴肅的保證,把這話記在了心裏。
    作為工部的尚書,他心中確實清楚,有很多東西都是有毒的。
    就像李承乾說的,一點兩點沒問題。
    若是大家都這麽幹,那就大家都得被迫吸毒,沒有誰能夠跑得掉,這是關乎到自己子孫後代的事。
    李承乾這也算是未雨綢繆,畢竟未來石油肯定要利用起來,到時候就會導致塑料的出現。
    “接下來,說科舉的事情!”
    李承乾再次提起科舉的事情,百官們頓時豎起了耳朵。
    因為上一次,李承乾在那本白皮書中,包括在朝堂之上,就說起過把科舉改為考公。
    “朕上次說過的,關於製度改革的是,先於吐蕃實行。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考公的製度就會改變。
    這一次科舉,是乾元以來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
    下一次科舉開始,就會徹底改革為考公。
    朕也知道,考公這件事情,可能與諸位愛卿的利益不符合。
    畢竟,有那麽一部分愛卿,屬於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
    還有一部分愛卿,屬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當然,還有那種文武雙全,但別的是一樣不通的愛卿。
    如此一來,朕提出這個考公製度。
    也就意味著,與諸位愛卿的利益都不同。
    是天下之間,無物不可以利益說話。
    當一個製度,違背了百官的利益,百官就會反彈。
    若是反彈不了,也會陽奉陰違。
    朕不知道,你們因為這個政策,私底下商量了些什麽,做出了一些什麽準備,用來對抗……”
    “……”
    百官們要麽麵無表情,要麽低頭看著地麵的磚頭,要麽眼角眉梢微微抽動。
    他們知道,李承乾肯定又要發瘋了。
    李承乾已發瘋,簡直是什麽都可以從口中說出來。
    “朕也知道,總體而言,孩子偏向於皮厚,腦子不太好使,那就往武將方麵發展。
    如果孩子聰明伶俐,那就往文臣方麵發展。
    這兩樣,都可以高居廟堂。
    如果是真有那個能耐,未來某一天出將入相,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總而言之,為了家族的榮耀,也為了家族的傳承。
    孩子想學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學什麽。
    但是……”
    百官心中暗叫,轉折來了,轉折來了,每次李承乾都要加個但是……
    “但是,諸位愛卿可曾想過,真的每個人都願意做文臣和武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