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祖母保重,願您長命百歲

字數:4640   加入書籤

A+A-


    “祖母,我不想跟你說什麽大道理。
    可能在大道理方麵,你比我都還會說。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楊政道現在是尚衣奉禦吧?
    我讓他回來,照顧你如何?”
    楊政道,是楊廣還唯一在世的嫡孫,是他其中一個兒子的遺腹子。
    當年,蕭皇後為了保住這根獨苗,一直帶著他。
    不管是去突厥還是回來,都帶著。
    回到大唐之後,蕭皇後用傳國玉璽,保住了楊政道的命。
    為了避免一些政治事件,楊政道被李世民封了官,不過全是一些閑職或者是沒有權勢的。
    總而言之,就是讓楊政道好好活著,但又永遠處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李家跟楊家的關係,終究太過於複雜,有些事情很難辦。
    李承乾這一開口,就等於是把楊政道還給了蕭皇後。
    潛意思也很清楚,隋朝已經成為過去式,不可能再回來了。
    如果你非要趁著最後時間做點啥,那就等著楊家的血脈死絕吧。
    楊政道的身份,注定了他不管有沒有才,都是不可能得到任何實權的,誰讓他是前朝餘孽呢?
    任何皇帝都不敢賭,這種仇恨之心,會不會一直延續下去。
    直到有一天,找到時機又遇到能人後代,突然爬起來造反。
    除非,大唐曆經上百年之後,才能夠徹底斷掉這種根基。
    果然,聽到李承乾這麽說,蕭皇後的那一口氣泄了。
    其實她心裏清楚,什麽都清楚。
    她見多識廣,又人老成精,怎麽可能不明白?
    若是這點道理都不明白,現在這蕭府就不可能安安穩穩的存在於這裏。
    至少在李世民時期,他就等著那些餘孽跳出來聯係她呢。
    政治的肮髒,是不可能在意,所謂親情血脈的。
    因為血脈可能不孝,自己掌的權利卻不會背叛。
    “說吧,你到底是來做什麽的?”
    蕭皇後閉上了眼睛,歎氣道。
    “祖母的八十大壽,我給遺忘了,高明今天是來賠罪的。
    其他的,祖母不要想多了。
    既然祖母不歡迎我,那我就先走了。”
    李承乾再次拱拱手,轉身朝著門外走去。
    打開廂房大門的時候,李承乾停下腳步,頭也不回的說:“楊政道,我會去了他的職位,讓他回來跟祖母闔家團圓。
    之後,他如果有那想法,可以直接去考公。
    至於考公是什麽意思,想來也不用我多做解釋。
    隻要他有那個能力,能夠進哪個部就進哪個部。
    在朕的眼裏,他還不配成為對手。
    祖母保重,願您長命百歲!”
    長命百歲這四個字,要是對九十歲以上的人說,跟詛咒沒區別。
    不過跟八十歲的人說,那就是真正的祝福了。
    盡管李承乾知道,就算是楊政道歸來,讓蕭皇後放下一些,活得更久一些,也終究撐不了太久。
    油盡燈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至於給她一顆祛病丹或者愈合丹,李承乾從來沒有想過。
    某種意義上來說,蕭皇後代表的是一個舊時代。
    當她去世之後,這個舊時代就徹底過去了。
    哪怕不怕,出於政治考量,李承乾不可能給她的。
    蕭皇後什麽都沒說,隻是目送李承乾離去。
    最後閉上老眼,眼角一滴濁淚劃過。
    楊正道被放回來了,但是李承乾這個態度。
    就像他說的,隋朝已經徹底成了過去式,不可能再回來了。
    這是隋朝的印記,被徹底的抹除了。
    從此,印記的核心楊政道,隻是一個普通的大唐百姓。
    若是李承乾要點臉,最多就是死後追封一個王,以王之禮下葬。
    若是不要臉,完全可以當他不存在。
    出了蕭府,李承乾騎上馬,並沒有快馬加鞭。
    他好久沒有出來閑逛了,準備慢慢的回到皇宮。
    突然想到,自家母後那個在隔壁的別院,李承乾扭頭看了一眼,突然發現一個男人的背影,正帶著一些一看就是從西市買回來的奴仆,準備開門進去。
    雖然看背影他沒認出來,不過心中一動,大約猜到應該是長孫衝。
    畢竟小偷小摸的,可不敢來這種府邸。
    再說,沒有長孫無垢打招呼,別人哪來的鑰匙?
    “籲……”
    李承乾勒住韁繩,那人下意識扭頭看了一眼,兩人就這麽隔空對望著。
    長孫衝看起來,基本已經是中年人的樣子。
    但是你承乾看起來,比後世一些人長得還年輕,兩人就像是隔了一個輩分。
    不過,也不可能認不出彼此來,俗稱化成灰都認識。
    幾秒之後,李承乾收回目光。
    什麽都沒有說,再次給馬施加了一個力,戰馬跺著步往前走去。
    他跟長孫衝,已經沒什麽好說的了。
    既然接手了這棟府邸,那就好好生活吧。
    長孫衝也沒有說什麽,隻是默默的望著李承乾離去的背影。
    他知道,從今以後,兩人應該不會有交集了。
    李承乾是那高高在上的神龍,而他隻是那卑微的螻蟻。
    隨著十月份的到來,按理來說,長安地區該下雪了。
    因為現在都是農曆,如果是算後世的公曆,應該是差不多十二月份了。
    可今年的長安,冷倒是冷了,卻沒有下雪的意思。
    看到這個天氣,李承乾察覺到了異常。
    最近幾年,整個大唐都沒有什麽大的災害。
    雖然有大臣拍馬屁,說是因為他治理有方,但李承乾卻知道,這是自然氣候的原因,跟別的沒關係。
    而且他記得很清楚,明年洛陽周邊有大水災,當時上報的是淹死了六千多人。
    因為曆史上他這個時候還是太子,所以這件事情的印象非常深刻。
    同時,明年的京畿地區,會有蝗災。
    因此,今年這個時候還不下雪也就對了。
    不下雪,就凍不死地裏的蝗蟲卵。
    同時,雨量跑到洛陽那邊去了,長安這邊幹旱了,蝗蟲就大肆泛濫了,但太史令李淳風還沒有反應。
    不過,李承乾沒有怪他的意思。
    在這個全憑經驗的時代,如果他能預測幾個月之後的天氣,那簡直就是神了。
    就連後世放了衛星上去,大區域會不會下雨,也就預測過幾天。
    如果是小區域的話,甚至天天報都天天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