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明年可能有蝗災和水災
字數:4254 加入書籤
李承乾坐在自己的龍椅上,心中想著這個事情。
在日常事務匯報完畢之後,他就說:“今年的氣候有些異常,諸位愛卿可曾感受到?”
李淳風馬上接話:“稟陛下,按照往年的情況,此刻應該下雪了。
但是今年,到目前為止還沒下雪,氣候的確有些異常。”
這話給他來接,畢竟他是掌管氣候和定製曆法的太史令。
“那太史令可曾想過,明年或許會有蝗災?
此刻不下雪,也可能是因為氣候變遷,那明年或許就有地方會有水災?
近幾年是到太平,有官員說,這是因為朕仁德。
但是,朕心裏清楚,天氣如何跟朕沒有任何關係,隻能說,朕即位的時間段正好。
無論誰在這個位置上,本來就不會出現的,災害自然也不會出現,無論他是昏君暴君還是明君。
朕也早就說過,不要把自然災害推到君主頭上,那隻會顯得你們很無能。
既然察覺到了氣候的異常,那太史令你說,朕說的這種可能性會不會存在?”
“陛下,您說的這種可能性的確存在的。
今年如果冬天幹旱,那麽明年可能夏季會出現水災。
隻是,這水患在何方,暫且無從知曉。
另外,蝗災難道也與幹旱有關?”
古人是非常善於總結經驗的,俗稱理論知識零分,但實幹百分。
隻不過在這之前,蝗蟲往往和什麽蝗神掛鉤。
動不動就跟皇帝失德聯係起來,甚至曾經把李世民都逼得吃蝗蟲。
正是因為這一套,導致很少有人去總結,蝗蟲出現之前,到底有些什麽異常。
蝗蟲這東西,遇到幹旱會瘋狂產卵,因為這氣候適合它們。
如果冬季沒被氣候滅殺一些,到了來年開春溫暖快的話,就會瘋狂的孵化,泛濫成災。
之所以在現代沒有蝗災了,那是因為蝗蟲被農藥搞得成不了災。
還有就是人類的各種破壞,導致蝗蟲的棲息地變得很少很少,自然就沒辦法了。
可是在整個農業古代,蝗蟲都是一個巨大的災害。
“頭年的冬季幹旱,會導致地裏的蝗蟲卵,無法被足夠的低溫凍殺,也無法被雨水泡殺。
再加上蝗蟲產卵的深度,在土的表麵燒火,除非燃燒時間足夠久,也同樣無法滅殺蝗蟲。
如此一來,蝗蟲卵的存活率太高。
如果因為冬季的幹旱,導致來年的春季溫度提升過快,蝗蟲卵就會瘋狂孵化,從而泛濫成災。
這是屬於格物的道理,跟什麽蝗神也好,什麽皇帝失德也好,都沒有任何關係。
蟲卵一般身處三寸左右的地下,就算被翻出來了,隻要沒有下雪,問題也不大。
因此,想要知道明年會不會形成蝗災,隻需要鬆土就能確定。
下朝之後,即刻命令各地,往後年年翻土的時候,都要注意地裏有沒有蝗蟲卵。
蝗蟲卵起先是白色,之後漸漸變得跟土地一樣的顏色,需要仔細注意。
長短上大概就跟成年蝗蟲體型差不多,因為它是一個卵囊,裏麵有成千上萬的小卵。
蝗蟲卵,一般是產在鬆軟的土壤之中,本身比較硬實的土壤之中是沒有的。
這次朝會之後,即刻傳令各地,清查土中的蝗蟲卵。
若是偶爾一個倒也無妨,若是大量聚集出現,那就快放雞鴨等,先吃掉一批,或者以人工的手段處理掉一批。
不苛求每一粒卵都不被放過,但在如此處理手法之下,想要形成蝗災也不容易。
待到明年,若是蝗蟲數量過多,告知各地,去頭尾尖端,去翅去腿,以油炸之可食用,並且還是非常好的食物。
不隻是好吃,而且多食可以治夜盲症,隻是需剔除心理障礙,把其當作一種肉食即可。
隻是切記注意,蝗蟲為綠色時可食。
若大量蝗蟲聚集,蝗蟲的顏色化作灰褐色,則隻有雞鴨鳥等可食用,人吃易中毒。
另外,若有蝗蟲起勢,夜晚燃燒火堆,利用蟲子的趨光性質,讓它們自投羅網。
此三管齊下,可滅蝗災於成形之時。
此事,一定要在明年開春之前,傳入各地,讓各地做好準備。
就算當地明年沒有蝗蟲成災,但也可以預防為主。
此三法,可保證蝗蟲不會泛濫成災。
若是由此三法,還導致蝗蟲泛濫成災。
哪個地方蝗蟲泛濫成災,朕就要誰的腦袋!
防患有未然,才是硬道理。”
眾臣完全不驚訝,為什麽李承乾知道這麽多?
反正李承乾的腦回路,還有他的種種奇跡,已經讓眾臣麻木了。
隻是,吃蝗蟲?
雖然李世民當初吃了一隻,不過那也隻是一隻。
而且,對於他們這群高門大法的貴人而言,吃蟲子這種事情,想都不敢想。
隻是隨便一想想,就感覺相當惡心。
房玄齡站出來道:“陛下,蝗神之言確不可信。
但是,吃蝗蟲這個事情……
若是下達聖旨的話,隻怕是……”
“無妨,可告知百姓,有些蟲子本就可以食用,南方有些部族,本身都有食用蟲子的傳統。
隻不過,並不是每一種蟲子都可食用。
朕也知道,就算到了易子而食的時候,隻怕都很少有人會食用蟲子,這是因為大家都不知道,有些蟲子是可以食用的。
但朕既然說出這個話來,那就會為全天下百姓負責。
吃與不吃,這全看自身。
若是實在接受無能,朕也不強迫誰去吃。
但是,喜歡冒險或者想要嚐試的,完全可以試試看嘛!
總有那麽一些人,會願意去冒險。
當他們吃到之後,就會知道朕說的沒錯。
朕甚至相信,未來的蝗蟲,會成為大唐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
雖然依就有人堅決不會吃,但是吃過的一定都說好。
這件事情,無需再論,隻要按朕的話傳達下去就好。
朕有預感,明年肯定會有蝗災,或許就在長安周邊,或許還有別的地方。
南方之所以形不成蝗災,就在於其幾乎永不幹旱的特性,但北方易形成蝗災。
下麵來說說,關於可能的水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