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人口越五千萬,盛世巔峰到來
字數:4614 加入書籤
李承乾想著想著,就想到了杜如晦。
兩個門神齊全了,那這房謀杜斷,也該齊全才對。
房謀杜斷,既然杜如晦擅長決斷。
那就意味著,他一定有一顆理工腦袋。
他有一顆理工腦袋,算學方麵就差不了。
在曆史上來說,杜荷到死都沒有背叛他。
這一世,也從來沒有提過要複活他的父親。
是不想不願嗎?
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他卻從來沒有提過,連旁敲側擊都沒有,隻是吩咐他做什麽他就做什麽。
基於這種種原因,李承乾就把杜如晦給複活了,讓他來擔任這個財政部長。
果然,盡管他已經死去十五年以上,可複活歸來之後,他還是很快就跟上了進度。
有些人,天生就是吃某碗飯的。
別人十倍的努力,都趕不上他們隨便一眼。
杜如晦還兼職著民政部部長,相當於兩個部門一把抓。
當初,某些人不想要這兩個位置。
現在,李承乾還不想把這兩個位置給出去了。
這兩個位置,實在太重要了。
“陛下,去歲人口統計,戶籍登記在冊人口五千一百四十二萬餘,一千七百三十五萬餘戶。
同比去年,增長幅度並不明顯。
這是因為,有大部分的老年人口,正大量去世。”
李承乾對這些數據心知肚明,畢竟他會先看奏疏,以及詳細的報告。
為了加速處理朝政,無形之中,李承乾已經改變了很多小事。
比如說,把數據表格化,就是其中之一,如此一目了然。
在乾元四年的時候,加上新合並過來的,大唐人口差不多四千萬,接近一千萬戶。
不過這其中,有那麽一部分算是叫做戰犯,他們一直在南方開荒,死亡的比較多。
所以在乾元五年的時候,除了戶數有變化,伴隨著大量老人或者戰犯的死亡,人口變化幅度不大。
到了乾元六年,也不過是增加了千萬人口。
隨著大唐百姓生活漸漸變好,每家每戶都在努力的生。
自古以來,戰亂的時間太長久了,人人對傳宗接代的執念,是不可想象的。
這幾年日子越過越好,人人都著急著把自己的血脈傳承下去。
隻要能生得出來的,家家戶戶都在生,這個數據變化已經算比較小了。
要想真正的大幅度變化,估計還得等十年左右,等最近幾年出生的孩子長大。
五千萬人口,已經接近自古以來盛世的巔峰人口了。
前隋時代,最高登記在冊人口也就六千萬左右。
再有個一兩年,大唐人口就追上去了。
聽到這個數據,百官心中也有些成就感。
雖然平時跟李承乾各種不對付,暗地裏總想搞點事情,不想吃啞巴虧。
但麵對整個大唐整體的提升,沒有官員不感覺驕傲。
“糧食產量呢?”李承乾捧哏了一下。
“目前,五穀產量,得益於科學院諸位農業科學家的努力,雖然不說加倍提升,但也多有增長。
截止到目前為止,各地糧倉,基本是滿的狀態。
由於陛下的政策,糧倉一直有換新的五穀囤積,並且可以用錢抵糧。
最近幾年,大唐各地也沒有大災大難。
再加上我大唐的強盛,此時林狀已經沒有糧荒之苦,地比較多的都在賣糧。
因此,糧食進出,每天都在進行。
隻能說,截止統計的時候,差不多有三億石的儲糧。
這些糧,是五穀混雜的,無法正確統計。
按照計算,如果以現在的人口而論,即便整個大唐一年不種糧食,都不會再缺糧!
但是,根據臣的計算,也是需要未雨綢繆。
因為接下來的幾年,臣預計人口會大量增加。
原本的老齡化人口,他們過多了苦日子,現在鬆懈下來之後,沒有了那股精氣神,因此去世了很多。
但是,挺過了這幾年的,常態情況下而言,生活變得富足了,沒有那麽多擔憂,那麽他們的壽命也會相應延長。
因此,還是不能太過放鬆!”
“也就是說,目前的人口和存糧算,每個人可以均分到五石左右,是這個意思吧?”
李承乾知道數據,他是說給百官聽的。
“然也!”杜如晦嚴肅點頭。
“是還需要努力,居安思危,糧食安全大於一切。
別說隻夠現在的百姓吃一年,朕希望未來,能做到讓百姓安穩吃三年。
如此,除非整個大唐都三年幹旱,或者出現三年以上的大變故,否則都不會鬧糧荒。
隻有如此,百姓才能夠真正安居樂業!
科學院那邊,那些科學家,是不可能去催促的。
有時候,一個錯誤會創造奇跡。
但有時候,可能十年八年都沒有收獲。
糧食的增產,一方麵得益於朕的政策。
另一方麵,得益於各種增產的方式,比如說漚肥開墾的方式。
但這些方式的增產,都是有限的,現在就算沒有達到極限,也差不了太多了。
必須要進行多元化,不能隻讓百姓吃糧食。
尤其是肉食的供應,現在如何了?”
杜如晦回應道:“由於西藏那邊的配合,還有民間的自行養殖豬以及其他牲口,現在的普通百姓,去掉特殊貧困地區或者個體化,大概平均半月到一月,可以吃到二兩肉。
對比以前,可能一年到頭都吃不到一點,已經算是極大的進步。”
“還需要繼續擴大化,不說讓百姓天天吃肉。
最起碼在第二個五年計劃之中,要讓百姓三天或者一周,都能夠吃得到的肉!”
想要肉的產量大增,不是那麽容易的。
後世能夠做到,一方麵是引進一些急速生長的外國品種,一方麵要做基因改造,一方麵又是各種飼料或者催長劑。
總而言之,那是整個工業基礎的事。
而現在,這些都是做不到的。
養殖周期變長,同時還沒有那麽多糧食去喂養。
所以,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算很厲害了。
“錢的方麵呢?”李承乾問。
“得益於倭國方麵,已經開始提煉金銀,並且大量運送回國。
那邊今年的產量,達到了五千萬貫。
雖然由於陛下的各種計劃,花錢的地方大大增加。
但是,今年國庫的結餘,還是達到了七千萬貫。
目前國庫總計擁有,兩億七千萬貫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