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李象三觀破碎

字數:4221   加入書籤

A+A-


    “象兒,說到好壞黑白,你站在自己的角度,是怎麽理解這四個字的?”李承乾問。
    “這……如果是站在個人角度。
    父皇,兒臣覺得好的話,就是對我好的人或者事。
    如果站在大局的角度,好就是對大多數人或者包括我在內的人有利?
    反過來,就是不利?”
    下意識說到這裏,後半句他自己都不確定了,他開始疑惑了。
    李承乾聽明白了,於是笑道:“看看,你自己都不確定了吧!”
    “……”李象無語。
    “從小的角度來說,彼之英雄,吾之仇寇。
    好壞黑白這東西,就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評價周圍的人或事的一個標準。
    這個標準,你以你為中心,他人以他人為中心。
    就像你說的,對你好,對你有利的就是好。
    可你已經知道,對你有利的,對有些人肯定是不利的,因為這世上任何東西都存在陰陽兩麵。
    在這些被損傷了利益的,不喜歡你的存在看來,顯然你就是屬於壞的,是屬於黑的。
    這是個人的是非觀,每個人的生存環境成長環境不一樣,是非觀就不一樣。
    一切以自我標準去評價別人是好是壞的行為,其實都是一種很自私的行為。
    你不是一件評判他人的工具,有什麽資格用自己的是非觀,去評價他人對與不對呢?
    就像之前那個例子,對那躺在床上的老人來說,要殺了自己的兒孫,那肯定是極壞的,是屬於惡毒到該斷子絕孫的。
    對於兒孫來說,也是有罪惡感的,可為了生存,依然這麽去做了。
    他會愧疚,也許偶爾會懷疑自己做錯了,但最終他還是會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
    站在大局上來說,兩袖清風的清官,若是沒有能力,隻是不貪,你以為對百姓就好嗎?
    他自己不貪,也不折騰百姓。
    可由於他沒有能力,他沒辦法讓百姓活得更好,他甚至就是個糊塗蟲,不知道自己的手下是如何對待百姓的。
    你能說,這是一個好官嗎?
    反過來,有一個官員他很貪,他把所有貪的方法都研究得透透的。
    他知道,不能把最多的群體逼上絕路,所以他另辟蹊徑,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讓百姓越活越好的同時,他自己還貪得盆滿缽滿,你能說他是壞官嗎?”
    “這……這不可能……”李象不信。
    “什麽不可能?”
    “父皇,這種貪得無厭的壞官,怎麽可能讓百姓過得好?”李象搖頭。
    “是嗎?
    這個壞官明白一個道理,苦哈哈的百姓手裏沒錢,真正有錢的要麽是商人,要麽是權貴。
    想要貪到商人的錢,就必須得吸引商人前來。
    要吸引商人前來,就必須要讓百姓手裏有餘錢買東西。
    要想貪到權貴的錢,就要讓權貴賓至如歸,讓權貴知道去那個地方是享受,花點錢無所謂。
    在這兩個邏輯之下,你說他會怎麽做,你說他貪的,究竟誰的錢?
    反過來,清官認為商人貪得無厭,非常不歡迎,百姓隻要好好種地就行了。
    他也不結交權貴,認為這是屬於攀權附貴,他不屑為之!
    百姓手裏有點錢,買不到東西,遇到天公不作美,百姓就流離失所。
    你說,他手下的百姓活得好嗎?”
    “啊……我……這……”
    李象有種三觀裂開的感覺,這番話實在是驚到他了。
    “可是父皇,貪權貴的錢先不說,畢竟他把權貴伺候好了。
    那他貪商人的錢,商人最後也會把這部分損失的錢,轉嫁到百姓的頭上。
    比方說,提高商品的價格,或者以次充好,那受到傷害的不就是百姓嗎?”李象不解。
    “你看東西還是太表麵了,沒看到深層次的問題。
    商人的目標是為了賺錢,換句話說,就是用物資來換金銀。
    可這整個天下,金銀那些隻是一種流通標誌物,本身在你餓了的時候,你又不能吃那東西來飽肚子。
    商人把物資運進來了,有些東西是不能長久保存的,他就不能再運出去,隻要不太過分,讓他們有點錢賺,他們就會把這個物資留在當地。
    物資不能長久保存,最終都會進入百姓的肚子裏。
    至於你說會提高商品的物價,隻要不是特別過就好。
    他把來自權貴和商人的錢,通過各種享受或者基建的支出,又重新下發給百姓,不就好了嗎?
    在這個過程中,貪官可以截留一部分,百姓手裏有錢,物資留在了當地,商人也賺到了一部分錢。
    隻要這個貪官不是貪得無厭,想把所有的錢都帶進棺材裏,完全是個四贏的局麵,你明白了嗎?”
    “這……那最終,是誰損失了錢?
    不可能沒損失的,不然這錢從哪來的?”
    李象一時間有點懵,腦子轉不過來了。
    “表麵上,損失了錢的自然是權貴,可權貴怕損失錢嗎?
    權貴的錢來自哪裏,除了明搶之外,不都來自於稅收或者各種人的孝敬嗎?
    隻要手裏有權,有的是人送錢,權貴會在意花錢嗎?
    這其中,根本沒有什麽損失,錢隻是在這其中,起到了調動物資的作用。
    該得到的得到了,該享受的享受到了,屬於皆大歡喜的局麵。
    要不然,權貴手裏的錢太多又用不出去,那最後不得放到地下發黴嗎?
    按理來說,曆朝曆代都在鑄錢,曆朝曆代也承認前朝的錢,最多是以重量和大小來區分。
    那這些錢,最後去了哪裏?
    可不就是權貴,由於沒有足夠多的物資和享受方式,錢花不出來。
    隨著一代代權貴的去世,帶入地下埋起來了嗎?”
    “好像,的確是這個樣子……
    所以,父皇,其實錢這個東西,就是一個用來轉換物資的憑證。
    本質上來說,物資越多,這個世界就越安定,也能夠供養越多的人。
    至於錢,自然可以隨便鑄造,隨便發。
    反過來,當物資變少之後,就算是有錢都買不到東西,各種東西的價格就會飛速的上漲?”
    “沒錯呀,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喜歡發國難財的原因。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裏吧,立政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