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乾元八年總結

字數:4321   加入書籤

A+A-


    乾元七年,就這樣安安靜靜的過去了。
    這次過年,李承乾沒有搞任何聚會,自己過自己的年。
    反正不出意外的話,他們這一大家子,還有很多個年可以過呢。
    乾元八年伊始,李承乾給李象加了冠,但沒有給他取字。
    他本來就不是個完全守規矩的存在,加冠就是個象征意義,代表李象成年了。
    但是,暫且依舊沒有封王。
    按照李承乾自己的計劃,給李象封王的時候,就是給他劃撥一塊地,讓他嚐試治理的時候。
    而這個時間,他還沒有成熟,李象依舊還需要成長。
    至少,在李承乾看來是這樣的。
    乾元八年開始,李承乾繼續在大唐內部做改革,尤其是度量衡的改革。
    可以這樣說,除了錢的稱呼沒有變,依舊是以文和貫為單位。
    其他所有度量衡單位,他幾乎都改了一下,或者是新增的一些測量單位。
    最重點改的就是進製,全部是以十進製的單位來。
    而他找的借口也很簡單,隨著大唐的工業萌芽,十進製的單位最好換算。
    這些單位的換算和推廣,最開始是應用於各個部門,民間自然會學去運用,也在相應的報紙上刊登了。
    這種十進製的單位模式,並沒有受到什麽反對,因為的確這樣感覺更好算。
    像‘斤’這種單位,本身就是存在的,隻不過每個朝代對應的真正重量不一樣,李承乾也改變成了十進製的單位。
    同時,由於科研工作的需求,精確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所以,他引入了克,毫克,升,毫升等單位。
    這一切,全部按照後世成熟的標準來。
    重點是,這些單位代表的重量也好,分量也好,他熟悉。
    反正都是要改,改成了自己熟悉的,是最好辦的。
    經過差不多一年的磨合,在朝廷的各個執政部門之中,已經進行了完全的運用,民間也漸漸運用起來。
    隻因為朝廷都改了,民間不改的話,他們自己用起來都不方便。
    特別是隨著這些修改,新的測量工具出世之後,每次都得換算,誰都不方便。
    而關於田地的單位畝,這個時代往前測量得不是很精準,往往有一定的誤差。
    李承乾推出了新的測量方式,同時也把這個畝,定在了666.67平方,三畝等於兩千平方。
    還是那句話,一切都是為了好換算。
    乾元八年過去之後,大唐的人口暴漲。
    由於各種措施,再加上各種融合,又安定了兩年多。
    整個大唐直接統治範圍之內,人口已經暴漲到八千萬有餘。
    若是再不采取措施,明年應該就會過億。
    因為越是暴漲,漲幅就越是大。
    同時,大唐本身沒有多少真正的老人。
    大多數人,原本在個四五十歲就差不多了。
    現在生活過好了之後,該去世的已經去世,沒有到那種極限的,算是間接的延長了壽命。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隨著大唐醫學院的發展,那些學了皮毛的大夫,已經開始走入各種大大小小的州府,甚至是縣城。
    這樣一來,小病就有了地方治,不至於拖成大病。
    總之就是,各方麵有形和無形的保障之下,能夠存活的壽命自然會極速提升。
    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整個大唐,現在都是非常年輕的。
    除了養尊處優的,有很多七八十以上的老人。
    絕大多數人,都在六十歲以下,甚至五十歲以下。
    年輕化,也就意味著大唐擁有無數的勞動力。
    李承乾不遺餘力地提高女子的地位,又剪除各種威脅,再加上無限追責製度漸漸發威。
    總而言之,大唐各方麵都在蓬勃發展。
    唯有一個心事,一直是李承乾所擔憂的,那就是糧食問題。
    由於科技不夠發達,很多儀器根本就製造不出來,全憑經驗和運氣,想要培養出更加優秀的糧食和蔬菜水果作物,隻能憑借一些原始的手段。
    比如說嫁接,比如說選種,比如說人工授粉,再比如說漚肥和各種標準化集中化種植。
    以這些手段,慢慢的提高糧食產量。
    可這樣做,也就是讓原本的產量差不多翻倍,就已經到了極限。
    比如說,原本這個時代的水稻,按照現在重新劃分的畝產,也就三百斤出頭。
    經過這些方式,最高也就提升到五百斤左右。
    雖然說,已經跟後世科技大爆發之前差不多了,而且能夠養活的人口幾乎可以增加一倍,但這不是李承乾想要的。
    隻是很多東西,實在是急不得。
    倒是基建方麵,發展很不錯。
    隨著各地大大小小的水泥窯產出,整個大唐的官道,除了吐蕃那邊難辦,其他地方基本是貫通了。
    就算還有遺留,也隻是少數。
    伴隨著官道的貫通,車馬的行進速度,自然就大大加快了。
    同時,橡膠的出產,終於越來越多了。
    一方麵,是來自於老樹的移植。
    另一方麵,也來自於新樹的培育。
    雖然時間不夠,新樹產出不多,但終究疊加起來,產量也稱得上大爆發。
    石油的提煉和開采,也正在發展之中。
    不要以為,在這個時代就沒辦法提煉和開采石油。
    實際上,石油的提煉和開采,比後世人想象的要早的多。
    這個時代有一種卓筒工藝,已經可以開采到上百米深的石油。
    也能從石油之中,提取出石蠟,用於照明。
    提取出猛火油,用於製作燃燒武器。
    甚至用來治療脫發,還有毒瘡。
    無非就是工業化不足,無法把石油進行很細致的分離以及應用,但的確已經在分離使用。
    電力方麵,大型的發電暫時是別想的。
    可在有條件的地方,原始的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火力發電,甚至另類的太陽能發電,也就是利用太陽燒水發電,都已經在多處運用。
    哪怕是小型化的,可終究這個時代也沒啥電器,就是一個燈和風扇以及抽水機,還是能夠供應上的。
    有了這些東西,在一些場合之下,自然能夠達到加快工程進度。
    一些地理合適的大型州府,權貴人物已經開始用上電了。
    相信遲早有天,百姓也能夠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