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乾元九年,人口過億,糧食危機

字數:4100   加入書籤

A+A-


    乾元九年,最後一次大朝會,李承乾高坐上首,聽取著各方麵的匯報。
    若是算上監國時期,他已經算是當了十年皇帝。
    在整個封建王朝曆史上,哪怕是算上後世,他在位時長也超越三分之一的皇帝了。
    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皇帝,實際在位時間都不足十年。
    此時的李承乾,威嚴無比的濃鬱。
    隻是靜靜的坐在那裏,默默的聽取匯報,不發一言的情況下,百官都能感受到壓抑的氛圍。
    似乎自己喘氣大聲一點,都可能迎來雷霆之怒。
    房玄齡這個統計部長,此刻正在匯報他統計的各種數據。
    “截止到目前,大唐總共擁有州府四百零三個。
    其中有三百四十二個州府,去掉一些特殊人群或者特殊家庭,月收入已經達到兩貫錢以上。
    按照目前的基礎物價分析,在吃飽穿暖的最低標準下,基本能存下一半的錢,用於比較大的開支或者儲蓄到銀行。
    剩餘的州府,要麽是在乾元之後組建,要麽是實在地處偏遠,各種基建設施跟不上,目前正全力攻堅,爭取在未來五到十年之內,讓其達到其他州府此刻的標準。
    糧食產量,由於黑水靺鞨的歸附王化,還有河南大平原的整合,以及各種技術的進步。
    目前,總計產量達到三千六百萬噸有餘……”
    說起黑水靺鞨,其實就是滿族的祖先,生活在後世沈陽那片大地上。
    當初,李承乾邀請他們來長安‘玩一玩’。
    大唐太好了,他們回不去了,幹脆全都融入大唐了,李承乾賜予他們滿族的族名。
    “等一下,也就是說,現在各種糧食加起來產量在六億石左右?”李承乾打斷道。
    房玄齡回稟道:“是超過了六億石,具體無法統計,因為糧食的消耗實在是太快了,無法做到實時統計。”
    “朕要是沒記錯,乾元六年的時候,總計的儲存量是三億石,但產量好像還沒這麽多。
    當時好像說,大約可以讓百姓吃一年,而不再種地。
    可那時候,人口是五千萬左右。
    現在的人口,是多少了?”李承乾問。
    房玄齡再次回答:“截止到目前,戶籍在冊人口,接近一億兩千萬……”
    這個答案一出來,百官微微轟動。
    最近幾年,朝廷可謂是動蕩不安,有時候李承乾也不讓匯報數據,說匯報了也是壞消息,所以不是掌管這方麵的,還真不清楚。
    聽到現在的人口已經增長到一億兩千萬,老實說,大家都被嚇到了。
    這是從曆史以來,從來沒有達到過的數字。
    甚至巔峰時期,也就剛剛一半左右。
    對於整個人類社會來說,在物資充裕的情況下,人口都是越多越好的,尤其是年輕態的人口。
    所以人口的數據,對百官來說也是最敏感的。
    像糧食那些,多少億噸什麽的,無非就是感覺很多很多,不故意去計算的話,也不知能養活多少人。
    “也就是,理論上來說,現在的人口對比現在的糧食收入,還能夠持續增長一段時間,而不餓肚子,是嗎?”李承乾問。
    “陛下,實際上這方麵,彈性非常的大。”
    房玄齡恭恭敬敬,繼續說道:“若是以每人每年五百斤的糧食來算,足以養活現在的人口還有結餘,差不多能養活一億四千萬人。
    可這是平均分配之下,最優的結果。
    而這五百斤各種糧食,由於肉食的供應,還是算不上充足,百姓實際胃口偏大,不怎麽夠吃的。
    隻是,由於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很多人家還是能省就省。
    可是這其中,已經有權貴,或者有些錢的,都已經吃上了白米飯,或者燉燉湯餅,消耗也是劇增。
    反正按照臣的估計,目前大約就是保持個收支平衡,已經無力再供養更多百姓。
    也就是陛下整合,以及百姓自我發現的各種新的菜以及果還有魚蝦等,填了一部分百姓的肚子。
    要不然的話,可能在供應上,已經有些問題了。
    雖然說,從乾元伊始到現在,已經又有好幾批曾經的孩子長大了,而且這些孩子基本沒有受到戰亂,所以長大得比較多,創造了更多的勞動力。
    可是,還是有些相形見拙。”
    “池塘,湖泊,海洋,這些產出你算了嗎?
    難道說,這幾年各地挖出來的池塘,就是用來儲水,沒有任何養殖?”李承乾反問。
    “啊?”房玄齡愣住了。
    “令沿海各州府,加大遠洋漁船投入,努力研究如何捕撈海洋水產一切。
    在滿足沿海各州府,自行消耗的同時。
    以醃製曬幹等方式,盡可能的投入內陸各地,豐富百姓的餐桌。
    尤其是像海帶等,海中可食水草類,多多益善,甚至可以研究養殖。
    同時,水資源豐富區域,各種魚蝦也可以多多養殖。
    現在食用鹽方麵又不貴,朕不是已經統一定價,鹽隻要三文錢一斤嗎?
    不管是海洋魚類還是淡水魚類,都可以做成鹹魚幹,賣到各地給百姓食用,其他水產物種多多嚐試,辦法總比困難多。
    不要隻盯著地上那點產出,要轉變思路。
    另外,盡快擴大各種東西的集中養殖或者集中栽培,根據各地的氣候環境來。
    科學院這邊盡量試驗,各地因地製宜,如此自可在同等的資源環境之下,達到產出翻倍的效果。”
    “遵旨!”
    科學院院站段綸,站出來回應道。
    “畜牧養殖,不要隻靠著原本的突厥那邊跟土撥那邊,南方那邊也要跟上!
    南方多山林,完全可以在山上放養。
    隻要不破壞基本的樹林,避免水土流失,其他完全沒問題。
    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辦法總是人想的,不能隻是朕想到一點,你們就跟著做一點。
    尤其是地方官員,對當地是最了解的。
    當地適合種植什麽,養殖什麽,有什麽特產,這些摸清楚之後,鑽研一道才會有出路。
    我大唐地大物博,各種環境幾乎都有,不要隻盯著農耕那點土地,要活學活用!”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