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朝廷危難,各地烽火集中爆發!

字數:3377   加入書籤

A+A-


    朱雀門前。
    一名身披甲胄的士兵,跨坐一匹雄壯戰馬,手中緊握著一封急信。
    他麵向巍峨的皇城大門,聲音穿透重重守衛,帶著不容忽視的緊迫與焦急。
    “速速通報陛下!闖王大軍如洪水猛獸,已突破龍穀關,京師危在旦夕!懇請陛下即刻定奪,以安天下!”
    話音未落,又一快馬疾馳而至,馬蹄聲如戰鼓催魂,又一名鐵甲戰士躍下馬來,立於皇城之前,他的聲音同樣充滿了刻不容緩的危機感。
    “八百裏加急戰報!四方烽火連天,起義軍風起雲湧,加之各地藩王蠢蠢欲動,我大貞王朝正值風雨飄搖之際,生死存亡之間!望陛下速做裁斷,力挽狂瀾!”
    緊接著,一名滿臉塵垢、身負重傷的士兵踉蹌至皇城大門前,未及站穩,便從疲憊不堪的戰馬上滑落而下。
    “速速通報陛下……交州之地遭遇罕見大旱,田地龜裂,糧食絕收,加之異族頻頻侵擾,邊境烽火連天。百姓生計無著,終致揭竿而起,叛亂四起,交州牧不幸罹難,大貞邊關岌岌可危,幾近失守之境……”
    一道道十萬火急的軍情,如潮水般湧入禦書房,趙政的臉色也隨之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
    他原以為,自己費盡心機鞏固皇權,便能安然穩坐至高無上的龍椅,將萬裏河山牢牢掌控手中。
    然而。
    大貞皇帝遺留下的諸多弊病與隱患,終究還是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向他洶湧而來。
    昔日各地起義軍的烽火,尚有藩王軍與地方軍聯合鎮壓平息。如今削藩之策出現,讓藩王們心生怨懟,對平叛之事愈發敷衍,甚至暗自旁觀,任由局勢動蕩,更有甚者公然支持各地起義軍風卷殘雲。
    隨著戰火在廣袤江河之上蔓延,地方軍都被抽調得差不多了,各地防務空虛,給了起義軍可乘之機。
    追本溯源,皆因大貞皇帝昔日對百姓的盤剝過於苛重,賦稅如山,徭役似海,壓得百姓喘不過氣來。加之連年天災頻發,人禍接踵而至,百姓生計無以為繼,終於在絕望中爆發出反抗的怒吼,揭竿而起,誓要掀翻這不公的世道。
    起義的火焰,自微小處燃起迅速燎原,肆虐大貞九州四海,勢不可當。
    王朝陷入風雨飄搖之中,趙政緊急召見幾位朝中重臣,在禦書房裏商議國之大事。
    “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乃是保住京師之安危。闖王大軍如狂風驟雨般席卷而來,更有傳言,其背後有前朝餘孽暗中相助,直指京師,其意圖不言而喻。”
    “陛下,上次京師保衛戰,已耗費五百萬兩白銀,近日為招募各營士兵,又傾盡國庫千萬兩白銀。而今,國家賦稅征收艱難,國庫已是捉襟見肘,難以為繼。”
    “陛下,臣以為當先安撫各地流民,解決災荒之困。民心乃國之根本,若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則國家自然安定,外敵亦難以撼動。”
    禦書房中,一眾重臣紛紛揚揚,言辭交錯,難以匯聚成解決國難的良方。
    趙政原本滿懷壯誌,誓要將大貞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今麵對內憂外患、滿目瘡痍的景象,心頭不禁沉重如山,頭痛欲裂。
    他深吸一口氣,試圖平複內心的波瀾,道:“那所謂的闖王大軍,究竟何方神聖?為何能勢如破竹,直至龍穀關前而不受阻攔?”
    寧樂安聞言,上前一步,恭敬答道:“陛下容稟,闖王之名,不過是其自封名號,實則乃是一群流離失所的百姓,聚而成寇。他們高舉均田免賦的大旗,四處遊走,以虛假的承諾誘騙民眾,一時間竟也聚集起不小的聲勢。”
    於天祥輕聲細語道:“而且民間廣為流傳一句話,迎闖王,不納糧,四方黎民百姓皆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入闖王麾下,聲勢浩大。”
    嶽青山微微點頭,神色凝重:“陛下,闖王大軍深得民心,所經之地,百姓無不歡欣鼓舞,開門相迎。而那些橫暴貪婪的官吏,則在民眾的怒潮中紛紛落馬。”
    高力聲音低沉而堅定,字字鏗鏘:“陛下乃大貞正統!此等逆賊,不過是以花言巧語惑亂人心,行不軌之事。”
    趙政垂著腦袋,神色黯然。
    “朕心中有愧,愧對天下蒼生……”
    “陛下,何故如此?您才是正統,那些反賊又如何與您相提並論?”
    “諸位愛卿,看到了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朕的江山,根基在於黎民百姓,理應以寬仁之心相待。連那些揭竿而起的草莽之輩都深諳此理,反觀大貞臣子卻至今未曾悟透。”
    “身居廟堂之高,若不能心係蒼生,又怎能洞悉民間疾苦?眼下叛亂之火四起,起義之軍如潮水般湧來,而我們還在苦尋壓製民眾之策,這不正是飲鴆止渴,自掘墳墓嗎?”
    “朕既然是這天下之主,自當展現出應有的胸襟與氣度!瞧瞧那些反賊們的口號是何等的振聾發聵,響徹雲霄,反觀朝廷呢?該如何得到民心?你們都想過沒有?”
    朝堂之上,一眾重臣皆低頭不語,氣氛沉重而壓抑。
    他們身為天子的股肱之臣,享受著朝廷的俸祿,卻未曾為百姓福祉獻上過一計良策,心中不禁湧起深深的愧疚。
    “陛下,臣等深感慚愧。為官數載,竟未能為百姓謀得一星半點的好處,致使天下蒼生流離失所,民怨四起,實乃臣等之罪也。”
    趙政聞言,緩緩起身,背負雙手,目光深邃。
    “諸位愛卿,爾等皆是國家棟梁,百姓倚靠。然而,爾等可曾真正了解過百姓所需?他們不過渴求溫飽,期盼著一襲暖衣蔽體,一頓飽飯果腹,一個安寧的家園棲身。這,便是他們最簡單的願望。”
    “若要平息漫天烽火,非從土地改革著手不可!大貞的土地製度,猶似一塊未琢之玉,瑕疵頗多,百姓難以從中汲取真正的甘甜。”
    “賈言,朕心中已有計較,此乃一項土地新政,望你能推行各地,以安萬民之心。若有地方官吏膽敢陽奉陰違,阻撓新政,一律捉拿歸案,勿使一人漏網。”
    賈言聞言,身形微顫,隨即深深一揖,雙手恭謹地接過趙政遞來的那張薄紙。
    紙上墨跡未幹,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攤丁入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