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移栽棉花

字數:5160   加入書籤

A+A-


    移栽棉花之前,趙清虎帶著人上山,重新割了一次崖蜜。
    這一次得到的沒有上次多,可也裝了二十五個罐子,剩下一些自家留著吃。
    駕著牛車,帶著崖蜜跟獵物,趙清虎直奔王家。
    王員外果然守信用,給出了十兩銀子一斤的高價。
    也不知道他是要送給何等貴人,竟然舍得下如此血本。
    二十五個罐子,三斤二兩一罐,一共八十斤崖蜜,趙清虎得了八百兩銀子。
    可惜崖蜂這東西不能人工養,否則,他真要把蜂群內那蜂王找出來。
    割了兩次崖蜜,雖然留下不少,也不知道那蜂王會不會警覺搬走。
    這可是每年數千兩銀子的買賣,趙清虎隻能在內心祈禱,那蜂王能繼續待著。
    他留下的蜂蜜,足夠喂飽它們整個族群啊。
    王員外得了崖蜜也開心,順手把趙清虎帶來的獵物也收了,說是家裏麵換換口味,給個一兩銀子。
    趙清虎自無不可,自己帶的獵物不多,送到酒樓也就是三五百文,能賣一兩銀子是他賺了。
    去鐵匠鋪,拿走了預定的兩口大鐵鍋。
    這一次趙清虎沒有急著走,而是看到了一樣好東西。
    “這是弓?”
    “鐵胎弓,有兩石,用牛角牛筋加工的,試試?”
    兩石之力,按照大淵朝的計算,一石就是一百斤。
    這兩石弓,就是說拉開滿弓需要兩百斤力量。
    自己穿越後力量有所增長,指不定真的能拉開這兩石弓。
    經常出沒石隆山,有一張兩石弓傍身,自保能力大大增加。
    拿起那鐵胎弓,入手趙清虎就吃了一驚,很壓手。
    嚐試著開弓,別說,以他的力量拉起來雖然吃力,可是第一次就開了滿弓。
    “老弟好氣力!”
    那鐵匠豎起了大拇指。
    王權對這張兩石弓頗為滿意,“還有其他的嗎?”
    “我這一共四張弓,你看看,一個兩石,三個一石的。”
    “怎麽個價?”
    “都要?”那鐵匠吃了一驚。
    趙清虎點了點頭,好東西,誰不想要,他們家可是有六個壯勞力。
    這才四張弓,回去還不知道怎麽分配呢。
    “兩石弓三十兩銀子,一石弓十兩銀子。”
    “嘶!”趙清虎倒吸了一口冷氣,是真的不便宜啊。
    果然,不管什麽時代,武器的價格都是居高不下的。
    一咬牙,趙清虎收了四張弓,還花十兩銀子,弄回去兩百根鐵頭羽箭。
    回村後,先把東西放回家,之後把兩口大鐵鍋送去了豆腐坊。
    剩下的,就是把老牛交給三郎,讓他在竹林旁邊放放牛,吃些嫩草。
    晚上,趙清虎給老三、老四分紅,一人一百六十兩現銀,可把兩人開心壞了。
    那崖蜂真是他們的財神爺啊。
    “明天二郎、三郎回來幫著種棉花,工地上的事情,三弟、四弟你們盯著點。”
    “大哥,三哥一個人看著就行,我來幫忙。”
    “是啊大哥,讓錢氏帶著小草、小花她們也來幫忙,家裏麵又沒事。”
    “家裏忙的過來,人手夠,每次都讓弟妹帶著侄女來免費幫忙,我也過意不去。”
    “大哥你這話就生分了,咱們可是親兄弟啊,爹娘又是不靠譜的,咱們三兄弟一定擰成一股繩。”
    “是啊大哥,我們家田地有活的時候,大郎他們也去幫忙就是。”
    拗不過他們,最後趙清虎還是點了點頭,讓明天早上早點來,在家吃飯。
    不給工錢,一天三頓飯必須管啊。
    移栽棉花不難,育苗已經完成,一個圓柱土塊一根苗,挖個坑,埋下去就是。
    趙清虎早就找王木匠打造好了工具。
    前麵的人拿著模子往棉花地的地壟上一踩,拉出來裏麵缺失的泥土跟育苗的土塊一模一樣,擱進去就好。
    第一次種棉花,為了確保半米的間隔,趙清虎弄了一些半米的竹片,用竹片量,大丫、二丫、小花、小草四個丫頭在前麵,用竹片量好,兩頭做標記。
    後麵一個人拿著模子取土,第三個人就負責放棉花苗。
    四組人十二個配套好,錢氏、小李氏、還有他跟五郎負責放棉花苗,是輕鬆活。
    二郎、三郎、四郎、老四負責用模子取土。
    大朗、帶著五郎,拉著牛車,從山坳裏麵把棉花苗運過來。
    其他小的,都在家裏麵,秦氏在家看著。
    三丫幾個丫頭也不小了,還能幫著洗菜燒火,幫著秦氏做飯。
    都是農戶家的丫頭、小子,從小就會幹活,何況是從老趙家成長起來的孩子。
    十畝地棉花,大半天時間就種完了,還剩下一片地,都起了壟,趙清虎也不打算平,反正今年剛剛開墾的荒地,用來種上黃豆、綠豆就行。
    一籠足夠種上兩排。
    種好棉花後,趙清虎又開始種南瓜、絲瓜,還有茄子、豆角、苦瓜這些,全部種在多出來的旱地上,大概種了四分地。
    絲瓜跟南瓜,沒有種進地裏麵,而是在棉花地一條邊沿上種下,方便它們野蠻生長。
    不管是南瓜還是絲瓜,大家都喜歡種在房前屋後,這樣不僅方便,而且不用占用耕地麵積。
    也不知道沒有經過種子優化的南瓜跟絲瓜,到底能結出多少瓜果。
    現代的大南瓜,一個十幾斤,大的幾十斤,就算是他們家人口多,也能吃上一天。
    完成棉花栽種後,他們家的春耕算是完成了,接下來就沒什麽大項的農活,都是日常照顧。
    山坳裏麵,新的肥堆開始出現,查看了下竹席覆蓋堆肥的情況,趙清虎感覺有些慢了,讓大郎他們也挖了兩個大坑,還增高了地勢,防止被雨水倒灌。
    他們家的磚瓦房,也到了最後的收尾階段。
    趙清虎沒忙別的,開始在工地上逗留,也增加了夥食標準。
    雜工的燉菜多了些油花,就是鄭師傅他們的餐桌上,每天夥食增添一隻野雞,或是一隻野兔。
    酒水也弄了一些過來。
    賓主盡歡中,前後經過一個月零四天,宅子封頂完工,豆腐坊也建好了,連後麵的豬圈都圍了起來。
    豬圈是內部木質結構,外麵用土坯牆壘上,避免冬天太冷,寒風呼呼,把裏麵的豬凍死。
    趙清虎跟著鄭師傅,查看了全部房間,連養兔子的地方都看了,很不錯。
    兔子愛打洞,可也不能全都用青石板封住,這東西打洞是本能,除非放在籠子裏麵養著,否則必須讓它活動活動,不然容易把自己憋瘋。
    養兔子趙清虎也不在行,就摸著石頭過河。
    他給兔子們設置的圈養地,外圍用青磚搭建的圍欄,以青磚為中心,往裏麵延伸一米,都用青石板蓋上,最中心就是草地,旁邊弄上躲雨避寒的小房子就行。
    整個牲口棚區域,用高圍牆圍起來,最大限度避免冬天的冷風吹進去。
    如此一來,裏麵的牲口圍欄,就能降低,不用全都遮起來,這樣夏天也不會太悶熱。甚至都不用青磚砌牆,隻需要用木頭搭欄杆就行,四麵透風也沒事,天冷的時候,多放些稻草就是。
    最前麵,留了半畝地曬場。
    綠竹村有一個大曬場,可上百戶人家,每年搶曬場也是熱鬧。
    趙清虎留下了半畝地曬場,鄭師傅帶著工人們用大木樁子夯土,砸的結結實實的,不僅耐用,還有一定防水性,完全可以用來曬稻穀。
    原本,宅子裏麵的空地跟房屋內,都是用青磚鋪地,或是打地板,用木板的。
    後來,趙清虎給了鄭師傅一些建議,外麵的空地就用鵝卵石,這東西便宜,河灘上四處都是。
    如此一來,還給他節省了不少青磚,都堆積在宅子後方廁所旁邊,用青瓦蓋住,可以日後用來修補房屋,或是建造新房用。
    就是前麵的院子,雖然是夯土,可趙清虎還是讓鄭師傅用鵝卵石夯進泥土之中,弄了一條從大門直達正廳的正路,屋簷下,也用了鵝卵石。